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者之聲

2016-05-30 12:25張佳文
西江文藝 2016年6期
關鍵詞:他者

張佳文

【摘要】:對他文化的研究和表述,一直是人類學家們研究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進入后現代反思人類學時代后,人類學家們開始有意識的讓他者對其文化進行自我發聲,并以此為研究。影像在人類學領域的傳播和使用更是為他者之聲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方式和表達途徑。本文試圖通過對他者從被描述到用影像手段進行自我發聲的過程進行梳理,并以“云南·越南社區影視教育交流工作坊”項目為例,探討他者如何通過影像最大程度的表達自身的文化,并以此來反思在影像民族志制作的各個環節中如何更好的表達他者之聲。

關鍵詞:他者;影像民族志;文化表達;社區影像

一、從被描述到文本發聲

(一)被描述的他者

早期的民族志是人類學家在認識和了解非西方社會的過程中,將其研究調查、異域經歷等寫給自己文化中的人們。進入“科學民族志時期”,深入的田野工作也因此被認為是人類學家的成年禮?!鞍盐胀林说挠^點、他與生活的關系,搞清他對他的世界的看法”[1]是田野作業的目標,可以看到馬林諾夫斯基在確立民族志寫作規范的同時已經開始重視當地人的視角,關注他們如何看待自身的文化。而后以格爾茨為代表的人類學家們將民族志的寫作由整體視角的關注整個社會的記述轉向“微觀”式的記述某一具體的日常生活事件,重視“深描”。民族志的寫作開始重視“對解釋的解釋”及田野調查者既是主位也是客位的身份?!爸魑弧薄翱臀弧?,“主觀性”“客觀性”,“我者”“他者”等這些概念以及對他們的討論、質疑、反思甚至是批判便應運而生。1986年《寫文化——民族志的詩學和政治學》、《作為文化批評的人類學——一個人文學科的實驗時代》的問世,人類學研究開始進入到了后現代反思人類學的時代,民族志的寫作受到了“表述危機”,各種批判的聲音引起了人類學學科內部的反思。民族志的寫作也進入到“實驗民族志的時代”?!皩嶒灻褡逯局谢钌娜撕途唧w的事件得到了更大的重視,更注重用人觀的方法通過研究他者內心世界去研究他者文化,并且用他者自我的聲音把其文化傳遞出來”[2]??梢钥吹?,“還民族志的話語權予文化持有者”[3],“他們開始探討民族志與文學的關系,以及跨文化描寫中權利與知識的關系”[4]尋求新的表述方式,是當代實驗民族志一直在不斷探索的。

(二)文本民族志的發聲嘗試

一些文化持有者們漸漸開始了自己的文本發聲,學者們也對此類問題開始了探索。以何明為首的研究者們在“云南少數民族村寨跟蹤調查與小康社會建設示范基地”項目中進行了“村民日志”的民族志實驗,試圖“消解話語霸權,還民族志的話語權予文化持有者”“克服文化敘述的斷裂性”等問題。根據何明在項目中的描述,這項民族志實驗可以被理解為:文化持有者用“村民日志”的方式盡可能全面的進行記錄了并用漢語敘述書寫出來以此反映本民族文化。但是,一大部分的少數民族人群不懂漢文甚至不懂漢語,更不用說文章還需要一定的文字理解能力了,那么,“用漢語敘述”的文本民族志“給誰看”這個問題,仍然是持有漢文化甚至是有一定文字知識理解力的我們。所以,文本民族志表達方式,其話語權仍未完全落在文化持有者手中,那么對他們所屬文化人群的反饋、再發聲、再解釋、再表達從而觀其文化的想法就又止步不前了。

二、從被拍攝到主動表達

在不斷反思和探索實驗下,民族志開始謀求多角度的敘述方式。當人類學家開始利用影像工具在田野調查的過程中進行拍攝記錄的時侯,影視人類學便建立和發展。而關于他者之聲,他者話語權問題的探討也成為了影視人類學研究和攝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與文字相比,影像運用視聽語言的表述更易于被普通人甚至是文盲或不懂主流語言文字的人們所理解。影像民族志第一次使得人類學研究中的兩方——民族志作者與被研究對象——擁有了同一個跨文化對話的平臺[5]由此,以影像為媒介的民族志“書寫”方式,在這一系列問題的探索中便有了重要的意義。

受到人類學文本民族志書寫方式的影響,影像民族志也在觀念和理論上經歷了從影像記錄“觀察式影片”到需要有田野調查的“參與觀察式影片”到“共享作者、共同拍攝”的“參與式影片”,甚至是如今不斷反思實驗的“原住民影像民族志”、“社區影像民族志”的影片。作為被描述被拍攝的他者,經歷了從拒絕——不情愿的被拍——配合拍攝——習慣攝影機的存在,繼續自己的生活——共同拍攝——拿起機器,拍自己的過程??梢?,他者表達自身文化的權力與地位也越來越得到重視與提升。在中國,“分享人類學”和“參與式影像”等學術理論和創作方法也在被學者接受和使用。以少數民族成員、鄉村社區與城市平民為主的“社區影像民族志”應運而生?!吧鐓^影像教育”項目、“村民影像計劃”、“鄉村之眼”影像計劃、“云南·越南社區影視教育交流工作坊”等,都是國內學者在對“社區影像民族志”的實踐,這些計劃更是“將社區影像的理念方法推向更為廣闊的區域與更為多樣的少數民族社區,進一步驗證了社區影像民族志在本民族文化表達與跨民族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價值。[6]因此,關注這些社區影像民族志項目,并研究和反思其如何在影像制作的整個過程中最大程度的讓他者表達自身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三、從選題、攝制到觀眾的他者之聲

掌握影像便意味著掌握一種表達文化的權力,這些“社區影像”項目從策劃到實施都是給他者提供一個發聲的機會、平臺甚至是技術,讓他者從拍攝對象變成了拍攝者,開始擁有了影像的主動發聲權。但是,在眾多的項目和影片中我們不難看到,攝影機交給當地人了,但是剪輯權力、觀眾還是在更多數的“我者”手中。因此,充分給他者影像話語權仍需要繼續的探索嘗試?!霸颇稀ぴ侥仙鐓^影視教育交流工作坊”項目,便是這些“社區影像”項目中讓他者發聲的一次深入嘗試。

(一)案例介紹

“云南·越南社區影視教育交流工作坊”項目是云南省社會科學院白瑪山地文化研究中心與越南民族博物館合作的項目。該項目以影像的手段,開拓對傳統文化認識的新途徑,促進城市與鄉村、學者(或大學生)與農村社區村民的相互溝通和認識,促進主流文化與傳統文化之間的交流、溝通和對話,促進越南和云南兩地城市文化與農村文化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動態的交流、溝通和合作,促進對“現代化”和“傳統”等問題的新認識,希望對社區發展和傳統文化保護提供一定的參考。項目經過近三年的實施,目前完成了8部影片,其中5部為云南省社會科學院白瑪山地文化研究中心以社區影視教育項目的形式,幫助云南省迪慶州的藏族、文山州的苗族、西雙版納的哈尼族、麗江地區的摩梭人、昆明市的苗族拍攝的紀錄片,真實的反映了拍攝者家鄉的故事,讓公眾能聽到來自社區自己的聲音。

(二)他者之聲的實踐

整本作品集的開篇字幕就寫到“基于社區的影像”,雖其主要目的不是為了以影像的方式讓他者發聲,但是項目的整個影片制作過程,從選題、拍攝、剪輯甚至最后的觀眾都是在尊重當地話語權,在他者發聲的前提之下完成的,這些值得我們參考借鑒。

1選題是如何尊重當地話語權

每部影片都是由一個當地村民與一個學者或大學生組合,他們從選題開始到自己所在的村寨社區,召集村民們一起來探討拍什么。在村民們眾多的意見中選取大家最為關心、關注最多的問題進行拍攝選題。其實拍攝之初的選題就是考慮到了影片最后的觀者,他們最希望表達什么,他們最想看什么,那這部影片就來拍什么。

2拍攝是如何尊重當地話語權

以往的項目,在決定了選題之后,拍什么都是由拍攝者來完成的。而這次拍攝的內容也是在尊重當地村民及老師的建議指導下完成。拍攝期間,所拍的視頻會定期拿到村里給村民們觀看,并聽取他們的意見。甚至在定好這個選題的時候,就會問村民們,“這個題目我們該拍點什么內容呢”?這種方式充分的讓本文化持有者參與并表達他們的想法,在他們探討交流要這個或不要這個的時候,也充分體現了他者的文化觀念,項目組的老師們也對這些討論進行了拍攝記錄。

3剪輯是如何尊重當地話語權

后期剪輯部分往往因為技術相對的難度還是由我者完成,這也是我們最容易忽略他者表達權力的部分。剪輯被譽為電影的再度創作,哪些鏡頭要,哪些鏡頭不要,鏡頭順序,甚至于鏡頭的長度都對最后影片的呈現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該項目的策劃者也注意到了這點,并最大限度的尊重他者,將剪輯權力交予他者,進行最為深入的一次嘗試。在影片剪輯的部分,主要以項目成員中的當地人想法為主,以圖畫或文字的形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對素材內容甚至鏡頭的排列順序,并講述為何這樣安排鏡頭順序,老師也會給出一定的建議和指導。而后也會將粗剪的影片在社區放映,與社區村民進行探討,聽取他們的意見。如妹蘭和呂賓的影片《谷魂》在編輯時,片頭部分有的村民認為要用嘎湯帕節的熱鬧舞蹈,有的則建議用老人唱歌的鏡頭,在聽取大家意見并討論后,大家最終決定以勐宋村的全景作為開場,接著是嘎湯帕節的舞蹈組接鏡頭,而后用聲畫分離的手法,在老人悠遠的歌聲中把大家引入刀耕火種的時代。這樣的段落重組完全尊重和體現了大家的愿望。片中有一段殺豬的鏡頭,項目工作人員建議把這段剪去,妹蘭堅持保留,因為哈尼的老人們要從這個豬叫聲中分辨新人們生的是男還是女??梢钥吹?,這段畫面正體現著他者的民族文化,若剪輯權力在我者手中,則文化的表達仍是以我者的固有文化和審美標準判斷,便遺憾的缺失了屬于他們特有的文化呈現。由此,可以看到他者的剪輯權力對其影像文化表達的重要性。而在他者影像發聲的觀眾部分,項目組也充分的尊重他者。

4觀眾反饋

前面提到,選題之初就是回歸社區聽取村民們的意見想法,片子最終制作完成也應回歸社區。于是項目組計劃同時將這5部影片在這5個村寨進行展映。爾青與謝春波的片子《我們怎么辦——落水村的變化》便是這次活動在觀者層面尊重他者,他者之聲的最好例證。落水村是一個摩梭人聚居村,隸屬于云南省麗江市寧蒗縣。風景秀麗的瀘沽湖畔、格姆女神山,摩梭獨特的獨特的走婚習俗和以母系大家庭為主的家庭體系,一直都是吸引外界關注的。選題之初,當地人爾青與本村人們討論之后,發現村民更多關注和擔憂旅游業發展、游客進入之后出現了很多問題,于是他決定以此為題,用訪談的方式,將攝影機對準村民來探討旅游業進入后村寨出現的種種問題以及村民們的擔憂。這個想法在老師和項目組成員們面前有了很多的探討和爭論。有人認為瀘沽湖那么美的景色怎么不拍出來給大家展現呢?有人認為,影片探討村子現在存在的問題,會不會帶來負面影響等。最后,爾青堅持自己的想法,他認為片子源于社區也回歸于社區,是要給村民看的,那才是他們想表達的。最終影片選取了村民們在旅游服務、道德禮貌、消費觀念、婚姻家庭、語言傳統五個方面的討論,記錄了村民的真誠思索。在其他幾個村寨放映這部片子的時候,也讓外界從另一面了解了真實的落水村,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結語:

影像代表著一種話語權力,在不斷探索讓他者充分表述自我的過程中,影像成為了目前一種最好的方式。通過影像,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人們都可以看到他者對自我文化的表達,并且可以更好的進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傳播。但在眾多的民族志影片制作中,他者的權力也僅僅是從被拍攝者變成參與者或者是拍攝者,他者文化的表達還是受到了許多限制?!霸颇稀ぴ侥仙鐓^影視教育交流工作坊”項目實施過程中,從拍攝者、拍攝對象、攝內容、后期剪輯甚至觀眾,都盡量尊重他者文化、源自他者之聲、表達他者之聲,作出了很好的嘗試并達到了文化交流的目的。通過這次嘗試,我們也應當進行反思:只有在影片制作的各個環節都盡可能的讓他者發聲,不做過多帶有我們自身文化觀念的介入,才能使影像的表達更加真實的反映他者文化,為研究者們提供了更多真實客觀的材料依據,也讓更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去了解這些文化。

參考文獻:

[1]馬林諾夫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M].梁永佳、李紹明譯.華夏出版.2002

[2]儲建蘭.梳理“民族志”發展歷史.反觀中國本土民族志的書寫方式[J].文史在線

[3]何明.文化持有者的“單音位”文化撰寫模式——“村民日志”的民族志實驗意義[J].民族研究.2006

[4]黃劍波.寫文化之爭——人類學中的后現代話語及研究轉向[J].思想戰線

[5]朱靖江.田野靈光——人類學影像民族志的歷時性考察與理論研究[M].學苑出版社.2014.5

[6]朱靖江.田野靈光——人類學影像民族志的歷時性考察與理論研究[M].學苑出版社.2014.5

猜你喜歡
他者
設計中的“他者”
女性主義視角下《武媚娘傳奇》的解析
“他者”眼中的“她者”
“莉迪亞死了”——《無聲告白》中他者的悲劇解讀
他者視域下曹保平作品的文化反思
為“他者”負責:論當代大學生的道德責任
女性“他者”的自我認同
全球化時代,最關鍵是理解“他者”
女性主義視角下解讀《玩偶之家》
女性的困境與出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