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高校學生就業工作的啟示

2016-05-30 11:54招吉韜
昆明民族干部學院學報 2016年12期
關鍵詞:供給側就業高校

重慶郵電大學,重慶,400065

【摘要】我國高等教育在長期以來采取需求側的發展思路下,近年來出現了高校人才輸出質量不高、供需錯位、人才過剩等問題。針對上述問題,本文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視角,通過實證調研,對高校學生就業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旨在促進高校畢業生更好地就業。

【關鍵詞】供給側;高校;就業

一、研究背景:

2015年11月10日,國家領導人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首次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了我國未來一段時期經濟改革的總思路,這一思路同樣適用于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特別是對當下高校學生就業工作有高屋建瓴的指導性意義。

隨著我國高校畢業生未就業人數每年不斷累加,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增速放緩,國際經濟形勢不斷動蕩,我國高校學生就業壓力逐年加大。主要表現在勞動力市場目前處于嚴重供需不平衡:一方面,勞動力過剩,大量高校畢業生待業;另一方面,用工單位抱怨求職者不能滿足其崗位需求。當前存在的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及農民工用工荒問題集中反映了勞動力供求存在一定程度的錯配。從某種程度上,畢業生勞動力過剩源于不稱職的供給主體。因此,改善畢業生供給質量和大學生培養方向是高校教育管理者和研究生應該共同重視并思考的問題。

二、實證研究:

我國勞動力結構在產生變化,農民工數量的增長速度在減慢,待業大學畢業生變得越來越多,勞動力的需求應該反映勞動力供給的變化。思考如何對受過良好教育的高校畢業生勞動力需求進行有效匹配成為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熱點問題。針對該問題,筆者在“重慶市社會科學重點學術活動——大學生跨境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峰會”及后續相關活動中來進行調研。

(一)研究問題

需求側下的高校畢業生能力素養與企業用人要求的匹配問題。

(二)先導研究

筆者曾在2015年底對重慶工商大學、重慶師范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輔導員教師就高校畢業生能力素養與企業用人要求的匹配問題進行了先導調查,結果表明高校畢業生能力素養與企業用人要求的確存在錯配現象,先導研究為本次研究奠定了基礎。

(三)調研對象

調研對象分為參加“重慶市社會科學重點學術活動——大學生跨境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峰會”的代表企業人事管理人員與代表高校負責就業工作的教師。代表企業有阿里巴巴重慶分公司、澳德聯創有限公司、重慶科萊姆企業孵化器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業;代表高校有重慶郵電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青年職業學院等四所高校。

(四)研究工具

本調研所采用的調研工具為結構性訪談。通過提前設置、編訂相關訪談問題,結合先導研究的調查結果,形成完整的訪談提綱。通過對企業人事專員及高校就業導師結構性訪談,對訪談內容后期進行質性研究,并得出相關結果。

(五)研究結果

通過研究,筆者發現需求側下的高校畢業生能力素養與企業用人要求確實存在明顯的錯配問題。高校畢業生能力素養與企業用人要求出現錯配主要表現為兩個層面的問題,即學生層面與高校培養層面。

學生層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第一是企業的崗位要求與高校畢業生的能力、期望匹配度較低;第二,高校畢業生對社會、職業認知度不夠,不明確應聘崗位的職責與要求;第三,高校畢業生職業選擇視野狹窄。太看重眼下薪酬,不從長遠發展考慮。

高校培養層面表現出來的問題主要是在某種程度上,高校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由于高校培養缺乏深入的市場調查,教學培養中缺少必要的實踐環節,在專業和課程的設置上沒有精細預測社會的發展趨勢,導致高校專業和課程的設置與企業職責需求脫節,對學生培養的評價體系與用人單位對學生的評價體系脫節。

三、實施策略:

針對以上問題,找出解決之道,才能使我們勞動力的需求和勞動力結構供給的變化相吻合。大學生就業工作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出口,除政府宏觀政策,高校本身教學、科研與學生管理工作需形成合力,協同改革。

(一)轉變培養模式,化粗放式培養為精細化定制。

高校培養學生亟需改變傳統粗放式培養模式,適應社會需求,某些專業可以根據市場按需定制。通過精細化定制培養,將人力投入與資本投入更有針對性地用于學生培養,省去傳統培養模式中不適于當今社會需求的教育環節,從而降低培養成本。

(二)提升高等教育質量,避免千校一面。

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質量提升是核心?!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中明確的提出要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為國民提供更加豐富的優質教育。在制定培養方案、確定培養模式和教學方式方法中,在確保傳統培養特色外,同時一定要和市場對接。教育既要重視與現實生產力發展水平相一致的顯性需求,更要重視超越現實生產力,代表未來生產力(更先進的生產力)的隱性需求。

(三)優化高等教育內部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教育部最近出臺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等一系列“優化組合”的政策,透露了高校分類的大致架構,即研究型、應用型和技能型三類。各高校應根據政策精神,凸顯校內人才培養特色。

在教育資源配置中,要統籌平衡各地區(沿海與內陸、東部和西部、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各學校(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普通高校)和各專業(重點學科與一般學科),保證教育公平,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四)構建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健全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評價體系。

高校就業服務體系構建的目標就在于提升學生的創業就業能力,因而構建完善就業服務體系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高校就業工作的新要求。主要措施:第一是校企合作、教產融合。高校就業主管部門級各學院應主動利用外部資源創設實踐實習機會,培養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與素質。第二,要調動多方面的積極性。結合學校、家庭、招聘單位、社會組織的多方力量,共同提高畢業生就業率。第三,高校要編制和發布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最后要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注意引導低年級學生盡早確定自己的未來的職業方向。

四、總結反思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念和思路,使高校重新反思自己的社會責任,特別是人才培養的問題。在研究和實踐過程中,要注意避免兩個誤區:首先是不能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停留在概念和理論層面。當前,關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研究是熱點領域,但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國家未來將長期堅守的,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下的教育改革措施更不能停留在概念和理論層面,必須通過實踐來不斷推動和完善。其次,更不能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管理對立起來,應重視供給端和需求端的共同協同發力。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同時,更要處理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管理之間的關系,將兩者有機結合,通過兩端協同發力來改善并處理好當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

參考文獻:

[1]姜朝暉.以供給側改革引領高等教育發展[J]. 重慶高教研究.2016 (1).

[2]李玉華.我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16 (5).

[3]李春燕.高校轉型,從“供給側”視角談學生工作的定位與思考[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6(4).

[4]李莉,何樹虎.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高校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探討[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 (3).

[5]吳敬璉 等.供給側改革[M].中國文史出版社. 2016

[6]張有聲.從供給側改革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思路[J].中國高等教育.2016 (1).

作者簡介:招吉韜,助教,重慶郵電大學外國語學院。

猜你喜歡
供給側就業高校
技工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淺談高校輔導員的就業指導力
如何指導大學生提高面試技能
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建設及對策研究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創新創業為“供給側”蓄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