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乳姑不怠”的法律思考

2016-05-30 11:54孟振鵬
西江文藝 2016年6期
關鍵詞:法律文化婆媳關系

孟振鵬

【摘要】:無論是從法律方面,還是從道德方面來說,家庭和睦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在影響和諧家庭關系的諸多環節中,婆媳關系無疑是比較重要的一種。本文從“二十四孝”的“乳姑不怠”敘起,介紹其內涵,并嘗試從法律方面對婆媳之間的權利義務進行分析。

【關鍵詞】:乳姑不??;婆媳關系;法律文化

一、“乳姑不怠”內涵簡述

“乳姑不怠”是二十四孝當中關于兒媳孝順婆婆的故事:相傳,在唐代的時候,有一位兒媳叫唐夫人,她對婆婆一直挺好,平日里就知道幫助婆婆做一些事情,婆婆因為唐夫人的賢惠,也很喜歡這個兒媳。過了一些時間,婆婆由于年老生活不能自理,連最基本的活動,也需要別人伺候;家里人也挺多的,可是唐夫人卻堅持由她自己來伺候婆婆,家里人見她如此有誠意,就答應了她;唐夫人平時除了忙一些事情之外,基本上都是陪在婆婆長孫夫人旁邊。當她知道婆婆因為牙齒脫落而無法進食時,毫不遲疑地決定給婆婆吃母乳;這個決定其實是存在一定風險的,因為在古代,生活應該還是比較簡樸的,把母乳給婆婆吃,萬一母乳量不足,那可怎么喂養孩子呢;以此來看,唐夫人對待婆婆很有孝心。婆婆有了很好的照顧,漸漸的身體轉好,又活了很長時間。有一天,婆婆感覺將不久于人世,便決定立即召集全家人,婆婆對晚輩們講到,我已是老朽了,也沒有什么能給兒媳留下,這些年一直是兒媳照顧我,只愿日后,你們能像兒媳善待我一樣,善待兒媳。

二、媳婦對婆婆的權利與義務

(一)贍養義務

中國歷來都是重視孝道的,無論是從法律上還是道德上來說。老年人在年輕的時候對下一代進行哺育,使下一代健康成長,這個是毋庸置疑的,可以從歷朝歷代的史實中得到印證。當子女長大的時候,父母長輩逐漸衰老,這時候就需要子女對父母進行更多的關心與呵護。在法律上來說,成年的子女對父母是要盡贍養義務的。法律不單單是法律,更是一種良善的秩序與規定,與人性和道德有著緊密的聯系。未成年時,父母義無反顧地承擔起養育子女的重任,認真履行著自己的義務,而未成年人享受著諸多的權利;權利與義務是對等的,當父母老去的時候,子女便應當承擔起對父母的贍養義務,從精神和物質上給予老人以安慰。

“乳姑不怠”的故事,實際上給后世無數的兒媳婦做了個積極履行贍養義務的表率。男子中年之后,要去進行工作,養活一整家人,大多數時候和婆婆待在一起時間比較長的是男子的妻子,婆婆的兒媳。日常中的贍養義務多數也是需要兒媳履行的,如果這個義務履行的好,會產生諸多良好的效果,比如男子在外更加積極地盡工作上的義務,孩子在母親良好行為的熏陶下逐漸養成良好地履行義務意識,作為婆婆方面來說,兒媳積極良好地履行義務使得自己的生存權可以得到良好地保障,從而更加順利的享受其他方面的權利。這對于一個家庭的完整與幸福是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的。如果這個義務履行的不好,一則給孩子的履行義務意識以負面影響,二則對婆婆的生存權是個威脅,三則使得男子在外不能安心履行工作職責,從而喪失其他一些工作上的應得權利。從大的方面來說,兒媳所盡贍養義務的程度直接影響家庭的和諧度,乃至社會的良好風氣。

(二)繼承權利

權利與義務是對等的,在兒媳履行贍養義務的同時,也會得到相應的權利。在古代婦女的地位比較低,對于其享有繼承權的規定既不明確又不具有直接性,從根本上來說,這與女性的地位低和人身以及財產方面所存在的依附性是有關系的;從古代法律規定來看,雖說法律明文規定女性繼承權具有不顯現性,但是這并不代表從情理方面來說女性沒有廣義的繼承權,比如精神上的繼承,家風傳承上的繼承以及作為女性獨有的母性的繼承。從“乳姑不怠”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唐夫人在婆婆長孫夫人臨終的時候,是得到了精神上以及家風上的繼承的。

從現在來看,國家法律越來越健全了,平等的思想在社會各個方面都有所體現,就繼承來說,對于兒媳也是可以有繼承權的。我國繼承法第12條明確規定,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岳父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這就在法律上對兒媳的繼承權給予了肯定,從法理方面來說,義務與權利是對等的,當盡了相應的義務時,通常會有相應的權利與之對應,既然兒媳履行了對婆婆的贍養義務,兒媳便可以得到相關繼承權利。

三、婆婆對媳婦的權利與義務

(一)監護和撫養教育義務

在古代,兒媳被娶進門的時候在年齡上通常是比較小的。當兒媳在娘家的時候,其母親理所當然的會對其進行一些女紅和婦德等等方面的撫養教育;女兒嫁到婆婆家時,對女兒進行撫養教育較多的,一是丈夫,二是婆婆;妻子與其丈夫在夫妻關系上應該是比較平等的,丈夫對妻子的教育通常表現為規勸的形式。在家庭中,對于兒媳教育比較正規,也會使得兒媳產生壓力的教育則是婆婆對兒媳的撫養教育,這種教育是無處不在的,生活上,經濟上和平素的為人處世上等等。由于兒媳年齡尚小,從法律層面來說,婆婆對兒媳的教育更像是一種監護和撫養,就好像監護和撫養自己的兒子一樣;對于兒媳可以自己處理的事情,處理的比較好的事情,婆婆會讓兒媳去做;對于兒媳欠缺經驗的事情或者超出其能力之外的事情,婆婆便會進行參與處理,這樣無論是在經濟方面,還是為人處世方面,或者在相關民事權利的行使上,對于兒媳都是有好處的;監護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尚未擁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的,保護其人身和財產方面的權利,撫養的目的也是為了更好的利于兒媳的成長。

(二)休妻權利

中國歷來是一個重視孝道的國度,在中國古代尤其如此。古代書籍指出,孝就是晚輩要聽長輩的話,順從長輩。從兒媳和婆婆的角度來說,兒媳應該對婆婆盡孝,在生活上給予物質方面的供養,在精神方面,多關心婆婆。在唐代家庭中,家中的老者是有權威的,國家以法的名義維護老者在家族中的地位,對于不尊敬老人,違背綱紀和犯上逆行等行為是要重罰的,這些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在“七出”中的不順父母。對于不順父母的兒媳,其丈夫和婆家人便有權將其休掉,這對于婆婆來說,可以算作其一項權利。試想,在“乳姑不怠”中,如果兒媳要是對婆婆進行虐待等不尊重婆婆的行為,那么婆婆以及家人是可以行使休妻權的。

固然,從理法的層面來看,婆婆和兒媳各有各的權利義務,然而對于和諧的家庭生活而言,法律始終是保護權利義務的最后一道防線。在家庭生活中,對于和諧生活而言,重要的不是冷冷的法律,而是溫情脈脈的家庭倫理和道德的力量?!耙淮脙合?,十代好子孫”,融洽的婆媳關系,對于一個家庭興旺發達的有著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陳谷嘉、吳增禮.論《二十四孝》的人倫道德價值.倫理學研究,2008(36):78-81.

[2]陳馥丹.中國婆媳關系初探.社會心理科學,2011(09):55-57.

[3]易伍林.復制與嬗變:當代婆媳關系的社會學分析.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5):94-96.

[4]李春萌.婆媳之爭的人類學分析.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005(01):35-37.

猜你喜歡
法律文化婆媳關系
婆媳關系,一道穿越千年的難題
你家的婆媳關系,還好嗎?
處好婆媳關系的兩大技巧
法律文化因素對法律英語翻譯的影響
職業院校法律教學對學生法律文化素養的培養可行性路徑探索
民國時期湖北司法制度變遷及民事司法實例研究
論六六劇作中的媳婦形象
法治變革中的法律移植
從小山田浩子的《洞穴》看日本社會中的婆媳關系
論醫院細節文化中的法律文化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