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產性收入影響城鎮居民消費的實證研究

2016-05-30 09:02盛夏雯
2016年14期
關鍵詞:實證研究居民消費

盛夏雯

摘要:社會經濟最主要的增長點在于居民消費,而我國的現狀是偏低的消費水平使得國內需求不足。而財產性收入,無論是作為一項越來越重要的收入來源,還是作為一個反映居民財富變動的指標,它都是影響居民消費的重要因素。在此,本文基于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的結果,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幾點旨在增加城鎮居民財產性收入,以期進一步推動消費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財產性收入;居民消費;實證研究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經歷了多個高速發展階段,年均10.1%的GDP增長率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奇跡。但與之不相匹配的是居民消費增長緩慢,消費水平低。而提升居民消費水平并使之成為經濟發展的最終驅動力無疑是必要的。消費需求不足直接與居民的收入不高有關。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明確提出要“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十八大報告進一步指出要“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雖然目前我國居民財產性收入的絕對數較小,但是其增長卻很迅速,并已經慢慢成為居民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不僅有助于提升總體收入水平,而且能讓居民產生良好的預期,從而促進居民現期消費。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表明,當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居民積累一定財富后,財產性收入會作為收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能起到釋放潛在消費需求的作用。在我國目前所處的經濟形勢下,研究通過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來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和促進經濟穩定健康發展有重要意義。

二、文獻綜述

國內外學者關于財產性收入對消費的影響有以下一些研究成果。李振明(2001)認為包括股票所產生的股息與紅利收入在內的金融資產收益對消費行為確實是有影響的,只是由于居民的這部分收入主要被用來進行再投資,而比較少將其變現用于消費,因此不易引起大規模的消費效應。劉建江(2008)基于持久收入和生命周期假說研究認為,持續上漲的房地產市場引致的居民收入的增長能擴大短期邊際消費傾向,促進消費和經濟的增長。陳彥斌(2008)認為,我國居民所擁有的財產非常少,從而能以此獲得的財產性收入也很少,因而難以刺激居民消費需求的提高。吳彥艷、丁志卿(2007)認為目前我國居民的財產性收入在總收入中占比過低,且結構太過單一,并且投資渠道也非常有限,這都是導致其不能極大地促進消費的原因。方福前、張艷麗(2011)認為不同來源收入的邊際消費傾向不同,短期內增加居民的財產性收入對擴大居民消費需求有很大的作用。Modigliani(1971)曾假設固定勞動收入不變,實證得出家庭財產所產生的收入增加1美元將導致消費支出增加約5美分。Friedman(1957)在其持久收入假說中提出,居民當期的消費決策主要是基于不變的工資收入和財產所引致的持久收入,這樣消費者才能保證其效用達到最大化。Ludvigson&Charles(1999)研究結果則顯示居民財產增加1美元會帶來約4美分的消費增量,但是協整結果的穩定性并不理想。Benjamin(2004)等研究發現:不動產引致的收入增長1美元將使居民消費相應增加8美分,而金融資產引致的收入每增加1美元只能使居民消費增加2美分。

三、理論分析

財產性收入是指:家庭擁有的動產(如銀行存款、有價證券)、不動產(如房屋、車輛、土地、收藏品等)所獲得的收入。具體包括:利息收入、股息與紅利收入、保險收益、其他投資收入、出租房屋收入、知識產權收入以及其他財產性收入。居民的消費行為,主要是受其可支配收入的影響,因此,當消費者財產性收入變動引起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發生變化,從而促使消費者的消費支出量發生變動。此外,隨著我國傳統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收入增長出現波動,不確定性因素增加,使得收入差距不斷擴大,這將對居民的收入預期產生負面影響,引起收入分配結構的失衡,進而對居民的消費心理、消費偏好和消費計劃形成沖擊,從而抑制居民的消費意愿,進而導致消費差距的擴大,并使得消費需求增長緩慢。

四、實證研究

(一)模型構建

本文旨在構建以人均工資性收入(WA)、人均經營性收入(OP)、各項細分的人均財產性收入(包括人均利息收入PR1、人均股息與紅利收入PR2、人均出租房屋收入PR3、人均其他財產性收入PR4)、人均轉移性收入(TR)、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消費價格指數(IND)的絕對量作為內生變量的函數,檢驗各項細分的人均財產性收入對人均消費支出(CON)的影響程度。對各變量分別做對數化處理后,該模型方程式可寫為:

lnCON=C+lnWA+lnOP+lnPR1+lnPR2+lnPR3+lnPR4+lnTR+lnGDP+lnIND+μ(4-4)

在此線性模型中,C是常數項,μ是隨機干擾項。

(二)實證估計結果及分析

在進行回歸檢驗之前,從對各面板序列的平穩性進行檢驗的結果來看,此面板是平穩的。另外,通過Kao的方法進行協整檢驗,結果表示各變量間存在協整關系,說明它們之間確實存在一種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此外,我們從沃爾德F檢驗和豪斯曼檢驗的結果可知,選擇固定效應模型較優。因此,選擇固定效應模型并采用最小二乘法來對面板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回歸結果見下表1。

由上述回歸結果,我們可以得出:1、回歸方程的調整可決系數達到0.96,說明上述所有內生變量能對人均居民消費支出的96%做出解釋;DW值為1879459,與2接近,說明此模型不存在自相關性。2、從總體影響分析,F統計量為1321699,其相應的P值為0,這說明模型中所有因素對消費支出的共同影響是顯著的。3、從各項細分的財產性收入單因素來看,上表中其相對應的t統計量分別為0500102、0605977、-1623815、-1623815,其P值顯著度均在10%以外,表明各項細分的財產性收入對城鎮居民消費并未有顯著的影響,這符合常理和現實狀況,因為城鎮居民的財產性收入不管是絕對量還是其占總收入的比重都很低,且其波動性大,不能維持穩定持續的增長,而這些無疑都會影響其對消費的顯著性。另外,各項細分的財產性收入所對應的回歸系數表明每增長1%的利息收入、股息與紅利收入、出租房屋收入、其他財產性收入,僅分別帶來0004996%、0005220%、0023934%、0007620%的消費增長,這表明它們對消費的影響都很微弱,僅出租房屋收入對消費的影響稍大一點,而這與一二線大城市外來打工人員大量涌入,租房需求比較旺盛,從而租金收入比較穩定有關。

五、政策建議

由實證研究結論可知,雖然城鎮居民財產性收入對消費的影響不顯著,但是整體收入水平對消費的影響顯著,說明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從提升整體收入水平這個角度看,對于刺激消費需求也是有益的。因此,本節提出幾點政策構想期望可以對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以及進一步提高居民消費支出水平并使之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有所貢獻。第一,發揮工資分配和工資增長的激勵作用,使各收入階層居民都具有財產積累能力,讓廣大居民可以通過擁有財產進而獲取更多的財產性收入。第二,應加快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確保養老、醫療和就業等各方面的改革在社會穩定的前提下盡快到位,以增強居民的信心,保持居民對未來收入的良好預期,從而增加其現期消費。第三,大力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的金融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切實加強其他投資渠道的建設,創造出更多的投資平臺和理財產品,以豐富居民獲取財產性收入的來源。第四、加大對勞動力的職業培訓,提升其人力資本,以發揮勞動者的潛能,增進社會總體的生產能力,這也為提高勞動者收入水平夯實了基礎。此外,要增強勞動者的財產投資意識,轉變居民的財產觀念,強化居民通過正確投資來獲取財產性收入的意識。(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陳彥斌.我國總消費不足的原因探析——基于居民財產持有的視角[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9(6):80-86.

[2]吳彥艷,丁志卿.居民財產性收入的幾個問題研究[J].經濟縱橫,2007(21):5-6.

[3]方福前,張艷麗.城鄉居民不同收入的邊際消費傾向及變動趨勢分析[J].財貿經濟,2011(4):22-30.

[4]Modigliani,F. Consumer Spending and Monetary Policy:The Linkages[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Boston Conference Series,1971(6):59-84.

[5]Friedman,M. A Theory of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57:27-59.

猜你喜歡
實證研究居民消費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3%
2017年居民消費統計數據資料
2017年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7%
2017年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8%
玉雕專業學生專業認同的實證研究
溫州小微企業融資環境及能力分析
居民消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