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西北彝文信仰文獻中的音樂碎片研究

2016-04-04 10:20高樹林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藝術學院
民族音樂 2016年4期
關鍵詞:彝文蘆笙歌舞

■高樹林(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藝術學院)

黔西北彝文信仰文獻中的音樂碎片研究

■高樹林(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藝術學院)

彝文,漢文獻稱“爨文”“羅羅文”“韙書”等,是一種表意的音節文字,其源起的具體時間至今尚無定論。有學者從西安半坡出土文物上刻畫的50個字符中發現有22個字符與現今留存于川、滇、黔的彝文相同。晉朝《華陽國志·南中志》中有“今南人言論,雖學者亦半引夷經”的記載。這說明彝文的出現當不晚于晉代。彝族先民運用自己的文字撰寫了卷帙浩繁的彝文文獻,這些文獻雖歷經多次浩劫,至今仍然有相當大的收藏量,僅黔西北畢節市彝文翻譯組收藏的彝文文獻就有4000余冊。

掌握彝文文獻的人是“布摩”和“摩史”,其文化人、祭師、貴族等多重身份決定了大多數彝文文獻的內容與彝族原始宗教信仰有著緊密的聯系。根據現存資料,黔西北彝文信仰文獻包括《喪事祭祀時的迎布摩與獻酒類經書》《喪葬儀式經書》《喪事活動的禳解儀式與經書》《喪祭儀式降魔破鬼用的破司署經》《喪祭儀式用的消災經》《祭祖儀式與相關經書》《祭祀與崇拜神祗類經書》《消除災難類經書》等。在這些彝文信仰文獻中,零星地點綴著古代彝族音樂的“碎片”,這些“碎片”或歌或舞、或鈴或鼓、或蘆笙、或嗩吶,閃耀著熠熠光芒,是我們了解、研究彝族音樂不可或缺的史料。

■黔西北彝文信仰文獻簡介

黔西北彝文信仰文獻按傳承人劃分可分為“布摩”文獻和“摩史”文獻兩大類。

(一)布摩彝文信仰文獻簡介

“布摩”有“畢摩”“唄?!钡榷喾N音譯,源于彝族父系氏族時期的祭司。根據彝族文獻記載,古滇王國之時,彝族社會生活中就出現了茲(君)、摩(臣)、布(師)、格(匠)不同社會職能的分化。其中的“布”即“布摩”,其職能為主持祈求庇佑的各種祭祀、禳解祟禍、占驗吉兇等。

在黔西北彝族原始宗教信仰的觀念里,人間視酒禮為大,布摩為師,神界亦視酒禮為大,布摩為師。所以,舉行喪祭儀式,必須宴請布摩,迎接布摩、迎接布摩神,向布摩、布摩神以及相關的神靈敬獻生命之源的水、酒、茶等;要使死者在另一個世界生活得好,就要給其敬獻酒、牲畜、布匹等生產生活用品,舉行獻酒、獻茶、獻水、獻牲、打銅織綢等儀式;為使死者的身份清白,就要為其舉行解除生前過失或罪過的解冤儀式;為使死者無病無災,不把病災帶去歸祖,就要舉行解除各種病癥的禳病災、解病災等儀式;為使各種鬼怪與其脫離,就要舉行破司署鬼等儀式。于是就出現了《迎布摩經》《獻水經》《獻茶經》《獻酒經》《喪儀經》《指路經》《迎布摩時獻酒經》《喪祭獻酒經》《喪祭大經》《喪儀大經》《喪祭儀式禳解經》《驅逐司署經》《錐牲經》等文獻。

(二)摩史彝文信仰文獻簡介

“摩史”有“慕史”“摩守”“慕師”等多種音譯。它是古代彝族社會中的一種職業(職務),地位次于君長,是摩叩(臣)組成成員,又與在彝族政權結構中居于第三位的布摩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在彝族君長制政權體制高度完善的九扯(九個平行的部門)九縱(九位行政長官)設置中,摩史集史官、禮儀官、外交官等多種身份于一身。盡管隨著彝族君長制政權的消失,摩史這一職業已不復存在,但摩史曾記錄并掌握使用的那部分典籍仍然流傳了下來。摩史在慶典與外交活動時用的文獻稱為“摩久”,在婚禮時用的文獻稱“諾謳”,在祭祖與喪祭時用的文獻就直接叫“摩史書”?!澳谩鳖愇墨I的內容多為歷史典故,“諾謳”類文獻的內容側重于文學與禮俗,“摩史書”類文獻的內容是以譜牒和歷史為主。由“諾漚”延伸的摩史文獻有“曲姐”“阿買懇”等,它們的區別在于“諾漚”僅為摩史唱誦,“曲姐”“阿買懇”為摩史與大眾共同唱誦?!澳κ窌毖由鞛橛糜趩识Y儀式唱的歌詞時就叫“凱咪書”。

■黔西北彝文信仰文獻中的音樂碎片舉要

黔西北彝文信仰文獻中的音樂碎片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迎布摩獻酒經》中的音樂碎片

1.貴州省威寧縣迤那鎮拖溝村已故布摩祿小玉家《迎布摩獻酒經》:……那布佩那鈴,那鈴響當當……吐布佩吐鈴,吐鈴響當當……武布佩武鈴,武鈴響當當……

2.貴州省威寧縣龍場鎮劉松林布摩家《迎布摩獻酒經》:……一頌三黑鈴(銅鈴),三十三黑鈴;三頌六黑鈴,

六十六黑鈴;六頌九黑鈴,九十九黑鈴;九頌十黑鈴,百二十黑鈴,黑鈴不分先后地獻酒……

3.貴州省威寧縣板底鄉龍天福布摩家《迎布摩獻酒經》:……吐布佩戴他的專用鈴,他的專用鈴響當當……那布佩戴他的專用鈴,他的專用鈴響當當……武布佩戴他的專用鈴,他的專用鈴響當當……

(二)《喪祭經》中的音樂碎片

1.《打銅織綢篇》:……打制大金玲……是王者之鈴……

2.《發送牲禮》:……竹砍為三節,第一制青笙,用九棵笙管,九管九功用……第二制雅笙,雅笙用七管,七管七功用,七管定七音……第三仿蜘蛛,蜘蛛笙五管,五管五功用……篤沽兩音全,尼諾兩音齊,糾布兩音齊。笙發音動聽,到處傳開了……

3.《追病根死有》:……如崖間應聲,猶鼓鑼聲響……

4.《確舍織綢篇》:……山野三條路,虎嘯如擊鼓,熊吼如雷鳴……

(三)《凱咪書》中的音樂碎片

1.《杜魯》:……歌師朋友們,說起杜魯呢,捉拴它的人,怎么沒有名……東方日出處,此一對杜魯,其名為伯臘(鼓棒)。西方月落出,此一對杜魯,其名為查福(鏗鏘)……蒙洛舉娒熱,這一對杜魯,其名為瑪荷(形似嗩吶)……

2.《查齋場》:……就在那晚上,舉主巡歌場,署府查儀式……眾賓遍場地,無引歌之物……引歌呀引來,白旗引歌來,彩旗送歌來。白旗不領先,彩旗不跟后,唱歌無頭緒。蘆笙來引歌,彩燈來引歌……打銀做鈴柄,打金做鈴舌……右手拿玉鈴,玉鈴響叮當。鈴鐺引歌路……無引歌之物,齋場啞靜靜,昏昏暗暗的……仙角送歌來……

3.《請神曲》:……沽色尼弭主,你是歌神嗎?你若是歌神,請下歌場來,下來設歌場……呢色能弭府,你是歌神嗎?你若是歌神,請下歌場來,下來執歌事……額色吐弭塔,你是歌神嗎?你若是歌神,請下歌場來,下來司歌政……布色能弭勾,你是歌神嗎?你若是歌神,請下歌場來,下來伴歌舞……索舍烏告左,你是歌神嗎?你若是歌神,請下歌場來,下來察歌場。

4.《權杖》:……實家設齋場,以權杖引歌,齋場也順利,歌舞也精彩……

5.《金鈴》:……在那天晚上,無玉鈴引歌,齋場啞靜靜,靈位昏沉沉……巧匠告阿婁,工藝多高超,別的都不做,只做個金鈴。銀片打內珠,金片打外殼,銅片打鈴柄。男兒舉著它,站在歌場頭。會跳鈴鐺舞,金玲響當當。若是不會跳,響鈴變啞鈴……

6.《仙角》:引呀引歌來,仙角引歌來……以角引歌舞……

7.《孝歌》:……同行歌友們,腳步踢踏踏,手勢轉靈靈,手中揚舞帕,口里唱孝歌,歌阿哺威榮。

8.《蘆笙敘述》:……就在那晚上,沒有引歌笙……第一天起造,所造的型號,用九管造笙,造成九眼笙。第二天又造,改變了型號,用六管造笙,造成六眼笙。第三天再造,又改變型號,截竹成五管,造成五眼笙。造完了之后,用作引歌笙,就是這樣的。

(四)《摩史書》中的音樂碎片

1.《細祓篇》:……領著歌舞者,舞帕瑪荷(形似嗩吶),帶上一套,在阿雨補后面……

2.《水獺光臨喪場》:……在半夜之前,女河神獻優美歌舞。半夜之后,歌舞優美仍如初。歌舞的延續,吸引了一對水獺,觀賞著舞蹈,欣賞著笙歌……

3.《青蛙光臨喪場》:……在半夜之前,青蛙喪舞雅……到了半夜后,赤蛙喪舞雅……塘底蛙的喪禮歌……

4.《尊死者為貴》:……金鈴如鳥鳴……鐘鼓聲鶴鳴……

■黔西北彝文信仰文獻中的音樂“碎片”拼貼

黔西北彝文信仰文獻中的音樂“碎片”涉及“歌師”“歌場”“歌舞”“鈴”“蘆笙”“鼓”“角”“嗩吶”等內容。通過對這些音樂“碎片”的拼貼,可以使人們對黔西北彝族的部分音樂文化有更清晰的認識。

(一)關于歌師

黔西北彝文信仰文獻中提到的歌師指的是“布摩”,即布(摩)與摩(史)的合稱。彝族學者王繼超在《彝文文獻翻譯與彝族文化研究》中談到,遠在彝族歷史上的哎哺時期,布摩就已產生。他們“司宣誦”“司文書”“掌歷代之閥閱,宣歌頌之樂章”。在婚事活動中,他們行禮儀、外交應酬、對歌,無處不在;在喪事活動中,除孝家要有布摩及其歌隊外,前來祭奠的親戚也要帶布摩及其歌隊來行各種禮儀和賽歌;節日慶典,要請布摩唱誦賀詞,以歌祝福。他們行為的優劣、歌聲的好壞、賽歌的勝負,往往與各自所代表的本家的面子、榮辱休戚相關。所以,每一個布摩都必須懂彝文、精彝禮、足智謀、善辯論、博古通今、能言擅唱,是本家支的歌唱精英。

(二)關于歌場

據彝文文獻記載,彝族先祖篤慕時(約公元前5世紀),洪水泛濫,人間只有篤慕一人活下來。天君策舉祖為傳人煙,在唄谷懇嘎(今云南東川)設立歌唱,命沽、能、布3位天女與篤慕對歌后成親,生下“六祖”,續了人煙。從此,彝族有了唱情歌的歌場。本文所列舉的歌場指的是喪場(或齋場)。黔西北彝家為死者舉行喪祭活動,彝語稱之為“數奏”(或“數增”“數布”等)。喪事祭祀的目的是為死者的“覺”“傯”“依”(也叫洪斗、禹額、諾色)三個靈魂各有歸位,即“覺”歸翁靡,“傯”歸墓地,“依”入祖祠。為舉行這一儀式,孝家要在住家附近搭建“翁車”“細貝”“布車”“洛車”等喪祭場地。屆時,各路歌師及其歌隊隨喪祭儀式在相應的場所或歌或舞,通宵達旦,喪場(或齋場)變成了歌場。

(三)關于歌舞

黔西北彝族有喪事喜辦的習俗,老人去世,要請坐堂瑪荷(形似嗩吶)樂

隊吹奏,請鈴鐺舞隊歌舞,請歌師及其歌隊唱歌。左鄰右舍的人們要來坐夜守靈,唱凱洪(孝歌)。親戚也要帶瑪荷樂隊、鈴鐺舞對、歌師及其歌隊來祭奠。從設靈位開始,歌師們以一問一答的方式,唱主家吊孝悼亡,懷念死者,找藥、挖藥、種植藥物和煎藥、服藥的過程;唱生、老、病、死的人生常情;唱“地脈龍神”杜魯和天神“勒己特把”等神話故事。到凱洪唄(跳腳舞或鈴鐺舞)開始前,歌師們唱歌場的來歷,唱“措戛摩”(齋場總管)用的權杖,唱凱洪唄中領歌用的燈籠和伴舞用的鈴鐺、號角和蘆笙。通過散發彩帶,將主、客家的歌舞隊集結一起,開始凱洪唄歌舞。大家邊舞邊唱,先唱《請神曲》,接著唱《起舞曲》,之后唱《乾坤初開張》《天地人始產》等歌曲。凱洪唄的活動結束時唱《退神曲》。

(四)關于鈴

鈴在黔西北彝文信仰文獻中有法鈴和舞鈴兩種。

法鈴是布摩在自然宗教信仰儀式中使用的法器之一,銅質,喇叭形,木柄,內懸金屬鈴舌,執柄搖動鈴舌撞擊鈴身而發出當當聲響,布摩用其助法威。

舞鈴是黔西北喪祭儀式中凱洪唄歌舞時的伴奏樂器之一,銅質,球形或扁圓形,下部或中部開一條口,里面放金屬丸或小石子,晃蕩而發聲。祭祀時,歌舞者右手執鈴鐺,左手執彩帶,按主先客后,輩分大小秩序,各家帶領人馬扛彩旗,敲鑼打鼓,吹長筒號、吹嗩吶,舉燈籠火把,浩浩蕩蕩,圍繞靈房繞場,歌舞隊隨之邊歌邊舞,兩人扛五彩紙馬,在隊伍中穿插。繞至靈前空地,繞靈隊伍要繞成太極、雞翅、馬蹄等圖形,猶如古代軍事檢閱擺出的陣式。繞靈結束,歌舞者回到靈柩前跳舞對歌。

(五)關于蘆笙

彝族蘆笙,舊時有九管、六管、五管3種形制,今多失傳。記敘蘆笙的彝文文獻很多,除本文中列舉的《喪祭經》《凱咪書》《摩史書》外,還有《西南彝志》《物始紀略》等。這些彝文文獻記載了蘆笙的產生、蘆笙的制作、蘆笙的功用等內容。它給我們提供了至少三方面的信息:其一,蘆笙是彝族的傳統樂器之一;其二,蘆笙與葫蘆笙一脈相承;其三,蘆笙曾經是彝族喪祭儀式中的重要神器。這些信息與黔西北苗族蘆笙的信息非常相似,它說明了黔西北彝族和苗族之間在某一個歷史時期可能出現過信仰文化的融合或者巧合。

(六)關于鼓和角

根據黔西北彝文信仰文獻及其它彝文文獻的記載,彝族歷史上使用的鼓有皮鼓、銅鼓、銀鼓等,其功能主要為壯威與祭祀。作為壯威的如《物始紀略·銅鼓的由來》:“……拾九馱銅塊,用來鑄銅鼓……作戰凱旋日,打銅鼓藤鼓……”《西南彝志?白花樹的來歷》:“……皮鼓擂之際,野獸連連得……”《物始紀略·種植的根源》:“……紀雅夠來到,吹響了仙角,牛角聲嘹亮?!=前税侔?,吹得很響亮……”作為祭祀的如《西南彝志?乍氏史》:“……廟建云烏開,像塑者爭團,鼓置鐘掛……”;《西南彝志》:“……博家始作祭,洛洪竹制成,銅鼓繪鶴影,鼓聲如鳥鳴……三頭領在座,做出決策,議論除害,如松枝滴水,語言對仗,號角甲戟……”

(七)關于嗩吶

嗩吶是彝族樂器“瑪荷”(莫哼、莫轟)的意譯,其實它們并不等同。據黔西北彝文文獻載,“瑪荷”是伴隨著彝族祭祀活動而產生的“禮器”,這說明它與自波斯傳入的嗩吶并非一脈相承,它是彝族古老的傳統樂器?!艾敽伞痹谇鞅庇小扒鍖ψ蝇敽伞保▋芍淮笮∠嗤摹艾敽伞焙献啵?、“對子瑪荷吹打”(兩只大小相同的“瑪荷”與一鼓一镲合奏)、“大扣小瑪荷吹打”(兩只大小不同的“瑪荷”與一鼓一镲合奏)、“瑪荷排鑼”(一只“瑪荷”與一組打擊樂合奏)等,有喜調和喪調之別,喜調主要用于結婚嫁娶,喪調主要用于喪祭活動。

■結語

黔西北彝文文獻卷帙浩繁,僅畢節市彝文翻譯組收藏的彝文文獻就有4000余冊,絕大多數文獻還未翻譯面世,其中可能蘊藏著更為豐富和更為詳盡的音樂信息,有待發掘和研究。目前已整理、翻譯、出版的文獻中,“咪古”(詩歌)類文獻占三分之一以上,而“咪古”類文獻中“曲谷”(情歌)、“阿賣懇”(出嫁歌)、“錄外”(婚歌)、“懇洪”(喪歌)是其主要內容,這些內容是研究彝族民歌的珍貴史料。另外,各種文獻中還或詳或略,或明或暗的顯現了彝族歷史上曾使用過的樂器有葫蘆苼、蘆笙、“瑪荷”、月琴、二胡、口弦、號角、皮鼓、銅鼓、鐘、鑼、镲、鈴等等。它們是研究彝族民間器樂的珍貴史料。

[1]迎布摩獻酒經[Z].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迤那鎮拖溝村已故祿小玉布摩家舊抄本.

[2]迎布摩獻酒經[Z].貴州省威寧縣龍場鎮劉松林布摩家舊抄本.

[3]迎布摩獻酒經[Z].貴州省威寧縣板底鄉龍天福布摩家舊抄本.

[4]喪祭經[Z].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西部一帶舊抄本.

[5]摩史蘇[Z].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龍場鎮龍豐村李榮林布摩家舊抄本.

[6]興德,羅德顯.摩史蘇[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01.

[7]貴州省赫章縣民族事務委員會,貴州民族學院彝文文獻研究室.彝族創世志[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1.

猜你喜歡
彝文蘆笙歌舞
彝文經籍《祭龍經·祭彩虹經》中的敬畏自然觀研究
岜沙蘆笙節
蓮花池畔歌舞飛揚
歌舞歡慶“三月三”
你好,蘆笙
歌舞爺爺
貴州彝文信息技術研究概述
一起歌舞吧
蘆笙戀歌
苗族蘆笙制作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