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大發展理念中的人文關懷向度

2016-05-30 17:44騫真
決策與信息·中旬刊 2016年8期
關鍵詞:五大發展理念唯物史觀人文關懷

騫真

【摘要】關注人的解放,實現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唯物史觀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人文關懷是馬克思一生所關注的主題。五大發展理念是新中國在新時代實踐下所提出的新的戰略武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指導,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指南。對理念中所貫穿的馬克思的人文關懷的研究,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在人文關懷向度上理解該理念。

【關鍵詞】唯物史觀;人文關懷;五大發展理念;實踐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并確立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樣的發展,怎么發展”這一建設中國社會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核心的問題。這是中國共產黨自十八大以來在具體聯系我國實際情況下所提出的又一新的發展理念。五大發展理念是按照“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內在要求,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新階段形式下的新發現,又一次彰顯了共產黨人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行動準則。

一、唯物史觀與人文關懷的本質特征

自西方文藝復興后,人文關懷就成為了西方哲學界集中討論的問題之一。第一個提出人文關懷的是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格拉,他在《論真理》中說道:“人是萬物的尺度,存在時萬物存在,不存在時萬物不存在?!庇捎谫Y產階級的發展,人文關懷精神在西方甚至于世界都成為了人們追求愿望。馬克思作為德國古典哲學的繼承者,其本身就受西方文化影響深刻,而馬克思本人又是極其浪漫而又無私的革命家,解放人是其一生為之奮斗的目標。馬克思在自己的中學畢業論文中曾寫道:“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幸福而勞動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所壓倒,因為這是為人類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是默默的,但她將永恒地存在,并發揮作用。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边@是馬克思在論文中第一次闡述自己人文關懷的愿望,也是其一生為之奮斗終身的個人理想。

實現共產主義是我們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而共產主義的實現離不開三個特征: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全面而發展。其中每個人自由全面發展就是人文關懷的核心,是馬克思唯物史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主體因素。

恩格斯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唯物史觀強調的是個人的發展,也就是各個階層、各個職業,無論其活動的意志和目的有多么的不同甚至相互沖突,也無論其各自在歷史上起作用的大小的差別,都應該被關注到,因為每個人都參與了歷史的創造。歷史不是個人的英雄史,是每個人合理的結果。而在西方人文主義者的眼里,人文關懷只不過是一種為了實現階級利益而宣傳的虛假的理論,西方的人文關懷其本質意義上來說是一種階級私利性的表現。資產階級為了推翻封建主義和宗教文化,利用了早期希臘的人文思想,但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利益而把人文關懷當作了實現自己目的的工具而已。正如馬克思所說:“每一個企圖取代舊統治階級的新階級,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說成是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辟Y產階級就是這樣,把人文關懷作為手段而不是目的。這就是唯物史觀的人文關懷與其他階級根本不同的地方。唯物史觀以關注人、發展人、解放人為根本出發點,以實現全人類的自由解放為目的,是真正的人文思想的關懷。

二、五大發展理念中的人文關懷向度

習近平指出:“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理論和實踐上有新的突破,對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具有重大指導意義?!蔽尹h堅持以發展促動力,以動力謀發展。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核心出發,圍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進一步提出了五大發展的全局理論。理論源于實踐,實踐在于人民。密切聯系人民的需要,切實維護人民的利益不但是一個政黨得以永葆生機的必要條件,更是一個國家能夠實現永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人文關懷與五大理念具有本質內在的聯系,把握五大理念中的人文思想,對深刻理解、學習并貫徹五大理念在中國的實踐,對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群眾路線,對加強全黨、全社會的堅定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習近平指出:“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比嗣袷菤v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生產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五大發展理念堅持維護人民的利益,切實履行對人民群眾的保障,以人民的利益為核心,以人民的滿意程度為衡量標準。共享發展是五大發展理念最后一個提的,但絕不代表共享發展不重要。恰恰相反,把共享放在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之后,其意義在于強調五大發展理念的重要性和落腳點。創新發展強調發展的突出性、協調發展強調發展的平衡性、綠色發展強調發展的可持續性、開放發展強調發展的時代性,而共享發展則是強調發展的根本性。人民是發展的主體,發展要依靠人民,發展更要為了人民,人民是發展的主體,沒有人民這一主體因素,發展也就失去了其支撐因素,也就談不上發展了。

我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發展依靠人民,彰顯人民的力量至上,堅持發展為了人民,彰顯人民的地位至上,堅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彰顯人民的利益至上。強調人文關懷與我們黨的根本性質是一致的。在中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民是否滿意是衡量領導階層工作的根本指標。五大發展理念正是對人文關懷的對應,是對人文關懷的理論依據,對我國和我們黨重視人文關懷的最好的解釋。把人文關懷放在發展的核心位置,是我們黨和國家實現“兩個一百年”和偉大中國夢的內在條件。

三、貫徹五大發展理念中人文關懷的意義

馬克思指出,“歷史并不是把人當作達到自己目的的工具來利用的某種特殊的人格,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睔v史是由于人的實踐活動的創造的,因此,理論也必須聯系實踐才會起作用。貫徹五大發展理念中的人文關懷對于我們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重要作用。馬克思基本原理是一種普遍真理,它可以和不同的國家的具體問題相結合。我黨一直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當作自己的指導武器、理論依據。馬克思一生都為了實現人的自由解放而奮斗,人文關懷是馬克思理論的中軸線,而我國自古以來就有重視人民的思想。從早期的儒家學派的民本思想到新中國成立之后的人民民主專政制度,都是對人民的重視。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都是人民當家作主,這與馬克思的最初思想不謀而合。在此基礎上關注人文關懷能夠深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

其次,貫徹五大理念中的人文關懷,有利于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并改造國家的積極性,更好地實現五大發展理念的戰略目標和基本任務。要讓人民掌握理論的要點,理論必須經過人民才能得到貫徹和執行。不僅要讓領導干部掌握理論,更要讓人民掌握理論。馬克思說:“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的力量只能通過物質的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的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迸械奈淦髦傅氖抢碚?,而武器的批判代表的是實踐、理論要想代替實踐,摧毀物質的力量,則必須被人民群眾所掌握。因此,貫徹五大發展理念中的人文關懷,調動人民實踐的積極性,才能貫徹整個理論在實踐上的發展。

最后,貫徹五大理念中的人文關懷,有利于更好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為努力實現共產主義做準備。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說:“在共產主義社會里,任何人都沒有特定的活動范圍,每個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展,社會調節著整個生產,因而我有可能隨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后從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為一個獵人、漁夫、牧人或者批判者?!蔽尹h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則是實現共產主義的前提。共產主義是整個人類發展的最高級的階段,要實現共產主,必須貫徹實行人文關懷,這是我們黨和國家最核心和最重要的任務所在。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頁.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2頁.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0頁.

[4]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習近平,人民日報,2015-11-04(2).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18頁.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3頁.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5頁.

猜你喜歡
五大發展理念唯物史觀人文關懷
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的法治保障
整體性視域下的功能解釋唯物史觀批判
以“五大發展理念”統領推動陜南移民搬遷工作創新發展
以新理念開啟新征程
對員工的人文關懷,是預防工傷事故的重要手段
論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關懷研究
唯物史觀下關于“禮”的起源的理論闡釋
從唯物史觀角度分析辛亥革命
唯物史觀與思想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