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幫助“學困生”

2016-05-30 11:22任敬澤
雜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6年2期
關鍵詞:課前預習應用題趣味性

任敬澤

在嚴格執行“減輕學生過重學習負擔”的一系列規定之后,對“學優生”來講,是給了他們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發展能力的空間;但對“學困生”而言,他們卻在獲得發展自由度的同時顯得無所適從。老師上課的節奏加快了,作業量減少了,不能利用其它課給自己開小灶了……種種措施,使他們感到既開心,又擔心。在數學課教學中,如何在減負的同時關心“學困生”,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效,我作了以下嘗試。

一、在課前預習中指導“學困生”

課前預習在語文教學中應用較多,其實應用在數學教學中,也有較好的效果。課前預習的布置要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讓學生,特別是“學困生”學會怎么預習,我曾采取由扶著走到放開手的方法:一開始每次給出預習提綱,并作必要提示、指導。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讀、想想,然后逐步過渡到只布置預習內容,讓學生自己在書上圈圈點點。這樣,通過預習,學生對新授的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新授時可以開門見山,直奔中心,提高效率。數學來源于生活,是生活中關于數與形的經驗的提煉和抽象。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具體事物比較熟悉。因此小學生數學認知結構的形成,首先必須依賴于生活實踐活動。而課前預習,便是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的良好機會。課堂上沒有條件,沒有時間做的,課前可以先做。

二、讓學生當主角,讓“學困生”上臺“多唱戲”

課堂教學應是師生同唱一臺戲,而且,戲的主角是學生,教師是配角。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很多情況下,教師講不如學生講;教師教不如同學教。讓學生真正參與互動,投入到學習中,就能促進思維,促進理解,促進記憶。在教速度、時間、路程這三個概念時,我組織了一場競走表演賽。教師數秒,兩個學生在相同時間內競走。然后討論:誰快?為什么說他快?是不是走的路程多的人就一定快?學生通過比賽→討論→總結,理解了什么叫速度、路程、時間。整節課,從頭至尾我始終讓學生自己嘗試、自己發現、自己總結,我只是在適當的時候稍加點撥,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挖掘學習內容的趣味性,增強實用性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人們對數學產生枯燥無味、神秘難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脫離實際?!币虼?,無論是概念背景或例證,還是應用題內容的選擇或練習題的設計,都應注意貼近實際,富有趣味性。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我們也發現,一道“猴子分桃”的應用題遠比“制造拖拉機”更受學生歡迎。鑒此,我在教長方形、正方形面積時,給學生一張居室平面圖,讓學生幫助住戶計算每個房間的面積,在教約數、倍數時,讓學生分乒乓球:把12個球放在若干盒子中,使每盒數量相等,有幾種放法?在教應用題時,補充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做小當家。這樣一來,學習內容既有趣味性,也有實用性。對每一個學生,包括“學困生”,都有一種吸引力。教師不用強迫他們,好奇心已使他們開始積極思考了。

四、練習分層設計,作業彈性布置

根據一節課的教學目標,練習設計應是階梯形的。各階梯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對學生的學習水平層次,并不是一次性劃分成好、中、差,而是根據當堂的反饋情況,彈性劃分。首先,要求全班學生完成基礎練習,然后逐步提升、加難。讓達到前一目標的學生先踏上一步,做后一層次的練習,教師則集中精力個別輔導剛才未懂的學生。這樣,學習困難的學生可以順利完成基礎作業。變式題不會做也不要緊,聽完講評再做,不會感到有很重負擔,學生對這種彈性作業布置很感興趣,各種水平的學生都有所得,有所進步。

五、實行訂正獎勵制

要求學生訂正做錯的題目,是保證練習效果的必要措施。但“學困生”由于種種原因,常常會逃避訂正。教師不得不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去督促,去批評教育。結果是師生雙方都很累,而且會產生負面效應。為此,我改變訂正方法,實行訂正獎勵制。作業、試卷訂正正確了,在原得分基礎上加分。這樣,作業輔導與激勵機制雙管齊下,調動了學生訂正積極性。當學生看到老師在他們訂正好的作業本、考卷上寫上100分時,臉上露出了歡樂的笑容。

猜你喜歡
課前預習應用題趣味性
應用題
“揪”出音樂教學的趣味性
有限制條件的排列應用題
數列應用題、創新題
提高化學實驗教學趣味性的實踐探索
小學數學課前預習式微課的應用策略
用好導學案將課前預習進行到底
淺議語文教學的課前預習
做好課前預習
把握民生新聞趣味性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