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哲學之沃土收獲德育之碩果

2016-04-16 23:56柯愛芳建陽第二中學福建建陽354200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16年1期
關鍵詞:哲理主體作用哲學

柯愛芳(建陽第二中學,福建建陽354200)

?

以哲學之沃土收獲德育之碩果

柯愛芳
(建陽第二中學,福建建陽354200)

哲學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德育是中學思想政治課的重要目標。充分挖掘哲學教材,優化教學情境,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引導知行統一,是哲學滲透德育、實現“立德樹人”的有效途徑。

哲學;滲透;德育;途徑

作為學校德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環節,中學思想政治課必須始終貫穿德育。[1]其德育功能的發揮與否以及程度大小,直接關系著這門學科存在的價值和發展空間。因此,探求學科教學滲透德育的有效途徑是我們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挖掘哲學教材,尋找德育的種子

道德的形成和確立,其核心部分是價值觀的問題??梢哉f,德育過程就是樹立學生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而德育思想常??梢酝ㄟ^哲學來分析,這就要求我們善于發現哲學教材里蘊藏的眾多德育的種子,即豐富的正確世界觀價值觀的內容。如: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規律的客觀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一切從實際出發、按規律辦事——其中就蘊含著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保護自然,形成人與自然和諧關系;整體和部分的關系要求我們要立足整體,樹立整體觀念——引申出做事要以大局為重,樹立集體觀念,熱愛祖國;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要善于發現矛盾,解決矛盾,促進事物的發展——指導我們看事情不偏激,沒有絕對的敵人,用和平共處的心胸接納世界;歷史唯物主義中人的價值在于創造價值,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引出尊重勞動、熱愛人民的道德情感,用勞動和創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另外,哲學教材中列舉的很多名言和事例也蘊含著正確的價值觀,如艾青的《光的贊歌》,瞿秋白、愛因斯坦、愛迪生對勞動對人生的看法,中國女排團結奮斗的事例等等。

與此相應的是,高中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加,不再滿足于對事物表層的了解,更渴望探求和揭示事物之間的本質聯系。掌握一定的哲學道理,并以此為指導,有利于他們認識和把握事物的本質,促進辯證思維的發展,理解和接受道德的要求和目標。

因此,在教學時,如果教師能充分挖掘教材中哲理的內涵,利用其中的名言事例理解哲學知識,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哲學教學,啟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道德的感悟,就能有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境界。

二、優化教學情境,催開德育的花朵

德育的滲透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不論是哲學教學還是德育,如果教師只做生澀的講解,用理論解釋理論,最終的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2]怎樣才能使哲理的講解不枯燥,讓學生自覺接受道德情感的滲透,從而達到德育的實效性、針對性呢?關鍵在于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情感是德育滲透的重要載體,是感化人心靈的特殊力量。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能有效激發學生的真實情感和學習情緒,從而以情感為動因,哲理為基石,深入德育的核心,催開德育的“花朵”。

然而,現行哲學教材中的探究情境,有些只為理解哲理而創設,與德育無直接關聯;有些則年代久遠,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難以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要加強哲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就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優化教學情境,深化道德情感,提高情境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不僅要有時代氣息,貼近生活,吸引學生興趣,引導他們關注社會,更要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讓學生在潤物無聲的滲透中獲得情感的熏陶、思想境界的升華。

例如,在進行“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的教學時,相較于課文中“木桶和木板”的情境,以神舟十號飛船的工作團隊與航天員的關系為情境,更切合學生的興趣點,也更能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講授“價值與價值觀”時,可播放“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和道德模范的事跡,通過形象感知這些平凡而偉大人物的堅定信念和高尚情操,更有利于學生受到心靈的洗禮。

三、發揮主體作用,汲取德育的養分

教學過程是學生的“自我發展”的過程,教學目標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積極參與、內化吸收才能實現。因此,在哲學滲透德育的教學中,只有讓學生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認同接受健康向上的思想追求,德育的養分才能真正被他們汲取。

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要關注學生的思想品德表現。每個時期的學生人生經歷和道德追求都有所不同。教師要多觀察,多交流,了解他們在課程學習和道德觀上面臨的難題或困境,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地解決他們的問題。

在信息化的時代,學生的思想道德取向呈現多元化的傾向,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物質化也影響著他們的價值觀。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尋找適當的時機,或旗幟鮮明地指出正確的思想道德方向,或迂回曲折地通過看似“無意識”的暗示,引導學生理解接受正確的思想方法。例如:人要重視意識的作用,發揮精神的力量;要用聯系、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要有全局觀念,把個人的發展與民族國家的發展相結合等等。

為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上,教師要積極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和空間,讓他們學會通過思考、交流來理解吸收知識觀點。同時注重課堂延伸,指導學生課外收集資料,用所學的哲學知識分析材料,把得到的認識和感受作課前三分鐘演講。很多學生就社會的熱點甚至焦點問題,如“高調行善”“中國式過馬路”“網絡大V制造和傳播謠言”等社會中產生的新的道德話題,以及“最美鄉村教師”“最美醫生”事跡等進行分析演講。學生在演講前后的收集、分析和交流,幫助自己和同學們了解了更多的思想和言行,或因他人身上道德品質的閃光點引發情感的共鳴;或對社會中泥沙俱下的品德表現有更深入和全面的認識。這些做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不僅提高了他們的辨別能力,更有助于他們形成符合自身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道德觀念。

四、引導知行統一,收獲德育的碩果

明理需要踐行,一切學習的最終目的在于落實到行為上。只有引導學生知行合一,才能讓他們不至于成為“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而真正收獲德育的碩果。[3]

作為學習任務繁重的高中生,實踐范圍和深度雖然有限,但依然可以有所作為。在哲學課后,我引導學生制作包含哲理和德育內容的手抄報,撰寫相關小論文,組織學生參加志愿者活動,指導他們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和思想上的困惑。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動腦動手,對知識理解運用、實踐的同時,也讓思想認識在實踐的檢驗中更加明確完整。

例如,針對部分學生經常在上課、晚自習期間上廁所,而年段對此現象要扣班級紀律分導致學生不滿的事件,我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尋找解決的方法。學生討論分析:人體的新陳代謝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我們要從實際出發,尊重客觀規律,應允許有需要的同學上廁所;但人也是有主觀能動性的,我們要合理安排學習期間上廁所的時間和次數,才不會影響紀律和學習。因此,建議年段只對一周內多次在上課、晚自習期間上廁所的學生班級扣分。后來年段接受了建議,管理中的矛盾得以化解。

又如有一次,學生在班會課上觀看《超級演說家》節目,有位成功的殘疾人演說中強調的觀點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學生對此有爭議,我讓學生運用哲學知識進行辯論。一部分學生認為這是客觀唯心主義的宿命論,應該批判;另一部分學生則運用社會歷史條件與人的聯系及矛盾觀點等證明其合理性。我要求學生結合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以及現實生活進行思考。他們最終形成這樣的認識:人無法隨意地改變客觀環境,但人在成長中的成功與失敗都可以成為進步的動因,只要我們不抱怨不放棄,一切都會成為“最好的安排”!后來有不少學生把這句話當作自己的座右銘,用以鼓勵自己理性看待學習生活中的波折,增強了對學習和生活的熱愛與信心。

通過思辨實踐,學生將自身實際與哲理緊緊聯系在一起。對現實問題的理性分析,讓他們破解了疑惑,提升了能力和自信,養成用哲理來幫助解決現實難題的習慣,達到了拓展視野,明辨是非,形成正確道德認識的目標。

哲學是給予人智慧的學問,而德育則是指導人正確認識和處理自身需求與外在世界的一種智慧。這兩種智慧殊途同歸,都引導人們走向理性和完善。借助哲學的沃土,充分利用哲理,優化教學過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升踐行能力,將有利于我們立德樹人,收獲德育的碩果。

[1]教育部.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紀立建.掌聲響起來[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3(4).

[3]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黃麗萍)

猜你喜歡
哲理主體作用哲學
高中文言文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菱的哲學
充分發揮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主體作用
大健康觀的哲學思考
哲理漫畫
漫畫哲理
如何發揮編輯的主體作用
漫畫哲理
哲理漫畫
發揮主體作用,加強高中數學復習的自主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