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掘傳統文化活動新價值開拓高中歷史教學新思路

2016-04-16 23:56林立雄漳州第一中學福建漳州363000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16年1期
關鍵詞:成人禮課題組高中歷史

林立雄(漳州第一中學,福建漳州363000)

?

發掘傳統文化活動新價值開拓高中歷史教學新思路

林立雄
(漳州第一中學,福建漳州363000)

傳統文化活動對于高中歷史教學具有創設情境拉近距離、培育興趣催生動力、教育激勵促成轉變和巧借外力破解難題這四個積極方面的影響。開展傳統文化應該不斷發掘其潛在價值,特別是在高中歷史教學方面的特有影響,開拓教育教學新思路,力爭實現課外活動與課內教學的雙贏。

高中歷史教學;傳統文化;新價值;新思路

國之富強離不開對優秀文化的傳承與弘揚,這是任何一個國家、民族,任何一種現代文明,都必須遵從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國家民族發展強大的精神力量,而青年學生是未來的希望,因此,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于引導青年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歷史學科作為傳統文化教育的優勢學科,在研究如何利用課堂教學做好傳統文化教育,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也應積極發掘傳統文化活動的潛在價值,以傳統文化活動反哺高中歷史教學,力爭實現課外活動拓展與課內歷史教學的雙贏,在加強傳統文化教育的同時,有效提升高中歷史教學。

一、創設情境,拉近距離

高中歷史學習任務艱巨,僅教科書就有5本(3本必修、2本選修),一共40個專題(單元)、122個章節(課)、近千頁、數萬字的內容幾乎都需要學生識記。也就是說,如果學生想要在高中歷史學習中取得較好的成績,需要“背”下來的基礎知識數量相當龐大,即便是只有會考要求的理科生,至少也需要完成其中一半以上的任務。

龐大的記憶量,容易使學生產生恐懼心理,使許多學生從此遠離歷史學科,教師可以通過創設適當的情境,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讓學生主動探究相關歷史問題,自我生成較為牢固的歷史認知,自然而然地親近歷史。

本課題組教師曾與校學生社團“漢服社”在2014、2015年校運會期間,連續組織了兩屆傳統競技項目“投壺”比賽,吸引了大批師生參與?;顒又?,許多參賽者主動就傳統競技項目的歷史來源、演變發展與課題組教師、社團學生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和熱烈的討論。賽后,不少學生通過網絡、書報等途徑了解類似的傳統競技項目,向課題組教師提出希望開展端午射五毒、放風箏、抽陀螺、踢毽子等傳統競技活動的建議。

2015年5月的傳統成人禮儀式展示活動,也屬于這種情況?;顒忧?,多數學生并不知道或者并不了解傳統的成人禮。當得知學校即將舉辦這一活動,許多學生便主動通過各種途徑去了解成人禮,受邀參與活動的教師、家長都對成人禮進行了不同程度的了解?;顒雍?,不少學生還將自己此前了解到的歷史知識與活動見聞,同課題組教師交換意見,更加深入地了解成人禮。

課題組教師發現,開展傳統文化活動實際上是將原本運用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的情境教學拓展到了課堂之外,通過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情境,引起學生活動體驗,從而幫助學生主動接近歷史。對比其他沒有參與活動的學生,親身體驗傳統文化活動者,學習主動性被大大激發,主動關注歷史,自覺探究歷史,實現了傳統文化活動反哺高中歷史教學。

二、培育興趣,催生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持久學習的動力來源。課題組教師嘗試通過組織多種傳統文化活動,進一步培育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催生學習歷史的強大動力,并最終實現高效完成高中歷史教學任務的目標。

課題組教師發現,通過“投壺”比賽、傳統成人禮、漢服秀等活動,不少學生逐漸形成了對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開始從枯燥乏味的歷史問題的研究中解放出來,變成妙趣橫生的“悅讀”與“樂學”,并對傳統文化的歷史解讀進行了拓展與深化,傳統的服飾、禮儀、節日、競技、飲食、樂器都成為學生探索的對象。知識儲備不斷增長的他們還喜歡與其他學生進行分享,在傳統文化相關內容的課堂上與教師展開互動。此時,完全可以將類似高中歷史必修二專題四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1],這樣的歷史課程放手交給學生來嘗試完成自主學習,也就是嘗試項目教學法[2]等創新教學。通過教師指導學生收集信息、設計方案、探究總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共同完成教學過程,共同進步。

三、教育激勵,促成轉變

興趣的形成不僅需要較長的時間,對于像理科學生這樣的群體,培育歷史學習興趣更需要某些特定的條件。教育激勵正是促成這一轉變的關鍵,簡單來說就是讓學生在有針對性的教育激勵下產生學習上的飛躍性質變。[3]

課題組教師研究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案例。一次校藝術節暨校慶文藝匯演中的歷史劇《文成公主進藏》,由于最初歷史知識儲備不足。理科班學生最初的排演幾乎是一出荒誕鬧劇。但是,當學生得知有望入圍校慶演出后,他們開始找課題組教師,惡補歷史。在課題組教師指導下,查找文獻資料擬出文稿,邀請文科班的同學幫忙審稿、參與排練。針對遇到的問題,大到場景、人物、對白,小到服飾、口語、動作都力爭不違史實,虛心求教反復修改,文稿、表演都精益求精。最終經歷了十余稿修訂和一個多月排練,歷史劇《文成公主進藏》登臺演出,并大獲成功。這樣的經歷使得他們在后來的高中歷史會考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因此,抓住排演歷史劇、課本劇,甚至只是片段式的歷史場景重現等適于教育激勵的機會,對于參演學生包括學生觀眾展開教育激勵,對于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激發具有顯著的效果,尤其是對于理科學生、學困生等特殊群體,抓住機會針對性地教育激勵,往往會有意外收獲。這一做法,值得在高中歷史日常教學中嘗試推廣。

四、巧借外力,破解難題

傳統思想是高中歷史必修三內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學難點,特別是對包括北宋五子、朱熹理學在內的傳統思想理論的認識與理解,多數學生往往無法達到教學要求。究其原因,學生中有崇尚新知,排斥過時理論的思想;亦有努力嘗試把握要旨,但遇難題無從入手的。另外,不少教師對于傳統思想理論的掌握與講解,也并不是非常到位。這時候,巧借外力破解難題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

課題組所在的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學在宋元時期,曾經是理學之集大成者朱熹講學所在——芝山書院,學校通過近年來的整理重現,建成了集朱熹、文天祥、左宗棠、黃道周等傳統文化名人的塑像、生平、文選石雕群于一體的芝山書院紀念園。在高中歷史相關內容教學前,課題組教師嘗試帶領部分學生前往紀念園參觀,了解傳統文化名人,感受歷史。對比沒有這一體驗過程而直接聽從講授課程內容的學生,教學效果存在明顯差異。

課題組還邀請臺灣著名學者朱高正博士蒞臨講學、交流。朱博士以“問道經典,明德修身——從鄉賢朱文公談起”為題做了精彩的專題講座,并與學生進行了現場問答互動。參與活動的學生普遍反映,自己對傳統文化經典、朱熹理學等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理解,這些是教科書和歷史教師日常授課難以實現的。課題組教師們通過與朱博士交流“如何擴大傳統文化的受眾群及影響力”“如何加強傳統文化對高中生學習與成長的影響”等問題,也受益匪淺。

專家學者的影響力往往使學生有先入為主的崇敬心理,易于接受新的思想理論,且名家大師們的精辟見解既能幫助師生沖破難題,又令人印象深刻。這樣的效果也讓課題組教師深受啟發。

開展傳統文化活動不應被定位在學生思想教育,亦或是豐富校園生活等較低層面,而應該不斷發掘其潛在價值,特別是在高中歷史教學方面的特有影響,開拓教育教學新思路,力爭實現課外活動與課內教學的雙贏。

[1]高中歷史教材研究開發中心.高中歷史必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2]劉沛.淺談項目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導學.2012(13).

[3]李祖超.教育激勵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徐小敏)

本文系2014年度漳州市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研究立項課題“傳統文化活動與高中歷史教學互動作用的探究”(項目編號:ZPKTY14004)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成人禮課題組高中歷史
成人禮感想
陽城縣“耕心微寫”課題組
特別的成人禮
原科技大學新能源開發與應用課題組介紹
成人禮
討論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歷史學科高效課堂的構建
高中歷史的學習感悟
課題組成員
包產到戶與包干到戶——岳麓版高中歷史教材商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