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海奇花
——《以斯帖記》中的戲劇性特征

2016-04-15 08:08
大學英語(學術版) 2016年2期
關鍵詞:猶太民族哈曼戲劇性

單 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外國語學院,北京 100091)

圣海奇花
——《以斯帖記》中的戲劇性特征

單 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外國語學院,北京 100091)

《以斯帖記》作為圣經中以女性命名的兩卷之一,展現了民族女英雄以斯帖的故事。本文通過對《以斯帖記》的戲劇沖突、戲劇情節、戲劇手法、戲劇結構和戲劇意識幾方面進行分析,發現其具有的戲劇化特征。從文學的角度研究圣經,對小說體裁的《以斯帖記》進行戲劇性特征的研究,一方面展現了希伯來早期小說創作的特征,深化了對當時文學創作內涵的理解;另一方面為圣經文學的研究開辟了不同的角度,使圣經文學的研究不限于宗教教化,根據文學特點進行不同的闡釋。

《以斯帖記》;圣經;圣經文學;小說;戲劇性

引言

上個世紀中期Auerbach發表了劃時代的著作Mimesis(中文譯名《摹仿論》),此后西方把《圣經》文本明確作為一部文學名著的研究逐漸興起,到了80年代可謂進入一個高潮。針對圣經進行文學性的研究,可以從圣經卷書之中的體裁進行分類,包括小說、詩歌、啟示文學等等。其中的《以斯帖記》,便被認為是希伯來小說寫作的成熟之作,知名學者朱維之先生在《圣經文學十二講》中,將之與《猶滴傳》一道稱作是“希伯來小說的雙壁”,足以顯示其文學意義。作為《圣經》中以女性名字命名的兩卷書之一,《以斯帖記》中沒有出現任何與上帝有關的記述,又由于其成書較晚,歸入圣經正典較晚,一方面這受到了諸多爭議,另一方面則凸顯其在文學較為成熟時期希伯來小說創作的文學屬性。

對于《以斯帖記》的研究,國內學者多以其結構主義敘事、女權主義分析、以斯帖的女性形象和品行美德、以及與圣經舊約中同是由女性名字命名的《路得記》進行比較為主。對《以斯帖記》從戲劇性特點進行全方位解讀的尚未出現,僅有對其戲劇結構、從巴赫金的狂歡化角度對喜劇性特征加以解讀和對希伯來小說的戲劇性進行總結性闡述的三篇論文?!兑运固洝纷鳛橐徊啃≌f,結構精巧,人物形象刻畫生動,故事發展中情節不斷推進、轉折。小說向來與戲劇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本文將試對《以斯帖記》的戲劇性特征進行分析。

1.《以斯帖記》的內容和主題

盡管并沒有出現上帝之名,《以斯帖記》卻展現了猶太民族作為上帝選民被看顧、被拯救的圣經特色。在男權話語主導的《圣經》中,以斯帖以其智慧、美貌、勇敢,配合末底改拯救了猶太民族。故事發生在亞哈隨魯王統治時期,猶太孤女以斯帖由堂兄末底改撫養長大,在王后瓦實提被廢后,以斯貼以其高尚情操和過人美貌贏得了亞哈隨魯王的歡心,選立為后。亞哈隨魯王手下寵臣哈曼由于十分憎恨猶太人末底改,諂媚帝王,以金銀交換準他滅絕猶太人的諭旨。獲準后,哈曼掣簽決定在亞達月十三日行事,全帝國的猶太人突然陷入絕望的黑暗中,又面臨一次民族盡滅的危機。末底改不愿屈服,說服以斯帖拯救猶太民族。在經過一番曲折的準備和安排后,形勢扭轉,哈曼反成為自己陰謀的犧牲者。以斯帖以其智慧和勇氣在危難時刻將整個瀕臨滅絕的猶太民族從陰謀詭計當中拯救出來,成為了一名千古傳頌的女英雄,末底改也榮升宰相,榮耀顯赫。哈曼掣簽(“普珥”一字的意思)所定的日子,成了猶太人歡慶勝利的吉日 ,遂以每年亞達月十四 、十五兩日交換禮物互慶“普珥節”。對于《以斯帖記》的主題,從圣經作為宗教典籍的角度可以解讀為:揀選以色列人作其選民的神,在他們被擄到外邦列國期間,成為他們隱藏的神,秘密照顧他們,并在隱密中公開救他們。單純從文本角度解讀,《以斯帖記》的主題和主旨在于展現并歌頌女英雄以斯帖以及養父末底改在民族危亡之際,運用智謀膽識挽救猶太民族、痛擊仇敵、改寫命運,以及以色列民族努力實現民族自立和成就的民族精神。

2.《以斯帖記》的戲劇性分析

2.1 戲劇沖突層面

戲劇性與沖突通常聯系在一起,人們認為戲劇性就在于緊張、深刻的矛盾沖突,通俗地說就是“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戲劇沖突是構成戲劇情境的基礎,是展現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題的重要手段。戲劇沖突在作品中的表現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赡鼙憩F為某一人物與其他人物之間的沖突,有人把這種方式稱之為外部沖突。也可能表現為人物自身的內心沖突,有人把它稱為內部沖突?!兑运固洝芬浴叭艿摹睌⑹鲆暯怯洈⒘艘砸运固麨橹魅斯挠⑿凼论E以及猶太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并沒有對人物的內心描寫著有太多筆墨,因此本篇中的戲劇沖突多為人物之間的外部沖突。

2.1.1 末底改和哈曼之間的沖突

以斯帖記中,滅絕猶太人陰謀的起因,便是末底改和哈曼之間的矛盾沖突。哈曼是“亞甲族哈米大他的兒子”,猶太傳統解釋,亞甲人為亞瑪力人的后代,也就是以掃的后裔,亞瑪力人是猶太人的仇敵,是受咒詛的民族——“亞瑪力原是列國之首,他的結局卻是滅亡?!?《圣經·民數記》24:20)。因此,猶太人末底改不愿意向世仇跪拜。哈曼作為國中寵臣,面對末底改拒絕跪拜,“怒氣填胸”決定滅絕亞哈隨魯通國的猶太人。二者的沖突構成了全篇的主要沖突,推動了主要情節的發展。

二者的另一典型沖突還體現在,哈曼策劃好滅絕猶太人的陰謀后,來到宮中向亞哈隨魯王進讒言陷害末底改。此時,皇帝正要選擇一種方式表彰立有大功的末底改。于是問哈曼:“王所喜悅尊榮之人,當如何待他呢?”哈曼以為要獎賞自己,便極力建議:讓被尊榮者穿上皇帝的朝服,騎上“戴冠的御馬”,由“極尊貴的一個大臣”拉著招搖過市、炫耀榮寵?;实勐犃T便說:你速速將這衣服和馬,照你所說的,向坐在朝門的猶太人末底改去行。凡你所說的,一樣不可缺。哈曼的本意在“害人利己”,但沖突演進的結局卻恰恰相反。后來,哈曼又為末底改制造了一付絞架,但最終掛上去的卻是他自己和他的兒子們。他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陰謀也演變成自己家族的滅絕。這種“欲損人反害己”的沖突模式不僅體現了一般意義的戲劇性,其嘲弄諷刺效果和道德訓誡寓意又形成了強烈的喜劇意味。

2.2.2 末底改和以斯帖之間的沖突

作為以斯帖的養父,末底改的慈父形象在以斯帖被選入宮后“天天在女院前邊行走,要知道以斯帖平安不平安,并后事如何”的描述中展現無遺,以斯帖作為一個美貌、謙恭遵循父訊的女子,與末底改的矛盾,恰恰激化了她以死相搏,拯救猶太人命運的決心和成功。獲知滅絕全部猶太人的諭令,末底改衣麻蒙灰,拒受以斯帖派宮人送來的衣服;末底改囑咐以斯帖向王懇求赦免猶太人,以斯帖回復“若不蒙召,擅入內院見王的,無論男女必被治死。除非王向他伸出金杖,不得存活?,F在我沒有蒙召進去見王已經三十日了”,違背了末底改的要求,于是這位慈父,言辭嚴厲地指出:“你莫想在王宮里強過一切猶大人,得免這禍。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至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么?”末底改與以斯帖的沖突,最終促成的是以斯帖運用膽識、智慧和美貌將哈曼懲處、挽救了猶太人遭受滅亡的命運,他們的沖突獲得了矛盾的解決,兩種力量的調和,完成了沖突的正確解決,推動了情節的深化,為以斯帖人物之后的行動進行了鋪墊。

2.2 戲劇情節與戲劇手法層面

從小說中故事的整體來看,情節的戲劇性也很鮮明,每一章節都為之后的情節發展產生了鋪墊,以下為全文的情節概要:

1)王后瓦實提因不順從亞哈隨魯王的命令、在王醉意之時被廢黜為之后以斯帖進宮提供了背景;

2)以斯帖在末底改的精心運籌下隱瞞了猶太身份當上了新后;末底改揭發企圖殺害沙哈亞哈隨魯王的陰謀為小說后半部分末底改、以斯帖以及猶太民族命運的轉折埋下了伏筆;

3)心胸狹隘的亞甲人哈曼身為宰相,僅因末底改不屈膝逢迎便企圖滅絕猶太民族,亞哈隨魯王在讒言引誘和金銀利益面前同意了哈曼的陰謀;

4)值此危難之際,末底改囑咐以斯帖拯救猶太人,卻發生沖突,最終以斯帖決心以死拯救民族;

5)以斯帖先投石問路,試探了皇帝對自己寵愛嬌縱的程度;通過皇帝宴請哈曼;此時哈曼驕縱傲慢,搭建起木架預備報復末底改;

6)國王重讀歷史發現末底改功績決定給予重賞,哈曼本意損人利己卻不得不為末底改拉馬墜鐙、游街炫耀的情節,完成了高潮到來前的烘托襯墊;

7)以斯帖輕車熟路地第二次宴請國王和哈曼,并以哈曼之道還治其身,制造了哈曼辱后欺君的滅門之罪;

8)未底改奉王命重寫諭旨,猶太人免于滅亡;

9)在哈曼選定的屠殺猶太人的“普珥日”,猶太人剿滅了他們的敵人,哈曼本人也被掛在了他自己豎起的絞架上。以斯帖命守普珥節;

10)未底改被高升為宰相,猶太人獲得尊榮。

僅從以上的情節概要中不難看出,各個章節情節之間充滿曲折和巧合,情節之間不乏對比、對立的特點?!兑运固洝返膽騽⌒赃€體現在戲劇的手法上。在哈曼自以為滅絕猶太人計劃勢在必行,搭建好絞死末底改的高架后,意氣風發、躊躇滿志來到宮中準備向王陷害末底改,殊不知王此時得知末底改的功績,要對他予以重賞;自以為要獎勵自己的哈曼向王提出重賞功臣的方式準備自己承恩,卻成了為末底改拉馬墜鐙、向民眾宣告末底改“是王所喜悅尊榮的人”,悻悻歸家;之后在第二次赴以斯帖之宴時,被以斯帖揭發其陰謀,在向以斯帖求情時由于伏在以斯帖所靠的塌上,偶然被王撞見誤以為他要凌辱王后,便被當下處死,掛在了他為末底改搭建的絞架下。偶合、激變這些戲劇技巧的使用,使小說迎來了情節的高潮,其中的諷刺性也不言自明。而戲劇中的巧合、突變得以構成,本質上是與符合人物性格的行動分不開的。哈曼剛愎自用、自傲自大的人物性格以及他做出的種種行徑,都為情節的發展進行了鋪陳。哈曼在第六章與王的對話,以及之后哈曼的行動,產生了強烈的對比和諷刺的喜劇效果,偶合、激變、對話、行動這些戲劇手法在小說體裁的《以斯帖記》中大量運用,使小說的情節曲折、豐富,喜劇意識以及猶太民族勝利之欣愉一覽無余。

喬治·貝克曾說“為什么寫過被有能力的人認為有‘戲劇性’的長篇或者短篇小說的男女作家 , 必須對戲劇技巧進行特別的研究呢?如同戲劇家一樣,他們必須懂得性格描寫和對話,否則他們就寫不出成功的小說來?!?貝克 1985)《以斯帖記》成書于公元前約二世紀,其作者盡管無法考證,已無法了解作者是否研究過戲劇技巧,但是,《以斯帖記》中展現的戲劇技巧使得這部作品至今仍閃爍著戲劇性的藝術價值。

2.3 戲劇結構層面

無疑,《以斯帖記》作為以以斯帖命名的圣經篇章,具有傳記的性質,因而全篇的發展均以以斯帖為核心展開。個人傳記的時間線索延續較長,背景涉及猶太民族的全體命運,因而使得傳記的背景較為宏大,屬于開放式結構——其特點在于按照故事發展的時間順序展開劇情,人物較多,劇情展開的時間較長,場景富于變化,情節更為豐富、曲折?!兑运固洝坊谌宋飩饔浀奶攸c遵從了故事發展的時間順序,在場景上變化豐富,包括王宮內、朝門、哈曼家中、女院、市井等諸多地點,場面宏大;除主要人物以斯帖、末底改、哈曼、亞哈隨魯王外,人物豐富且具有突出的人物特點和性格特色,盡管故事的敘述者從全知全能的視角并未對各個人物的性格直接加以描述,卻在行為和言語以及情節發展中一覽無余。情節之豐富、曲折以及其手法方面,在上文已有闡釋,此處不再贅言?!啊兑运固洝芳扔腥宋飩饔浀目蚣?,更有完整精彩的情節,引人入勝,使人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轉到情節方面。這恰恰是《以斯貼記》的高明之處:通過完整的情節塑造人物,人物和情節并重,而不是以片段式的、糖葫蘆式的情節來屈就人物、服務人物?!?宣亦斌 2013:35)

2.4 戲劇意識層面

本文此處提到的“戲劇意識”特指《以斯帖記》中包含的情感觀念表現沖動及其價值傾向、創作意愿?!皯騽∫庾R是源于自身本質的表現理念,它主要體現為主體表達沖動的強烈與執著,因而在作品中處處留下了深刻的主觀精神印記。戲劇意識溶入小說必然會強化小說的戲劇意味。情節虛構性、表現性的突出,情節與人物、環境關系設定的縱情任意,都屬小說戲劇性的題中之意”(劉衛國 2004:101)。首先,戲劇文學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有集中的戲劇情節和激烈的戲劇沖突,因此并非對現實完全真實的反映,文學在創作過程中為了實現戲劇性或其他方面的創作目的等要求可以進行虛構?!兑运固洝纷鳛槭ソ浳膶W范圍內的小說體裁,同樣具有這樣的特點。朱維之先生在《圣經文學十二講》中對于《以斯帖記》的現實可能進行了分析,《以斯帖記》并不是真實的歷史,而是由想象虛構的。根據當時波斯律法,皇后只能從七個貴族中選擇,以斯帖作為被俘虜的猶太人后裔,不可能成為王后;希羅多德稱亞哈隨魯統治時期僅擁有二十座城,并非文中所說的一百二十七座??梢?,《以斯帖記》作為文學創作蘊含了夸張性和虛構的成分,這種夸張和虛構的創作意識恰是《以斯帖記》所展現出的戲劇意識。盡管《以斯帖記》中沒有出現于上帝相關的記述文字,但作為《圣經》中的部分,其宗教意義不言自明。以斯帖以及末底改代表的猶太民族“精英”成為拯救民族危亡的英雄,以猶太人身份榮登跨越一百二十七個省的帝國之首,這種虛構、夸張的藝術創作,展現的是上帝在暗中為猶太民族安排的榮光與尊貴,復興和繁榮;上帝之詞、上帝之行雖未顯現,其威力及至高無上之位已顯露無疑,增強了其宗教屬性。

希伯來圣經是早期猶太民族的記錄,也充滿著國家性和民族性——愛國熱情、對猶太民族的熱忱和對猶太民族敵對勢力的痛恨與報復,這一主題貫穿全部希伯來圣經舊約的始終。為傳達猶太民族心路歷程、展現民族歷史以及民族精神,《以斯帖記》中第九章猶太人民殺死仇敵七萬五千人,奪取敵人的財產家畜,獲得諸多異族人加入猶太族,無論此種描述的夸張程度以及當下視野中的兇殘和不合理性質,都展現了猶太民族在圣經舊約中的一種行為準則:“你眼不可顧惜,要以命償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圣經·申命記》19:21),這與舊約中諸多關于猶太人痛擊仇敵、獲得上帝“應許”之美的記載和模式是一致的。

《以斯帖記》作為人類早期的文學作品,展現的不僅是猶太民族的心理狀態和歷史風貌,也蘊含了人類早期對于純真、浪漫、自由、自然的審美情懷與追求的渴望,這些精神風貌與歷史背景自然而然融入了《以斯帖記》的戲劇意識中,使得這部圣經中的力作滿懷了深刻廣博的情懷。

結束語

將圣經從文學的角度進行審視,從小說體裁的角度切入研究《以斯帖記》及其戲劇性特征,是對圣經文學、希伯來文化的一種全新解讀?!兑运固洝纷鳛槭ソ浳幕约盎浇涛幕澣盏脑忈?,以戲劇性的特點傳達了猶太民族早期的思想文化內涵和時代特點,戲劇性沖突、情節、手法、結構、意識的使用,使得《以斯帖記》的小說創作具有了獨特的藝術審美情趣,無論其是否具有歷史真實性,它都塑造了形象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描繪了鮮活動人的歷史場景,也因為本篇小說所傳達的意義和精神,這篇短篇小說也得以收入圣經正典,影響了分散在各國的民族成員以及其他民族成員,可見它的價值非凡。戲劇性特征是文藝創作中極具代表性的方式,早在公元前二世紀的《以斯帖記》已有優良的展示,這對于當代圣經文學研究和小說創作都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Auerbach, E.2003.Mimesis[M].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貝克.1985.戲劇技巧[M].余上沅譯.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劉衛國.2004.試論希伯萊小說的戲劇性[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

宣亦斌.2013.走在時尚前列的故事——從《以斯帖記》解讀劇作結構[J].當代戲劇(2).

外國文學研究資料編委會.1982.外國現代劇作家論劇作[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朱維之.1989.圣經文學十二講[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 編.1982.外國現代劇作家論劇作[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中國基督教協會.2007.圣經[M].

2016-08-26

猜你喜歡
猶太民族哈曼戲劇性
戲劇性十足的巴洛克藝術
哈曼,一樣又不一樣的2020
美國自白詩的“戲劇性”
抖音:“濾鏡”下的戲劇性與自我缺失
哈曼深圳入駐招商局港口大廈
虛構的猶太民族?
猶太文學中的“施勒密爾”形象與中國“阿Q”式人物之比較
三星80億收購車用電子大廠哈曼
哈曼將繼續加大中國業務力度
普希金的南方敘事詩中戲劇性故事情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