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題詮釋課魂 設疑點燃創新
——以《偉大的歷史性轉折》為例

2016-04-16 23:56吳富林長汀第一中學福建長汀366300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16年1期
關鍵詞:導學改革開放歷史

吳富林(長汀第一中學,福建長汀366300)

?

問題詮釋課魂設疑點燃創新
——以《偉大的歷史性轉折》為例

吳富林
(長汀第一中學,福建長汀366300)

歷史教師應采用“問題導學”方式詮釋課魂。通過梯度設問,統攝歷史主題;探隱究微,深入剖析,厘清歷史線索;抓住學生的思維靈閃,拓展歷史視野;引導學生駐足沉思,品味歷史意蘊等方式,詮釋課魂,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品質。

歷史課魂;問題導學;梯度設問;思維靈閃;歷史意蘊

上海晉元高中的李惠軍老師提出“歷史課要有靈魂”。要使歷史課擺脫千人一面的狀態,讓學生喜歡歷史課堂,并從中獲取歷史智慧,就要使歷史課有靈魂。采用“問題導學”方式詮釋課魂,通過設疑發展創新性思維,更能提升歷史課堂教學的品質。下面以《偉大的歷史性轉折》一課為例進行分析。

一、披沙揀金,體察演繹,定位歷史課魂

李惠軍老師認為,要深入歷史的深處和細處去感受,以敏銳的智性追尋歷史的主軸和主線,進而發掘歷史的課魂。[1]分析教材是基礎,研究課標是指針,拓展閱讀是豐實?!秱ゴ蟮臍v史性轉折》上承“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下啟“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包括轉折、改革和開放三大部分。課標指出,要掌握十一屆三中全會屬于改革開放的內容,農村和城市改革的展開,對外開放的史實和特點。通過學習充分認識我國改革開放的必要性和艱巨性,感悟沖破束縛,勇于深化改革開放的歷史智慧,進而加深對改革開放政策的理性認識。

根據以上分析,我閱讀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以下簡稱《讀本》)等書籍材料?!蹲x本》中對改革開放的背景、作用、方向和未來作了深刻的分析。例如,他認為改革開放是黨史上的“偉大覺醒”,是理論和實踐的“偉大創造”,是對“文革”、中國發展落后和國際形勢“深刻反思”作出的歷史性決策。[2]對于改革開放的偉大作用,習總書記認為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3]改革開放的方向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談到改革開放的進程時習總書記說,“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4]因此,本節課的核心詞應是“改革開放”。我將本節課的“課魂”定義為:改革開放喚醒中國,走波瀾壯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課魂的詮釋采用問題導學的方式,其目標是通過問題導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二、宏大視角,梯度設問,統攝歷史主題

問題預設是教學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通過預設有梯度的問題,使課魂成為課堂的主線。為此我設置了兩個宏大梯度問題統攝課魂:1.什么是改革?為什么要改革?怎么樣改革?2.什么是開放?為什么要開放?怎么樣開放?這兩大問題抓住背景、概念和過程,教師提供新材料,創設新情景,引導學生展開思考的翅膀。

如,針對“為什么要開放”這一問,我提供了以下材料進行探討。

“用腳投票”——四次外逃浪潮的警示

從1957年到1979年,寶安(深圳前身)共出現4次大規模外逃(香港)浪潮:第一次,外逃5千人。第二次,外逃1.9萬人。第三次,外逃2萬人。第四次,外逃3萬人。到了1959年,廣東出現了嚴重的饑荒。1960年仍然是一個減產之年……。為了緩解饑餓,他曾經吃過蕉渣、禾稈、木瓜皮、番薯藤,甚至一度還吃過觀音土(用來做瓷器的白色泥土)。當時,寶安一個農民一天的平均收入,大約在7角錢左右,而香港農民一天的收入,平均為70港幣,兩者間懸殊近100倍?!幾躁惐病洞筇痈邸?/p>

接著,引導學生閱讀材料思考:為什么當時寶安出現“用腳投票”現象呢?學生從材料中可以得出直接原因——嚴重的饑荒,寶安和香港農民收入差距的懸殊。結合所學知識,還可以分析出當時“左”的錯誤、人民公社體制的弊端等深層原因,從而歸納出出現“用腳投票”的原因既是天災更是人禍。那么,怎樣才能解決“用腳投票”問題呢?再引用材料說明。

1990年,特區成立十周年,陳秉安采訪習仲勛,習說:“千言萬語說得再多,都是沒用的,把人民生活水平搞上去,才是唯一的辦法。不然,人民只會用腳投票?!?/p>

由此得出結論:要解決“用腳投票”問題,只有實行改革開放,把人民的生活水平搞上去。運用材料,設置梯度推進的問題,鎖定課魂的核心,讓學生從宏觀上把握歷史主題,做到形散而神聚。

三、探隱究微,深入剖析,厘清歷史線索

歷史是由一條條歷史線索構成的畫卷。歷史線索是課魂的基石,只有理清歷史線索,才能真正搞清歷史發展脈落。以我國農村改革為例,教材中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從小崗村萌芽,到推廣全國,取得巨大成效。但是在推進的過程中遇到阻力了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后,中央是怎樣不斷深化農村改革的?我嘗試通過材料,設置問題,為學生們展現一幅農村改革波瀾壯闊的畫卷。

材料一是摘編自1980年部分報刊雜志發表的文章。如《湖南日報》“包產到戶是社會主義時期階級斗爭的新動向”等。設問1:根據材料一,說明當時農村的改革遇到什么問題?材料二摘自2004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一號文件名稱,如2006年“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2009年“關于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2015年“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設問2:根據材料二說明中共中央國務院自2004年以來,從哪些方面深化農村改革?

設問1意在說明改革面臨著巨大的阻力和風險;設問2則以中共中央國務院歷年一號文件的形式,說明中央非常重視農村改革,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農民增收,到發展現代農業等方面,不斷深化農村改革。通過這兩個問題彌補了教材農村改革阻力和深化的內容缺失,為學生展現比較完整的農村改革線索,使他們認識到改革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改革需要不斷完善發展。

四、思維靈閃,動態生成,拓展歷史視野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常常有閃現的思維靈光,教師要敏銳地抓住這思維的靈閃,順勢引導問題動態生成。在《偉大的歷史性轉折》這一課的復習教學中,我組織學生觀看“城市國有企業改革”的視頻,引導學生討論,“城市國有企業改革”的突破口在何處呢?學生在視頻里看到1978年重慶鋼鐵公司等6家企業,1979年首都鋼鐵公司等8家企業,開始了“擴大企業自主權”的試點。這時有學生突然提出:“老師,當時城市國有企業改革,我們福建省不是走在全國前列嗎?你能為我們介紹嗎?”我意識到這是學生結合福建省改革開放歷史,動態生成的一個有價值的問題。但是我在這一問題上的知識儲備不足,決定查閱資料后回答。收集資料以后,我決定以“經濟體制改革的一段佳話”為主題,運用兩則材料,設置兩個問題進行說明。

第一則是《福建日報》1984年3月24日的“五十五名廠長、經理呼吁——請給我們‘松綁’”材料,第二則是《福建日報》2014年7月21日的“習近平總書記給福建企業家回信”材料。然后依托材料提出兩個問題,一是福建的五十五位廠長經理提出了怎樣的要求?二是30年后,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提到的“又一次重要的‘松綁’放權”指什么?他給企業家們提出了什么要求?而后引導同學分析,材料一中,福建的廠長經理提出了給企業放權,為企業松綁的呼吁,福建省有關部門重視呼吁率先放權。全國報紙紛紛轉載、評論,引發全國性的轟動,其時為企業松綁放權潮涌神州。30年后,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指出政府轉變職能,簡政放權,讓企業煥發活力,這又是一次重要的“松綁”放權。至此,這30年福建省“經濟體制改革的一段佳話”介紹得比較清楚了,學生動態生成的問題也得到了較好解決。

五、駐足沉思,慎獨明辨,品味歷史意蘊

學習歷史的至高境界應是明辨是非,獲得經驗教訓,求解人生智慧。要達成這一目標,就要在歷史的重要節點放慢腳步,駐足沉思。

歷史的智慧始于沉思,我引導學生在今天繁華的深圳圖片前沉思,當年為什么有人逃港?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深圳由原來一個落后的小漁村變成改革開放的窗口?我們體味1979年4月,鄧小平同志與當時的廣東省委書記習仲勛同志談話,“要殺出一條血路來”的決心,在沉思中體會到了“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的內涵,感受到了中國人民敢于沖破束縛“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豪邁,領略了改革開放喚醒中國的神奇魔力。

采用設疑方法,通過問題導學模式,在課魂的詮釋中,帶動學生思考,激活學生創新性思維,學生才有學習的動力,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李惠軍.靈魂的追問(1)[J].歷史教學,2015(2).

[2][3][4]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徐小敏)

本文系2013年度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目標學導互動共建反思提升”(項目編號:FJJKXB13-060)階段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導學改革開放歷史
三角函數考點導學
“概率”導學
改革開放是怎樣起步和前行的
我們,與改革開放同行
改革開放四十年頌
改革開放 如沐春風
函數知識快樂導學
“閹割課堂”,本不是“學案導學”的錯
新歷史
歷史上的6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