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學人才培養模式的轉型

2016-07-06 13:53張鑫
2016年21期
關鍵詞:培養模式轉型

張鑫

摘 要:隨著全球金融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的金融市場在享受很多便捷服務的同時,也面臨很多嚴峻挑戰,比如,規劃金融發展戰略、金融學人才培養模式的不足等。高素質復合型金融人才對于確保金融市場的高速、穩定運轉至關重要,而當下環境中的金融學人才培養模式還存在很多缺陷,因此,對金融學人才培養模進行改革與轉型也尤為迫切和重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還需結合國際化的金融市場環境和我國金融業發展的特點,對金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一定的調整與改革。

本文主要是通過節將相關文獻及資料來具體分析在面對新時代的環境下,金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同時也提出了金融學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嘗試的目標與方向。

關鍵詞:全球背景;金融人才;培養模式;轉型

在所有的學科中,金融學是應用性很強的一個,在進行人才的教育和培養時,不僅要以應用型知識為主,還要注重金融學理論和專業知識結合,學生要有足夠的能力與專業知識來解決現實中的難題,在課程體系中還需運用科學、合理的金融方法進行分析。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國的金融學專業人才還與提出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別,如果僅以這種狀態來迎接未來的金融市場,這不僅會加大與世界金融學科之間的差距,還會制約我國金融業的進一步發展[1]。

因此,我國的很多金融機構開始對金融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還要注重對金融人才創新的教育,立足于我國的金融發展的實際市場環境,采用適合我過的金融學人才培養與教育理念和模式,這樣才能掌握到金融環境教育的精髓,才能有屬于自己國情的金融模式理念。

一、金融學人才培養模式的轉型的動力分析

(一)傳統金融人才培養模式的缺陷

由于我國當下的金融市場環境逐漸的開放化與全球化,而金融人才對于金融業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傳統的金融學人才的培養模式已不能適應當下時代發展的要求,我國的金融學人才培養模式還存在很多缺陷,比如,金融人才培養的目標、課程不合理,實用性不強,不能夠適應當下金融市場發展的要求。因此,對于金融學人才的培養模式還需結合當下的實際情況,以全球化的視野與全面性、針對性的培養目標,我國目前的金融學人才培養模式還需進行一次重要調整與改革。我國現有的金融學培養模式從各個方面來看都與國際金融市場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培養目標不明確,課程設置不合理、培養方向的適用性不強等,這也是我國傳統的金融學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缺點,這些缺點會直接推動我國金融學人才模式的轉型。

(二)金融需求、市場競爭的驅動力

隨著金融市場發展的日益多元化、開放化,我國各個金融行業的業務也已涉及到全世界的金融市場中來,國內金融機構在業務、產品、風險等方面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傳統的金融學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適應當下時代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國還需根據當下全球化和國際化的實際情況,將重點內容放在培養有國際化、競爭性、高素質的綜合性復合型人才身上。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深化與全能化,只有具備專業能力很強的專業人才才能背負起如此偉大的勝任,才能滿足未來金融市場發展的需求[2]。在新的金融市場環境下,它會直接推動金融學人才培養模式的轉型。

二、金融學人才培養的轉變與要求

(一)金融學人才培養的轉變

在現實生活中,金融學的人才培養與金融業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只有能準確尋找到金融學人才的發展方向與未來的培養趨勢,結合各種模式的優勢來制定出適當的培養方案,這樣才能進一步適應當下金融學人才培養的轉變。在我國早期的金融市場計劃經濟體制中,金融的教育方向已開始面對全世界,研究的內容也涉及到銀行、經營管理、國際金融等方面。當我國資本主義市場建立時,由于受到國外金融的影響,我國開始保持著宏觀金融理論,越來越多的金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轉向創新與創造力上,對于各個學校來說,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力,這樣才能適應當下金融環境的要求。

由于中國的金融學與國外有所不同,所以,我們在培養金融業不同類型的人才時,不能直接照搬照抄西方國家的培養方法,還需結合我國的國情、國內金融市場的情況進行針對性培養,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我國金融市場行業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二)金融學人才培養的要求

隨著國際金融環境的不斷發展與改革,這對我國金融學人才的培養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能適應當下金融市場的要求,培養出來的金融人才不僅要熟悉國內的金融體制和規律,還要熟悉市場經濟體制的內涵、功能、意義,能夠從國際的角度和視野中分析和理解國內和國外的金融市場環境。

首先,在學歷上,金融業市場開始對金融學生的學歷有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對研究生和碩士生的人才要求比重在逐漸提升。其次,在復合型綜合性喏人才上的要求更高。由于,我國目前的金融市場環境非常復雜,只有一些能全面掌握本國的金融運行特點、懂得各種金融所必須的工具,熟悉各種金融方面的知識,掌握國內金融運行特點的復合型人才,才能適應當下金融市場的復雜的大環境。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要具備很好的創新能力,創造性與創新能力是一個企業發展的資本與規模,創新能解決金融內部環境的矛盾,也能直接促進金融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是企業之間競爭的核心,所以,在培養金融學生的高校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與創造能力,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加出色的金融人才。

三、金融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及路徑

(一)金融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金融學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包括兩種,經濟學院模式和商學院模式,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前者培養的主要是學術研究派的博士生,后者培養的是職業性學位。我國眼下的金融學人才培養模式一直都是根據我國傳統的金融市場需要和實踐得出的結論,但是,由于眼下多元化的金融模式市場需要不同類型的金融人才類型,還需立足于我國的金融市場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創新教育。

金融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主要有加強創新教育理念,培養適合新模式的金融學人才;以金融學生的教育為主,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優化課程和教學方法來加強創新教育等[3]。加強創新教育理念,學習新的金融學人才教育理念的精髓,培養出全面性的、創新性的人才,以應用型知識為主,加強對學生創新與創造能力的培養,提倡學生自主要學習,培養學生重視事實、用數據說話的科學素養。此外,還要優化課程的內部結構,加強傳統知識的講述,注重結合未來金融行業發展的趨勢進行實踐教學,培養出適合未來金融市場發展的高素質綜合性人才。

(二)金融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途徑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傳統的金融學人才模式早已不能適應當下時代發展的要求。如今,金融業已成為經濟的核心地位,我國的金融學人才培養模式還需進一步進行改革,主要表現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培養視野上。

在課程系統的設置上要以培養學生扎實的金融基礎知識為本,通過優化金融課程的內在知識來強化金融理論的培養能力[4]。為了能掌握當下的金融發展狀態,要及時了解教學內容,確保教學內容的始終很及時。傳統的金融教學多以死記硬背為主,但是這種方式很難真正消化和吸收所學知識,所以還需運行先進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學生學習金融知識的積極主動性。還有,在未來的金融人才培養中,一定要教育學生從國際視野中掌握和了解金融市場運行和發展的相關規律,站在國際的角度上思考金融市場和業務,有利于掌握未來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和方向。

(作者單位: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

參考文獻:

[1] 曹源芳.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學人才培養模式的轉型[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9,3:64-66.

[2] 蔣海,劉少波.我國金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南方經濟,2012(4):22-28.

[3] 羅剛,李華.美國金融研究生的商學院培養模式及其啟示[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9:73-76.

[4] 孫桂芳.金融學課程教學內容的開放性與教學方式的互動性[J].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學報,2011(6):87-91.

猜你喜歡
培養模式轉型
人口轉型為何在加速 精讀
轉型發展開新局 乘風破浪向未來
安凱轉型生意經
聚焦轉型發展 實現“四個轉變”
轉型
青年農民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灃芝轉型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