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分層教學的實踐和思考

2016-05-28 17:45雷海紅
考試周刊 2016年29期
關鍵詞: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分層

雷海紅

一、分層教學理念的提出

兩千多年前,我國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選擇教學內容和使用教學方法的思想,成為我國“因材施教”的先行者。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教學應遵循“可接受原則”,“可接受原則要求教學的安排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的可能性,使他們在智力、體力、精神上都不會感到負擔過重”。因材施教的中心思想是課堂的組織者要承認學生的差異性,并根據差異性原則組織教學。因材施教的思想雖產生于個別教育的土壤,但這種思想對現代教育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自班級授課制問世以來,因材施教一直受到限制。班級授課制的前提條件是學生的學業基礎相差不大,教師上課主要是根據中等程度的學生可接受的能力組織教學,優點是教學效率高,教師備一次課,基本上對所有學生都適用。但缺點是不能夠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基礎好的學生可能吃不飽,基礎較差的學生跟不上。一個班里的學生基礎相差較大時,這種“吃不飽”和“消化不了”的學生就比較多,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分層教學既符合因材施教的傳統,又有現代的教育理念,更符合時代的要求。分層教學,分類指導,是使不同水平的每位學生盡可能同時得到發展的最有效途徑。而且分層教學有利于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鮮明的個性化品質。

綜上,我們所提倡的分層教學,就是在現代教學思想指導下,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不同,開展不同層面的教學活動,并針對不同發展層次學生的需求給予相應學法指導,以實現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學方法不是也不可能是“一法包攬天下”的局面,面向每個學生、面向每個學生的每個方面,讓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主動和諧地發展是進行分層教學的最終目的。

二、分層教學的利弊

分層教學的依據應該是因材施教的原則和“最近發展區”的原理,通過分類編組、分類指導,達到分類提高的目的,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好的教學方式。分層教學有兩個好處:一是分層教學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分層教學的實施,避免了部分優秀學生在課堂完成作業后無所事事,避免了一些退后退的學生跟不上的窘境,學生都學有所成,增強學習的信心。二是分層教學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首先,教師事先針對分層次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與練習,使不同層次學生都能夠“摘到桃子”,獲得成功的喜悅,極大地優化師生關系,從而提高師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師在備課時事先估計了在各層次可能出現的問題,并且做了充分準備,使實際教學的實施更有的放矢,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增大課堂教學容量。

同時,我們不可忽視分層教學的危害。第一,分層教學容易對學生造成雙重打擊。以成績分班,分在重點班的學生當然是喜出望外,沾沾自喜,容易自高自大;分在普通班的學生感受讀大學無望,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情緒低落,成績停滯不前,甚至會“破罐子破摔”,這種貼標簽的做法極易造成心理和成績的兩極分化。第二,分層教學容易挫傷部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一般認為:教重點班的老師大多是思想品德高,業務能力強,育人水平高,而其他班級老師就應該是普通的了。這會給老師帶來不好的情緒,更何況,教學成績還直接關系到教師的職位、評價、晉職、評優、獎金分配等。更重要的是分到重點班的老師在班級管理方面輕松多了,顯然在幸福感方面優于教平行班的老師。

三、新課標下如何進行分層教學

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強調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同時要正視學生的個別差異。它要求我們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從學生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以便使每個學生都揚長避短。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是使全體學生共同進步的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實處的一種有效方式。那么,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如何進行分層教學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層。

(一)學生分層

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教師首先必須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現狀了然于胸,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根據班級學生的成績、自主學習能力、智力情況等因素,結合教材可將學生按2:5:3的比例進行分層??煞譃锳BC三個層次:A組(躍進層),基礎扎實,接受能力強,學習方法正確,成績優秀;B組(發展層),是基礎和智力一般,學習比較自覺,有一定的上進心,成績中等左右的學生;C組(提高層),是基礎、智力較差,接受能力不強,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各層次內學生合理搭配,建立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由三四位學生構成,并任命一名學生擔任小組長)。中途根據學生的情況或請求可以隨意調整一次。

(二)備課分層

教師在備課時便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備課。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對A、B、C組的學生分別提出不同要求,這樣在實際教學中才能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層教學流于形式??山Y合班級中不同層次的學生實際情況,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步驟、教學方法上都要分為三個層次。

例如教學目標可分為這樣三個層次:A組學生要求在B層次的基礎上,培養創新意識,有良好的素質;B組學生要求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并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C組學生要求掌握課本的基礎知識,學會基本方法。

教學過程要根據情況設置“全體”、“提優”、“補差”三條線索,在課堂容量上要針對學生接受能力不同要有不同要求,在課堂提問上還針對學生智能的差異有所區別。對于簡單的題目,教師只提問C組的學生,這樣可以讓這部分學生獲得成功的滿足感。

(三)授課分層

進行分層教學中極重要的一個環節便是對學生實行分層授課。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點像復式教學。限于客觀條件,不可能在同一堂課里將不同組的學生分在不同的課室上課。在課堂教學中,一方面強化目標意識,另一方面課堂既有面向全體學生的環節,主攻基本目標,又有兼顧優、后進生的環節,分解層次目標。即使是在共性指導階段也要把握課堂提問的層次,讓各類學生都學有所得。通常在講授知識時提問中等生,利用他們在認識上的不完善,把問題展開,進行知識研究。

(四)作業分層

為了在教學里做到“上不封頂,下要保底”,學生作業要分層。作業的數量和難度設置應該考慮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知識實際水平。在學生對知識學習缺乏興趣的情況下,教師盡可能布置較少的作業,且學生獨立完成作業,這樣才有可能培養繼續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而優秀學生的作業量反而應該適當增加,使其能夠體驗到挑戰成功的愉快感。這樣循序漸進地訓練他們,使他們不斷得到進步。

(五)評價分層

評價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很重要。我們要重視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及時地給予肯定及表揚。由于學生的習慣、智力、興趣和性格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別,因此對學生的評價也要進行分層。對學生的評價分為:嚴格性評價、激勵性評價和賞識性評價。對后進生要用賞識評價法,一有進步就加以肯定與鼓勵;對中等生則是要求激勵評價;對于優生,不但要激勵,而且要嚴格要求。

四、結語

分層教學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我們一定要善于用好分層教學的理念,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既要重視尖子生“吃不飽”的問題,又要照顧后進生“消化不了”的問題,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余英.高中英語分層教學實踐[J].貴州教育,2005(3):42-43.

[2]應文琴.高中英語教學的嘗試[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2006,29(9):27-29.

[3]應永平.分層教學探討[DB/OL].http:www.pep.com.cn/xgjy/jyyj/jxts/201212/t20121205_1145925.htm.

猜你喜歡
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分層
小學作文如何實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一種沉降環可準確就位的分層沉降儀
明確“因材施教” 促進個體發展
從《論語》看因材施教
雨林的分層
江蘇省淮安市繁榮小學活動掠影
有趣的分層
問題教學法在歷史課堂中運用的原則
小學英語課堂再創新
當前學校課題研究的基本思路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