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探如何提高農村初中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2016-05-30 14:37周樹柳
雜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6年2期
關鍵詞:語文學習農村初中提高

周樹柳

【摘 要】只有當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內在需要和愿望時,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去感知事物,這時他們對事物的觀察就變得比較敏銳,邏輯記憶增強,想象力豐富,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增強。興趣可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比較順利地進行,富有成效。

【關鍵詞】提高 農村初中 語文學習 興趣

作為語文老師,我們都會發現:語文其實不難學,學生想要把語文成績提高上去其實是件較容易的事情;可事實卻不如所愿,相當一部分學生,特別是農村初中學校的語文成績老提高不了,后進生的面也較廣,優秀學生的人數也遠沒有其他科目那么多。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在進行問卷調查和隨機訪談才發現,這一切歸根究底都是“興趣”惹的禍,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不夠濃厚。

一、興趣對學生學好語文的作用

興趣是人對事物的向往和迷戀,積極探索追求的一種心理傾向。它是推動學生求知識,不斷探求真理而帶有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動。帶有明顯的情緒性,動力性和指導性。興趣并不完全是由先天決定的,而且多數是后天形成的。其產生與發展都源于個體自身的需要和認識活動,外界的刺激只起影響作用。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因斯坦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敝袑W生語文學習興趣的發生與發展也是這樣的,只有當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內在需要和愿望時,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去感知事物,這時他們對事物的觀察就變得比較敏銳,邏輯記憶增強,想象力豐富,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增強。興趣可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比較順利地進行,富有成效。學習興趣的培養是學生學好知識和發展能力的前提,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保證。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和老師構成的雙邊活動,而農村學生受到地域、觀念等條件的限制,到了初中,學生的興趣和志向正處在一個最佳的培養方面,而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別強,情感易受他人感染。而所謂的后進生,其實除了一小部分是智力問題外,大多數是由于對學習缺乏興趣造成的。因此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首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培養他們語文學習的興趣,這不僅會對語文學科的學習產生深遠的影響,還為其他學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如何培養學生學語文的興趣

(一)語文教師要端正自己的角色,做一個與時俱進、學生敬佩的老師

學生對語文感不感興趣,很大程度是由語文教師決定的。試想,一個語文教師只顧自己照本宣科,絲毫不顧及學生的感受,完全把學生放一邊,課后就通過題海戰術強壓學生。這樣,即使學生之前對語文較感興趣,也會因此而磨滅,又何談讓原來對語文不怎么感興趣的學生對語文感興趣呢?因此,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必須要端正自己的角色,與時俱進。

首先,語文教師要涉獵群書,有淵博的知識?!耙o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而且,這桶水得不停的更新,補充。語文教師知識淵博了,才能引經據典,口若懸河,出口成章。這樣,才能讓學生敬重你、仰慕你,才有可能對你所教的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

其次,語文教師要完全領會、理解、運用《語文新課程標準》。這樣,語文教師才可能在《語文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開展各種教學活動,才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才會讓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鍛煉,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再次,語文教師應該關注時事,關注社會熱點問題。語文源自生活,語文就是對生活的反映。教師融入了社會生活,才能讓自己不落伍,才能引領學生關注生活、感悟生活,源源不斷地獲取學習語文的素材。

最后,語文教師應當和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積極配合你的教學,在良好的教學氣氛中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定的目的。良好的師生關系應當是教師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親近學生、關心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尊敬、愛戴、信任教師。這樣,師生在課堂教學中和諧相處,張弛有度,彼此之間心有靈犀、心情舒暢,必能使學生情緒高昂,思維活躍,學得輕松愉快,產生微妙而豐富的情感感受。

(二)優化教學方法,讓學生易學、樂學

優化和改進教學方法是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一個重要途徑?!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苯淌菫榱瞬唤?。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充分發揮教師“導”的作用是促進學生“學”的關鍵,為此“教”必須致力于“導”,服務于“學”。

1.以教材為本,采用靈活多變的教法。學生學語文,對不同的教與學方式的反應也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學方式的與時俱進。葉圣陶先生早就主張在學生自學基礎上,課上提出問題開展討論,教師相機誘導?!敖處熤疄榻?,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者也?!毙抡n程的實踐也證明,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很受學生的歡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著眼于誘導,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苦學”為“樂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通過誘導培養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正確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高漲的學習熱情,使探求新知的認識活動變成學習的心理需求的過程,從而引導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苦學”為“樂學”。

(三)在農村中學大力開展語文課外實踐活動,通過活動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開展語文課外實踐活動這也是新課程標準多次強調的。在構成語文素養的諸要素中,語文能力是核心因素。說到底,一個人的語文素養要通過他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體現出來,而且一個人也只有具備了相當的語文能力,能讀會寫,善于吸收和表達,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教基[2001]17 號(2001 年 6 月 7 日發布)

[2]霍懋征.霍懋征語文教學經驗選編[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3]吳孝亮.談中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J].中學語文,2008.

[4]中學語文學習心理及學習方法研究[M].長春:東北大學出版社,2006.

[5]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猜你喜歡
語文學習農村初中提高
農村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之我見
當前影響中學生語文學習成績的主要原因及建議
提高幼兒教育質量的策略研究
讓作文互評提高能力
對九年級化學家庭小實驗的實踐與探索
漫談初中作文教學
淺談農村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效率
智力因素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研究
精心引導,實現學生語言積累多點突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