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離辭: 莫傷悲》與《雨霖鈴》的比較分析

2016-05-30 11:54韓秋月
西江文藝 2016年6期
關鍵詞:鑒賞對比差異

韓秋月

【摘要】:英國 17 世紀“玄學派”詩人約翰·鄧恩的《別離辭: 莫傷悲》與宋代詩人柳永《雨霖鈴》,同屬于愛情詩中表達離別之情的典范。在主題上,這兩首詩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圍繞著與愛人離別這一主題。但是同一個主題,這兩首詩的基調和表現的情境完全不同,約翰·鄧恩的《別離辭》的基調是自信樂觀,充滿哲理,對未來充滿希望和信心,而柳永的詩則憂傷悲戚,充滿離愁別恨,體現出詩人對前路的茫然。本文將對這兩首詩進行鑒賞分析比較,并近一步探討造成兩者差異的原因。

【關鍵詞】:離別詩;鑒賞;對比;差異

離愁別恨是中外詩歌中的一個永恒主題。而戀人之間的別離則最令人傷感。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都是圍繞這個話題,對情感進行抒發。 面對離別,產生的情感無外乎兩種:一是積極樂觀對未來充滿希望與憧憬;二是傷心抑郁不能自拔。本文以鄧恩的《別離辭》和柳永的《雨霖鈴》為例,分析離別辭的兩種風格。約翰·鄧恩的《別離辭》的基調是自信樂觀,充滿哲理,對未來充滿希望和信心,而柳永的詩則憂傷悲戚,充滿離愁別恨,體現出詩人對前路的茫然。下面我們主要從兩個方面對這兩首詩歌進行比較分析,并近一步探討造成兩者差異的原因

一.兩首詩差異的體現

首先,兩首詩所采用的主要修辭方法不同。

作為“玄學派”詩人的代表,鄧恩在《別離辭》中運用了大量的奇思妙喻(conceit)。所謂巧妙思喻,就是完全不同于平常的比喻手法,它是在平凡的事物中尋求不平凡的思想內涵,突出強調隱藏在自然物表面下的深妙哲思。在《別離辭》中鄧恩用天文現象、工業產品技術及幾何學工具做為喻體。首先,他把與愛人的精神靈魂之愛比作天體,充滿了神圣神秘純潔,以及輕易不可撼動性。其次,他把靈與肉相接之愛比作金子,他們的分別就如同金子的延伸。這是因為金子的特性是可以無限延伸而不斷裂。而夫妻情侶之間的關系也應如此,不因距離的產生而生疏。對于如今比較普及的“異地戀”的情侶們來說是值得學習借鑒的。最后,鄧恩以圓規為喻,來形容夫妻關系。夫妻就好比圓規的兩只腳,妻子是圓規的圓心腳,丈夫是圓規的圓周腳。其暗含的意思就是無論丈夫走多遠,也是始終牽掛著家里的妻子,妻子就是圓心,無論人在哪里,心總是在妻子在家里,并且最終都是要回歸到圓心的。奇思妙喻得運用,使讀者對文章充滿了新奇新鮮感,讀者在閱讀詩歌時會停下來思索,各種奇思妙喻與本體之間的聯系,在領悟之后就會會心一笑,并為作者的匠心獨運所折服,擊節嘆賞。

而柳永在他的作品《雨霖鈴》中運用了大量的意象。如:寒蟬,長亭,蘭舟,淚眼,煙波,暮靄,楊柳,曉風,殘月。作者利用自然景物來抒情,使用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來表達離別之傷。例如,“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這一句,由于主人公為離愁別緒所困,所以自然界的景物:天容水色,便被賦予了情感色彩。天空是低沉暗淡的,江水的流動是暗啞低沉的。下片,“楊柳岸.,曉風殘月”。 “楊柳”,“曉風”,“殘月”這些景物所勾勒出來的就是一幅也是凄清,孤單的畫面。作者沒有用一個字來寫情,來寫自己如何苦悶。 但是通過整篇意象的交疊羅砌,詩人沉痛哀傷之情躍然紙上,從景物中呼之欲出。

其次,兩首詩由于作者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而表達了不同的離別之情。

《別離辭》是一首典型的英國詩歌,樂觀,直率、深刻,充滿了理性。對待離別,英國詩人鄧恩覺得它更像是對愛情對忠貞的考驗。他客觀的告訴妻子不必為離別哀傷的原因。因為他們是靈魂的戀愛,與側重肉體之欲的世俗之愛不同,即使兩人不在一個地方,他們也并沒有分離。而柳永則完全被離別的悲傷所淹沒,情緒低落,眼含淚水:看山,山沉重;看水,水陰郁;看樹,樹暗淡看天,天蒼茫, 看月,月凄清?!队炅剽彙返恼麄€基調充滿了纏綿婉約,抒寫了濃濃的離情別緒。

二.兩首詩差異的根源

雖然是同一個主題,但是兩首詩的風格卻完全不一樣。對待同一“事物”即 “離別”, 作者所被觸發的情感完全不同。 歸根究底是因為作者的經歷,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傳統價值觀的不同決定了作者對離別持完全不同的態度。

首先,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是民族傳統文化的熏陶漸染下形成的。在英國文化重哲理、重思辨的傳統及宗教文化的浸染,鄧恩的《別離辭》充盈著安詳、達觀和超越的情緒。而受漢詩中儒家文化、鄉土為本觀念的影響,柳永對別離持有的是悲觀消極的態度。

其次,離別時,兩人所處的情境不同。

在創作《雨霖鈴》的時候,柳永是由于仕途失意,不得不懷著沉重悲痛的心情與戀人告別,遠走他鄉。這一去,山高水遠,前途迷惘,不知何時是歸期。只有把握此時詞人的心境才能更好地體會到深入詞人內心的悲苦離別之傷 。而鄧恩要暫時離開家鄉的原因是因為他當時的恩主羅伯特·特魯里爵士要出使巴黎,要求鄧恩隨行。這就相當于因公出差。也從側面表明他受領導器重。這一短暫的分別回來的結果就是“小別勝新婚”。所以同為贈別詩,鄧恩的《別離辭》和柳永的《雨霖鈴》讀起來卻給人不同的美學享受。

三.結束語

鄧恩的《別離辭》的基調是自信樂觀,充滿哲理,對未來充滿希望和信心,而柳永的詩則憂傷悲戚,充滿離愁別恨,體現出詩人對前路的茫然。通過這兩首離別辭的分析,我們可以體會到中英兩種的不同,窺一斑而見全豹。通過文學作品的比較,我們除了可以體驗不同的文學美感,還可以透過作品探討其背后支撐它的文化以及作者所獨有的思維模式,情感態度。

參考文獻:

[1] 劉若蘭.英國名詩解讀[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2]狄兆俊.中英比較詩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公司,1999.

[3] 劉若愚.中國詩學[M].趙凡聲,等譯.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4]朱光潛.詩論[M].北京:三聯書店,1984.

[5] 姚玉光. 別有一番滋味是離情——柳永《雨霖鈴》藝術新解[J].名作欣賞,2010,(05):126-128.

[6] 歐榮. 同為贈別詩,情境各不同——約翰·鄧恩的《別離辭:莫傷悲》和柳永的《雨霖鈴》的對比[J]. 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5.

[7]王文. 冷落清秋泣別情——從柳永《雨霖鈴》的講解中看教師在古代文學欣賞中的作用[J]. 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

猜你喜歡
鑒賞對比差異
相似與差異
找句子差異
生物為什么會有差異?
中日兩國膠囊旅館業的發展對比及前景展望
談高中美術鑒賞教育中審美價值的研究
英國電影中“憤青”與“暴青”對比研究
M1型、M2型巨噬細胞及腫瘤相關巨噬細胞中miR-146a表達的差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