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新閱讀理念,關注個性發展

2016-03-11 08:55齊春榮
學周刊 2016年30期
關鍵詞:文本閱讀教學語文

齊春榮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教育局,河北衡水 053000)

?

更新閱讀理念,關注個性發展

齊春榮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教育局,河北衡水 053000)

摘要:閱讀是滿足學生精神需要,發展學生智力,提高其語文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愿望,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培養學生閱讀遷移的能力,引導學生默讀靜思,回歸閱讀教學的本真。

關鍵詞:閱讀理念;個性發展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更新閱讀觀念,打破教師在課堂上的權威主義和語言霸權,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自主發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學生靜讀默思、感悟理解文本的過程,提升閱讀水平,發展閱讀個性。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一、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愿望

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具有強烈的人文精神,所以教師要注重人文關懷,把學生作為具有文化個性的人,尊重其自身的體驗和個性心理特征,關心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發展。要讓學生敞開心靈去閱讀、感受,把學習語文的過程當成自己生命體驗的過程,真正融入作者的感情世界,進行心靈溝通和生命對話。教師不應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學生的分析,因為每一個學生的興趣、目的、情感、文化背景不同,對文本的理解也是多角度、多側面的,教師不要把自己的體驗強加給學生,要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感悟探究,使學生對文本的解讀視角趨向多元化、個性化。

在課堂上,教師要創設民主和諧寬松的閱讀氛圍,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愿望。授課方式也要由單向傳授、被動低效的“接受性教學”向多維互動、主動高效的“自主性閱讀”轉變,盡量減少教師的提問,給學生充分的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自讀閱讀材料,接受知識信息,感悟理解文本的思想內涵。教師不過多設立標準答案,鼓勵學生勇敢發表自己的見解,敢于標新立異,不惟師、不惟書、不盲從,保護和強化學生個性閱讀體驗。

例如,在學習《曹劌論戰》一課時,學生對魯莊公這一人物形象就有不同理解,有的同學認為魯莊公目光短淺,缺乏軍事指揮才能,用課文里的一個字來說就是“鄙”。但也有的學生提出了不同意見,魯莊公雖腹無良謀,但能知人善任,仍不失為一代名君,接著還舉出劉備三顧茅廬、善待人才終成霸業的例子來證明。這兩種見解都有道理,教師應給予充分肯定。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啟發學生探究在古代戰爭中克敵制勝都取決于哪些因素。這樣,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有的主動查閱歷史資料,甚至搬出《孫子兵法》來研讀,這樣學生實際所收獲的不僅僅是一篇課文,而且還獲得了豐富的知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形成了靈動的、活躍的思維,對于學生獨立人格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培養學生閱讀遷移的能力

語文的閱讀絕不能只局限于每學期三十幾篇課文,沒有對大量文學作品內質的深刻把握以及由閱讀獲取的情感體驗而形成的深沉積淀,是很難達到閱讀深度的。讀書是知識的儲備和內化,是情感的積累和體驗的過程,我們要引導學生拓展閱讀的空間,讀經典、品美文,充分感受作品豐富思想內涵,品味文章蘊含的情趣和理趣,使學生感受和領略作品優美而深邃的藝術魅力,體驗作者的情感呈現方式,達到情感的哲理性思考,真正實現閱讀的個性化。

拓展閱讀教學的空間,教師可以通過加強比較閱讀教學,引導學生立足課內,以課內帶課外,通過比較對照完成能力遷移。運用比較→分析→歸納→推理的方式,把從課內閱讀材料中獲得的提取信息和能力,把握重點的能力遷移到課外閱讀材料中去,從而獲得解決疑難問題的靈感,形成新的認識,新的體驗,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效的實現了知識和能力的遷移。

例如,在學習《行道樹》一文時,我們為學生選擇了《峭壁上的樹》和《白楊禮贊》作為比較閱讀材料,對學生進行遷移訓練。三篇文章題材、體裁相同,都是寫樹的散文;寫作手法相同,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達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的感悟;語言風格上“異”,《行道樹》含蓄雋永,后兩者明白暢達。通過對內容相關而又有所不同的文章相比較,能使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掌握寫作的技法,品味不同的語言風格,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三、引導學生默讀靜思,回歸閱讀教學的本真

在當下,有一些學校和地區推廣的“自學質疑、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精講點撥”等模塊式教學,把閱讀教學過分程式化,使語文課堂變成了學生自主學習、交流展示的舞臺,以集體討論來代替個人閱讀,這樣就失去了對文本的個性閱讀和深度閱讀,丟掉了閱讀的本真。

我們要為學生安排安靜閱讀的時間,引導他們靜下心來,與文本、作者進行精神對話,品味、賞析、領悟。聆聽文本背后作者的心跳,與作品同呼吸、共沉浮,獲得文學的滋養和審美的愉悅。我們還要引領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度思考,及時地精講點撥,促成學生的頓悟,獲得認知的升華。

如學習《春》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在朱自清優美的文字帶領下,調動多種感官,感受春天色彩變化、溫度變化和人們精神狀態的變化,賞析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和文中準確使用的動詞,不斷把自己的個人觀感與文中的描述結合起來,感受春天的魅力和朱自清的語言魅力。在閱讀《愚公移山》一文時,有的學生指出愚公挖山是對自然的破壞這一觀點時,我們應該指出,《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繼而講講寓言的特點,最后強調我們“必須用寓言的方法讀寓言”,這樣才能使學生加深對文本主旨的理解,真正做到心領神會、融會貫通。

縱上所述,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要徹底更新觀念,遵循語文教育規律和學生發展規律,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自主發展,讓語文走進每個學生的生命,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責任編輯張景賢]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0-022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0.145

猜你喜歡
文本閱讀教學語文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閱讀教學中的“追問”略說
如何快速走進文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