?

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注重滲透環保教育

2016-03-11 08:55李潔
學周刊 2016年30期
關鍵詞:環保教育滲透小學語文

李潔

(甘肅省山丹縣劉伏小學,甘肅 山丹 734100)

?

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注重滲透環保教育

李潔

(甘肅省山丹縣劉伏小學,甘肅 山丹 734100)

摘要:作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的語文課程,理所當然地肩負著對小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重要使命。寓環境教育于小學語文之中,讓環境教育在語文課上綻放異彩,成為環保教育的沃土,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環保教育;滲透

隨著現代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和經濟全球化、多元化發展,環境保護已經成為世界關注的“熱點”問題。增強環保意識、做好環保工作、宣傳環保教育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義務。教育工作者要向學生傳授文化科學知識、培養學生基本技能,并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內容,找到“滲透點”和“結合點”,深入淺出地進行環保教育宣傳,增強學生從小對環境保護的意識,樹立“愛護環境、保護環境、從小做起、從我做起”的思想。在提高學習水平的同時注重對自身素質的修養,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注重在挖掘教材主題內涵中滲透環保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環保因素的課文比比皆是,只要教師善于解析文章內容,就可以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如《桂林山水》《林?!贰睹匀说膹埣医纭返?,這類專門描繪祖國大好河山、壯麗風景的課文,教師可以利用生動的描述為學生編織一幅秀美山川的藍圖,引導學生樹立對祖國環境的熱愛與保護意識。教材中還有對各種動物的介紹與刻畫,如《珍珠鳥》《松鼠》《雪猴》《鯨》等,教師在授課時可以依據課本對動物的生活習性進行細致的描述,引起學生對動物的喜愛之情,并將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滲入到教學中,加強學生對生態平衡的認知以及對人與自然和諧想相處的理解,從而自發進行環保行為。同時,還可以利用反面教材為學生樹立正確的環保觀念,使學生產生想要積極參加環保工作的迫切心理,自覺地投身到改善生存條件、保護自然環境的實踐中。

二、注重在引導學生感知教材插圖意象中滲透環保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插圖,這些插圖實際就是對現實事物的另一種體現方式,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用“心”觀察,透過現象看本質。如在《桂林山水》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把課文的插圖制作成幻燈片進行放映或利用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觀察湖水的澄澈、山峰的秀麗,以及山體、樹木在水中的倒影。當這些圖片喚起了學生對山川之美的欣賞時,教師要趁勢對配圖進行引申:地球上除了桂林山水外,還有廣袤的草原、浩瀚的森林、熙攘的城鎮、豐厚的礦山……由此開拓學生視野,加強學生對生存環境的認知,激發學生對地球的熱愛之情,引起學生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重要性的感知。當學生的思想和理解上升到一定程度,便會在潛移默化中對自身行為進行規范,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

三、注重在引導學生激情朗讀中滲透環保教育

朗讀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課本采用了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使得文章感情豐富、真實感人。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能更好地體會文章中的情感,產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鳴,為提升環保教育的效果提供了基礎。如對《火燒云》《觀潮》《雅魯藏布大峽谷》《秋天的雨》《找春天》《詠柳》、《望廬山瀑布》等課文進行講解時,針對文章中對自然美景的細致描寫的語句,引導學生用贊美和自豪的語氣讀出對大自然、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同時增強學生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認知。

四、注重在引導學生揣摩文意中滲透環保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富有深意的課文,它們雖沒有直觀的對環境保護進行表達,但在字里行間藏著對自然的熱愛以及對環保教育的引申。如《鳥的天堂》一文中,作者通過對大榕樹的細致刻畫,將榕樹本身的形象以及對鳥兒的意義明確展現在了讀者眼前,并且作者在文中很自然地插入了一句話:“農民不許人去捉它們”。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加強學生對文章中優美語句的回味和對自然喜愛之情的指導外,更應重視這句話背后的深刻內涵,通過適當的點撥讓學生留心這句話,使之明白美麗和諧的環境得益于農民對自然保護始終保持著一顆淳樸的心,想要獲得這樣美好的世界就必須注意環保。這在無形中樹立起了學生對環保的意識,明白人類生存與環境保護相輔相依。由此可以看出,透過現象看本質,從細微處出發,對教材內容進行細致品味,促進了環保教育的進展。

五、注重在課外延伸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

針對環保教育理念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問題,語文教師應結合其他學科尤其是科學、社會、綜合實踐等相關課目進行教學,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在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增強其環保意識。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利用圖書、報刊、電視、網絡等媒介,理解環保、獲取環保信息,同時做出環保行為。在課外活動中,帶領學生去環境優美與污染破壞嚴重的地區,讓學生親身感受到環境差異。在對其進行比較的過程中,進行環保教育的指導。在講到一些科學實驗和社會問題的課程時,教師應布置一些關于社會狀況的小課題,鼓勵學生走出課堂進行社會調查、撰寫調查報告。引導學生廢物利用,美化生活環境。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身體力行,自覺做到“環保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環保思想無處不在,但是由于小學生處在不斷地成長中,對于環保意識沒有系統而明確的認知。這就需要教師在課文中不斷發現和挖掘,注意對學生環保意識的引導,用環境教育的先進理念指導學生進行拓展性地學習。對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環保行為進行潛移默化,從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責任編輯張景賢]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0-020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0.136

猜你喜歡
環保教育滲透小學語文
生物學教學中環保教育的滲透
化學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
當前幼兒園環保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策略
在印度佛教大會感受日本“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