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音樂史教學中的斷代史問題探究

2016-05-30 00:56呂凈植高頻
當代音樂(下旬刊) 2016年5期
關鍵詞:表現主義音樂史調性

呂凈植 高頻

[摘要]西方音樂史作為一門以介紹西方藝術音樂為主要內容,多維立體且具有歷史貫穿性的學科,它既關注對音樂本體進行分析研究,又要將西方藝術音樂放置在其生長的歷史背景與文化環境中進行觀察比較。其內容涉及到整個西方音樂發展歷程中各個時期的音樂流派、作曲家、音樂作品等諸多元素。無論是在專業院校還是高等師范院校,它都是以音樂素養的積累為主要目標的一門重要的基礎理論必修課程。

[關鍵詞]西方音樂史;斷代史教學;20世紀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6)05-0008-03[HK]

一、西方音樂史教學的主要內容

西方音樂史在我國的發展開始于20世紀20年代,在當時隨著西方專業音樂傳入我國,并伴隨著我國近代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西方音樂史以課程設置的多樣化以及教學法的科學化為其優勢,很快成了音樂類學生所要求學習的基礎理論必修課程,時至今日,西方音樂史課程的教學歷史已有80余年了。西方音樂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有著浩如煙海的音樂作品,以及層出不窮的優秀音樂家,通過對西方音樂史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清晰的認知卷帙浩繁、流派紛呈的西方藝術音樂發展歷程。

西方音樂史的教學一直是遵循著以下模式:認識不同時期的總體音樂文化概況、對不同時期的歷史政治背景以及在這種背景下作曲家的成長歷程、該作曲家所屬的風格流派、其音樂作品的風格特征、美學內涵與藝術影響力進行全面系統的介紹。這樣一種較為全面的教學體系,就要求了西方音樂史的教學并不只是單純的停留在書面文字與語言描述的層面之上,而是應該在一個特定時期文化屬性的宏觀背景下對作曲家及其音樂作品進行認知,對音樂作品的外圍介紹應當給予適當的關注,同時也要結合多媒體音響設備,在課堂教學中匯入視聽元素,如對樂譜的曲式進行分析以及音樂作品的音響進行聆聽欣賞,從而達到對音樂作品的藝術形象具備深刻把握的能力。

西方音樂史的學習雖然以“史論”為主,但并非只是文字與文字之間的接受傳達過程,通過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以及教學方法的優化,以音樂本體分析以及音響效果欣賞為主要切入點,以此來觀察音樂文化現象,理解掌握西方音樂文化的發展歷程,梳理發展脈絡,成為西方音樂史教學中的重要手段。

二、關于20世紀音樂的內容

20世紀西方音樂作為西方音樂史中一個重要的“斷代史”部分,有著豐富的藝術語言與音樂特征,在不同政治文化背景和不同音樂觀念的支配下,20世紀音樂風格呈現出風格各異的特點。

120世紀西方音樂的發展

20世紀先后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所以對于20世紀西方音樂的教學首先要對戰后所帶來的影響作適當的介紹。由于戰火的蹂躪,對當時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毀滅程度是不可估量的,這樣的境況使得社會動蕩不安,矛盾日益加劇,過去的信仰被摧毀了,社會民眾產生焦慮、緊張的情緒。而在此時,科學技術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輻射般的影響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音樂領域也開始追求新穎的音響效果與獨特的創作技法,作曲家創新求異的創作意圖更加強烈,從而使這一時期的音樂美學觀念也發生了變化,作曲家在音樂創作中以個人主義因素為主,追求客觀,向往自由,個性化、抽象性、客觀性成為這個時代的美學特征,而不再像以往那樣顧及公眾的反應和社會效果的傾向變得普遍起來。有些重要的作曲家甚至很明確地表示創作純粹是自己的事情,與聽眾毫無關系,這樣的一種創作理念使得20世紀的音樂與群眾的審美需求產生了極大的隔閡。

20世紀西方音樂的發展經歷過兩次巔峰期。第一次是在20世紀一二十年代,雖然剛剛經歷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但是在此時奧地利作曲家勛伯格完成了一首無調性的鋼琴作品,三年后又完成了《五首管弦樂曲》,這也是第一次將管弦樂作品用無調性技法來詮釋,這種被稱為表現主義的音樂流派,通過創新的音樂組織方法,強調音樂家的自我個性發揮與內心感受。在20世紀20年代,新古典主義音樂發展起來,其風格特征是對后浪漫主義的反動,排斥過度的情感表現,追求冷靜約束,反對過分夸大主觀意識,而是提倡客觀嚴謹的創作態度,努力在復古的過程中尋找新的突破,不斷摒棄主觀性,通過冷靜客觀的創作技法來表現均衡的古典主義形式。

20世紀音樂的第二次顛覆產生在五六十年代,這一時期的音樂較之以往有了更大的革新與影響,又產生了新的流派音樂。已經銷聲匿跡的噪音音樂又重新回歸音樂舞臺,并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在新的作曲技法不斷更新突破的前提條件下,產生出了偶然音樂、直覺音樂、電子音樂等。這些新時代的嶄新事物并非所有民眾所能欣然接受,但是這樣音樂流派所倡導的全新音樂理念卻是很值得我們推崇的。在音樂語言與表現手法上的大膽創新,使得音樂欣賞者們不再一味遵循傳統的思維去看待藝術,而是樹立嶄新的理念來理解音樂。

220世紀西方音樂表現手法的革新

作曲家在經歷無數次的實踐檢驗,逐漸將民間調式、民族音樂作為嶄新的音樂創作素材,對東方民族音樂的音階以及吉普賽音階與現代化作曲技法相融合的創作手段被多數作曲家采用,以至于這種形式的素材在音樂領域的地位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樣的一種具有顛覆性效果的創新形式的選擇意味著傳統音樂的大小調體系不再成為整體音樂形式的主宰。

現代和弦雖然產生于20世紀,但卻與傳統和弦的在結構原則的層面上有共同之處。在某些傳統和弦音中適當地注入新形式的和弦音,從而讓聽覺感官體會到新穎的效果,并感受到現代氣息。作曲家也會經常性的自我創造和弦匯入自己的作品中,完善具有現代風格特征的音樂作品。給聽眾帶來令人耳目一新的現代意義感。

傳統意義上的節奏型在20世紀逐漸終結,這一時期音樂的節奏朝著自由化、復雜化和不規則化的趨勢發展。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達到音樂形象個性化的塑造與音樂風格獨特性的激發。如斯特拉文斯基的音樂作品《春之祭》,這首新型音樂作品呈現出了不規則的最強音,其中包括復合節奏和交替節拍的手法運用。這些都體現出了作曲家超越自我,彰顯個性的不羈思想,這也是讓他們在20世紀音樂領域中獨占鰲頭的主要因素。

在旋律上,傳統音樂追求流暢起伏、四平八穩,而20世紀的音樂線條多有很大跳進,前后樂句不再相互呼應,樂句的劃分也不再是整齊規整,在有些時候會根據作曲家創作意圖的需要,用其他種類的音響代替旋律的行進。在和聲上,頻繁地使用二、四、五度,也用來產生不協和的音響效果,不協和的音也不再像傳統和聲規定的那樣需要解決,和聲的功能已經淡化到極致。由于缺失中心音的原因,使得這一時期的音樂作品不止一個調性,聽起來給人感覺模糊不清。

三、20世紀西方音樂的審美特征分析

雖然20世紀的西方音樂在內容和形式上存在著普遍性的特征,但是流派風格的以及思想、創作技法上存在的差異性,也使得這一時期的各種音樂流派的審美特征有著不同特色,在教學中,需要對不同流派作具體分析。

1表現主義音樂

表現主義音樂是20世紀上半葉流行于德、奧的音樂流派(又稱新維也納樂派) , 它是20世紀最有影響的音樂流派之一。表現主義是把人對客觀世界的主觀感受和體驗,人的內在的意識領域層面的東西表現出來視為其藝術目標,它與浪漫主義關于個性的表達與自我意識的表現所遵循的理念不同,浪漫主義音樂雖然也追求個性表達,但是對現實世界的反映是真實客觀的,并非完全夸大與變形,而表現主義音樂則不同。在題材上,表現主義音樂把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物作為創作的主要對象。

2新古典主義音樂

新古典主義音樂的興起,主要是對浪漫主義音樂的美學思想和藝術特征的直接否定。作曲家把創作目光投映到了過去, 從巴赫以及巴赫以前的復調音樂、古典主義杰出大師的音樂中去尋找未來音樂的發展道路。強調非標題性的純音樂表現形式,追求明朗、適度、均衡的美學內涵。在表現手段方面, 反對表現主義的無調性音樂和瓦格納的半音化和聲,提倡有調性創作。

3十二音音樂

十二音音樂是有組織化、規律性的無調性音樂,它是由表現主義的無調性音樂發展而來。十二音音樂的基本特點是, 一部作品的基礎是由一個八度內十二個半音組成的序列, 這個序列有原形、逆行、倒影、倒影逆行4種形式, 加上十二個半音的各種轉位就構成可供作曲家選擇的48 種序列形式。原形序列既可以通過旋律形式出現, 也可以通過和聲形式出現。該技法在作曲技巧上是絕對反傳統的,它把八度中十二個音給以同等的價值,拋棄過去主音、屬音、下屬音等觀念,使無調性占有絕對統治地位。

結語

西方音樂藝術博大精深,經典作品層出不窮,通過對西方音樂史以不同斷代為主要研究論域的分類方式,可以更加清晰、全面、深刻地了解每個斷代所具有的整體音樂風格,以及微觀的個別差異。本文以20世紀西方音樂這一斷代史部分進行分析為例,通過這樣的一種研究步驟,對西方音樂史的其他部分的學習與研究提供了一種參照模式,從而使音樂學習者可以更好地豐富自身音樂素養,通過理論知識的深入了解從而更加準確地指導音樂實踐,實現西方音樂史課程設置的教學目標與應用價值。

[參 考 文 獻]

[1]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2]沈旋,谷文嫻,陶辛.西方音樂史簡編[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3]車新春.關于西方音樂史教學的幾點思考[J].當代音樂,2015(11).

[4]張淑芳.20世紀音樂及其發展[J].藝術教育,2013(01).

[5]李秀軍.20世紀西方音樂的審美特征及鑒賞[J].中國音樂教育,1998(01).

[6]楊燕迪,孫國忠.西方音樂斷代史研究導論[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5.

猜你喜歡
表現主義音樂史調性
阿瑟·奧涅格新調性思維研究——以管弦樂曲《太平洋231》為例
情緒在表現主義油畫中的實踐與運用研究
原始表現主義的畫像——沃爾特·米卡作品欣賞
關于表現主義
烏蘭杰的蒙古族音樂史研究
——評烏蘭杰的《蒙古族音樂史》
單子論與調性原理
符號學家重返音樂史
夢囈——貝爾格藝術歌曲(Op.2)調性與無調性“一體化”創作技法解密
中國近現代當代音樂史的研究使命
淺析音樂考古學在音樂史研究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