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非正式組織研究

2016-06-06 05:56劉禹
中國市場 2016年19期
關鍵詞:高校管理大學生

劉禹

[摘要]大學中除了學生會、團委等正式組織外,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非正式組織。這些非正式組織對于學生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及學業水平的提高有著重要的影響。此外,非正式組織的存在還影響著正式組織的有效運行。因此,大學生非正式組織的研究及管理對高校穩定發展和學生健康成長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非正式組織;高校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9257

1前言

非正式組織是由梅奧經過霍桑試驗提出的,它是指獨立于正式組織之外的由一些興趣愛好相同、經歷相似的人通過非正式的渠道集合而成的。非正式組織因其特殊性廣泛存在并對正式組織有較大影響。在大學中,非正式組織主要有幾種類型:第一,興趣愛好型。興趣愛好型的非正式組織是校園中占比最大、種類最多的非正式組織。它主要是由一些興趣相同、志同道合的人通過頻繁的接觸自發的組織而成的。它成立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把這些具有相同興趣的人組織在一起便于開展一些活動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不斷發展壯大,增加影響力;另一方面則是為學生們提供一個在課業之余消遣娛樂的場所,培養學生們多種興趣愛好,增添他們大學生活的豐富度,使其不至于成為書呆子。第二,學術研究型。學術研究型的非正式組織是指自發舉行的學術沙龍、英語角、講座等。這種非正式組織的成立是為了提供給學生一些本專業之外的其他學術知識,拓寬他們的學術視野。第三,親緣地域型。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一直存在集體主義、人道親親的文化特點。這種非正式組織是以地域為紐帶把一些具有相同或相似地方風俗、生活習慣、宗教信仰的人聚集在一起。這種親緣地域型非正式組織在大學中最大的體現就是同鄉會,它具有較為典型的自我包容性和異域排他性特點。它的存在確實給一些遠在他鄉的學子一種家鄉感,有濃厚的親情味,但是它也容易導致各同鄉會之間互不包容,產生破壞性行為,因此需要對同鄉會進行有效管理。

2大學生非正式組織的特點

1大學生非正式組織的一般性

1自發性

大學生中的非正式組織并不是由于某個人經過一系列的策劃故意而為之,更多的是由于這一群大學生有相同或者相近的心理需求、感情歸宿、興趣愛好,在某個時間某個場所相約在一起無意識中形成的。

2盲目性

非正式組織是由情感相近或相同的人自發的組成在一起的,也就是說非正式組織的建立要緊緊地追隨情感的邏輯。但是因為大學生尚處于青春期階段,情感生活不固定,正處于意氣風發之時,常常會因為頭腦發熱、感情用事倉促決定,因而經常會進入一個組織之后又進入到了另一個組織,導致非正式組織的成員不固定,從而也無法形成一個長期一致的目標。

13非程序性

所謂的非程序性是指情感的非理性、非邏輯導致非正式組織的非邏輯。主要體現在非正式組織沒有一個清晰明確的權利和組織架構,沒有一個組織的整體運作方案和章程。非正式組織中權力來源于在組織中形成的領袖人格魅力以及良好的口碑。

2大學生非正式組織的特殊性

2 1隨意性

大學生非正式組織缺乏明確的組織架構和長遠的目標導致組織機構性不強,成員行為較為隨意。非正式組織中沒有一些比較明確的條條框框來規范學生,容易造成學生任意而為。

22凝聚性

大學生中的非正式組織是由一些共同興趣愛好、共同價值取向甚至是共同地域來源的人組成的,他們在情感方面能夠達到一致性,并且大學生并不像社會中的人每天都有較強的績效要跟進,存在利益沖突,他們的心思更簡單純粹,能夠相互理解,因此他們的凝聚性較強。

3重合性

所謂重合性是指非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之間有較大的重合。在大學中人員密集,經常導致不同的非正式組織在組織活動的形式上不盡相同,從而造成學生分身乏術。

24短時性

短時性是指在大學中某些非正式組織存在的時間較短。因為大學是面向社會開放的,社會中的某些潮流氣象會傳到大學中來,大學生為了迎合這一氣象凸顯潮流會自發的組織某些活動形成某些團體。但是這些潮流往往是風靡一時,因此所形成的小組織也會因潮流的褪去而煙消云散。

3大學生非正式組織對正式組織的影響

正如巴納德所言,社會是由各種各樣的正式組織所構成的,社會的穩定運行要靠正式組織來維護。然而正式組織運行的是否有效又依賴于非正式組織的調節。如果沒有非正式組織,正式組織就會失去信息交流的渠道;如果沒有正式組織,社會又會變得沒有秩序、效率低下。因此,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的有效結合才是穩定社會秩序,提高社會效率的有效手段。在大學中,非正式組織對學校的發展和穩定有著重要的影響,這種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

1積極方面

1大學中非正式組織的存在有利于信息的傳播

非正式組織一方面是正式組織消息傳播渠道的一個彌補,提高了消息傳播的速度。另一方面,又能夠傳播一些正式組織難以傳達的信息。例如,非正式組織能夠傳達學生在學習之外的生活方面和情感方面的信息,這些信息真實地反映了學生思想情緒的變化以及心理健康的程度。對于這些信息的掌握,教師可以善加利用,理性引導學生防止其誤入歧途。

2大學中非正式組織的存在滿足了學生社交的需求

在馬斯洛需求層次論中,當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后,社交需求便起到了激勵的作用。如果社交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那么學生很可能會失去對學習的熱情。

13大學中非正式組織能夠起到調節的作用,維持正式組織內部團結例如,當學生對某一問題持有不同意見,雙方激烈辯論相持不下時,就可以通過非正式組織進行溝通并達到和解。

14大學中非正式組織有助于維持個人的自尊

例如,當學生會主席換屆選舉時,原學生會主席可以在非正式組織中得到原有的尊重,重新獲得滿足感。

15大學中非正式組織起到監督的作用

非正式組織可以監督學生會等正式組織的行為,防止其濫用權力,無拘無束,起到了制衡的作用。正式組織目標的實現,不僅有賴于其內部嚴格的規章制度,而且有賴于通過輿論來加強約束力。非正式組織可以通過輿論的作用來影響其內部成員,協助正式組織實現目標。

2消極方面

3 1大學中非正式組織的存在會干擾正式組織的目標

當正式組織的目標與非正式組織的目標相同時,會起到很好的協同作用,有利于整體辦學水平的提高和學校的發展。但是,這種情況往往較少。一般情況下非正式組織的目標與正式組織的目標往往存在著偏差或相反,削弱正式組織作用,甚至展開抵抗活動,會嚴重影響學校開展辦學活動。

3 2維護自身的特殊利益

非正式組織是基于其組內成員感情需要而成立的,因此往往會維護組內成員的利益。在大學評優評選的過程中,非正式組織的成員往往會聯合起來選舉組內成員而非進行客觀評斷,最終影響選舉結果,影響真實性,長此以往必然會影響學校整體的運行效率。

3 3影響正式組織的穩定性

非正式組織作為正式組織的補充,充當消息傳播渠道的角色。但是在消息傳播的過程中,有時非正式組織為了維護小團體的利益而故意散布一些不實的信息,扭曲信息,使信息傳播發生障礙,對學校的穩定性帶來影響。

24容易造成沖突

正如上文提到,非正式組織具有較強的自我包容性和排他性。這種特點容易使學校內部出現一些幫派現象,使得學校的一些管理措施難以落實,引發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之間的沖突,同時也會使各非正式組織之間造成沖突。

4有效管理大學生非正式組織的對策

非正式組織對正式組織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如何對其進行有效的引導管理,使之配合正式組織的發展則至關重要。

1正確認識并容忍非正式組織的存在

大學中非正式組織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它滿足了正式組織所不能滿足的大學生在某些方面的需求。在大學中,正式組織是大學生實現人生理想偉大抱負的主要途徑,而非正式組織則主要致力于滿足大學生社交需求、情感歸宿。非正式組織是大學生在大學生活中所必需的,是對正式組織的有益補充,二者相輔相成,共同影響大學生的發展。大學中的教育工作者應該正視非正式組織的存在,善于對其引導,應該在做決策的過程中把非正式組織的功能結合起來,充分利用非正式組織在協調人際關系、滿足心理需要等發面的積極作用,消除其不利影響。此外,對于非正式組織的某些團體也要仔細審查,不能以偏概全,例如大學中可能確實存在某些消極的非正式組織具有破壞行為,但這僅是一小部分,不能因為這一小部分團體而否定打擊所有非正式組織。

1加強對非正式組織中核心人物的指導,正確引領非正式組織的發展非正式組織中核心人物的推選不是由上級任命,而是由組內的成員對其人格魅力以及組織能力的信賴所選舉出來的,因此核心人物在非正式組織中威信較高,能力較高,被大家所擁護,他的意志和行動決定了非正式組織的發展方向。因此,對核心人物的有效指導可以起到對非正式組織管理事半功倍的效果。學校正式組織的管理者可以時常將校內所有非正式組織的核心人物召集在一起,了解非正式組織的發展方向。對于有爭議的地方,高校管理者可以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教育轉化他們,務必使其與正式組織的發展方向相一致。此外,對于校內一些消極的非正式組織,學校教育者要努力勸誘,做好說服工作,滿足其合理要求,必要時正式組織管理者可以直接參與到非正式組織的運行過程中,時時對其監控和糾正。

3 完善正式組織職能、管理制度及加強學校文化建設

大學中非正式組織的出現一方面說明了高校中組織多元化發展、兼容并包,另一方面也說明了高校正式組織管理制度存在缺陷、正式組織職能不夠全面,無法滿足大學生的基本需求,從而導致非正式組織快速發展。因此,學校所要做的就是完善正式組織職能,進行科學化的制度管理。在正式組織開展活動的時候,要充分地考慮學生們的心理訴求和情感需要而非官僚主義形式,要使每名大學生都能夠投身參與到正式組織的活動中來而非只給少數人機會。此外,高校還要加強學校文化建設,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宣傳正確的思想道德標準和開展有益健康的校園文化活動等,通過這種無形的文化力量,潛移默化地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及學業的雙向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德志非正式組織:特征、作用與管理——基于中國文化情境的視角[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4)

[2]魏彤儒,郭孝鋒高校大學生非正式組織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06(4)

[3]楊峰,陳重旭大學生非正式組織現狀及對策探析[J].中國商界,2008(1)

猜你喜歡
高校管理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新大學生之歌
高校教學管理者必須樹立的若干觀念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