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大學學生網絡學習的學習風格研究

2016-05-30 07:53王子旗孫洋歐陽詠柳
西江文藝 2016年6期
關鍵詞:校區同學

王子旗 孫洋 歐陽詠柳

1.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學習憑借其海量的學習資源、可自由支配的學習行為以及靈活的學習時間空間等優勢在當今的教育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伴隨科技的不斷發展,網絡學習將成為一種普遍的學習方式。另外,由于網絡學習的種種便捷性,人們也逐漸意識到網絡學習不僅是一種實現終身教育的手段,也是融入學習型社會的必由之路。因而,作為一項專門培育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手段,為了使得大學生更加適應不斷變動的社會,在國內眾多高校中施行的高等教育都極為重視信息化過程,通過構建網絡信息化平臺設施、購買電子設備等舉措來推行網絡學習。

學習風格是指人們在學習時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具有持續性的帶有個人特色的方式,在教育心理學中得到了重點研究。而作為一種新興的學習方式,網絡學習有別于傳統的學習模式。這就要求我們以全新的視角對其進行調查研究:(1)網絡與現實的學習環境有何區別;(2)線上的學習格調與線下是否相同;(3)線上和線下的學習環境是怎樣影響自身監督以及自我效能的;(4)網絡學習對不同年齡段的個體會產生怎樣的影響;(5)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網絡學習可能誘發的不利影響等。本研究旨在對這些新問題進行分析探索,進而為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研究帶來新的視角。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對其因材施教,個體的學習方式差異性應該得到重視,這是推行教育創新以及培育優秀人才的重要途徑。

Kolb根據學習偏好,將學習風格劃分為發散型、聚合型、同化型和適應型四類。其中,發散型的學生側重于具體經驗與反思觀察,聚合型的學生偏向于抽象概括與主動實踐,同化型主要注重反思觀察以及抽象概括,適應型重視主動實踐、具體經驗。Kolb立足于“學習”的本質,從“經驗”以及“變化”兩方面對學習風格進行分類模型研究。通過對學習周期進行分析總結,Kolb認為學習過程可以劃分為具體經驗、反思觀察、抽象概括以及主動實踐四個適應性學習階段的環形結構。其中,具體經驗是由體驗和經歷而產生學習的階段,側重于交流溝通獲取心得;反思觀察是依賴于仔細觀察,對已有的經歷加以思考的學習過程;抽象概括側重于對抽象事物的理解,偏向獨自以及在相關領域的權威指導下進行學習的階段;主動實踐階段,通過實踐掌握新知識,重視實際效果。Kolb認為,雖然個體間對于這四個階段的側重程度方面存在差異,但這四個環節是學習者必然經歷的過程。Kolb強調,個體間的學習風格差異并不能用來衡量學習能力,學習傾向并沒有優劣之分,重要的是如何在正確的時間,向學習者提供滿足這種學習傾向需求的恰當的學習方式。此外,Kolb強調學習是一種循環往復的過程,包含著人與學習環境間的交互過程。

2. 方法

2.1 參與人員

本文以四川大學商學院在校本科大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商學院學院文理融合,理工滲透,學科齊全,貼近社會的前沿研究,先進的教育方式。目前,商學院已經建立了相關網絡課程和網絡教學平臺,并有提高網絡教學的需求,這些都為本研究的順利展開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在本次調研中,網絡學習限定于與商科專業相關的所有學習,時間為三個月內的情況。

2.2 調研過程

本次調查以隨機抽樣方式在四川大學望江校區[高年級(大三、大四)]和江安校區[低年級(大一、大二)]的商學院相關公共課程的課間休息時間進行,每個校區發放50份,共100份。其中,望江校區回收有效問卷48份,江安校區回收有效問卷46份,共94份,有效回收率94.0%。

2.3 問卷設計

問卷包括人口統計學特征和kolb學習風格量表。人口統計學特征包括性別,年級,網絡學習方式,網絡學習頻率。kolb學習風格量表根據科博的學習風格理論,將學習風格分為分散型、同化型、聚合型和適應型。kolb學習風格量表共有12個問題,每個問題有四種回答, 被調查對象的同學根據自己的喜好程度對四個選項進行評分,對于最適合自己風格的選項給4分,較適合的給3分,較不適合的給2分,最不適合的給1分。被試回答時首先對各題項的4種描述按其與自己學習情況的符合程度排序,然后計算各學習方式序號總分,最后,以抽象概念(AC)減具體經驗(CE)來反映其在信息獲取維度上的抽象或具體偏好程度,用主動實踐(AE)減反思觀察(RO)以反映其在信息處理維度上的實踐或反思偏好程度。根據被試這兩個維度的得分,對照LSI 所附學習風格類型圖可知其所屬類型。量表的Cronbach α 系數為0.89.

3.調查結果分析

作為學生,其主要任務是學習,而在離不開網絡的現在,網絡學習自然成了大學生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網絡的開放性、平等性和互動性為大學生的學習與交流提供了無限的平臺。根據我們的調研結果,關于學生的網絡學習方式使用情況,在189名參與調研的同學中有37.2%的同學選擇網頁瀏覽;通過文獻檢索來進行學習的有24.5%;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即時交流的有22.2%。選擇這三種學習方式的同學有84%,是目前大家的主要網絡學習方式。此外,對于低年級的同學來說,網頁瀏覽是最主要的學習方式(47.85%),其次是即時交流(28.3%)。高年級同學中最主要的學習方式是文獻檢索(33.3%),其次是網頁瀏覽(27.1%)。對于所有的同學來說,通過互動平臺和電子郵件來學習的同學最少,分別為3.2%和2.1%,如表1所示。

如表2所示,在94名參與者中一周的網絡學習時間低于15個小時有72.4%,其中9-15個小時的最多(26.6%),其次是3-9小時(24.5%)。根據我們的進一步了解,超過21小時學習時間的同學基本上都在考證,如會計從業資格證、人力資源管理師、物流師等。在低年級的46名同學中,37.0%的同學選擇了3小時以下的網絡學習時間,其次是有28.3%選擇了3-9個小時。在高年級的48名同學中有33.3%選擇有9-15小時的學習時間,其次有25.0%選擇15-21小時。其次,低年級同學中只有4.3%網絡學習時間超過21小時。在高年級的同學中,只有6.3%的同學網絡學習時間在3小時以下。

關于大學生網絡學習的學習風格,如表3所示,低年級同學中有37.0%是適應型的學習風格,其次是同化型(27.7%)和分散型(26.6%)。高年級同學中有41.7%是同化型的學習風格,其次是適應型(31.2%)。具有聚合型學習風格的人善于發現思想及理論的實際用途,同時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案,相對喜歡技術性的工作而不是社會問題和人際關系。這類人喜歡驗證新想法,喜歡模擬、試驗和實際操作,典型提問是“怎么樣”。具有適應型學習風格的人最善于從實踐活動中學習,喜歡有挑戰性的經歷,善于溝通,傾向于銷售與市場,喜歡合作和設定目標,把學到的新知識用于新的環境,典型提問是“如果…會怎樣”。具有同化型學習風格的人最善于把大量的信息和數據進行總結歸納變得簡練,從而呈現出邏輯性。這一類人一般認為理論的邏輯合理性比實踐性更重要,典型問題是“什么”。具有發散型學習風格的人最善于發散思維,頭腦風暴,想象力非常豐富,喜歡問“為什么”,通過觀察法從多種觀點中找尋解決方案。

根據我們的結果,低年級和高年級中適應型學習風格的人比列相近(30.4%;31.2%),說明商學院的學生都比較喜歡實踐,把學到的新東西應用于其他方面。高年級同學同化型學習風格相對最多(41.7%),相比于低年級同學差異也非常明顯(13.0%),說明高年級的同學更加善于歸納總結,把所學所看所聞進行整合找出規律。

參考文獻:

[1]張玉利, 王曉文. 先前經驗, 學習風格與創業能力的實證研究[J]. 管理科學, 2011, 24(3): 1-12.

[2]王慶, 張鴻. 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學習風格差異探析[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6, 32(3): 142-145.

猜你喜歡
校區同學
成都醫學院新都校區南大門
成都醫學院新都校區一角
山東大學青島校區
同學會上的殘酷真相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ENSAE學院巴黎薩克雷校區
我校臨安校區簡介
同學
同學情
應接不暇 騎虎難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