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解決問題”到“問題解決”究竟有多遠

2016-05-14 10:36王宏夏永立
云南教育·小學教師 2016年4期
關鍵詞:課程目標應用題解決問題

王宏 夏永立

一、“問題解決”與“解決問題”的聯系與區別

“問題解決”作為數學的課程目標,意味著這個“問題”還沒有解決,是課程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結果。而“解決問題”,一方面是指數學課程內容,通過教學活動,這個“問題”將要被解決;另一方面,“解決問題”還包含著解決問題的方法、過程。因此,“問題解決”與“解決問題”,既是課程目標與課程內容的關系,又是課程目標與解決問題方法、過程的關系。

“解決問題”和“應用題”同屬于課程內容?!皯妙}”多數是以文字形式呈現的,條件和問題剛好匹配的題目,學生解題時不需要自己去收集信息、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部分學生只根據個別關鍵字詞來掌握題型,根據題型套解題公式,學生善于解決與例題相同的問題,不會解決變式問題和生活中的現實問題,更不會發現和提出問題。

“問題解決”不等同于解答應用題,比之更為寬泛,價值取向也發生了變化。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需要從紛繁的生活信息中比較、分析、篩選出有用的信息,抽象出數學問題,進而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統一的,有時答案也不是唯一的。這里提及的問題并不是數學習題那類專門為復習和訓練設計的問題,也不是僅僅依靠記憶題型和套用公式去解決的問題。

二、基于“問題解決”課程目標下“解決問題”的教學達成

1.創新形式,呈現問題。課程目標的變化帶來了教材內容的變化。問題融入各知識領域,獨立設置“綜合與應用”內容領域,北師大版教材把“數學與生活”“數學與環境”“數學與體育”等引入教材;安排“探索規律”“解決問題策略”專題,蘇教版教材出現了“解決問題的策略”“找規律”,增加思考性選學材料;人教版教材里有“數學廣角”等。教材的變化就意味著教師的教學也要跟著改變,教師給學生呈現的問題側重于與現實問題聯系密切,非常規、探究性、開放性的問題。要創新問題呈現的形式,問題要具有開放性、趣味性、挑戰性。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沒有現成的類型和解法來套用,需要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并通過個人或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索和實踐來解決,具有挑戰性。(1)問題的一般解。(代數化:如“打電話”中用t表示時間,n表示人數,找出n與t的關系。)(2)探求問題的一般解的過程與小結。①你是如何尋求一般解的?②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什么?③問題是何種數學模型,解決它用到了哪些數學知識,用到了怎樣的思維方法和數學方法?(3)問題拓展研究。①有沒有其他解法?如果有,比較不同解法的聯系與差異。②問題推廣:如問題中將“每分鐘通知1人”改為“每分鐘通知2人”……相應的解。(4)應用:類似問題,即相同的數學模型還有哪些實際背景?列出相關問題。這里,問題能不能解決也許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完成認識上的兩個轉化。第一個轉化,從紛亂的實際問題中,收集、觀察、比較、篩選有用的信息,抽象成數學問題。第二個轉化是根據已抽象出來的數學問題,分析其中的數量關系,列出解決問題的算式,求出問題的答案。

2.揚長避短,借鑒經驗。應用題教學的歷史悠久,廣大一線教師和許多專家學者在實踐和研究中,對應用題教學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與改革,總結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對此,教師應有清醒的認識,揚長避短,合理地堅持和繼承。傳統應用題的審題、分析數量關系、制定解題步驟等都是需要借鑒的。教材及問題解決呈現形式的變化帶來了學生讀審題目的變化。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都不同程度地體現“問題解決”的過程,應用題學習是實現“問題解決”目標的重要載體。傳統應用題中一直被社會抨擊的—個練習:

有一個水池,打開進水管注滿水池要4小時,打開出水管放完整池水要3小時,現在同時打開進水管和出水管,要多少時間才能把一池水放完?

大家指出此題的種種不是:虛擬情境、資源浪費等,從而對傳統數學教學提出了質疑。但是我覺得練習和情境只是一個載體,教學是要去理解練習背后的數學思維方式。類似上述的情境如:家庭的收入與支出;公共場所人員的進場與出場;草場里草的生長與割去;人體的新陳代謝、社會人口的增減等,這是一個動態平衡的問題,難道不值得我們去研究?教師可以根據社會和人類的發展適當地調整練習的情境,改變“一個例題一種類型”的“散點式”學習,注重從多種情境中抽象概括數量關系結構,形成數學模型。教師在進行解決問題教學時,或許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想到了什么。如“雞兔同籠”問題,它只是一個載體,教師要研究在它們身上附著的東西,那就是數學的思想和數學的思考方法。

3.過程為體,策略為用。小學階段重視解題策略的感悟和思想的滲透,是問題解決教學的重要特征,也是超越傳統應用題教學的標志。小學數學中常見的策略有:畫圖、列表、列舉、轉化(化歸)、假設等。

例如:在一邊靠水渠處,用籬笆圍成一個直角梯形菜地(如下圖),已知三面籬笆總長14米,且每面的籬笆長都是整米數。

(1)請試著設計幾種圍籬笆的方案,并分別求出這塊菜地的面積。(至少寫出三種方案)

(2)籬笆怎樣圍時這塊菜地的面積最大,最大的面積是多少?

由于問題的探索具有開放性和挑戰性,學生需要猜想與嘗試,逐步找出答案,發現規律。教師應引導學生利用列表的策略進行有序思考,可以使得問題迎刃而解。

通過列表嘗試逐步發現高為7米,上底和下底的和為7米時,這塊菜地的面積最大,最大面積為24.5平方米。如(7+7)×2=24.5(m)。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就會思考如何有序、不遺漏地計算出一共多少種不同的方法?學生在嘗試解決類似問題的過程中,升華了對策略的感悟。

4.學會思考,鼓勵質疑。

新課標指出: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問題是創新的基礎;獨立思考、學會思考是創新的核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教師要通過示范、指導、評價等多種途徑促進學生的問題意識。

(1)縱向思維,由淺入深。

如,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教師可以提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那么四邊形、n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呢?三角形、四邊形、n邊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度呢?三角形的內角和一定是180°嗎?或許學生探究不出結論,但是在學生心中種下了問題的種子??v向思維體現特殊到一般,由一元到多元、由低維到高維的過程。

(2)橫向思維,由此及彼。橫向思維體現在由一種數聯想到另一種數、由一種運算聯想另一種運算、由一種圖形聯想到另一種圖形的思維過程。

例如:數線段的條數,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方法??梢試L試解決下面的問題:

然后再讓學生嘗試解決下面的問題:下圖中一共有多少個角?

(3)逆向思維,因果倒置。逆向思維就是對結論進行逆向的質疑。

如:計算3個五角硬幣和5個一元硬幣的總幣值是多少?可以提出問題:6元5角還可以由哪些硬幣組成?

5.積極評價,提倡反思。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重視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如:用長24厘米的細繩圍成一個邊長為整厘米數的長方形,怎樣才能使面積最大?

在評價時可以關注幾個不同的層次:(1)能理解題目的意思。(2)能否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3)能否列舉出若干滿足條件的長方形,并能有序排列。(4)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能否發現其中的規律并能提出猜想。(5)能對猜測的結果進行驗證。(6)進一步思考:邊長如果不是整厘米數情況怎樣?

“問題解決”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方面2-,如何更好地進行教學,達成目標,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學會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是廣大數學教師需要共同努力去研究探索的課題。

責任編輯:徐新亮

猜你喜歡
課程目標應用題解決問題
走向學科育人
《計算方法》課程的“面向產出”評價改革實踐
淺談列方程解決問題
有限制條件的組合應用題
有限制條件的排列應用題
“解決問題的策略:一一列舉”教學實錄與反思
數列應用題、創新題
一種將課程目標關聯到畢業要求的評估方法
兩只想打架的熊
智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