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旅融合背景下,長壽區文化館演藝事業發展現狀淺析

2016-05-30 16:20聶玲
決策與信息·中旬刊 2016年8期
關鍵詞:演藝事業文旅融合文化產業

聶玲

【摘要】華燈初上,從廣場到室內,從旅游演出到駐場演出,或雅或俗,或休閑或鑒賞,美不勝收的演出活動豐富了城市的夜晚,為長壽人民帶來精神上的享受;廣袤的農村大地,從流動演出車到農村文化站,盡管舞臺簡陋、空間局促,但“接地氣”的演出依然讓農民臉上露出幸??鞓返男θ?,田野由此流動著文化的氣息。近年來,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入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演藝業體制格局發生根本性變化,各類演出團體蓬勃生長,滿足了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演藝市場呈現新的繁榮。作為長壽區演藝事業發展的領軍單位,近年來,長壽區文化館始終堅持黨的“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堅持“文化為民、文化惠民、文化育民、文化樂民”的工作理念,努力推動全區演藝事業的發展。本文立足長壽實際,以多元化角度,從深度和廣度上提出針對性建議,促進長壽區文化館演藝事業發展。

【關鍵詞】演藝事業;文旅融合;文化產業

一、長壽區文化館演藝事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沿著文旅融合的發展道路,長壽區演藝事業蓬勃發展,建設文化精品項目,不僅盤活了旅游市場,服務了當地經濟,成為長壽旅游的另一道“風得到了廣大游客和市民的贊譽。聚焦我區“十三五”規劃,文旅融合發展成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長壽區演藝事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逐步呈現以下特點:

(一)演出場次逐年增多,演出內容更加豐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居民文化娛樂消費不斷增長,演藝發展擁有了更大的市場空間。與21世紀初及更早以前文化演藝市場的蕭條相比,最近一些年文化演藝發展迅速。2010年,長壽區文化館全年演出場次為70余場,到2015年全年演出150余場。演出內容從原來單一的節慶日演出到現在組織專場演出、專場比賽等。

(二)演員趨向專業化,作品創作更多彩。近年長壽區文化館專門招收了一批舞蹈、歌唱等專業人才,在平時參加演出的同時,還組織專業隊伍的培訓,為文化館打造了一支適應各類演出的專業隊伍,表演節目質量也有大幅度的提升。長壽區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為文藝創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如我區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石工號子”,經過專業編舞老師的編排,現在活躍在區內外各大演出,還曾獲得第十一屆中國西部民歌(花兒)歌會金獎,受到了觀眾的廣泛贊許。

(三)基層培訓深入,演出受眾擴大。隨著文化館免費開放工作的進一步深入,越來越多的基層培訓成為了文化館的重要日?;顒?,長壽區文化館免費開放范圍大,開設有老年合唱班、聲樂班、舞蹈1、2、3班、民樂班、管樂班、攝影班、瑜伽班等17個班,年培訓學員8萬多人次。文化館還舉辦了文化培訓進街鎮的活動,每年對全區19個街鎮的文藝骨干和文藝演出愛好者進行專業培訓,由其再進一步對各個街鎮基層群眾進行培訓,以擴大文化館免費開放的影響,使文藝演出事業擴展到每家每戶。文化館演出除了日常演出之外,也在努力深入到各個階層,每年都會舉辦下鄉活動,將文化演出送到基層群眾中去。此外還在旅游景點演出,如長壽古鎮、長壽湖等景區,為往來的游客獻上長壽的文化演藝大餐。

二、長壽區文化館演藝事業發展瓶頸

隨著文化演藝事業發展速度的加快,限制其發展的問題逐步突顯,順利妥善的解決這些問題,成為文化演藝事業進一步完善發展的前提。

(一)專業人才缺乏

長壽區文化館目前在編人員僅16人,其中舞蹈專業干部在編僅3人,音樂專業干部僅1人。專業人才的缺乏,對平時演出、培訓造成很大的限制。目前文化館沒有專業的調音及舞美人員,演出時只能由其他專業干部兼職擔任,對演出質量有很大影響。

(二)演藝節目創作滯后

可供文化館演出的節目少,加之演出主要面向區內群眾,目前已有觀眾反應演出節目看過很多次,沒有創新。其原因主要是專門的作品創作機制不完善,文藝創作者不能僅僅局限于文化館專業干部,區內各個行業不乏文藝創作人才,應建立健全專業的文藝創作機制,鼓勵創作人才進行創作,由文化館演員進行演出。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的發展建議

(一)大規模、大舞臺、長時間的演出不僅在人力、物力方面都需要極大的投資,成本回收周期漫長,而且較難有靈活性。如果能在景區內打造出一系列時間短、花樣多的小表演,讓游客在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的視聽樂趣,也易于根據游客的反映,不斷調整創新,整合容納更多的表演內容與形式;

(二)長壽區文化館演藝事業發展的當務之急就是創新,節目創新才能吸引來更多的觀眾,帶給觀眾新的文化體驗和視覺享受,讓觀眾看了還想再看。無論是從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需要積極尋找新的突破口,立足長壽歷史文化資源,以市場為導向,打造能夠洗滌心靈的作品,并不斷修改、調整、升級,使其能夠符合不斷改變的市場要求和觀眾口味;

(三)從旅游者的角度出發,為旅游者提供符合地域特色的參與性與體驗性,才能抓住游客的興趣。我區大部分景區夜晚娛樂項目少,留不住客,旅游者只能“白天觀光,晚上睡覺”,夜里無處可玩、無處可看的狀況,為了彌補這一空白,從旅游市場出發,主動打造了一系列可以晚上觀看、豐富旅游者旅游活動的演藝項目,形成了“白天觀光,晚上賞秀”的全新旅游生活方式;

(四)立足本地特色和文化優勢,深入挖掘生態文化、水電文化、巴土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飲食文化,并進行開發利用,形成一大批特色鮮明、民族氣息濃厚、內涵豐富、讓人回味的精品劇目,充分展現長壽文化魅力;

(五)在推廣形式上,在保留和延續中國優秀文化精華的前提下,要與時尚元素以及現代科技結合,實現國內外游客在長壽領略自然風光之美的同時,還能感受到中華福壽文化藝術的魅力;

(六)作為政府職能部門,要引導各演藝企業與文化發達地區開展文化交流合作。既要學習借鑒外地的成功經驗,創造條件,敢于走出去,采用巡演等方式,向區內外展示長壽文化的魅力,擴大長壽旅游演藝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猜你喜歡
演藝事業文旅融合文化產業
古天樂在中國建立100多所學校
黑龍江省全域旅游發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產業發展
劉孜十個最愛
文旅融合下文化遺產類景區體驗型產品開發研究
“文旅融合”奏響“城鄉大合唱”
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
關于文化產業發展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