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包熱下的冷思考

2016-05-30 03:49李委瓊周浩銘王怡婁勝軍
西江文藝 2016年6期
關鍵詞:年俗傳統文化影響

李委瓊 周浩銘 王怡 婁勝軍

【摘要】:移動互聯網時代來臨,“紅包暴雨”席卷華夏大地。網絡紅包熱潮的來臨,即帶來了節日的狂歡,同時也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本文將以大眾對網絡紅包的看法為切入點,從經濟和社會心理雙重角度分析網絡紅包發展的原因以及在網絡紅包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網絡紅包;傳統文化;年俗;影響

【緒論】

中國的紅包文化源遠流長。紅包最早是長輩給小輩,有驅趕“邪物鬼怪”的意思。到了明朝,成了小輩給予年長的人,意為“壓歲”。如今紅包已泛化為一種習俗,每逢婚嫁、添丁等喜事可紅包隨喜表祝福。

馬年春節里,網絡紅包成了拜年新時尚2016年春節,春節打上了“全民搶紅包”這一鮮明印記。集五福分紅包,輸口令搶紅包亦是新年紅包等多種新玩法,將新春禮俗變成了一場社交狂歡。

【正文】

一、 網絡紅包發展及研究現狀

近兩年,網絡紅包在大眾生活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尤其是春節來臨時,互聯網公司爭相打造網絡紅包活動。支付寶除了口令紅包等方式外,創新推出了集福搶紅包活動。據統計,今年除夕夜當天,全球共有4.2億人參與網絡紅包。網絡紅包已經走向大眾,成為新年俗。

“網絡紅包”也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2015年,有學者對“搶紅包”現象進行解析,涉及從企業的角度對“紅包大戰”中的營銷方式、公關手段進行分析;對“電子紅包”所牽引的社交傳播關系的分析;對“搶紅包”的文化影響表現出的不同程度的擔憂等。

二、數據分析

2.1網絡紅包參與情況分析

調研中我們發現,參與網絡紅包以年輕人為主,尤其是19-25歲的年輕人,占了87.27%,其次是16-18歲這一年齡段。而25歲以上不足6%。如今,網絡用戶年輕化,使用微信、支付寶等主要為80、90 后,但16-18歲為在讀高中生,課業壓力大,所以參與度較低。 此外,結合參加網絡搶紅包的比例,我們可以發現,年輕人中參與網絡搶紅包活動的,對于搶紅包活動了解度普遍不高。

2.2網絡紅包特點

網絡紅包的特點就是小額,據調查,有90.91%的活動金額小于50元。對于網絡紅包的原因,以“過年過節問候”和“群聊時別人發紅包我也來一個”為主,分別78.18%和70%。同時“表示感謝”、“問候祝?!焙汀八怂饕币彩禽^為常見的原因。

網絡紅包對傳統紅包進行了延伸,用途也越來越廣泛。但是就網絡紅包金額小這一特點,又出現了索要紅包,“微信乞丐”這一現象。據調查,67.27%的受訪者有被索要紅包的經,這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網絡紅包的弊端

2.3對網絡紅包的整體看法

由數據可見,超過半數的人認為網絡紅包僅是娛樂方式,有40%的人認可網絡紅包,認為是一種新型的祝福方式。大部分人認為搶紅包大戰營造了一種熱鬧的氣氛,人情負擔也相對較輕,但在搶紅包的過程中也有收支不平衡的失望,索要紅包的尷尬等弊端?,F在網絡紅包更多程度上是存在于同輩之間,這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傳統紅包文化即祝福之意。但網絡紅包的改變也使得較多弊端產生,由于網絡的便利,減少了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影響情感交流。

2.4對電子紅包未來的發展態勢的觀點

從調研中我們發現,七成多的人對紅包發展持肯定態度,認為紅包形式的創新增添了趣味性,豐富了傳統紅包文化。但有18%的人認為網絡紅包不會持久。認為傳統紅包文化變味了。

從表面看,網絡紅包僅是改變了紅包的發放方式。但實際上是傳統紅包與網絡傳媒的結合,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傳統文化,又有一定創新。但在繼承與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把握紅包文化的內涵,控制創新的尺度,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時不能失去原有的內涵。

三、建議

3.1對社會

網絡技術的進步催生了網絡紅包的發展。但在技術發展的同時我們要注意安全漏洞。由于互聯網有交互性等特點,容易造成信息泄露。因此我們需要嚴厲打擊以“搶紅包軟件”偽裝的釣魚欺詐網站。同時網絡紅包的興起給移動支付帶來一定壓力,各大移動支付競爭同時應充分考慮客戶需求,在增加紅包形式多樣化時要保障用戶財產安全和個人信息不泄露。

同時由于網絡紅包可以與真實銀行卡綁定,從而使網絡金錢變成現金。因此,要完善搶紅包機制,打擊以“搶紅包”活動為掩護的腐敗行為。

3.2對網友

面對“搶紅包”活動的誘惑,網友要正確看待網絡紅包的利弊,注意參與搶紅包的時間,不影響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網友們需要時刻關注財產安全,在享受移動支付便利的同時,應提高風險意識,避免損失。

面對精彩紛呈的網絡世界,網友們要正確對待數字通訊化時代的網絡新事物。網絡世界使面對面的交流減少,影響情感交流。網友們應該珍惜親人相聚時的美好時光,不讓網絡聯通世界卻阻隔了感情。并且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在注重數字化同時,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承擔文化傳承的責任與義務。

【總結】

網絡紅包熱潮的掀起,即是對傳統紅包文化的繼承,也是傳統習俗適應時代的適時改變。但網絡紅包也滋生出了一些問題。指尖上的春節使年味變味,親人見面不再是熱切交談,而是各自刷手機搶紅包;朋友間“不發紅包不算拜年”風也讓紅包變的沒有人情味;而魚龍混雜的移動支付終端也存在著不小的安全隱患。網絡紅包固然給我們帶來了娛樂,但是我們不應被網絡紅包“綁架”而迷失方向,否則會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和社會交往。我們要時刻警惕私人安全,讓網絡紅包成為健康新年俗

參考文獻:

[1]《別讓“搶紅包”淹沒了傳統年味》 金明魚 四川統一戰線2015年03 期

[2]《“搶紅包”帶來的啟示》 尚珂珂 中國城鄉金融報2015 年3 月4 日3.《“搶紅包”也是一種年味》 陳方 光明日報/2015 年/2 月/27 日/第 002 版

[3]《傳媒文化與當代民俗——以“電子紅包”現象為例》 許春燕 新聞世界2015 年第8 期

[4]《淺談互聯網時代春節“搶紅包” 對中國人年味的影響》郭得恩

[5]《淺析微信紅包對人際傳播的積極影響與消極表現》 王瑞 東南傳播 2015 年第7期

[6]《電商中心評“紅包大戰”后遺癥及對策建議》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猜你喜歡
年俗傳統文化影響
蘇南年俗亦動人
是什么影響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不同年代 濃濃年味
包頭傳統年俗與現代年俗對比初探
年俗教育在言傳身教中傳承
沒錯,痛經有時也會影響懷孕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