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苜蓿草產品市場分析及種植技術研究

2016-05-25 11:12殷建鵬
科技視界 2016年12期
關鍵詞:市場分析種植技術研究

殷建鵬

【摘 要】為了清楚地認識到國內苜蓿草產業存在的不足,更好地發展苜蓿種植業,本文通過對現有資料的整理及市場調研,總結了牧草行業的現狀,發現了國內苜蓿行業存在的諸多不足,并提出了改善方案。通過對阿魯科爾沁旗和永昌縣苜?;氐膶嵉乜疾?,發現苜蓿種植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且苜蓿種植行業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我國應該大力發展苜蓿種植業。通過對苜蓿種植技術的研究,發現了永昌縣特有的覆膜種植苜蓿的模式,這種種植模式產出了“優質高產”的商品苜蓿草,其種植技術值得推廣和學習。

【關鍵詞】苜蓿草產品;市場分析;種植技術;研究

1 國內牧草產業發展現狀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在國家農業政策及農產品過剩的影響下,部分企業及個人開始關注并從事牧草行業,從事牧草種植和加工的企業也大量出現,牧草行業初步形成一個產業鏈。我國的牧草產業在種子繁育、牧草種植、草產品加工、貯運和銷售等環節形成了一定數量的企業。但是,我國的牧草行業中的大部分企業都以生產種植為主,只有少數企業和個人在致力于牧草的品牌包裝及深加工,產業體系不完整,產業環節較為薄弱。從每年的牧草種植面積和草產品銷售量來看,與國外相差較遠,我國的牧草產業發展還是處于初步階段,產業規模較小。

美國是世界上主要的苜蓿生產國之一,苜蓿在美國被視為與糧食作物同等重要的農產品,種植面積僅次于玉米、小麥和大豆。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美國就已經開始了苜蓿的產業化生產,注重科技研發投入、管理水平提高以及品種選取因地制宜[2]。然而,我國在長期受到傳統農耕文化的影響下,牧草產業一直沒有發展起來。只是在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的牧草產業才出現了短暫的興盛。當前,我國的牧草產業滯后嚴重,主要表現為生產規模小、市場機制不健全、牧草產品質量低、品牌意識差、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等。

2 國內苜蓿產業存在的不足

苜蓿有“牧草之王”、“草黃金”之美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豆科飼用作物。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被曝出后,人們發現將苜蓿添加到畜禽動物的飼料中可以顯著提高畜禽動物的生產性能,尤其能夠有效提高牛奶的產量和品質,所以苜蓿對奶牛產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國乳品產業快速發展的前提下,由于國內蛋白質飼料資源的不斷緊缺,國內乳業對苜蓿的需求量日益加大,苜蓿種植逐漸成為“高利潤”產業?,F如今,我國的苜蓿產業有以下幾點不足:

2.1 苜蓿草產品種類單一

國內的苜蓿草產品,主要以苜蓿干草捆為主,種類單一,大部分產品在晾干后直接被奶牛場及其他的養殖場買走。只有極少數的種植企業會將苜蓿送到加工廠制作苜蓿草粉和苜蓿草顆粒,從而增加苜蓿的附加經濟價值。對苜蓿草產品進行二次生產,不僅會大大減少苜蓿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的浪費,而且可以彌補由于苜蓿質量不高而帶來的經濟損失。然而,至今為止,國內還沒有完全正規的大型草顆粒加工廠。苜蓿草產品單一化,使得國內苜蓿草產品市場無法達到多元化發展,這對苜蓿草產品進入家禽飼料行業也是一個巨大阻礙。

2.2 苜蓿草產品質量層次不齊

近年來,農村“人地矛盾”較為突出,苜蓿生產無法達到規?;?、集約化,每戶只經營自家的幾畝地,這就會出現對種植苜蓿時間的不掌握、種植品種雜亂多樣、除草技術落后、保護性播種技術應用很少、根瘤菌劑使用技術不成熟、濫用農藥等問題。而且,由于苜蓿是一個季節性很強的經濟作物,在第一茬苜蓿收割時期,常常會出現由于勞動力不足、收割設施不配套、儲存條件不足而導致的苜蓿草產品浪費問題。田間管理技術的不均衡發展,致使我國苜蓿產品的質量與美國出口苜蓿相差很多,我國的苜蓿草產品粗蛋白含量較低,只有14-16%[3]。

2.3 育種機制不健全

我國的苜蓿種植業起步較遲,國內在苜蓿種子培育方面相當落后。由于國內沒有良好的培育技術,使得國產苜蓿種子質量差,優良品種受地域限制嚴重,種植企業只能依賴于國外苜蓿種子。然而,國外苜蓿種子參差不齊,在沒有經過培育實驗就直接充斥到種子市場,很多品種都不適合國內本土的苜蓿種植,使得國內的苜蓿產品品種多樣且質量不高,不僅沒有達到高產優質的經濟效益,也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

2.4 銷售不易

苜蓿草產品在國內的運輸環節中花費過高,是影響我國產苜蓿在國內外銷售和開拓新市場的重要因素。我國的苜蓿產業基地,主要位于內蒙古、東北、河西走廊地區,遠離內地市場。由于我國物流運輸費用的昂貴,嚴重影響著苜蓿銷售和市場成熟。

2.5 國際市場競爭力小

由于我國的苜蓿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種植企業商品意識的薄弱,使得國內市場并沒有自己獨特的品牌,加上出口到國外時高額的運輸費用,使得我國的苜蓿草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很小。

總之,國內的牧草行業及苜蓿種植行業存在著諸多不足,遠不能達到國內外的發展要求。苜蓿產業的發展才剛剛起步,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3 苜蓿種植的經濟效益分析

通過對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和甘肅金昌市永昌縣部分苜蓿種植企業的調查,對兩地不同經營模式下的經濟效益進行了對比(表1)。

從表1可知,兩地種植苜蓿的收入分別為每畝430元和每畝600元。無論是以何種方式種植,苜蓿種植都有很好的經濟效益。而且隨著中國乳制品企業的再度崛起,國家政策對牧草行業的傾斜,政府對苜蓿種植行業的扶持,種植苜蓿的經濟效益還有更大的上升空間,苜蓿種植行業即將成為一個朝陽行業。

4 苜蓿種植技術研究(以永昌縣為例)

近幾年來,由于國內大型牛場對外國進口牧草的依賴日益增加,國內優質牧草的供需關系不平衡,使得國內部分企業和個人愈來愈重視國內優質牧草的發展,從而掀起了建立優質牧草基地的熱潮,其中以內蒙古阿阿魯科爾沁旗與甘肅省永昌縣最為代表。通過近兩個月的實地考察和研究,發現永昌縣的苜蓿種植有以下特點。

4.1 苜蓿的覆膜種植

永昌地區紫花苜蓿返青主要受水熱條件的制約。由于永昌縣春季回暖較遲,年積溫2000℃,年降水量為500mm,故種植戶采用覆膜種植來種植苜蓿。覆膜種植可以提高苜蓿地的低溫,達到了土地保墑的作用,不僅保護了兩年生苜蓿的返青,也大大提早了苜蓿的返青時間(最多可提前返青15天)。

4.2 選種及拌種

2014年和2015年永昌縣新種苜蓿全部采用從美國進口的兩種種子:龍威、沖擊波。兩種種子發芽率均在98%以上,而且在出口時已接種根瘤菌,種戶可以直接使用,1公斤種子價格在34元左右。苜蓿種植前需要將種子與底肥、谷子拌勻,肥料采用從美國進口的優美達,其氮磷鉀含量可達到61%。拌種時龍威與沖擊波兩種種子以1:1比例混合。種子:谷子:底肥為6:4:3。該地種植方式是機械穴播,因懸播機的輸粒管粗且播種口徑大,而苜蓿種子過小,故為了控制下種量和肥料在每個種穴內的過多投入,所以在拌種時拌入一定量的炒熟的谷子。由于該地種植苜蓿全部采用同樣的品種,且該品種產量高、質量好,永昌縣的苜蓿種植有了自己的品牌,受到了多個大型乳制品企業的青睞。

4.3 種植情況對比研究

通過對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及永昌縣種植基地的實地考察,結合兩地不同的種植方式,做出了以下對比(表2)。

與阿魯科爾沁旗相比較,永昌縣苜蓿種植有以下區別:(1)種植所用土地的不同。阿魯科爾沁旗種植苜蓿使用的是天然草地,然后開墾種植,而永昌縣用的是農耕地,所以倆地承包土地的價格懸殊。(2)灌溉方式的不同。阿旗采用地下水噴灌來種植苜蓿,而永昌縣利用河水漫灌,因其位于祁連山南麓,每年都有融化的雪水流出。故永昌縣在灌溉方面節省了很多成本,而且由于近幾年阿魯科爾沁旗大規模使用地下水噴灌,使得該地區地下水位出現了明顯的下降。(3)產量差異。由于永昌縣采用的農耕地種植,加上選擇了優質品種和統一的田間管理,使永昌縣的苜蓿畝產高于阿旗。不僅如此,永昌縣的苜蓿質量也要高于阿魯科爾沁旗,其蛋白質含量可以達到20%左右,可飼用價值可達到(RFV)100。因此,永昌縣的苜蓿草產品價格要略高于阿魯科爾沁旗。

5 發展對策分析

根據我國苜蓿行業存在的種種問題,通過對多個種植企業的采訪調查及資料查詢,提出了以下三點發展對策。

5.1 高度定位苜蓿產業

首先,要對苜蓿產業進行重新定位。將苜蓿產業列為戰略性支柱產業,深刻認識到苜蓿對我國國民經濟生產當中的重要性。要鼓勵企業、個人大規模地種植苜蓿,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完善苜蓿行業的市場產業鏈,全面保障苜蓿種植戶的經濟利益。其次,要像重視糧食生產一樣重視苜蓿種植,向美國學習,將苜蓿視為戰略物資,實現藏糧于草,藏肉于草。只有這樣才可促進國內苜蓿產業真正成為一個優質高效的新型產業。

5.2 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可以將種植基地補貼逐漸過渡到優質產品補貼,不僅使基層生產者獲得同樣的資金補貼,而且保障了已建立基地生產的穩定性。其次,應解決苜蓿產品流通費用過高的問題,可以像蔬菜等農產品一樣將苜蓿列入運輸優惠政策名單。

5.3 積極扶持龍頭企業

政府要積極鼓勵土地流轉,把有限的土地集中在經濟實力雄厚、專業技術熟練的苜蓿種植、加工等龍頭企業,以此來帶動苜蓿產業額度快速發展。實現規?;a經營,最終增加經濟效益。另外,要鼓勵龍頭企業培育優質的商品草,打出自己的品牌,以此來增加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6 結語

我國的牧草產業發展落后,苜蓿行業存在著很多不足,需要進一步改善,苜蓿行業的發展有很長的路要走。苜蓿種植有很好的經濟效益,應該受到更多的重視和資金技術支持,隨著趨勢發展,苜蓿逐漸成為一個朝陽行業。用耕地來種植苜蓿,“高產優質”的商品草正在形成永昌縣特有的苜蓿草品牌,永昌縣種植苜蓿的經驗值得國內其他種植企業的學習。

【參考文獻】

[1]王明利.農業經濟問[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22-26.

[2]王文信,朱俊峰.美國的苜蓿產業發展歷程及對中國的啟示[J].世界農業,2012(4):18-21.

[3]張英俊.我國牧草產業發展趨勢與技術需求,文章編號:1672-9692(2011)10-0008-04[Z].

[4]劉玉鳳.美國苜蓿產業發展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農業生產展望,2014(8):49-54.

[5]成如.我國苜蓿草產品市場趨勢與問題[J].農村牧區機械化,2015(1):22-23.

[6]戚志強,玉永雄.當前我國苜蓿產業發展的形勢與任務[J].草業學報,2008(17,1):107-113.

[7]陳連芳.中國苜蓿草市場現狀與前景分析[J].中國乳業,2013(133):32-33.

[8]譚立偉.甘肅省苜蓿草產業發展的現狀與對策[J].甘肅畜牧獸醫,2014(44,11):78-80.

[9]成如.我國苜蓿草產品市場趨勢與問題[J].農村牧區機械化,2015(1):22-23.

[10]韓建民.甘肅苜蓿草業產業化發展研究[J].中國農村經濟,2000(3):38-42.

[11]石自忠,王明利.苜蓿與競爭農作物投入產出的比較[J].草業科學,2013(30,08).

[12]戚志強,玉永雄.當前我國苜蓿產業發展的形勢與任務[J].草業學報,2008(17,1):107-113.

[13]盧欣石.中國苜蓿產業發展問題[J].中國草地學報,2013(35,5):1-4.

[14]李棟.中國苜蓿產業發展的現狀和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畜牧獸醫,2012(39,12):208-211.

[15]劉玉華,史紀安.紫花苜蓿返青期氣象條件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31):13578-13580.

[16]陳新.中國奶業呼喚苜蓿產業的協調發展[J].中國乳業,2002(2):1-4.

[17]韓雪松,張玉發,呂會剛.我國苜蓿產業化發展現狀與問題[J].草業科學,2002(2):29-30.

[18]洪紱曾.積極穩步發展中國的苜蓿產業[J].動物科學與動物醫學,2001(4):4-6.

[19]胡耀高.中國苜蓿產業發展戰略分析[J].草業科學,1996(4):45-51.

[20]胡躍高,曾昭海,朱萬斌.對我國苜蓿產業建設的建議[J].中國乳業,2002(3):5-8.

[21]師尚禮,龍瑞軍,吳勁峰.我國苜蓿種子生產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草原與草坪,2002(3):20-23.

[22]李守德.抓住機遇、發揮優勢、推進苜蓿產業大發展[J].動物科學與動物醫學,2001(4):7-8.

[23]張玉發.苜蓿將成為新世紀朝陽產業[J].中國花卉園藝,2001(4):25-26.

[24]侯向陽.充分重視農牧戶在苜蓿產業發展中的作用和利益[J].草業科學,2011(28,1):4-9.

[25]李勝利,楊茁萌,黃文明,張英俊.苜蓿產業如何滿足中國奶牛養殖業發展的需求[J].中國畜牧雜志,2010(8):36-41.

[責任編輯:王楠]

猜你喜歡
市場分析種植技術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高校擴招下的教育培訓市場分析
有痔無恐濕巾的試驗研究及市場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