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新媒體時代下對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培養

2016-03-28 23:49馬曉靜
今傳媒 2016年3期
關鍵詞:媒介素養新媒體大學生

馬曉靜

摘 要:新媒體從產生到發展再到被廣泛傳播使用,已經與當下社會建立了密不可分的關系,在一定社會條件下誕生的同時,深受社會文化的影響,也深深影響著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形成與培養??梢哉f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形成與新媒體的特點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會對大學生的媒介素養造成正面和負面的影響。而大學生的媒介素養關系到我們現代整個社會的媒體素質和新媒體環境的建設問題。因此,對大學生的媒介素養的培養任重道遠,需要法律、媒體人、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努力。

關鍵詞:新媒體;媒介素養;媒介信息;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03-0014-02

隨著21世紀的到來,由于新興技術的成熟和數字技術的普及,新媒體傳播以其自發的、擴張性的獨特方式進行傳播。新媒體傳播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文化宣傳的同時,其自身的影響力也是越來越廣泛。然而對于現在正在成長中的大學生們,他們作為新興的新媒體使用者,怎樣才能讓他們的媒介素質得到有效的培養和提升?新媒體究竟會對大學生造成什么樣的影響?這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新媒體環境對大學生媒介素養形成的影響

大學生在接觸新媒體時,由于對其中所呈現內容的認知、情感和態度不同,形成的理解方式、需求滿足程度和使用偏好也不同,同時大學階段還屬于人格發展過程中,因此新媒體使用行為對大學生群體媒介素養形成的影響更是長遠。

1.正面影響

(1)積極人際溝通與消弭時空隔閡

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的興起,帶來了傳播模式的巨大變革,重寫了傳播者與受傳者之間的關系,并對“以傳播者為中心”的固有傳播模式和傳播思維進行解構和顛覆[1]。在大學生群體使用頻率最高的手機應用里,微信、QQ等即時聊天工具使得信息溝通更為及時、互動頻率更高,同時微信朋友圈和QQ空間滿足了用戶分享心情、表達自我的需求和欲望。用戶既可以和親朋好友等現實生活中認識的人聯系,還可以同陌生人進行交流,這種跨越時間和空間的“虛擬交往”增加了人際傳播的多元性和開放性,迅速拉近了人與人之間信息傳遞的距離。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玩微信、開微博,還可以在土豆網、新浪網等平臺中發布內容,與人分享自主創作的視頻或文本。百度貼吧、天涯論壇等社區空間,給大學生提供了展示個人創作的平臺,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模式,也就是用戶生成內容,越來越成為一種常態。

(2)主動獲取知識與啟發開放思維

以前大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是通過書本和教師的傳授,書本上寫什么大學生看什么,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而新媒體以廣闊的信息量吸引著當代大學生群體,大學生已經不再滿足于被動地接受書本和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是積極主動地通過手機、電腦等網絡終端獲取知識,比如搜狐新聞、新浪微博、網易客戶端等。這些都不斷地啟發大學生的開放思維模式,使之進入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自由空間。

2.負面影響

(1)沉迷虛擬世界與脫離現實社會

“本店不提供WIFI,請和身邊的人交流”,不知何時,大學生已經這么離不開手機了,睡前刷一遍微博,進教室第一件事是拿出手機,宿舍里、公交車上、甚至課堂上馬路邊,隨處都是低頭看手機的大學生。飯店、商場、KTV等,走到哪都有無線網絡,同學聚會再沒有了歡笑打鬧,一人一個手機頭都不抬,安靜地讓人都沒有說話的勇氣。因此,大學生們應當提高警惕,不能無限度地依賴手機,否則與現實社會脫節的可能性會變大,人際交往也可能會出現障礙和隔閡。

(2)“人人都是記者”的雙刃劍

新媒體發布信息的確具有便捷和快捷性,人人都可以在新媒體上面發布自己的言論,不可否認,在如此便利的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大量充斥,人們不再依靠日銷的報紙來獲取新聞資訊,微博微信朋友圈等信息更新量更大、內容更豐富,也實現了大學生們想要發出自己聲音,在社會中擁有話語權的要求。但是新媒體發布的信息并沒有經過審查,其中不乏一些虛假信息。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之下,信息傳播的速度比傳統媒體更迅速,新媒體的傳播范圍、傳播內容以及公眾的參與程度是傳統媒體不可比擬的,且使用新媒體傳播信息時不會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正是由于這樣的特點,使得新媒體在傳播時并不會經過審查,虛假新聞借助于新媒體得到更加廣泛的傳播。而有些大學生不能很好辨別信息的真實性,也無法核實一些信息的真實性,就無原則地傳播了虛假信息。這樣不經核實的報道不僅違背了新聞真實性原則,嚴重的話還會影響社會穩定。

(3)“手機人”與“充欲主義”

早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就有日本學者提出“電視人”[2]和“容器人”[3]的概念,指出電視對現代人的消極影響。而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網絡的快速發展和普及引起了大家對“鼠標人”和“鍵盤人”的討論,進入二十一世紀后,手機新媒體的興起,手機網民的井噴式增長,又催生了“手機人”這一話題。其實,無論哪一種“人”,本質上都是建立在“媒介依存癥”的基礎上。例如,手機新媒體大大地刺激了大學生的消費欲望,各種網購應用充斥大學生的手機,沒事逛逛手機淘寶,轉轉唯品會,看看大眾點評,無論男生女生,手機上總有幾款網購APP,它把充滿誘惑力的商品以鮮明的色彩和唯美的意境展示在大學生面前,直接刺激了他們對這些商品的占有欲和享受欲。

二、對大學生媒介素養規范性的培養

有學者指出,媒介信息能否被正確的判斷和評估以及積極的媒介信息能否有效的被傳播,這取決于人們媒介素養的高低。大學生可以看做是我國媒介素養較高的一個群體,他們在接觸媒介、使用媒介、關注媒介等方面具有較高的積極性。大學階段正是青年的一個最重要時期,大學階段的人格思維特征,對于大學生群體的新媒體采納行為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一方面,大學生思想先進、思維敏捷、積極接受新鮮事物,這些為新媒體在這個年輕群體的擴散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年齡較小和閱歷不足,大學生的心理尚未真正成熟,情緒容易產生波動,意志也較為脆弱,其媒介行為易偏激、易被誤導,使得大學生群體容易受到新媒體的負面影響。因此,需要社會各界和大學生自身共同努力,對大學生群體的媒介素養的培養做出規范性指引。

1.法律規范

先前談到過,虛假新聞在新媒體上面的傳播使得大學生不能有效辨別新聞真實性,從而對其自身在新媒體上的媒介素養的形成有了誤判,因此,首先要有對新媒體媒介審判的法律規范。新媒體媒介審判主要是通過凝聚巨大的網絡民意,形成社會輿論導向影響司法公正。我國《刑事訴訟法》要求:“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倍旅襟w的媒體審判并沒有直接地宣判責任人有罪,只是用輿論施加壓力影響法院作出判決,再加上新媒體出現時間不長,人們對其運行規律并不是十分了解,這才使媒介審判的滋生得到適宜的環境。相關法律的缺失,也間接拉低了大學生的媒介素養,使得整個社會媒介不再法制化發展。

2.“把關人”監督

把關人,顧名思義就是對新聞信息的一種審核,對積極正確的新聞信息推動其在受眾中的傳播,對可能造成社會價值觀沖突的信息進行傳播阻止的行為。為了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媒介素養,需要凈化新媒體內容的傳播環境。一個新聞記者是新聞信息的第一道防線,而把關人則是信息傳播的最后一道防線。傳播媒介是全社會信息流通的把關人,而新媒體的低門檻,弱化了媒介組織把關的功能。新聞報道因注重時效性而忽視了理性導向,缺少了把關人,新媒體容易做出一些煽動性報道或斷章取義性的報道,激起受眾的激烈反應,特別是在一些身份特殊的人物的報道中,有意或無意地在標題上突出“官員”、“富二代”等非正常字眼,可能會引起人們的“仇富”、“仇官”心理,讓輿論明顯倒向弱者的一方。大學生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中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憤青”思維,不利于規范大學生的媒介素養。因此,把關人的作用在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培養中占有重要地位。

3.大學生的自我提升

由于新媒體的共享性、自由性、交互性、隱匿性強等特點,網絡成為受眾表達內心情緒的重要途徑,人們從“羞澀的表達者”蛻變成“情感表達的巨人”。新媒體時代的興起,使大學生能夠敢于發出自己的聲音。而大眾傳播形成的信息環境,制約著這些接受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們的認知和行為。因此在與新媒體所提供信息的接觸過程中,大學生在新媒體環境下應增強對信息的篩選和辨別的能力,要從多方信源搜集信息,用置疑的目光接觸新媒體信息,對不良信息具有一定的抵制能力,要遵循選擇性定律,做到對信息的選擇性接觸、選擇性理解和選擇性記憶,正確地、建設性地運用新媒體傳播信息資源,完善自我,參與社會進步。避免成為無良新媒介的儈子手,新媒體媒介審判的暴力軍。

4.教師的正確引導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作為大學教師,在新媒體浪潮的猛烈襲擊下,更應當明辨是非,在新媒體的潮流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因此,首先教師更應當積極了解前沿的理論和觀點,雖然新媒體是基于傳統媒體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但在新舊媒體融合的現代社會中,還是有許多新媒體為在爭奪受眾的戰爭中存活下來,不惜提供虛假信息以提高點擊率,為吸引眼球數和流量發表嘩眾取寵的新聞和報道。這種行為已經嚴重損害了媒體的社會效益。教師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了解到新媒體的弊端,提高自身辨別是非的能力,才能對學生在新媒體方面進行正確引導。并且“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引導學生掌握新媒體發展的規律和途徑,才是對學生媒介素養的提升。

三、小 結

面對新的媒介環境,高校素質教育工作也面臨新的挑戰,如何在新媒體時代以高效的方式對大學生群體的媒介行為進行規范和引導,是每個有責任感的人都應思考的問題。新媒體環境下高校也應該提供媒介素養的學習環境,高校教育應以新的媒介形勢為背景,積極創新教育模式,運用多種素質教育手段著力培養、提高學生的理智分析信息、合理使用媒介的能力,從而學會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積極參與社會發展,建構一個和諧有序的媒介生態環境,最終使大學生能夠更好地提升新媒體的網絡環境,也展現了現代大學生的媒介素質。

參考文獻:

[1] 胡正榮,段鵬,張磊.傳播學總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2] (美)羅杰斯.媒介形態變化:認識新媒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 包冉.新媒體-從被時代到我時代[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

[4] 楊繼紅.新媒體融合與數字電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5] 喻國明.2010中國傳媒發展指數報告[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思涵]

猜你喜歡
媒介素養新媒體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新媒體背景下中學生媒介素養現狀與應對
網絡負面熱點事件對大學生社會心態的影響
“互聯網+”時代高職學生媒介素養的培育路徑研究
大學生媒介素養調查研究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