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產婦產后負性情緒和睡眠質量的護理干預要點分析

2016-03-30 01:44張波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8期
關鍵詞:負性情緒初產婦睡眠質量

張波

【摘要】 目的 探討初產婦產后負性情緒和睡眠質量的護理干預要點。方法 60例初產婦,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0例。對照組產婦按常規進行孕期健康指導和產后護理, 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增加產前健康教育和產后心理護理干預, 比較兩組患者產后負性情緒和睡眠質量情況。結果 觀察組焦慮和抑郁自評量表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有意義(P<0.05)。觀察組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評分方面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有意義(P<0.05)。結論 初產婦產前給予健康教育, 產后給予心理護理干預, 可有效改善其負性情緒和睡眠質量,有助于提高母嬰保健效果。

【關鍵詞】 護理干預;負性情緒;睡眠質量;初產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8.197

初產婦產后易出現抑郁等負性情緒狀態, 而負性情緒也會影響產婦睡眠質量, 對其產后恢復較為不利, 需要及時給予產婦及時的心理疏導, 幫助產婦適應新的角色[1]。本次研究選擇2013年2月~2015年2月于本院產檢且分娩的60例初產婦作為研究對象, 探討了產前健康教育、產后心理護理干預對產婦負性情緒和睡眠質量的改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2月~2015年2月于本院產檢且分娩的60例初產婦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0例。兩組受試對象均為健康的單胎妊娠產婦, 無妊娠合并癥及基礎疾病。本次研究經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兩組產婦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對照組產婦年齡22~32歲, 平均年齡(27.36±5.26)歲, 孕周35~38周,平均孕周(36.75±1.52)周。觀察組產婦年齡21~31歲, 平均年齡(26.44±5.19)歲, 孕周35~38周,平均孕周(36.89±1.42)周。分娩前檢查顯示產婦頭盆相稱,宮頸條件良好, 已排除產前精神障礙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產婦按常規進行孕期健康指導和產后護理, 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增加產前健康教育和產后心理護理干預, 具體如下。

1. 2. 1 產前健康教育 孕晚期組織本組產婦在利用產檢后時間進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內容主要包括:妊娠期生理變化、胎兒生長發育、產婦心理變化、自我調節情緒方法、分娩知識、產后恢復知識、育兒知識等, 使產婦初步了解分娩及產后保健理論知識。產婦具備理論基礎后, 組織產婦進行模擬產房分娩訓練, 消除產婦對分娩的恐懼感, 使產婦學會分娩中配合方法。安排產婦及家屬學習新生兒護理操作技能, 并實踐訓練, 使產婦產后不再手忙腳亂。

1. 2. 2 產后心理護理干預 護理人員要積極與產婦進行溝通, 告知其會陰傷口、產后泌乳、尿潴留等情況將逐漸改善, 避免產婦出現焦慮情緒。同時, 告知產婦家屬要多多支持和關心產婦情緒, 使產婦逐漸接受角色轉變。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 采用Zung焦慮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對產婦負性情緒進行評價:兩種量表均分為20個條目, 各條目得分累積為總分, 分值越高, 表明焦慮或抑郁情緒月越嚴重。兩組患者產后7、15、30 d分別評測焦慮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1次, 取平均值作為產后1個月內負性情緒評分[2]。睡眠質量評價采用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精神科研制的PSQI作為評價標準:評分0~21分, 分為入睡時間、睡眠質量、睡眠時間、日漸障礙等條目, 各條目相加為總分, 分值越高, 表明產婦睡眠質量越差。PSQI評定量表是對1個月內的睡眠質量進行評價, 本次研究自產后1 d開始監測至產后30 d, 作為產后1個月內睡眠質量評分。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焦慮和抑郁自評量表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有意義(P<0.05)。觀察組在PSQI評分方面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有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初產婦對未知的分娩及產后恢復過程往往存在恐懼心理, 經歷了分娩的痛苦后, 產婦需要面對心理和角色的轉變, 產婦心理壓力較大, 因而多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負性情緒。為此, 本院針對初產婦制定了產前健康教育和產后心理護理干預模式, 并用于本次研究觀察組中, 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產婦焦慮和抑郁等負性情緒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可知觀察組負性情緒狀態較輕。

本次研究還發現, 觀察組產婦睡眠質量優于對照組(P<0.05), 可知產前健康教育和產后心理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產婦產后情緒, 并進一步提高其睡眠質量。

產前健康教育對于產后情緒改善具有較好的作用, 要求護理人員針對產婦心理狀況制定產前干預計劃, 先統一學習, 后一對一學習, 盡量消除初產婦對分娩的恐懼感, 開始引導產婦轉換自己的角色。產后護理人員要及時給予產婦心理干預, 護理人員用溫柔的語言告知產婦分娩情況, 并告知家屬護理事項, 講解調整心情方法, 從而減輕負性情緒, 使產婦安心睡眠, 改善睡眠質量。

綜上所述, 初產婦產前給予健康教育, 產后給予心理護理干預, 可有效改善其負性情緒和睡眠質量,有助于提高母嬰保健效果。

參考文獻

[1] 杜靜茹. 護理干預對初產婦產后負性情緒和睡眠質量的影響.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09, 8(20):183.

[2] 索茜,崔利娜,楊樂. 心理干預對初產婦負性情緒及睡眠質量的影響.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1, 6(18):37.

[收稿日期:2015-11-20]

猜你喜歡
負性情緒初產婦睡眠質量
臨床護理路徑在自然分娩初產婦中的應用價值探析
無保護會陰接生法降低初產婦會陰側切率的效果
妊娠期連續細致化護理對高危妊娠初產婦不良情緒及對剖宮產率的作用
分析自由體位護理在初產婦陰道分娩中的應用效果
16周太極拳鍛煉及停練8周對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的影響
芪棗安神湯對心脾兩虛型失眠癥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
情志護理干預配合針刺對急性面癱患者不良情緒以及睡眠質量的影響
群發性產品傷害危機中未曝光企業應對策略影響消費者購買意愿的動態機制研究
規范化術前訪視對圍手術期患者負性情緒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