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地農民的養老保障制度研究

2016-07-06 14:26顏申申
2016年21期
關鍵詞:養老保障失地農民制度

顏申申

摘 要: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的熱點問題,甚至在當前已經演變成了社會性問題。本文主要分析了失地農民的養老保障種存在的一些問題,并且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制度

一、我國現有的失地農民養老保障現狀

我國是農業大國,并且由于人口數量龐大,人均耕地面積并不多,在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中,所占用每畝耕地而產生的失地農民數量也是巨大的,在失地農民中,約有20%沒有任何工作和收入來源,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因而也成為一個社會性難題。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問題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性問題,如何滿足失地農民養老保障需求,提高失地農民生活水平是當前城鎮化建設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二、我國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制度所面臨的問題

(一)家庭養老保障不確定因素較多

家庭養老保障是失地農民最為基本的一個養老保障模式,但是每個人的具體家庭情況都不一樣,存在較大的差異,因而依靠這種養老保障模式對于失地農民來說,其生活水平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同時,家庭養老保障也會增大子女的生活壓力,對于很多失地農民來說,子女并不從事土地耕種,并且也不同父母一起生活,完全依賴家庭養老保障,會增大社會的不穩定性因素,不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由于家庭養老觀念不同、子女工作生活情況不同等各種影響因素,使得家庭養老保障不能夠較好的提高失地農民生活水平。

(二)社保繳納領取標準較低

社會保養養老機制對于很多失地農民來說都是唯一的養老保障途徑,但是應當看到,在我國當前的社會養老保險機制中,其繳納和領取的額度標準,無論是農村養老保險還是城鎮養老保險,都難以保證基本的生活需求。當前我國部分農村地區,60歲以上的農民每月領取的養老金額甚至只有幾十元,而從其繳納金額來看,每年一百余元。較低的社保繳納標準直接導致領取標準的降低,雖然很多農民希望提高社保繳納金額,但是在現行的社保制度下難以實現。

(三)養老保險資金管理不規范

我國當前的社會養老保險資金主要來源于兩部分,一部分為農民自己繳納,另一部分則來自于國家撥款。從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情況來看,大部分資金僅僅是存入銀行獲得利息,并沒有開展多元化的投資,從而導致基金收益率不高。近年來,雖然一些地區在農村養老保險資金方面進行了統一化的規范管理,但由于缺乏充足的資金管理人員和成熟的資金管理體系,導致應用效果不佳。同時,在資金使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規范的問題,例如在保費收取中,當前主要是以村為單位進行保費收取。由于缺乏專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導致保費收取較為混亂,沒有嚴格遵守相關的規定,資金挪用問題時有發生。在保險金發放過程中,沒有按時足額發放等問題也是較為突出的,甚至部分地區沒有按照規定,延遲一年以上沒有發放養老金。

(四)商業保險參與度不高

在當前的失地農民養老保險領域中,還需要商業養老保險的參與。但是在農村養老方面,商業養老保險還沒有較好的進入這一領域,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商業養老保險需要交納高額的保費,這往往是農民負擔不起的。因而很多商業保險公司認為農村養老保險市場較小,普遍不重視農村養老保險市場的開發。事實上,這一觀點并不正確,失地農民所獲得的土地賠償金額是較為可觀的,有能力支付商業養老保險保費,并且對于失地農民而言,商業養老保險也是一種很好的理財方式,能夠為其提供較好的養老保障。

三、完善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制度的一些建議

(一)構建新型家庭養老保障模式

基于失地農民養老保障特點,應當積極構建起全新的家庭養老保障模式,鼓勵老年公寓、養老社區等新型養老模式參與到家庭養老保障體系中。在養老保障經濟來源方面,可以主要來自于三個方面,分別是:部分土地拆遷款、子女贍養款以及相關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扶持。其中在扶持政策方面,也可以引入其他的扶持模式,并不一定是資金支持,例如對于養老公寓、養老社區等項目的土地扶持政策或者對于一些公辦養老院的專項資金扶持政策。給予失地農民參加養老公寓、養老社區、養老院等養老模式一些優惠支持。同時與家庭養老保障相結合,子女也應當充分進到贍養父母的義務。在這種新型的家庭養老保障模式下,不但能夠有效降低子女的生活壓力,還能夠更好的滿足失地農民養老保障需求,為其提供更加專業的陪護服務、醫療服務以及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圍。

(二)制定彈性的社保繳納領取標準制度

針對當前社會保險繳納領取標準較低的問題,國家財政部門應當加大資金支持,逐步提高社會保險繳納和領取標準,制定更加彈性的社保繳納領取標準制度,而不是簡單粗暴的一刀切。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借助于當地政府的財政支持,可以適當提高社會保險繳納領取標準,制定多個繳納領取標準范圍,允許農民多繳納和多領取社會保險。而在一些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國家社會保障部門和財政部門應當進行重點扶持,提高最低繳納領取標準,使得養老金額能夠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并且繳納領取標準也應當是動態變化的,同物價水平掛鉤,實時調整。

(三)加強養老保險資金管理

加強養老保險資金管理是提高社會保險作用價值的重要途徑,例如在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方面,應當積極同一些商業基金進行合作,在控制投資風險的基礎上,進行多元化投資,提高收益率。養老保險基金首先考慮投資風險,但是如果基金收益不能夠抵消物價上漲水平的話,就會出現價值縮水,事實上銀行存款這種投資方式往往會造成實際價值縮水。因而這樣就需要在基金管理中引入更加科學的投資理念,合理搭配投資比例,使得收益水平能夠超過物價上漲水平,從而形成良性循環。此外,在保費的收取和養老金發放環節中,應當建立統籌的資金管理制度,村委會并不具備較好的資金管理能力,應當逐步進行資金管理過度;可以由省級相關部門進行統籌管理或者國家級部門進行統籌管理,制定規范的資金管理程序和監督制度。

(四)引導商業保險進入失地農民養老保障領域

商業養老保險作為社會養老保險的重要補充,在失地農民養老保障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針對當前在失地農民養老保障領域中商業保險參與度不高的問題,政府部門應當重視商業養老保險的作用,引導商業保險全面進入失地農民養老保障領域。對于商業保險公司而言,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市場是極為可觀的,失地農民有著較好的保費支付能力,能夠確保商業養老保險業務的開展,此外失地農民在養老保險方面的需求也是剛性的。同時,政府部門也應當加強對于商業養老保險的監督管理,對于商業養老保險公司推出的一些業務進行審核規范,確保其養老金額能夠保證基本的生活需求,并且應當隨著物價水平的變化,對于保險領取額度進行調整。在商業養老保險方面,可以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鼓勵更多的商業保險資本進入失地農民養老保險領域,依靠商業保險較高的獲利能力,能為失地農民建立起更好的養老保障體系。

(五)建立失地農民再就業培訓機制

建立失地農民再就業培訓機制也是完善失地農民養老保障的一個重要措施,當前失地農民由于文化水平較低,缺乏專業技能,在失去耕種土地后很難找到較好的工作。相關政府部門應當建立起一種長效的失地農民再就業培訓機制,使得失地農民能夠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便與其再就業。在耕地征用過程中,再就業培訓機制應當同時跟進,一旦耕地征用完成后,應當立即啟動對失地農民的就業培訓。結合當期企業的實際情況,為失地農民提供多種技能的培訓,如機械生產培訓、廚師培訓等等?;蛘咄數仄髽I合作,依據企業的實際需求聯合開展培訓工作,對于培訓合格的失地農民,合作企業應當優先錄用,解決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

(作者單位:廣西民族大學商學院)

參考文獻:

[1] 徐慧娟.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的養老保障研究[J].學術論壇,2013

[2] 岑劍.探析新城鎮化背景下貴州省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問題[J].經營管理者,2014

猜你喜歡
養老保障失地農民制度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西藏城郊失地農民市民化研究
城市失獨老人養老保障問題分析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河北省阜平縣農村人口老齡化問題研究
失地農民在土地征收中的救濟失范及司法回應——以司法權的適度介入為視角
東陽市失地農民就業保障研究
失地農民生活水平評價體系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