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渠清清幾許 鄉土源源可掘

2016-04-16 23:56蔡小燕漳州市第一中學福建漳州36300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16年1期
關鍵詞:周記葉圣陶漳州

蔡小燕(漳州市第一中學,福建漳州36300)

?

文渠清清幾許鄉土源源可掘

蔡小燕
(漳州市第一中學,福建漳州36300)

開發鄉土課程資源,整合生活化素材,讓寫作變成學生的自我需要,已成為語文教學的迫切任務。教師可通過組織實地訪察、建立鄉土素材庫、開辟博客和微信討論群、組建研究性學習小組、周記訓練、開辟多樣化作品展示空間等措施,引導學生有“感”而發、有“法”助發、有“地”多發,并在實踐中不斷反思,使寫作教學走上生活化、個性化的自我表達之路。

寫作教學;鄉土課程;生活化

葉圣陶先生指出:“‘要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空口念著是沒有用的,應該去尋找它的源頭,有了源頭才會不息地傾注出真實的水來?!保?]作文教學需引導學生充分挖掘身邊的鄉土素材,使他們的寫作視野由單一的校園生活或家庭生活向廣闊的社會生活拓展。

一、鄉土課程資源解讀

臺北師范學院吳明清教授曾這樣概括“鄉土”一詞的概念:“鄉土是以自我為圓心,以情感為半徑,畫一片有家有生活的的土地:生活中有人有事,土地上有景有物,交織成綿延不絕的和文化?!保?]吳教授的理解重點在情感和文化。如果把這一概念拓展為鄉土課程資源,那么鄉土課程資源挖掘的重點應是我們出生、成長的地方的自然景觀、地名沿革、文物古跡、歷史變遷、社會發展以及名人軼事、民間藝術、語言文化、名俗風情等物質性以及非物質的內容在我們內心引發的情感和其本身包含的文化。

二、在教學中嘗試,在實踐中探索

1.走出課堂,身臨其境,激發寫作內驅力

漳州地處閩南,有神奇旖旎的“天下第一奇石”風動石、“海上仙山”東門嶼、“海底森林”紅樹林、“荔海綠浪”鳳凰山、“國家地質公園”濱?;鹕降蓉S富的自然資源;有承載市井滄桑變遷的漳州府后樓仰文樓,凝聚了歷代善男信女虔誠信仰的唐開元年間的南山古剎,記錄了腳踏東西文化的一代學者林語堂成長經歷的林語堂紀念館等歷史文化資源;有熱烈喜慶的大鼓涼傘、悠揚動人的南音薌劇、妙趣橫生的木偶布袋戲等民俗鄉韻……

我們通過組織引導學生走出“四方”課堂,走進身邊鄉土,領略神奇自然,踏尋人文古跡,探訪歷史淵源。這為長期囿于傳統作文教學封閉性與單一性模式的學生帶來一股新鮮的空氣,豐富了學生的創作素材,激發了學生的創作靈感,深化了學生對文化的傳承和對文明的思考,鍛煉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獲得葉圣陶杯作文比賽二等獎的陳霖怡的習作《悠悠江南孔家風》和張晉業的習作《穿過時光阡陌的老街》就是在游覽位于市區一隅的孔廟老街后有感而發所寫的作品。

2.立足于寫作收集素材,師生共建鄉土資源庫

課題開展過程中,我們既發動師生收集本地作家有關鄉土的作品并加以匯總,又補充了往屆學生獲“葉圣陶杯”“文心雕龍杯”等作文大賽一等獎的鄉土習作,通過過來人對身邊土地的抒寫,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和信心。特別是漳州本土作家的一些作品,如《圣地三平》《王者風范莊上土樓》《悠悠古文廟》《又見八卦樓》《千年古街大同路》以及往屆學生一等獎佳作,如《“榕”顏不老》《南音吹來》《來年木棉》等,引起了學生的濃厚興趣。這些作品寫的都是學生身邊物、身邊景和心中情,是學生眼中所見、心中所想而筆下所不能達。更有學生看后感概,平時自己“身在此山中”,似乎生活本來就是這樣,看這些作品特別能感受到身邊生活的細膩和美好,才知道原來這樣寫也可以。中學生的生活本就較為單調,如果缺乏細致的觀察和深刻的感悟,當然不知道寫什么、怎么寫。若能正確選擇文本并引導閱讀,當能觸發學生對生活的情感和思考。于寫作而言,這是一條取之不盡的清流。

3.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撰寫周記

周記是學生作文中的“輕騎兵”,形式靈活,內容廣泛,費時較少,交流及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和身邊的鄉土,適時布置周記,引導學生在“百忙之中”寫相關練筆是不錯的選擇。上完郁達夫《故都的秋》后,學生在周記里寫下了《南國的春》《大通北路的落葉》《圓山冬韻》,還有《九龍江秋晨》《始知淮南冬》等文章;清明節放假后,學生寫下了《青山腳下》《清明的雨》《一樣清明別樣情》等;各地社日過后,東山的學生寫下《關帝節記游》,南靖的學生寫下了《土樓,遙遠的夢》,云霄的學生寫下了《廟慶的信仰》……所有這些文章都是有心插柳柳成蔭,是學生對身邊的生活細心觀察、認真感悟的結果。而周記作為一種生活觀察和感悟的即時記錄,在其中發揮了靈活而重要的作用。

在周記撰寫的過程中,應結合教師布置和學生自主發揮的特點,適時的布置、適當的指導和及時的反饋可最大程度地發揮周記的作用。

4.創設平臺,讓學生成果“有地可發”,進一步激發其寫作興趣

生活中,人們都希望自己的成果能得到肯定和欣賞,寫作尤其如此。課題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搭建多樣化的鄉土習作展示平臺,讓學生的實踐成果“有地可發”,使他們的寫作價值得到充分的實現。我們創建了“鄉土文心”博客,及時交流課題最新進展和學生佳作;在學??萍脊濋_展“鄉土文化”征文比賽,并舉辦了“鄉土作品展”;在??堵牫薄泛托蟆吨ド界娐暋飞祥_辟了鄉土文化專欄,并出版了鄉土文化優秀作文集。我們還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葉圣陶杯”“文心雕龍杯”“中華情、少年夢”等征文比賽。2012年至今,全校僅獲得“文心雕龍杯”作文比賽一等獎的鄉土作文就有48篇,獲得葉圣陶杯作文比賽二等獎的鄉土作文有44篇。

多樣化的展示交流平臺,使學生在交流中形成一個鄉土寫作圈,讓更多的學生在欣賞中激發寫作的欲望,在心中深植我手寫我鄉、我手寫我心的創作理念。同時,文字變鉛字,對學生的創作無疑是最大的激勵,而這種成就感能促使學生進入自覺寫作狀態,促進寫作的良性循環。

5.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高考,消除寫生活類習作的顧慮在鄉土寫作實踐過程中,難免有教師和學生有這樣的疑慮:高中生學習任務重,學語文的時間本來就少,而這樣的寫作實踐似乎和當前的福建高考作文有點脫節,會不會有點浪費時間?其實,只要多關注新課程標準和全國高考作文現狀就明白,腳下的鄉土、身邊的社會和自我的生活才是高考作文的源頭活水和致勝于高考的關鍵。鄉情本就是人類永恒的情感,自然可以成為高考考查的重要方向和考生應考的重要內容??v觀近幾年高考,作文命題的生活化也較為明顯,如天津卷“我生活的世界”,廣東卷“與你為鄰”,重慶卷“我與故事”,北京高考卷“北京的符號”等,都屬于特別需要生活化個性化積累才能寫好的題目。

反觀學生寫作實際,閱卷反饋的情況卻是:敘寫生活,抒發真情的記敘文已近絕跡,而議論文中只會拿古人說事的情況比比皆是。難怪2010年湖北閱卷教師胡茂良老師大聲疾呼:“閱卷老師在學生的作文中一次次地被牛頓的蘋果砸,一次次地被愛迪生的燈泡烤,一次次地被奔月的嫦娥帶著跑。至于那些能感動中國的人物,連閱卷的老師都感動不了……”[3]高考作文缺乏生活化素材,千篇一律,必然導致審美的疲勞和寫作的失敗。所以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關注腳下的鄉土、身邊的社會和自我的生活,培養對身邊的人、事、自然、社會、歷史等細膩的觀察能力、感悟能力,以及在這種觀察感悟中培養深刻的真切的情感,是積累個性化生活化寫作素材的關鍵,是避免無病呻吟抒發真情實感的關鍵,也是寫好高考作文的關鍵之一。因此,鄉土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有助于高考作文的備考,雖然這并非寫作教學最根本的目標。

三、且行且思,思而至善

通過以上有益的探索和實踐,我們收獲頗豐。首先,總結出可供實踐的鄉土寫作教學鏈:學生觀察生活,有“感”可發——課堂指路、范文引導,有“法”善發——創設平臺,有“地”多發——以發表的文章進一步鼓勵創作。這樣的寫作貼近生活,有法可依,于師生而言均為具體可行的寫作教學法。其次,建立了鄉土電子資源庫,其中包括筆墨漳州和影響漳州兩部分,為教師的作文教學特別是記敘文教學提供了經典的素材,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堪稱典范的研究學習對象,形成校本課程資源。最后,學生的家鄉觀念、人文素養得到提升,寫作熱情得到激發,寫作思路得以拓展,寫作能力逐步提升,寫出了大量文質兼美的佳作。

[1]葉圣陶.葉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宋林飛.鄉土課程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譚志永.高考寫作生活化與個性化策略[J].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2011(6).

(責任編輯:石修銀)

猜你喜歡
周記葉圣陶漳州
主題式周記活動的實施與探索
南康漳州龍
寫進夢里的周記
福建漳州面煎粿
漳州:原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幫忙
周記輔導應符合學生的口味
文學壽星葉圣陶的養身之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