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化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

2016-04-27 17:10于一洋
商場現代化 2016年7期
關鍵詞:協調發展區域經濟城市化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城市化的建設步伐也越來越快,對于城市化和區域經濟的發展有十分緊密的聯系,一方面城市化會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帶來極大的影響,另一方面區域經濟會制約城市化發展步伐。本文從城市化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聯系出發,分析了城市化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機制,介紹了城市化與區域經濟發展協調性的偏差,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城市化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城市化;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城市化是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階段,城市化和區域經濟相互獨立,但又相互交織發展,城市化如果脫離區域經濟發展,會產生“過度城市化”的現象,而城市化跟不上區域經濟發展的步伐,會嚴重的制約區域經濟的發展,因此,實現城市化和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

一、城市化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聯系

1.區域經濟發展對城市化的影響

區域經濟的發展情況直接影響到城市化發展水平,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大規模的經濟發展會極大的帶動城市化發展,為城市化發展創建良好的條件,區域經濟的經濟結構,特別是產業結構會影響到城市功能定位,如以重工業為主的區域經濟,決定了該區域城市化建設是以重工業位置;以旅游業為主的區域經濟,決定了該區域城市化建設是以旅游為。此外區域經濟的發展速度也會對城市化發展速度造成影響,當區域經濟的發展比較落后,那么就無法為擁有良好的技術、物質基礎、資金基礎等,這也就會引起城市化建設結構不平衡、城市化發展緩慢。

2.城市化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對于區域城市化水平,也會對區域經濟的發展造成影響,如果區域經濟不能和區域城市化建設情況同步,就會引起區域經濟不協調現象。在我國改革開放以后,城市化水平在持續增長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嚴重的影響到城市和農村的長遠發展,對此我國鼓勵農民“離土不離鄉”,對于鄉鎮企業,由于技術水平低、市場消息不靈通,從而存在產業結構升級慢,影響到區域經濟的發展。從我國城市化進程的發展步伐可以看出,城市化發展政策和農村經濟發展存在一定的沖突,這就導致城市化建設十分換慢,造成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由此可見,城市化對區域經濟發展有極大的影響。

二、城市化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機制

1.經濟結構的升級

在城市化進程中,會使得農業剩余勞動力向其他產業方向進行轉移,一般情況下,農業的生成效率會低于其他產業,一個地區人口不變的情況下,實現農業向其他產業的轉移,就能增加人均GDP,從而增加地區物質資本的增長,使得地區經濟得到發展。同時通過城市化,還能促進區域農業結構向工業結構、服務業結構的轉移,研究表明,工業和服務業會隨著城市化的建設步伐而不斷提高,在城市化下,人們的生活水平、消費都會發生一定改變,如從原來的衣食需求,轉變成對汽車、住房的需求,這就促進了地方經濟結構的升級。

2.勞動生產率

對于一個地區的城市化水平,可以從該地區的就業情況看出現,當城市化水平從低到高轉變時,農村的勞動力就會逐步缺乏,在低水平的城市中,農村的地區勞動力處于隱蔽性失業狀態,也就是說,農村勞動力主要集中在農業方面,當城市化水平變高后,城市的工業、服務業得到提高,農村的勞動力就會逐漸轉移到城市,城市的就業率就會得到提高,而農村地區原有的勞動力就會下降。但是城市化中,勞動力分工更加明確,人們長期從事一個行業時,其生產效率就會得到一定的提高。

3.科技創新實力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地區經濟產業結構會不斷提高,這就會使得一大批技術先進的人才轉移到城市中,城市為技術創新提供了良好的資金準備和物質基礎,城市的規模越大,人才儲備和資金也就豐富,在科技創新方面也就越強。城市化能促進地區專業分工,人們在各自的專業上研究,這就提高了地區的創新活力。此外城市還擁有良好的通訊網絡,能為科技創新提供豐富的交流平臺。

4.人力資本價值

在人力資本價值方面,城市化主要通過兩方面來促進其提高,首先,在城市地區,擁有良好的醫療衛生條件,在居住環境、生活品質方面,也高于農村,這就使得城市的勞動者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從而在無形中提高了人力資本價值。其次,在城市中,能為人們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對人力資本進行良好的技術培訓,城市勞動者的綜合素質會高于農村地區的勞動者,這也就提高了人力資本價值。

三、城市化與區域經濟發展協調性的偏差

從世界發達國家的情況看,區域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關聯性很強,兩者是同步發展的,當前我國還處于發展中國家,和世界的發達國家相比較,我國在經濟結構、社會結構轉變過程中,呈現城市化與區域經濟不協調的現象,城市化落后于區域經濟,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農村人口集中于城市,是城市化的普遍特征,在我國,由于人口比較多,從事農業生產的人數比較多,使得城市化發展受到極大的限制,進而帶來產業結構、產品升級、技術改造、防止污染、成本降低等各種問題,對城市化的進一步發展造成極大的制約。城市化的滯后,使得區域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從而加劇地區產業結構趨同的現象,各個城市,過于注重自身的發展,相互之前缺乏有效地配合,各地區為了防止利潤流失,沒有對本地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將投資集中在利潤大的產業中,引起城市區域之間的產業結構相同,造成惡性競爭,這就影響到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

四、城市化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對策

1.發揮區域優勢,合理分工

對于區域經濟的發展,應該針對各個地區的資源情況、發展水平等,對產業結構、產業發展進行合理的布局、分工,實現區域之間的優勢互補,以此全面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而在區域經濟結構中,由于產業結構、產業類型不同,進而增加了勞動就業,緩解了地區勞動量擁擠的現象,帶動了地區城市化建設步伐。對于工業基礎雄厚的地區,其勞動力素質比較高,勞動力水平也比較高,因此,可以在這一區域加強知識密集型產業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對于資源勞動力成本低、資源豐富、缺乏高端技術人才的需地區,應該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原材料工業和能源,從而促進生產水平的提高,實現區域經濟和城市化的協調發展。

2.加快城市化步伐

在新環境下,必須加強區域城市化的建設步伐,對于中心城市地區,應該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相關部門應該制定農業產業化、小城市建設、民營中小企業發展等政策,在農業產業化的過程中實現中小企業發展,然后通過對中小企業進行規劃、布局,實現企業向城市的集中發展,進而促進城市的發展。市場化是促進城市化發展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在現有的市場化水平上,加強企業改革,加快非國有企業的發展,全面促進地區城市化發展步伐。

3.實現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生態環境是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當前,我國人口比較多,資源比較少,環境惡化現象嚴重,從而對經濟的發展造成極大的影響,因此,要在發展區域經濟的同時,注重對生產資源的合理控制,加強工業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同步進行,實現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協調發展,促進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發展區域經濟過程中,應該以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為基礎,注重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構建生態化城市,從而進一步加大區域經濟的發展空間。

五、總結

對于區域經濟,和城市化的發展是相互影響的,區域經濟會限制城市化發展步伐,同時城市化步伐也會制約區域經濟的發展,因此,在新環境下,注重城市化和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以此全面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崔木花.城鎮化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以安徽皖北地區為例[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5):37-40.

[2]康嘉,杜軍,鄒艷梅.唐山城市化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J].唐山學院學報,2010,23(01):8-11.

[3]雷仕鳳.工業化、城市化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J].商業時代,2014(26):120-122.

[4]方世明,鄭斌.區域城市化與經濟協調發展測度研究--以咸寧市為例[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0(05):112-118.

[5]王云峰.廣州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新型城市化的視角[J].經營管理者,2012(12):13-14.

[6]黃木易,程志.光區域城市化與社會經濟耦合協調發展度的時空特征分析--以安徽省為例[J].經濟地理,2012,32(02):141-142.

[7]孫雪,牛林林,劉凱.區域人口城市化與產業集聚互動發展研究--以山東省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13(13):218-219.

作者簡介:于一洋(1989- ),男,漢族,河南鄭州,研究生,鄭州大學商學院,區域經濟運行與可持續

猜你喜歡
協調發展區域經濟城市化
《城市化過程與特點》教學設計
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協調發展探究
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產學研用合作模式實踐研究
基于物流經濟的區域經濟增長研究
中國社會信任基礎對區域經濟發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區人口流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
以協調的發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鎮化建設研究
雕塑的城市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