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哈貝馬斯對歷史唯物主義的“重建”

2016-05-30 14:50郭莉英
西江文藝 2016年6期
關鍵詞:重建歷史唯物主義

郭莉英

【摘要】:20世紀前后,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在多元發展過程中受到了新的挑戰。其中,哈貝馬斯的重建歷史唯物主義理論,是以批判馬克思的勞動觀為基礎和契機的。他認為必須重建一種全面有效的自我反思機制,就是要以主體間性上的溝通行動理論去取代歷史唯物主義理論。

【關鍵詞】:勞動觀;歷史唯物主義;交往理論;重建

法蘭克福學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人物哈貝馬斯以交往行動理論為基點重新剖解被僵化的歷史唯物主義,旨在通過交往理論范式“復原”歷史唯物主義的生命力。

一、哈貝馬斯“重建”歷史唯物主義的緣起

哈貝馬斯對歷史唯物主義的重建是根據后工業時期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危機以及系列新境況,批判了被教條化的馬克思主義在解答現實問題上的無能為力。哈貝馬斯認為斯大林把歷史唯物主義法典化,并且把它禁錮在他所確立的理論框架中,這就進一步堵死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道路,使這一理論成了一種沒有生機的僵死的教條。[1]在《歷史唯物主義的重建》一書中,他把從語言學與釋義學出發所建立的交往理性觀作為主要理論基石,力圖對歷史唯物主義進行重建,主張用一種新的進化理論代替馬克思主義的社會進化論。

哈貝馬斯認為,傳統歷史唯物主義必須經歷核心范疇的轉換過程,即經歷某種重建過程。他認為歷史唯物主義重建的根本問題在于:以平等的、合理的“主體間性結構”取代“主體—客體結構”,并在社會進化和社會歷史理論中處于核心地位。重建的關鍵在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聯系,似乎應該由勞動和相互作用之間的更加抽象的聯系來代替”。[3]因為無論是古代社會的自然交往,還是近現代社會的物的交往關系,都是以主體間的交往關系為基礎,由此必須重建歷史唯物主義。

二、哈貝馬斯“重建”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范疇

哈貝馬斯引入了交往行為概念來重建歷史唯物主義,并通過以下四個方面展開:

1.“社會勞動”與“相互作用”。哈貝馬斯把“勞動”和“相互作用”之間的根本區別當作他提出新的范疇框架的出發點。[4]他認為,“馬克思對相互作用和勞動的聯系并沒有作出真正的說明,而在社會實踐的一般標題上把相互作用歸于勞動,即把交往活動歸之為工具活動?!彼f:“我把‘勞動或曰目的理性的活動理解為工具的活動,或者合理的選擇,或者兩者的結合。工具的活動按照技術規則來進行,而技術規則又以經驗知識為基礎?!薄傲硪环矫?,我把以符號為媒介的相互作用理解為交往活動。相互作用是按照必須遵守的規范進行的,而必須遵守的規范規定著相互的行為期待,并且必須得到至少兩個行動的主體的理解和承認?!惫愸R斯認為,用社會勞動這一概念解釋人類歷史的發展,并把勞動當作人類物質生產活動和精神發展過程統一的基礎,這是馬克思的突出貢獻,但他忽略了人類的交往行為的作用。所以,歷史唯物主義沒有成為一門真正的關于人的科學。

2.生產力、生產關系與社會進化的 “學習機制”。在哈貝馬斯看來,馬克思關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辯證關系的這一對資本主義進行政治經濟批判的理論構架,對于現代資本主義的發展失去了解釋的效力。他指出,在晚期資本主義社會,作為第一生產力的科學技術已經成為決定經濟增長的“獨立的變數”,成了“獨立的剩余價值來源”。這樣,生產力的發展不是取決于生產關系的變革而取決于科學技術的進步;生產力所發揮的作用,再也不是對生產關系的“有效的合法性”進行批判的基礎了。因此,對于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就“不能用對生產關系的批判來直接地批判統治制度了”。對此他認為,“學習機制”才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他認為,生產力的提高取決于科技知識的增長,而交往水平的提高則依賴于道德實踐知識的增長。因而社會的進步只能歸因于知識的增長,必須通過學習機制形成一種新的規范結構,從而保證交往行為的合理性。[5]

3.經濟基礎、上層建筑與“社會一體化”。哈貝馬斯認為,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原理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假設。但在哈貝馬斯看來基礎領域并非總是與經濟系統相一致。在晚期資本主義社會,由于作為生產力的科學與技術,同時起著意識形態作用,加之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干預,使得經濟系統和政治制度的關系本身發生了變化,政治不再僅僅是一種上層建筑現象,政治與經濟已越出傳統的依存關系框架。他提出社會一體化的觀點,并以此解釋社會變革的內在機制。所謂社會一體化,就是指一個社會中人們行為的一般結構、人們的世界觀結構、人們的法律制度結構和道德約束機制諸方面的相互適應,這些不同的方面應處于同一水平。在新的社會組織結構內,關于交往的道德—實踐知識的積累,就成為解決危機問題的關鍵。

4.生產方式的發展和社會進化過程。馬克思借助于“生產方式”這個概念,來考察人類歷史的進化過程。哈貝馬斯認為,馬克思關于人類的歷史發展模式的建構,是一種“宏觀主體的單線式的、必然的、未中斷的和前進式的發展”。而這種類的歷史發展模式,是一種脆弱的解釋,它經不起批判性反省。社會歷史發展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它無法排除種種偶然性的存在,實際過程中存在著混合形式、過度形式,也存在著發展中的中斷和進化的倒退。他認為在考察社會進化過程中不能忽視主體的作用及主體間的有效性問題,主張用交往行為領域中的道德—實踐知識的發展進行說明。

三、關于哈貝馬斯“重建”歷史唯物主義的評析

哈貝馬斯借助于重新界定的勞動范疇,目的就在于批判馬克思哲學的無反思性。那么,哈貝馬斯的這種批判是否有道理?

首先,我們必須肯定哈貝馬斯對歷史唯物主義重建的視角、方法論及目的都是有積極意義的。他以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石—勞動為切入點,以歷史唯物主義規范基礎的晦暗不明和缺乏反思性為批判對象,以及意欲維持馬克思哲學批判精神的理論旨趣等,都是值得我們所注意和學習的。

其次,我們必須指出哈貝馬斯對馬克思勞動范疇理解上的偏差。哈貝馬斯指責馬克思以社會實踐的名義把交往行為歸結為勞動的工具性行為,其結果并未觸及現代社會人類一般行為的規范本質。[6]他對勞動的理解仍然禁錮在知性科學的框架當中。因為馬克思勞動的內涵絕非是單純的工具理性的活動,而是生產與交往雙方面相互蘊含的社會活動。實際上馬克思并沒有把交往和交往關系排除在社會發展的動因之外,也沒有把社會制度看成是生產力作用的直接結果。馬克思明確表述道:他的歷史觀在于“從直接生活的物質生產出發來觀察現代的生產過程,并把與該生產方式相聯系的、它所產生的交往形式,即各個不同階段上的市民社會,理解為整個歷史的基礎?!瘪R克思的歷史觀包含了交往實踐的社會功用。哈貝馬斯把工具行為與道德規范、政治實踐對立起來,把技術排除在交往實踐之外,片面強調道德規范的作用,走向了傳統的道德實踐決定論,他的重建歷史唯物主義只是語用學的派生物,具有思辯和于對勞動概念的這一新闡釋。

綜上分析,我們可以分析得出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最終旨趣”,必須根據變化著的歷史環境來反思和修正現存的思想范疇和理論假定。

參考文獻:

[1]恩格斯.自然辯證法[M].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寧.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M].列寧選集:第2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恩格斯.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M].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哈貝馬斯.作為”意識形態”的技術與科學[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

[5]哈貝馬斯.交往與社會進化[M].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

[6]哈貝馬斯.重建歷史唯物主義[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猜你喜歡
重建歷史唯物主義
辯證法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內在統一——以《資本論》第一卷為例
歷史唯物主義的五種西方重構模式解析
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中的人道主義思想
基于歷史唯物主義的馬克思正義觀再思考
全媒體時代文學評論的尋路與重建
二孩時代,人口生態重建的理性思考
關節鏡下腓骨長肌腱重建前交叉韌帶的臨床研究
用鏡頭“重建”徽州
記者的時代觀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平衡
資本主義社會的自我救贖——吉登斯的歷史唯物主義批判與第三條道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