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學生為中心的《審計學》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2016-06-17 20:51趙藝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13期
關鍵詞:審計學

趙藝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完善,審計學教育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越來越凸現出來,這給審計學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面對新的形勢和挑戰,創新一個有利于學生素質全方位提升、可以適應新的社會要求的《審計學》教學模式勢在必行。本文從“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出發,結合我國部分高校改革經驗以及西方教育理論,結合問卷調查結果,對我校以學生為中心的《審計學》教學模式改革提供有效建議。

關鍵詞:審計學教學;審計學課堂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F239.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3-000-01

一、研究基礎以及實踐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1952年,美國心理學家Carl R.Rogers率先提出了以美國教育學家John Dewey“兒童中心”理論為基礎的“以學生為中心”的觀念,并提出要將這一理論運用到本科教育之中。Rogers認為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應該扮演次要角色,“以學生為中心”就是要充分考量學生的學習興趣,減少教師在教學中的指導,讓學生學會探索,通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來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美國學生人數猛增,由于教育模式缺陷的暴露,美國開展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改革。但是改革之后出現了學生成績整體下滑的情況,美國政府呼吁重新采取“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在這種情況下教育專家提出了將“以學生為中心”和“以教師為中心”兩種教育模式結合起來,既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也不放松學生基礎教育。這種將兩種理論結合的改革方案已經成為了美國教育方式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我國高校開始擴招,并且開始探索“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改革。如今“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已經成為共識,而且經過實踐證明該教育理論有利于學生和學校的雙向發展。通過十幾年的發展,我國教育界已經積累了一系列實踐經驗,但是目前還處于不斷發展階段,該理論在我國高等教育中的運用還有待完善,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隨著我國高校學生人數的急劇增長,教育方式在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過程中忽視了高等教育的本質,將高等教育等同于普通教育,逐漸偏離了培養社會精英人才的目標,比如教學內容的的深度和廣度不夠。其次,出現了課堂教育隨意化的現象。教師在課堂上過度與學生互動,使得課堂雖然討論熱烈,但是卻使得學習氛圍缺失。還有就是由于過度淡化老師在教學中的作用,教師的教學計劃也顯得散亂無序,達不到促使學生自我探索真知的目的,反而讓學生無法專注在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無法形成系統的學習體系。

最后,學生學習效率降低。教師采用“非指導性教學”方式講授知識、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探索,但是學生就誤以為學習是純粹自由的行為,導致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自由散漫的情況,對學習時間的安排太過隨意。而且有的學生并不具有良好的自覺性,課后不會主動思考有關學習的問題,課外時間被大量浪費,課堂上無法接受扎實的基礎教育,課后又不能自主學習,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就降低了。

二、我?!秾徲媽W》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從整體情況來說,我校教學設置還是偏重于“以教師為中心”。在課堂教育當中,教師授課時間占了絕大多數,雖然教師可以通過通訊軟件等方式與學生進行課下溝通,但是在課堂上學生與老師交流過少,老師處于教學主導地位,學生處于一個被動的接受知識狀態,學生容易產生厭倦和枯燥的情緒。這樣過于強化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而忽視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打壓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我校的這種課堂教育方式雖然有利于夯實學生學科基礎知識、保證學生的成績的穩定,但是從長遠看并不是很利于學生對知識的自主轉化和利用,降低了學生所學知識的利用率。

三、《審計學》教學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變的策略探討

本文基于實地調研及問卷調查等結果,同時借鑒國內外高校教學改革的經驗,根據我校實際情況,將“以教師為中心”和“以學生為中心”兩個理論相結合,提出了關于《審計學》教學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變的如下措施。

第一,豐富教學資源?!秾徲媽W》這一門學科雖然在教學過程中有大量的理論知識需要學習,但是采用學習教材時應該符合“以學生為中心”的要求。豐富的教學內容不可能離開多樣化的教學資源,應盡量選取有豐富實踐運用例子的教材,教材內容要和時代接軌,既不脫離實際,也不顯得空洞乏味,使學生能夠自己嘗試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除了教材以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提供關于《審計學》的課外學習材料,方便學生課下的學習,改變以往教材純理論、教學內容單一的狀況。

第二,設計有彈性的教學方法。教師課堂教育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最終的目標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所以老師應該在課堂上面積極、適當地和學生展開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看到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各自的特點,教學方法要保持彈性,做到“因材施教”。但是要注重有序、系統地組織教學秩序,創建合理、完善的總體考量系統,充分重視學生對學習效果的反饋。比如平時設置課堂問答、課堂案例分析或者課堂小測驗等,這也讓學生能夠及時、有效地了解自主學習的效率。

第三,組織教師學習,提升教師整體教學水平?!秾徲媽W》知識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也在不斷發展。雖然在“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里學生處于學習的主要地位,但是教師的作用也不能夠被忽視,畢竟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是以引導者的身份存在的,所以面對《審計學》學科教學的要求,教師必須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提高自身整體素質。通過組織教師參與學術交流、探討,提升自我素質,注重教學方法與國內外新成果的接軌,才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和轉化。

參考文獻:

[1]李玉霞.CASPER-POP-CRC學習動力設計模型在信息技術課程中的理論應用與實踐[J].中國教育技術設備,2012(10).

[2]房巧玲,劉慶紅.審計學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J].財會月刊,2010(11).

猜你喜歡
審計學
應用型本科高校審計學專業課程體系探討
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下的《審計學》課程教改研究
應用型本科院?!秾徲媽W》教材的編制與創新性人才培養
民族地區本科院校審計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研究
行為導向教學法在本科應用性審計課程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