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報》與《中國青年報》天津爆炸事件報道的比較研究

2016-05-18 09:05陳驍
新聞世界 2016年2期
關鍵詞:中國青年報人民日報比較研究

陳驍

【摘要】本文從量化和質化分析兩方面入手,對《人民日報》和《中國青年報》關于天津爆炸事件的報道進行分析,認為《人民日報》側重對事件和救援的客觀報道,而《中國青年報》把人物作為報道重點,具有悲情色彩。

【關鍵詞】天津爆炸事件;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比較研究

2015年8月12日天津濱海新區塘沽開發區發生的爆炸事件引起了眾多媒體的關注。本文以《人民日報》與《中國青年報》在事件發生后一周內,即從2015年8月13日到2015年8月19日為時間段,選擇兩份報紙對該事件報道的全部文章作為研究對象,用量化和質化的方法,對二者的報道特點進行分析。

一、《人民日報》與《中國青年報》對天津爆炸事件報道的量化分析

(一)報道數量

《人民日報》在爆炸事件發生的第二天,即8月13日就發表了關于爆炸事故的報道,《中國青年報》于8月14日發出有關爆炸事件的新聞報道?!度嗣袢請蟆穼Ρㄊ录膱蟮离m然在8月13日只有一篇,但是對事件的及時關注為后續持續報道奠定了基礎。8月14日,《人民日報》進入密集報道期,有7篇文章見諸報端。從總量來看,《人民日報》從8月13日到8月19日共刊發報道39篇,日發量最多為9篇,最少為1篇,平均日發量約為6篇,《中國青年報》從8月13日到8月19日共發報道39篇,日發量最多為9篇,最少為0篇,平均日發量也約為6篇。由此看來,《人民日報》和《中國青年報》的報道數量和報道密度具有相似性。

(二)報道主題

通過閱讀《人民日報》和《中國青年報》2015年8月13日到8月19日對爆炸事件的報道,可以將兩份報紙的報道主題分為爆炸事件本身報道、災難救援報道、消防官兵報道、爆炸原因探究、輿論監督報道、科學普及報道、民眾反應報道等七個方面的主題。

《人民日報》的報道主題比較集中,主要涉及災難救援和輿論監督。在所選取的報道中,涉及災難救援的有13篇文章,占總數的33.3%,涉及輿論監督的有10篇文章,占總數的25.6%。

《中國青年報》對這7個主題都有所涉及,而且報道密度比較均勻。其中,報道最多的是消防官兵,報道數量9篇,占報道總數的23.1%。報道較少的是輿論監督、科學普及、安全整治和民眾反應,分別有3篇,分別占報道總數的7.7%。除消防官兵是《中國青年報》重要的報道主題之外,爆炸本身報道和災難救援報道也是《中國青年報》關注的重要內容?!吨袊嗄陥蟆穼碾y救援的報道數量僅次于對消防官兵的報道,關于災難救援的報道數量為7篇,占報道總數的17.9%?!吨袊嗄陥蟆穼υ蛱骄康膱蟮烙?篇,占報道總數的15.4%,報道災難本身的新聞有5篇,占報道總數的12.8%。綜合分析《中國青年報》對爆炸事件的報道,該報關注的主要內容是消防官兵,其次是災難救援、原因探究和爆炸本身,對輿論監督、科學普及、民眾反應的報道較少。

從上述對比分析中可以看出,《人民日報》和《中國青年報》報道的焦點不一樣?!度嗣袢請蟆穫戎氐氖菫碾y救援和輿論監督內容,《中國青年報》的報道主題比較分散,各方面都有所涉及,差異不是很大,最主要的是對消防官兵的報道。

(三)報道體裁

本文將報道中出現的新聞體裁分為消息、通訊、深度報道、評論這四種類型。

經分析統計,消息是《人民日報》和《中國青年報》最主要的報道體裁,分別占報道總量的77.0%和61.5%。二者在通訊體裁的報道篇數上差異較大,《人民日報》沒有通訊稿件,而《中國青年報》有11篇通訊稿件,占報道總量的28.2%,是僅次于消息報道的重要體裁。在11篇通訊文章中,事件通訊5篇,占通訊總數的45.5%,人物通訊6篇,占通訊總數的54.5%,且這11篇通訊稿件都與消防官兵有關。

二者的差異還體現在評論上。針對爆炸事件,《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7篇,占報道總數的18.0%,《中國青年報》發表評論文章2篇,占報道總數的5.1%。在《人民日報》的7篇評論中,關于生產安全的有4篇,占評論總數的57.1%,可見生產安全是《人民日報》關注的重要問題?!吨袊嗄陥蟆返脑u論文章《“安評”能否因天津爆炸事故升級》、《網絡募捐應該怎么管》,分別針對天津爆炸事件引發的安全問題和網絡募捐問題。

(四)報道基調

本文把報道基調分為四種類型,分別為溫暖感人、理性勸慰、客觀告知、悲痛傷感。

經統計分析,對于天津爆炸事件,《人民日報》和《中國青年報》的報道基調有較大差別?!度嗣袢請蟆返膱蟮阑{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客觀告知,二是理性勸慰。而客觀告知是其中最重要的內容,占報道總量的82.1%,理性勸慰的數量較少,占報道總量的18.0%?!吨袊嗄陥蟆穼τ谔旖虮ㄊ录膱蟮郎鲜鏊姆N基調均有所涉及,客觀告知是《中國青年報》最重要的報道基調,但是報道的數量明顯少于《人民日報》,僅占報道總數的33.3%。溫暖感人是《中國青年報》報道的重要特色,共有10篇文章采用溫暖感人的報道基調,占報道總數的25.6%。悲痛傷感也是《中國青年報》的報道基調之一,有4篇文章采用悲痛傷感基調,占報道總數的10.26%。由此可以看出,《人民日報》對爆炸事件的報道采取的是客觀、理性的方式,側重于對發生事實的陳述,《中國青年報》對爆炸事件的報道側重于是溫暖感人的描寫方式,側重對救災和災難發生后的氣氛渲染。

二、《人民日報》與《中國青年報》對天津爆炸事件報道的質化分析

(一)新聞標題

標題是概括新聞的主要內容,也代表了新聞工作者對事件的認識和態度。分析《人民日報》的新聞標題,基本上都采用事實陳述的形式,如“全力做好+傷員救治工作”,“深入開展+?;泛鸵兹家妆钒踩巍钡?,通過閱讀標題,就可以判斷文章的主要內容。并且標題采用的是敘事形式,以發生的核心事件為主題,側重于爆炸事件發生后的安全整治、搜救、慰問、祭奠等事件,著重事實陳述。

而《中國青年報》的標題與《人民日報》有較大差異?!度嗣袢請蟆返臉祟}以敘事為主,《中國青年報》的標題是以寫人為主,較有人文關懷色彩。如“他們”“英雄”“剛子”“五大隊”“李曉延”等人物都出現在標題中,也可以認為經歷災難的人是《中國青年報》關注的主要對象。其他沒有涉及人物的新聞標題,如《睜不開眼睛也要先問火情與戰友》,雖然是以一個細節為標題,但是通過“睜不開眼睛”、“火情”、“戰友”等關鍵詞,也可以知道這個細節的發出者是一個受傷的消防員。在形式上,《中國青年報》的標題豐富多樣,有的是表達某種態度,如《向火而行,他們隨時待命》,有的是以細節為標題,如《睜不開眼睛也要先問火情與戰友》,有的是以一句重要的話為標題,如《英雄沒有“編外”》、《決不放棄任何一個失聯人員》,有的是以行為主體為標題,如《永不消失的五大隊》?!吨袊嗄陥蟆返臉祟}還經常用對比的方式,增強標題的表現力。如《向火而行,他們隨時待命》中的“向火而行”與“隨時待命”,體現出了消防官兵的勇氣。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人民日報》的標題以陳述為主,主要敘述爆炸發生后各方的救援處理方式,《中國青年報》的標題以描寫為主,主要描寫爆炸發生后消防員的行為?!度嗣袢請蟆返臉祟}追求客觀呈現,《中國青年報》的標題則充滿感情色彩。

(二)高頻詞匯

《人民日報》中出現的高頻詞匯有“高度重視”“重要指示”“全力搜救”“確保安全”“人民利益至上”“全面排查”“公布真相”“依法查處”“深化整治”“傷員救治”??梢钥闯?,《人民日報》報道的主體是國家領導人和國家各部門,是以負責、重視、追究的語氣報道爆炸事件?!吨袊嗄陥蟆穲蟮乐谐霈F的高頻詞匯有“焦急”“祈?!薄翱上А薄傲鳒I”“揪心”“立即前往”“再也沒有”“搜救”“獲救”“關心”?!吨袊嗄陥蟆返膱蟮乐攸c是參與救災的消防戰士和他們的親屬,表達消防戰士負責任的態度和消防戰士犧牲后彌漫在親人和戰友中的悲傷。

通過對《人民日報》和《中國青年報》對天津爆炸事件的分析,可以看出《人民日報》的報道主要描述爆炸發生的經過,爆炸造成的影響,國家領導人和其他部門如何救援,報道公正客觀,突出有關部門對爆炸事故的查處力度和負責任的態度?!吨袊嗄陥蟆芬匀宋餅閳蟮乐攸c,突出在爆炸發生中人的反應、人的感知、人的情感,具有悲情色彩。

參考文獻:

[1]童兵.理論新聞傳播學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2]沈正賦.災難新聞報道中的人文主義關懷[J].聲屏世界,2002(9).

猜你喜歡
中國青年報人民日報比較研究
建設性新聞的文本建構與內容生產
中外數據新聞編輯流程比較研究
各國稅制結構與我國的比較研究
資產減值新舊會計準則比較研究
淺析媒介體制比較研究的框架設計和技術邏輯
后金融危機時代大學生就業的媒介呈現
中國青年報
容易寫錯的成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