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外活動在高中政治教育教學中的運用
——以閩南傳統習俗校本教材研發與實踐研究的課題開展為例

2016-04-16 23:56林月英翔安第一中學福建廈門361000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16年1期
關鍵詞:傳統習俗閩南習俗

林月英(翔安第一中學,福建廈門361000)

?

課外活動在高中政治教育教學中的運用
——以閩南傳統習俗校本教材研發與實踐研究的課題開展為例

林月英
(翔安第一中學,福建廈門361000)

在課余時間,開展閩南傳統習俗系列的課外活動,從而開發出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還能將課外活動與學科知識有機地整合在一起。開展課外活動時,要注意其與學科知識間的有機融合,堅持傳統與革新相結合的原則,從而制定出合適的可操作性強的活動方案,活動過后還應及時做好總結反思等工作。

政治教學;課外活動;校本教材;閩南傳統習俗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指出,要“注意學科知識與生活主題相結合”“強化實踐環節,豐富教學內容”。這就要求政治課堂教學要鼓勵、引導學生將政治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的學習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積極參與各類社會實踐活動。[1]本文以閩南傳統習俗校本教材研發與實踐研究為例對課外活動在高中政治教育教學中的作用進行探索。

一、課外活動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

1.以鄉土民俗文化資源為題材,共創閩南習俗校本教材

包括閩南傳統習俗在內的閩南文化,特色鮮明,根基深邃,魅力獨特,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翔安一中為例,學校多是閩南生源,課題組教師也大多熟知閩南本土風情,會講地道的閩南話,這就為本課題的順利開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首先,可以由學校的教師負責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閩南鄉土民俗文化實踐和各類鄉土文化活動中去。比如參觀廈門市翔安區“宋江陣”博物館,訪問翔安區呂塘戲校教師,開展社會調查和問卷訪談等。高一學生借由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對閩南傳統的婚慶、小孩滿月等傳統習俗和閩南傳統的封建日、普度日等特定時日的風尚禮節、風土人情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第二,圍繞“閩南傳統習俗”這個課題,教師在所任教的年級里組建了閩南習俗興趣小組。課題組共七個教師(成員),分頭帶領興趣小組同學利用周末和節假日回到閩南的老家村舍里,指導興趣小組的同學有針對性地查找搜集資料,采訪村舍老者,采訪閩南研究會教師。再由課題組教師牽頭,師生共同創編出一套合適的易操作的閩南習俗校本教材。教材可包括傳統生活習俗、傳統婚俗、傳統喜俗、傳統慶俗、傳統節日習俗、傳統禁忌習俗等方面知識的介紹,還可以有教學案例、素材和活動策略及方案等內容。通過師生共同創編閩南習俗校本教材,促使新一代閩南子弟更多地去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從而更好地傳承和發展閩南文化,促進海峽兩岸民間文化交流,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第三,教師在研發校本教材和開展課外活動過程中,往往面臨著新的教學觀念、教材體系、教學戰略和專業素養等方面的挑戰。這些挑戰激勵了政治教師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拓寬自身視野。他們買回各地各種版本的校本教材以及相關的著作,時常探討新的教學方法。依托校本教材,課題組可以組織開展大型辯論賽,如以“閩南傳統封建日習俗是留還是棄”為主題。此活動的順利開展要求政治教師不斷提高創新能力和專業能力,促進教師自身的發展,更培養整個課題組、教研組的合作精神。

2.以閩南習俗校本教材為藍本,化整為零開展課外活動

在閩南傳統習俗校本教材研發與實踐研究中,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參與文化生活實踐的能力,可以嘗試開展沙龍式研究的專題討論、研究性學習、方案設計、模擬體驗、操作表演、社會調查、競賽、匯演、報告會等各種形式的活動。在實施校本教材中,可以盡量提供學生親身體驗的機會,倡導以實踐性、綜合化、沙龍式研究為基礎的小組學習活動。例如,借助2015年學校元旦文藝匯演的機會,翔安一中的師生共同創編了以閩南傳統廟會為題材的劇本,并組織培訓若干名學生大膽上臺表演。通過小品表演等活動,讓學生們進一步認識到閩南傳統習俗積淀深厚,內涵豐富,從而全面、深入地了解了自己的文化根源。

在實施校本教材中,由課題組教師牽頭,興趣小組同學對學校各個年段同學及其家長和所在社區居民等各群體,展開問卷調查。同時,結合《文化生活》的教學,邀請了廈大周長楫教授來校做題為“閩南傳統節日習俗”的講座。利用輔導課時間,開展全年級知識競賽等課外活動。以此推動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與單一的傳統式班級集中授課的教學模式相比,打破班級界限,甚至是混合各年級,開展活躍靈動的課外活動,顯然更為有趣。[2]又如,在創編的小品劇“陽光下有陰影”中,對宗教活動民俗化等知識有所涉及,學生結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七課“我國的宗教政策”等章節,從中獲取相關知識。這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實現了課內知識與課外活動、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復合式教學,真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開展課外活動的主要原則和注意問題

1.注意課外活動與學科知識的有機融合

課外活動的有效開展,不僅要貼近學生的心理需求,且應以政治學科專業知識為歸依,實現學科知識的教學與課題研究等課外活動的有機融合。

校本教材的研發為政治課的教學補充教學資源,反過來,學生所學的學科知識中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又為校本教材的研發與實踐提供重要的知識支撐。在探究實踐中,學生不斷發現新問題,促使他們主動自覺地翻開課本,聯系所學的基礎知識或基本理論,感悟經濟生活和鄉土民俗文化生活,在這過程中,逐步學會了運用所學的知識發現并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將調查、訪談、知識競賽和辯論賽等課外活動引入政治課教育教學,既要架構課堂內外,又要直擊課內知識,從而實現課外活動的開展與學科知識的良性互補,增強課外活動對學生、學校的適應性。如,翔安一中曾舉辦的“弘揚傳統文化暨閩南習俗辯論賽決賽”活動,不僅讓學生了解并研究閩南傳統習俗,而且有助于進一步弘揚傳統閩南習俗文化,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必修三《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知識點——樹立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總之,要讓學生在課外活動和親身實踐中體驗教材的基礎理論,將課堂學習的間接經驗與現實生活的直接經驗有機結合。

2.制定合適的操作性強的活動方案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舉辦年級性比賽或其他大型活動并不容易,教師要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借助課題研究活動階段性成果匯報時機,學校舉辦了諸如“弘揚傳統文化暨閩南習俗辯論賽決賽”的活動?;顒忧耙戎贫ê没顒硬呗詴?,內容包含活動主旨、活動對象、參賽選手、活動時間、活動地點、活動主要流程和獎項設置等。該活動策略書應考慮周密,內容詳實,而且操作性強。實踐證明,開展課外活動前,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方案,有利于課外活動的順利開展,達成預期的三維目標。

3.堅持傳統與革新相結合的原則

傳統項目的課外活動,諸如時事演講、論文比賽和問卷調查等充分體現政治學科的教育性、知識性。這有利于激發學生政治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除此之外,還可以追求課外活動內容的革新。因此,應堅持傳統與革新結合的原則,使學校的課外活動既具繼承性又有創新性。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師資條件和設備情況,也可借助家長和社會力量,讓學生的課外活動更加生動活潑、豐富多彩。[3]以翔安一中為例,學校是福建師范大學政教系的實習基地,每年都有實習生進校實習。年輕的實習教師想法多,創新意識強,學校教師可以充分與實習教師隊伍合作,結合閩南民俗課題研究,因時制宜開展辯論賽。傳統的大專辯論賽都是正反方兩個陣營,每個陣營四個辯手,而為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將正反方各改為七個辯手,十四個辯手分別來自高一年十四個班,具體賽制也作了調整。經過認真籌備,辯論賽終于獲得圓滿成功。

[1]王曉穎.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踐性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9.

[2]王心祥.新課改下教師教育觀念與教學行為的轉變[EB/OC].http://qhpx.cersp.com/article/browse/360432.jspx,2012 -10-21.

[3]陳汝明.課外活動管理六原則[J].教學與管理,1997(2).

(責任編輯:黃麗萍)

猜你喜歡
傳統習俗閩南習俗
閩南文化傳承
吳松柏的閩南威士忌小鎮
閩南,閩南
閩南拍胸舞迎來臺灣小弟子
春節的傳統習俗
傳統習俗還保留多少
傳統習俗歷久彌新 不變的年味是親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