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音樂情感在音樂欣賞中的體現

2016-04-04 10:20唐萍云南省文化館
民族音樂 2016年4期
關鍵詞:欣賞者樂曲感情

■唐萍(云南省文化館)

淺談音樂情感在音樂欣賞中的體現

■唐萍(云南省文化館)

音樂是藝術的一個品種,它帶給人們的是美感和幸福,是表達或寄托人們感情的“藝術語言”,它比一般的語言更直接地傳達情感,并且它始終與美感結合在一起。它不受人種、民族、國家、地域、時代、階層、職業等的限制,但存在一些微小的個別差異及各自特色。音樂是通過人的感官刺激才使人感知到美,并產生了生活聯想及藝術想象,從而又發展了美感。音樂不以說理方式來傳播,而是更多地通過熏陶及感染的途徑潛移默化地來影響人的心靈,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潤。音樂是人們抒發感情、表現感情、寄托感情的藝術,不論是唱或奏或聽,都內涵著及關聯著人們千絲萬縷的情感因素。即使以敘事為主的歌唱,音樂也并不全依靠語義來傳達內容,而必定會用賦有感情的“音樂語言”和賦予美的因素來表達或烘托或寄托感情,即使是附有歌詞的聲樂曲,其表達感情主要的仍是音樂本身。在綜合藝術中(如戲劇、舞蹈、影視等),也總是當需要抒發感情之時,就常常讓音樂來負擔,借音樂的抒情性能,把情感表露出來,并有所渲染、強調、夸大。

音與音之間連接或重疊,就產生了高低、疏密、強弱、濃淡、明暗、剛柔、起伏、斷連等等,它與人的脈搏律動和感情起伏等等有一定的關聯。特別是對人的心理,會起著不能用言語所能形容的影響作用。語言和文字尚需通過符號,或帶感情起伏的語氣語調信號,來傳達感情或思想、內容,且語言及文字有時因民族不同而尚須翻譯,那就麻煩了。而音樂,它可以直接地來反映人們內心感情的起伏及復雜的情緒,且不受人種、民族、國家、地域等等限制。因此,不論什么民族、國家、地城、階層的人民,雖語言不通,卻都能通過音樂直接感受這種真摯樸素的感情。因此“音樂是真正的世界語”“音樂是感情的語言”,“音樂無國界”,這些近百年來已得到全世界有識之士的共識,即“樂與情通”。本文就是講述了音樂情感在音樂欣賞中各方面的體現及要素。

■音樂欣賞中情景(場面)變化要滲透音樂要素的變化

當人們打開音像資料第一遍欣賞音樂,首先聽到的是音樂的旋律,其次是音樂的力度是強還是弱、速度是慢還是快,然后才是考慮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在對力度、速度這一要素的欣賞中,只是注重了音樂所表現的場面,而不去挖掘音樂的要素。通過對樂曲慢與快的比較,輕與重的比較體會出音樂的強與弱、快于慢的音樂要素的變化。充分體現了音樂欣賞的根本是音樂場面、情境的變化是音樂要素變化的真理。

■音樂欣賞的情緒、情感變化中要滲透音樂要素變化

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情緒與情感是密切相關又相互區別的兩種心理形式。但從關聯范圍來說,情緒比情感要更廣泛。雖然當我們體驗到某種情感時,總會感到具有一定的情緒色彩,但這種情緒色彩遠不如情感那樣穩定和持久。情感有強度和深度之分、有高低層次之分。情緒與情感是審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對音樂教學來說,不僅尤為突出,而且還有特殊的表現內容。從音樂美的本質來說,音樂進行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情感的展示與變化過程。同時也是音樂要素發展變化的過程,音樂作為情感的載體,雖無語義,但卻是最生動的心靈語言,常言說:“語言的盡頭是音樂的開始?!本退囆g形式來說,音樂的表現力遠遠勝過其他藝術門類,其特質就是情感抒發、情感的撞擊、情感宣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審美。

音樂情緒與情感體驗不能僅僅停留在外表的層面上,更需要內心深處的體驗,尋求那種動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藝術效果與境界。通過對樂曲舒展與緊張而終情緒的比較,體會出音樂快與慢的音樂要素的比較。充分體現了音樂欣賞中音樂要素變化是音樂情緒、情感變化的根本要素。

■音樂情感在音樂欣賞中的具體表現

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與鑒賞能力的形成,對于豐富情感,提高文化素養,增進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在欣賞音樂時,要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鑒賞音樂的經驗。聽音樂要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不能單純地走馬觀花的欣賞,而是要充分揭示音樂的要素(節拍、節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感受到音樂中最激動人心和極具表現力的部分,應以整體的方式來體驗音樂。

音樂是一種善于表現和激發感情的藝術,可以說,音樂欣賞的過程就是感情體

驗的過程,它既是欣賞者對音樂的感情內涵進行體驗的過程,同時也是欣賞者自己的感情和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相互交融、發生共鳴的過程。無論是對于普通的音樂聽眾,還是對于音樂專業人士來說,感情體驗都是在進行音樂欣賞時不可缺少的一種心理要素。對于音樂的專業人士來說,假如在欣賞音樂時只注意技巧、技術手法、結構形式等方面,而在感情上卻無動于衷,那么他對音樂的欣賞也只“見其文而未見其心,見其表而未見其里”,并不能完整地感受與領會音樂的美。一位有經驗的英國音樂教育家曾告誡說:“不要允許你的批評性的敏捷聰明窒息你的情緒反應。那些專家們經常把他們的注意力局限在技巧上。"

音樂是一種善于抒情的藝術,音樂中有著豐富而深刻的感情內涵,只有當音樂欣賞者的感情活動與音樂作品蘊含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時候,才能稱之為正確的音樂欣賞。因此,準確、深刻和細致地體驗音樂作品中的感情內涵,是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的基本要求。對音樂作品感情內涵的體驗,首先表現為感性上的直接體驗。比如,我們在聽到一首樂曲的時候,對這首樂曲所表達的感情(它或是快樂的,或是悲哀的,或是慷慨激昂的……),憑借自己的感性經驗,自然地產生出一種體驗。這種伴隨著音樂感知而自然產生的感情體驗,就是我們所說的感性上的直接體驗。欣賞者從音樂中獲得的這種感情體驗,并不是由于標題或文字說明等所引起的,而是一種感性上的直接體驗。當然,欣賞者能夠在自己的意識中,把從聽覺感受到的音樂音響轉化為感情的體驗,是要以正確的音樂感知為前提的,而當欣賞者對某種音樂音響及其藝術風格不熟悉,不能正確地進行音樂感知的時候,那他就不可能獲得正確的感情體驗。

我們上面所講的欣賞者對音樂的感性的或者說是直感式的感情體驗,是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的基本方式。然而,它畢竟是對音樂作品感情內涵的一種初步體驗。如果欣賞者僅憑直感去進行體驗,雖然有可能體驗到樂曲的基本感情,但卻往往會局限于喜怒哀樂的感情類型的體驗上面,而不能更深入地體驗樂曲感情的內在含義。因此,對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的進一步要求就是要有理解認識的參與,即欣賞者要從各個方面去研究和了解樂曲感情的內在含義。只有在對樂曲感情賴以產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礎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之后,才有可能更深刻、更準確地領會音樂作品的感情內涵。這正如毛澤東同志在他的哲學著作中所說:“我們的實踐證明: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刻地感覺它?!碑斎?,我們這里是指對那些的確表現了深刻的感情內涵的音樂作品的欣賞而言。而我們之所以對音樂欣賞中的感情體驗提出這種進一步的要求,是因為音樂中所表現的感情既不是一種與人的思想沒有什么聯系的神秘莫測的東西,也不是沒有生活基礎的主觀自生的東西。相反,音樂中的感情內涵是由一定的社會生活所引起,并且是和一定的思想相聯系的。正如我國古典音樂論著《樂記》所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p>

音樂表現手段的特殊性,使得它在表現感情的同時,卻不能把感情所賴以產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礎同樣明確地表現出來,這就要求欣賞者在對音樂中的感情內涵憑借感性進行體驗的同時,也能夠有意識地運用理解因素,深入體驗樂曲感情表現的內涵。

由于音樂中的感情內涵常??梢栽谝魳芬酝獾囊蛩刂姓业嚼斫獾母鶕?,例如在聲樂作品中可以在標題和文字說明中找到根,在標題音樂中可以在標題和文字說明中找到根據。因此,在對聲樂作品與標題器樂作品的感情體驗中,對這些非音樂因素予以充分注意是完全必要的。如果對這些非音樂因素不予注意,而僅憑感性體驗是很難深刻領會樂曲的感情內涵,特別是它的社會意義。音樂是一種表現生活的藝術,為了避免音響材料的局限性,更好地進行藝術表現,它往往需要和其他藝術相結合,這種做法早在音樂發展的原始時代的歌、舞、詩三位一體的形式中就已經開始了。由于這些非音樂因素已經和音樂緊密地融合一個有機的藝術整體,欣賞者在對音樂進行感情體驗時,就需要運用理解認識這一心理要素去對這個藝術整體加以研究,從而加深對音樂的感情內涵的體驗。

有些無標題音樂作品,并沒有綜合運用非音樂因素,但是卻并不意味著這些音樂中的感情表現就沒有它們的生活和思想基礎。為了更深入地體驗這類樂曲的感情內涵,欣賞者一方面要通過對音樂本身的反復傾聽,憑借直感更準確、更細致地去體驗樂曲的感情表現,另一方面也要從更廣闊的方面,特別是從樂曲產生的社會環境、作曲家的生活經歷、創作意圖、藝術風格等各個方面去進行研究和了解,以求得對樂曲感情內涵的正確把握。但是,對感情體驗的這種進一步的要求,卻并不是每一個音樂欣賞者都能夠做到的。對音樂家和音樂作品創作情況的了解也不是每一個音樂欣賞者都有條件進行的。而且有許多無標題的器樂作品,作者在創作它們時往往沒有留下什么有關記述,作品本身也并沒有表現什么深刻的社會內容,而只是某種情緒的表現。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很難對樂曲做出進一步的解釋,而只能憑借音響感知和對作者總的創作個性和風格的把握來體驗樂曲的感情。因此,我們必須正視這樣一個現實,那就是對于絕大多數音樂欣賞者來說。音樂欣賞中的感情體驗更多的還是以感受性的直觀形式進行的。像通常所說,欣賞者是處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心理狀態之中,更何況音樂中所表達的感情,在很多情況下的確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呢!這樣判斷一個欣賞者是否能夠借助于某種概念把體驗到的感情表達出來,而是要看欣賞者是否對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真正從內心里有所體驗,欣賞者的感情是否能夠在欣賞的過程中隨著音樂的進行而起伏、變化,如果做到了這一點,那就可以說是對音樂中所表現的感受性有所體驗了。當然,我們這樣說也并不是否認理解認識對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的重要作用,而是要說明,這種理解認識只有融注于感受性的體驗之中,才能真正有助于音樂欣賞。

隨著近幾年我國心理學的快速發展,對于音樂情感的研究也更加趨于實證化、科學化。我們可以看出,計算機科學、腦神經科學、生理學與心理學的結合對音樂情感的研究在我國正在逐漸萌發,并顯現了強大的生命力。目前我國對于音樂情感的研究是相當重視的,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財力,與國際接軌,在一群卓越的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音樂情感的認知模型的

計算機程序已經初具規模,這將使情感的識別、表達和轉化實現數字化、程序化,更好地促進音樂情感的深入研究。

通過對音樂情感的研究的回顧和梳理,對于該領域的研究是需要計算機科學、腦神經科學、生理學、物理學、美學、心理學、音樂學等多學科的交叉背景做支撐的,并且在實證研究的根基上結合思辨性的分析思考,將因果模式與闡釋模式融會貫通起來。

另外筆者認為欣賞者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首先對音樂表現為感性上的直接體驗,其次欣賞者要從各個方面去研究和了解樂曲感情的內在含義。換句話說,欣賞者要準確、深刻和細致地體驗音樂作品中的感情內涵,這是欣賞者在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的基本要求。當然,我又認為問題還有另外一個方面,那就是音樂欣賞者的欣賞能力各不相同,而且每個欣賞者都只能根據自己的不同生活經驗來體驗樂曲所表達的感情。因此,我們可以再從另外的角度去論證音樂欣賞活動是一種欣賞者的主體活動,欣賞者意識中的樂曲,必然滲透著自己的主觀色彩,而不可能和作者創作這首樂曲時的感情體驗完全一樣。也就是說,音樂欣賞活動中主體與客體(欣賞者與被欣賞的樂曲)的關系是既一致又不完全一致的辯證統一的關系。

[1]布克(P.C.Buck).音樂家心理學

[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實踐論.

猜你喜歡
欣賞者樂曲感情
始亂
留出想象的空白
藝術欣賞是對作品的再創造
帶著感情
帶著感情
準媽媽必聽十首胎教樂曲
從日用瓷出發談理念對欣賞者的意義
感情強烈的嘆號
教師聽課時身份的轉換
你永遠等得起一份對的感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