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的黃梅戲市場化運作模式研究

2016-04-21 16:53吳丹易亞男鮑家伶
企業導報 2016年6期
關鍵詞:黃梅戲生態圈市場化

吳丹 易亞男 鮑家伶

摘 要:在互聯網+背景下,傳統戲曲發展態式甚微,黃梅戲也面臨著同樣的發展與創新的窘境。如何將傳統的戲曲文化與互聯網結合、分析黃梅戲市場價值是戲曲現今創新發展與保護傳承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通過分析研究互聯網+黃梅戲的背景現狀,討論黃梅戲市場化的必要性,闡釋互聯網+黃梅戲生態圈,探究黃梅戲市場化開發,逐步形成黃梅戲市場化運作模式,實現黃梅戲可持續發展的創新之路。

關鍵詞:互聯網+;黃梅戲;市場化;生態圈

“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提出,給傳統的以舞臺表演為主要傳播方式的黃梅戲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傳統的戲曲產業要想獲得生機并得以傳承必須適應信息化時代的發展,根據黃梅戲自身文化特性,選擇合適的文化價值切入點,進行商業模式的創新,實現在市場化創新方式下戲曲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的高度融合[1],這是戲曲文化轉型走向繁榮的必經之路。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黃梅戲抓住轉型時機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有利于促進黃梅戲藝術文化自身的發展,實現黃梅戲文化可持續發展;其次,有利于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后,有利于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是其重要保證。

一、互聯網+與黃梅戲發展現狀

互聯網+的興起使媒介環境、數字化以及文化消費得以多元化。所謂互聯網+黃梅戲,就是充分發揮互聯網平臺功能,借助互聯網背景,形成一體化商業模式,打造互聯網+黃梅戲文化生態圈。我們要做的是建立良好的互聯網交互體系,利用好新的平臺和渠道帶來的機遇,以互聯網思維推動產品內容的升級,將黃梅戲等戲曲文化融入到市場中,讓互聯網在黃梅戲的市場化運作中發揮最大的作用。

黃梅戲是中國五大傳統劇種之一,經長期傳承與發展,其藝術價值、社會價值、非物質文化價值都是市場經濟下有待開發的資源[2]。但隨外來文化入侵,社會上涌現許多流行元素,這對中國黃梅戲產生巨大沖擊,使其發展成本高、效率低、人才流失快。根據相關研究和市場調查發現,黃梅戲發展出現以下不足:(1)缺乏創新型作品和專業人才。長期的市場效益低下,政府扶持能力有限,未能吸引優秀人才加入,劇本更新緩慢,缺乏培養專業人才機制。(2)受眾群體減少。當代黃梅戲缺乏受眾,特別是大學生對黃梅戲乃至整個戲曲文化了解甚微,更傾向于快餐式的流行曲目。(3)黃梅戲改革效果不顯著,市場化程度不高?;ヂ摼W與黃梅戲的結合不密切,缺少實在的產業載體來運作,在市場中處于被動地位,沒有明晰的未來發展道路。

二、打造互聯網+黃梅戲生態圈

互聯網發展愈趨成熟,使我們的生活與互聯網緊密融合,這對黃梅戲市場化無疑是一個契機,以黃梅戲為對象來研究互聯網+黃梅戲的生態圈,使其更加具體?;ヂ摼W+黃梅戲生態圈是指在“互聯網+”背景下,實現黃梅戲線下線上相結合,其中包括黃梅戲的創作、資料采集、存儲、處理、展示、支付、傳播、接收、互動、分享、保護等模塊,系統地整合成產業鏈,從而構成了一個共同生態圈,以新的視角來考慮黃梅戲轉換、再現、復原、共享、創造等價值,并以新的方式使其在市場化中實現保護和傳承?;ヂ摼W+黃梅戲生態圈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利用現有資源,建立完整的體系,彌補了某些資源的不足,與其他傳統文化存在密切的相容互通。

三、黃梅戲市場化開發

通過互聯網的手段,實現黃梅戲文化與市場資源的整合,做到黃梅戲創作、采集與記錄、存儲、傳播、分享等一站式服務,扁平化的信息溝通渠道,打破傳統的戲曲傳播方式局限,實現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逐漸向市場化的產業機制轉變。在構建互聯網+黃梅戲生態圈時,通過以下途徑實現黃梅戲市場化:

(一)培育明星團隊,實施鏈式人才培養戰略。人才是黃梅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第一,要設置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普及初等教育中戲曲知識,與高校合作組建黃梅戲研修班,培養黃梅戲創造性人才,增強觀眾的消費需求。第二,培育明星團隊,培養從演員、編劇、導演、作曲、舞臺設計到產品策劃、實施、人才管理等專業化“人才鏈”。第三,建立人才自身價值與市場價值轉換的良好機制,在全國建立起營銷網絡和經紀人隊伍,形成強烈的品牌效應,通過市場獲得可觀的報酬。

(二)構建互聯網+黃梅戲平臺,增加受眾。開發黃梅戲網絡互動平臺,立足創新的傳播方式,構建創新型文化社區,包括社交、分享式學習、戲曲文化鑒賞等,如:戲曲社區和APP。將黃梅戲與數字媒體、互聯網結合,開創新的文化傳播模式,增設個人空間模式、私人訂制。另外,利用新科技手段與最新科技的融合,如3D技術,將真人與影像完美地結合,開發大型黃梅戲游戲,進入體驗式消費階段,將黃梅戲融入生活,吸引年輕消費群體對黃梅戲的熱愛,加深了其趣味性,促進黃梅戲市場化應用。

(三)開發戲曲之鄉旅游帶?;ヂ摼W+黃梅戲旅游開發,既網上虛擬旅游還包括實地體驗式項目。第一,開發虛擬旅游,滿足了沒有足夠資本或者沒有時間去旅游的人群,借助互聯網平臺發布旅游消息,在電腦或pad、手機等移動設備上虛擬旅游,實現個性化定制其背景音樂、人物服裝、頭飾、環境等都可設置與黃梅戲文化相關的虛擬旅游。第二,實地體驗式旅游開發,主要是領略黃梅戲文化內涵,在黃梅戲發源地建設文化旅游基地,組織黃梅戲志愿團鄉村表演,在景點內設置體驗館,包括文化展覽、黃梅體驗館等,還帶領參觀黃梅戲歷史名人故居等旅游項目。

(四)建立互聯網+黃梅戲文化發展型企業,形成文化創新產業園。黃梅戲市場開發要加強文化產品和互聯網市場整合,以黃梅戲文化藝術為主體,重點整合書刊、電子制品、休閑娛樂項目、旅游、影視、餐飲、文化藝術節等產業,構建多維度集群,實現黃梅戲市場化的創新一站式管理服務。開拓新的演出市場,進行個性化定制,引進外資,加大宣傳力度,使黃梅戲在國內外戲曲市場中占領大份額,這會創造一個公開、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

結語:互聯網+是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發展的重要手段,與傳統數字媒體相輔相成。在互聯網+黃梅戲生態圈中,運用各種技術,為黃梅戲網絡化、市場化提供重要途徑,其具體方式是在文化保護和傳承過程中挖掘內在價值,增加其社會價值,創造盈利,培養優秀人才,鼓勵新一代重視中國傳統文化,每個環節動態循環,能更好地服務大眾??v觀傳統戲曲的發展狀況,不同戲曲均面臨創作人才少、政府資扶持力度小等困境,市場反映情況也有諸多難處,打造互聯網+黃梅戲生態圈是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戲曲文化,解決面臨的現實問題,是推動戲曲文化發展的重要保障??傮w來說,互聯網+黃梅戲生態圈的建立是互聯網時代發展文化、傳承文化開拓出的新出路,將推動黃梅戲的市場化運作,推動文化更具特色,更加繁榮。

參考文獻:

[1] 藍甲云,王鐵軍,陳冠梅.文化產業市場化的價值導向[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7,28(3):111-114.

[2] 胡建國,張鵬順.黃梅戲市場價值挖掘及可持續發展的思考與對策[J].紅河學院學報,2011(6):71-74.

[3] 施宏.新媒體時代下黃梅戲的有效傳播和發展探究[J].新媒體研究,2015(1):118-119.

[4] 關陽.論黃梅戲傳承與發展的對策[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4(17):9-9.

[5] 吳潔芳,李娜.安慶黃梅戲的發展與旅游開發[J].科技和產業,2011,11(9):16-20.

猜你喜歡
黃梅戲生態圈市場化
黃梅戲《中國夢》
黃梅戲藝術(2021年1期)2021-03-29
試論二人臺市場化的發展前景
離市場化還有多遠
大型黃梅戲《寸草心》
2016年安慶“十一”黃梅戲展演周優秀黃梅戲劇目展演一覽表
嶄新的“醫療生態圈”
“泛市場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評《泛市場化批判》
科大訊飛:押注語音生態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