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客DNA與高職創業教育的相關性研究

2016-03-18 18:48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邱開金周曉玲
關鍵詞:創客素質職業

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邱開金 周曉玲

社會發展和運行的規律表明,國家戰略與人才戰略總是密不可分。隨著我國經濟新常態戰略的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行動日益升溫,國家層面對“兩創”人才需求表述上提出“大眾”“萬眾”的概念,這并非是數量的確指,而是對勞動者普遍素質提高的新要求?;诖?,“兩創”戰略的順利實施,關鍵在于“兩創”人才的教育和培養,這是整個教育,尤其是職業教育必須面對的大課題。高職的創新創業教育如何實施,從“創客”DNA的透視尋求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路徑方法,其意義重大。

一、創客與創客教育

創客與創客教育是兩個相關但又不同的概念。要把創客與教育聯系起來,其中許多問題還須做深入地分析。

(一)創客DNA的透視

創客一詞來源于英文單詞“Maker”,原來的本義是指出于興趣與愛好,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皠摽汀敝踩氲街袊幕?,其內涵的認知變得十分復雜。從普遍意義看,創客泛指人的一種素質要素,因為興趣愛好人皆有之,個體訴求各有不同,在“心想事成”中,從“想”到“成”,許多人會帶有個體的美好期盼,并想方設法去努力實現,這就是大眾群體中具有的創客基因。從狹義性看,創客是因謀業形態所不同而特指的創業者的統稱,創客群體是相對就業者的另類。首先,創客業態的典型特征是創造性,創客之業并非簡單的就業,是自主支配下非常態的就業,富有開拓性和首創性。這里要特別強調的是創客之創,不是盲動,它是在對現實的理智判斷、對自己先前體驗深刻自省下的創意或決策。其次,創客從業的心態特征是求異性和批判性,因興趣愛好驅動,以個性訴求為聚焦,職業夢想中洋溢著自信,由此不循規蹈矩、不安分、不畏困難、敢于挑戰自我等特點,成為創客共有的心理標簽??傊?,無論廣義或狹義,創客的DNA就是內在的創新素質。

創新與創業同在,這是創客心態與業態的聚合。能按興趣和愿望個性化地、與眾不同地去設計自己的職業規劃,另辟獨特的路徑和新穎的方法善于把心中所想變為現實,這就是創客的氣度和能力。常理中“他無我有、他有我優、他優我特”,內力的驅動始終洋溢著創新??梢?,創新是創客智慧的靈感,更是創客行動的力量源泉。

(二)創客教育密碼的解讀

創客教育,是因創客素質培養的目標要求而定義的一種教育方式。由創客的界定可知,廣義的創客教育,是一種以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為培養目標的、面向每一個受教育者的教育。因為無論是就業或創業,都有“做好”“做優”“做特”的目標訴求,其因子里就有“不一樣”的成分,這也就是廣義的、絕大多數人應具備的創新素質,故而創客教育實質上也是面向人人的教育。狹義的創客教育,是根據謀業者擇業、從業的創業需要,以個性化的自主創業為導向的教育。理論邏輯上一般職業者的創新并非等同于現實中的創業,有創新意識但不一定就要創業;而創客的創新與創業是必備的意識和能力,尊重學生的興趣發展激發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能力,科學定制個人的創新行動,創客教育有著自己特殊的使命。從共同性分析,個性化發展、興趣愛好激發、創新創意能力訓練、自主創業和敢于發現發明精神的培養等,是創客教育的核心內容。如果說,創客的DNA是創新素質,則創客教育的密碼就是針對創新素質培育和創新能力培養的科學策略。

二、創客可教嗎

創客是否可以教、是否可以通過教育的方式培養?創客教育是培養完形人還是要素人?爭論和置疑都較多,概括起來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不可教與可教的思辨

這個爭論的思想焦點源自教育的一個基本定律,即知識可以直接傳授而能力是沒法直接傳授。這一命題的爭論早在1997年學者卡斯珀(kasper)基于外語或二語教學的研究發表的《語用能力可教嗎?》論文,文章提出“無論是語言能力還是語用能力都是不可教”的觀點。之后我國學者張紹杰教授就此提出質疑,核心觀點是“可教的”。①① 張紹杰:《關于“語用能力”及其“不可教”的重新思考》,《外國語文研究》2013年第2期。隨著語用能力爭論的深入,話題逐步涉及本質的問題,即“能力是否可教”。創客教育的提出顯然又要面對“不可教”與“可教”的爭論。依據創客教育的目標分析其功能,執“不可教”者關注的核心是創之能,認為從能力的結構分析,創客不僅要具有一般能力,還須具備創業的許多特殊能力,而特殊能力的形成,是個人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這種能力只能通過實踐訓練和切身體悟方可獲得,單純以課程或課堂的方式傳授是無法實現的。而“可教”者認為許多一般能力的獲得就可通過“教”來完成,如新知識的領會、學習問題的解答能力等。創客“可教”的理論邏輯是要素分解,是要素內化的結果,創客素質中一般素質仍然不可缺失,教學通過一般能力和專業能力的培養,當內化并形成個人的能力系統后,隨著認知表象的積累,相關知識的領會和技能訓練的體驗,可以促進創新能力的形成。

(二)“沒用之教”與“可用之教”的對話

這其實是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對話。持“沒用之教”者認為創客之創業,需要許多特殊的條件支持,如產業環境、經濟狀況、個人興趣、心理素質、社會閱歷等,創業素質并非是每個人都具有,或者都必須具有的素質。作為大多數學生學習創業知識和技能,學習能力的轉化受制于創業條件,創業學習僅僅停留在文化知識的層面,意義并不大。更何況現代職業形態的主流是就業,創業的比率較低,許多大學生的創業之路是先就業再擇業或再創業,在大學有限的學習時間里多給學生扎實的、實用的知識和技術,這才是最重要的。持不同觀點者認為,創客并非就是創業者的特指,也不是單一地傳授創業理論和技術,創客是現代人需要培養的一種共有的創新意識和素質、是一種精神和態度,對于學習思維方法改進及效率提高、日后更好就業或創業的潛能積累都不可缺少。

(三)不學與要學的爭論

這一爭論聚焦點是學習主體的取向。首先學什么誰說了算?創客教育與創客能否相關,學習者個人興趣及職業取向很重要?!安粚W者”認為絕大多數學生更關注的是就業,不能將創業的內容強加給學生,要尊重學生學習的選擇;要學者則認為在學教相長中,因材施教本身包含著學法指導與教法改革的互動,教之主體與學之主體有機統一,創新教育的滲透其實是教育性要素中的當然內容,不學與要學的爭論并沒有實際意義。其次,按“熟能生巧”的法則,“不學者”認為創客素質生硬的“灌輸”,學習者機械的模練所形成的某種技能或學習體驗,并非有正能量效應;而“要學者”認為創客素質培養不是一蹴而就,它是伴隨教育過程以學科課程為載體逐漸綜合形成的,目標設定中有意識地加強創客素質的系統引導和訓練,創新素質才能得到培養。

(四)可教與要教的主張

針對創客是否可教以及由此展開的爭論,本研究認為既可教也要教??山陶摰睦碛墒莿摽偷脑刂?,知識和體驗、意識和態度、興趣和愛好的積累內化,是創意生成和能力形成的重要條件,這些要素既是創新的成分,同時也是學科教學承載的教育要求,兩者相輔相成。要教的原由是創客的靈魂是創新,而創新的意識、態度、方法培養是全方位的,生活教育、學習教育、社會實踐教育等都不可缺少,每個人的創新學習都是終身學習的一部分,每個人必須學,教育也必須教。再者,我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代背景下,民族綜合素質提升已成當務之急,創新教育與創客素質培養是面向人人的教育,這是順應時代的要求,更是國家持續發展戰略的需要。

三、高職創業教育的策略思考

高職的創業教育,創客教育普適性和精英化的兩極特點十分突出。從價值取向分析,高職創業教育不是單純的文化知識教育,對于教什么和怎么教有特定的要求,如果走完全的學科化教學是行不通的。創客DNA是創新,高職的創業教育策略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建構。

(一)創業環境營造

創客的創新密碼中,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綜合教育的“合金”,決非封閉的校園和單一的課堂所能培養。環境營造是環境教育的基礎,也是創客興趣愛好“放飛”、創意靈感生成和實踐體驗的“土壤”。在高職的創業教育中創業環境營造對于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意義重大,方法和路徑也應多元。

文化化人。職業文化是高職最典型的特色文化,這也是創業教育的“根文化”。創業教育作為一種職業態度、職業精神的培養,創新因子必須植入職業文化的內核之中。以創業教育驅動教改創新、學習創新、活動創新、服務創新,倡導人人有創新意識、人人講創新,使創新成為學校獨特的文化。

制度激勵。高職實施創業教育,同樣要有制度的保障,這也是重要的“軟環境”。學校應建立創新的激勵機制,鼓勵學生在個人的職業規劃和探索中敢于“胡思亂想”,能夠大膽地去切身體驗。目前,有些高職學校嘗試的“開放實驗室”,由專業教師加行業大師作為指導教師“把脈”學生的創意,讓學生創業的想法變成可行的方案,使創業的“火點”燃燒起來,這種做法值得借鑒。創業教育不同于文化知識教育,社會是最大的課堂,實踐是最重要的學習。學校從制度管理上解決學生的創學矛盾,建立和完善學分替換、彈性學制,為具有創業潛質和強烈的創業欲望的學生,給予必要的創業資金支持和項目的專業指導,這也是創業環境建設的重要方面。

實踐平臺建設。創客要有創意,但也要有體驗和實踐的場所,這是將所想轉化為現實的途徑。英國華威大學在這方面的經驗值得借鑒,該校長期運用知識和專長為學生提供創業服務,既讓學生得到創業的教育,同時也獲得創業的支持,其中就包括讓學生共享學校雄厚的社會資源,去體驗和實踐自己的創業夢想。①勞倫斯·楊:《創業型大學:華威大學的發展模式》,《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年第1期。國內高職教育改革探索中許多學校對此也做了探索,如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的“學園城互動生態圈”建設、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的“園校一體化”建設等,平臺條件讓學生便捷地進入真實的職業環境中去體驗創業,其功能是學校講創業課沒法達到的。

生活中體驗。高職學生生活的興趣愛好觸及點很廣,而且個性化的包容很大,創客素養從生活的點滴積累,勤觀察多思考,創新能力才會形成。

(二)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的融通

強化專業創業。嚴格講,職業教育的創客教育絕不是“另搞一套”,其教育的主線仍然是專業教育。①邱開金:《創客是可以教出來的》,《光明日報》2015年11月10日版。專業方向的定位對于絕大多數高職的學生而言,今后個人職業的擇向和歸宿與所學專業密切相關,專業教育的質量將是他們從業質量的保障和前提。因此,專業素養教育中創新創業的意識、精神、才能等,仍是高職專業教育目標的一部分。課程是專業目標的具體擔當者,課程的教育性也必然包含著創新教育,作為職業導向的創客素質系列化、系統化的教育培養也正是通過課程教學來完成的。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現狀中,因傳統行業大量重組,專業邊際也日趨模糊,學生邊際就業或創業(意指此專業與彼專業交合的邊緣區)、錯位就業或創業(意指跨專業)的現象增多,這并不排斥專業教育,因為能力遷移也要有既成為基礎。曾任耶魯大學校長20年之久的理查德·萊文曾說過:真正的教育,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責任、遠大的志向、是批判性的獨立思考、時時刻刻的自我覺知、終身學習的基礎、獲得幸福的能力。他認為判斷一個人是否受過教育的標準,就是看他能否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究其理論的基礎就是遷移原理的應用。

創業教育全面滲透于專業教育。高職教育要將創業教育全程滲透,全面覆蓋,也帶來不少的新問題,如創業類課程的增多,已經體系化的課程需要重組;按課程權重設定的學分制管理,因實踐課程增加,創業所需的跨專業課程選修的學分替代,迫切需要彈性的開放課程學分制管理;專業的外延大多是發散式的職業分流,與其他專業交互形成相互關聯的邊緣區,這是大多數創業者擇業的聚焦點和創業基地,針對這類學生創業需要,專業教育如何跳出專業實施個性化的教學和創業指導,教學改革的難度不小。這些問題表明,創客教育及創客培養與專業和專業化教育的匹配,很難有現成而不變的模式套用,鼓勵和幫助學生將專業知識和能力應用遷移到創業之中,讓學生創業成功在專業外,這也是高職教育新的使命。

3.創業分類教育

創業教育廣義與狹義之別的存在,決定了創業客教育的組織和實施的分類要求。創業教育的分類性反映在高職教育中主要有“普適教育”與“精英教育”兩類。

夯實創業教育的基礎。從創客素質的普適性要求出發,人人都要具備創新的能力和素養,這表明創業教育的基礎是創新教育,它是面向人人的教育。高職學生興趣愛好多樣性培養,尤其是促成學生將創意付諸實踐并轉化為創新的素質和能力,生活教育、專業教育、社會教育都需要齊抓共管,要建立合力機制。創業普適性教育最突出的特點顯現為“模擬性”,即由興趣愛好生發的創意多是頭腦中的“趨向”,聯動的行為多表現為實驗或模擬,可謂是“頭腦中的創意體驗”。這類教育主要側重于創業意識、創業精神、一般創業能力等培養,創業實踐重在創業體驗。

個性化扶持創業的踐行者。從創客素質的狹義性要求出發,創業并非是單靠有熱情有力氣就可以,它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如心理層面的抗挫折抗風險能力、靈活多變的決斷能力、創業起步的經濟基礎、創業方向的市場調研與分析等。高職院校中不乏有這樣的“創客族群”,他們對于創業教育的訴求不是簡單的創業知識講授或創業技能的訓練,而是“真刀實槍”的創業行動,創辦自己的公司,有自己經營的主業。面向這類真實的創業群體的創業教育,高職院校需要做的很多。首先是建平臺,如開辟“大學生創業街”“大學生眾籌空間”“大學生創業園”等,這類創業的起步多是從“小打小鬧”開始,從校園的師生服務逐步走向社會服務,經營規模也是由小慢慢變大。其次是做“紅娘”,高職學生創業要融入行業企業的困難很多,學校要充分利用品牌優勢和現有的社會資源,為學生創業“牽線搭橋”。三是做“智囊”,高職生創業因社會的閱歷和創業經驗的不足,風險和困難都很多,學校在創業教育的同時也要加強學生的創業管理,在創業方向選擇、創業規劃制訂、創業風險評估、公司經營策略等方面給予適時指導。在這里尤其需要強調的是許多高職院校,把學生創業當成是學生自己的事,沒有將學生創業納入創業教育之中管理,這無疑是一種缺憾。

創客與創客教育,創客與創業教育,無論是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業態下,或是在職業教育終身化學習理念中,都值得認真研究。高職作為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要科學推進創業教育,正確認識創客的DNA,立足創新謀劃創業教育,這是最根本的要求。

猜你喜歡
創客素質職業
守護的心,衍生新職業
高鐵乘務員的素質要求及其養成
職業寫作
我愛的職業
素質是一場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質
讓路人都可以坐下來當創客
創客
創客
“職業打假人”迎來春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