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晚:向上是方針,向下是情感

2016-07-06 08:04楊春
2016年21期
關鍵詞:春晚儀式

楊春

摘 要:春晚經歷了30多年的發展,進入了一個上層政治性和中間層節目內容以及下層百姓趣味都要面面俱到的階段。春晚如今已經被列為春節慶祝傳統,是一個儀式性的紀念活動,而且隨著WEB2.0時代的到來,人們都渴望能夠參與進春晚。

關鍵詞:春晚;儀式;參與式文化

從1983年至今,春節聯歡晚會已經走過了33個年頭,人說30而立,2016年春晚與往年的春晚有很大區別,少了些幽默,多了嚴肅;少了與民同樂,增添更多政治化價值觀的傳遞。對觀眾來說,年年罵春晚,年年看春晚,這顯然已經成為一種常態,那么這種扭曲的常態究竟為什么會存在呢?

一、春晚,春節的儀式擔當

作為中央電視臺主辦的節目,春晚天然具有一種莊嚴而又官方的標簽,搭載春節這一時刻,自然而然成了儀式的擔當。傳播學家詹姆斯凱瑞認為,傳播的儀式不是指空間上信息的拓展,而是指在時間上對社會的維系,其核心則是將人們以團體或共同體的形式聚集在一起的神圣典禮。春晚之所以能夠有如此大的影響力,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第一,電視延長了春晚的影響半徑。電視作為最特殊的大眾傳播方式,超過以往任何一種傳播方式,以聲音、畫面超時空跨地域在人們眼前立體的展示影像。不僅讓全國各地同胞同享精彩的節目,最重要的是營造出一幅與56個民族一起聯歡的感覺。第二,春節天然的氛圍。春節對于中國人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時刻,在這個時刻做什么都是具有特殊的感情,所以春晚攜帶著這種特殊的意義漸漸成為一種慶祝新年的方式水到渠成。

春晚作為一種儀式,凝結著人們對于節日的感情,并且大年夜觀看春晚已經成為一種慣例融入節日傳統中,所以這是觀眾縱使年年罵春晚但是年年也要看春晚的原因之一。

二、春晚:盛景不再反被詬病

發展了三十余年的春晚面對如今繁花似錦的市場,漸漸顯露出疲態,于是近兩年,一種新型或者可以稱之為畸形的方式漸入人眼并且大有喧賓奪主之勢。

(一)收視率一路下滑

春晚收視率下降的原因可以歸結為:第一,節目吸引力欠缺。第二,替代品增加。第三,近幾年語言類節目的比重逐年下降,2014年春晚語言類節目比例9/38,2015年春晚歌舞類與節目比例8/36,2016年比例7/42。第四,對差異關注不夠。

(二)去商業化的春晚悄悄扛起廣告大旗

早在1985年春晚就開始嘗試商業化了,隨后春晚逐漸發展出一條運營的得心應手的商業化道路,然而在2012年春晚宣布開啟去商業化辦晚會之旅,開始自掏腰包辦晚會。但是2014年開始,一種新的偽去商業化道路又悄然進入了春晚,最明顯的莫過于微信搖一搖和支付寶咻一咻。但是對于春晚來說,搶紅包和咻一咻進一步沖淡了觀眾對于春晚節目的關注度,即使這種方式可以作為一種搶奪觀眾駐足的手段,但是對于春晚節目組來說,未免喧賓奪主。

三、春晚參與:民族情感之所向

參與春晚,是每一個希望春晚更加進步的中國人的要求。然而春晚需要考慮的不僅是百姓的興趣和要求,還有國家層面上的影響。

(一)春晚,向上是方針

作為一臺官方頻道主辦的晚會,這場晚會在國內國際社會影響甚遠,可以代表國家發聲、可以連系全球華人同胞、可以娛樂大眾……這樣一臺晚會想要面面俱到,難度系數相當高。

國有國風,中國的春節作為一個極具標志性的儀式性節日可以說受到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國際眼光的注意使得春晚更加富含國際性以及更加多元化,為此春晚也多次邀請國外友人參與春晚例如VITAS、蘇菲·瑪索、席琳·迪翁、雅尼、李敏鎬等。

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嚴肅性在春晚中的體現同時也是向廣大觀眾傳達來自上層的方針政策以及態度。一種正能量的傳播方式有助于在觀眾心中乃至公民心中建立起不可撼動的對于國家機器的敬畏以及對對于國家制度和態度的了解和遵守。

(二)春晚,向下是情感

春晚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維系,維系民族感情,維系家國感情。我們會希冀,春晚能夠與我們更“親近”。歷年來,也看得到春晚為了接近百姓做出了嘗試:通過展示小人物的市井生活和他們的嬉笑怒罵來再現整個社會的生活狀態和思想品質,并借此傳達富含正能量的社會正氣;創新節目,拓寬春晚陣容。

國民的情感需要表達,于是在網上網下,網民都以相當高的熱情對春晚進行關注。猴年春晚還未塵埃落定,網上對于春晚嘉賓的談論已經熱火朝天,春晚總導演確定后,導演其人的生平和執導風格也逐漸為人所知。然而,在這種全民討論春晚的氛圍下,有一種現象讓網民感覺備受忽視:春晚微博平臺不開放評論功能,轉發無法看見評論內容。對比1985年春晚因為首次嘗試商業化路線失敗在新聞聯播上公開道歉,這次封鎖網絡輿論更像是觀眾一場無處宣泄的情感自說自話。

(三)春晚參與:參與式文化的情感交流

與過去春晚通過電視觀看、來電交流等參與方式不同,伴隨著WEB2.0的到來,觀眾參與春晚的形式更加多樣并且深入。以微博為例,根據巴赫的狂歡理論,春晚“大聯歡”的性質無疑具備狂歡節的潛質,但更為重要的是,微博空間真正使這種“狂歡節式的感受”成為了可能。春晚一邊直播,網友一邊同步發表看法,并且可以在其他人微博下面實時評論進行交流。

因為春晚從2015年開始嘗試多屏同步觀看,也就是電視電腦手機客戶端都可以在線觀看春晚,所以觀眾與其說被分散,不如說被分流。通過手機客戶端觀看春晚的是少數的網生代,這代人對于手機以及網絡的依賴性強并且對于網絡的操作性也優于以往??铝炙沟幕觾x式鏈理論完美的描述了這種模式和心理,他提出,“互動儀式是一個過程,在該過程中,參與者發展出共同的關注焦點,并彼此相應感受到對方身體的微觀節奏與情感?!庇^眾根據共同關注的焦點闡發議論恰恰是因為這些焦點能夠激起共享相同文化的我們的共鳴,因此我們能夠更深刻的感受到這種情感。

四、結語

年年吐槽年年看現象一方面說明了春晚對于中國人的儀式感意義,另一方面體現了觀眾對于春晚的參與,隨著WEB2.0時代到來這種參與性更加強烈。培養觀眾參與的媒介素養確實是重中之重,但是開拓渠道讓觀眾參與才是幫助春晚進步,幫助觀眾提升相關素質的前提。在向上響應方針政策的同時,也要向下考慮觀眾的情感訴求。

(作者單位:重慶大學)

參考文獻:

[1] 郭鎮之.從服務人民到召喚大眾——透視春晚30年[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2,10:7-12.

[2] 沈清,魏偉.國家和市場共同形塑的性別多元再現:“酷讀”2013年央視春晚[J].國際新聞界,2014,01:76-89.

[3] 劉曉偉.狂歡理論視閾下的微博狂歡研究——以新浪微博“春晚吐槽”現象為例[J].新聞大學,2014,05:102-109.

[4] 張國濤,茍博,李艷.中國故事的跨文化表達與國際傳播——解析紀錄片《透視春晚:中國最大的慶典》[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3,03:101-104.

[5] 劉佳瓊,李本乾.植入式廣告的運用和處理研究——以2007年央視春晚為例[J].廣告大觀(理論版),2007,04:59-65.

[6] 蔡騏,黃瑤瑛.新媒體傳播與受眾參與式文化的發展[J].新聞記者,2011,08:28-33.

[7] 周榮庭,管華驥.參與式文化:一種全新的媒介文化樣式[J].新聞愛好者,2010,12:16-17.

猜你喜歡
春晚儀式
十歲成長儀式
十歲成長儀式
儀式感重要嗎?
儀式感
周刊“春晚”的后臺故事
多媒體時代傳統媒體在家庭中的位置
從春晚的“槽點”看當代受眾的娛樂需求
開營儀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