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主義視角下的簡·奧斯汀與張愛玲婚姻觀之差異

2016-07-12 07:28劉冰潔呂梁學院外語系山西呂梁033000
名作欣賞 2016年29期
關鍵詞:父權制婚姻觀奧斯汀

⊙劉冰潔[呂梁學院外語系,山西呂梁033000]

女性主義視角下的簡·奧斯汀與張愛玲婚姻觀之差異

⊙劉冰潔[呂梁學院外語系,山西呂梁033000]

簡·奧斯汀和張愛玲這兩位杰出的女作家是文壇上不可忽視的存在,二者有很多相似之處。長久以來,她們都被認為是女性主義的代表、父權制的挑戰者,并且都對婚姻做出了新的闡釋:呼吁女性與男性在婚姻中的平等。但是,在奧斯汀看來,美滿婚姻即理智與情感完美結合的婚姻是女性最終的幸福歸宿;而張愛玲則是徹底全面地否定了男權婚姻,在她看來,婚姻是一出絕望而永恒的悲劇。從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的角度分析,二者的差異是由她們所處的特殊的社會歷史條件決定的。

簡·奧斯汀 張愛玲 婚姻觀

簡·奧斯汀是一位英國女作家,她也是最早突破男性寫作壟斷地位的女作家之一。作為女性,她對于人類情感的敏銳感知,她觀察英國中產階級虛偽外殼的獨特視角,她生動呈現的男性沙文主義及此對女性的影響使她成了同時代最杰出的小說家之一。張愛玲在現代作家尤其是現代女作家中占有不可撼動的一席之地,她對于人類道德和精神困境的扭曲描寫和冷眼洞察令人印象深刻,無疑,她是20世紀最優秀的女性作家之一。對于這兩位作家的研究多如天上的繁星,其中,從女性主義的角度剖析她們和她們作品的更是碩果累累。簡·奧斯汀的小說出現在19世紀初葉,張愛玲則是在20世紀。雖然張愛玲與簡·奧斯汀相差一個多世紀,但是19世紀初的英國與20世紀的中國都處于女性主義的萌芽時期,這就決定了這兩位女作家在女性主義視角下有很多相同之處,也給她們提供了很多的可比之處。長久以來,這兩位女作家都被看作是父權制的挑戰者,也有很多的相同點,而她們對于傳統婚姻觀的挑戰則尤其具有巨大的時代意義。

一、對傳統婚姻觀的全新闡釋

在簡·奧斯汀和張愛玲所處的時代,女性要想獲得他人尊重、社會地位和經濟保障,都必須通過婚姻這個唯一的途徑,而金錢在婚姻中也就顯得尤其重要。女性不得不從經濟上依靠男性,這就決定了女性并沒有選擇丈夫甚至是選擇婚姻的權利。而簡·奧斯汀和張愛玲都對此做出了新的闡釋,她們的作品中都有女性主義的印記。第一,她們承認金錢是婚姻的經濟基礎,但是認為金錢不能決定婚姻。因此,《理智與情感》中的愛德華一年的收入僅有二百五十磅,卻毫不影響他與埃莉諾的婚姻;而《金鎖記》中的曹七巧仿佛扛著重重的金枷鎖,在富貴的外衣下,藏著的卻是一顆可悲而變態的心。第二,她們反對婚姻中女性受到的不公正對待,主張男性、女性在生活中各個方面的平等地位。因此,奧斯汀作品中的女性博學睿智,果敢決絕,比之男性毫不遜色,在某些方面甚至是略勝一籌,可以充當男性的顧問和向導。而張愛玲作品中的女性獨立堅強,甚至是一家人的經濟和精神支柱。第三,她們展示了女性的智慧和能力,批評了男性的懦弱和愚昧。因此,奧斯汀作品中的一些男性只是所謂的紳士,他們愚昧無知,自命不凡,荒唐可笑,一些男性依附于女性給他們提供金錢和地位,著實可悲可恨。而張愛玲作品中的男性大多病態無力,無恥可惡。第四,她們說出了女性渴望婚姻中自由和平等的心聲,否定了男性的特立專斷。因此,《傲慢與偏見》中的達西雖然是一個外界看來毫無缺點的有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的紳士,卻在其第一次向伊麗莎白求婚時,遭到了她的拒絕,伊麗莎白的這一舉動在當時是十分勇敢而有反叛精神的。而《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的哥嫂在花光她離婚分得的財產后,便敦促她回到前夫家為病逝的前夫守活寡,以便繼續享受妹妹的接濟,而白流蘇斬釘截鐵地拒絕了他們所謂長輩的無理要求。這些行為對于反對父權制社會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

但是由于二者不同的社會歷史環境,使她們對于婚姻也有著不一樣的詮釋。她們的挑戰深度大不相同,簡·奧斯汀保守,而張愛玲激進,也因此產生了不同的婚姻觀。在奧斯汀看來,美滿婚姻即理智與情感完美結合的婚姻是女人最終的幸福歸宿:首先,這種婚姻應該建立在情感的基礎上;其次,男性不再被視作婚姻的主導;再次,女性應當接受教育。而張愛玲則是徹底全面地否定了男權婚姻,在她看來,婚姻是一出絕望而永恒的悲?。哼@種悲慘的婚姻首先是父權制社會的產物;女性經濟不獨立也決定了她們婚姻的悲劇結局;同時,拜金主義也造成了女性婚姻的不幸。

二、最終歸宿與永恒悲劇

在奧斯汀所處的時代,女性不得不依靠男性給予其舒適的生活,沒有什么比一樁好婚姻更讓人期待,而所謂好婚姻,就是丈夫收入穩定,社會地位高,如果還能財產豐厚,那無疑是錦上添花,完美無缺了。女性的情感需求則如同空中樓閣,可望而不可即。奧斯汀也認為婚姻是女性的最終歸宿,但是,與同時代他人不同,她認為完美婚姻是理智與情感的結合,只有金錢的婚姻是不道德的,而只有情感的婚姻是不牢固的。此外,社會地位、受教育程度和相互尊重都是婚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簡·奧斯汀婚姻觀的進步之處也在于此。通過她的作品,她描繪了男女之間的理想關系,闡釋了完美婚姻的必要因素,從而挑戰了父權制,但是她始終認為婚姻是女性最終的幸福歸宿。張愛玲則與她不同,她通過刻畫一定歷史條件下的女性在婚姻中司空見慣的生存、掙扎、無助和痛苦,徹底否定了男權的婚姻。張愛玲時代的婚姻大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金錢和社會地位上的門當戶對,因而女性鮮有選擇權,個人情感早已被忽略。張愛玲早已厭煩這種婚姻觀,她作品中的女性均飽受婚姻的折磨,她筆下的婚姻猶如沉重的枷鎖,禁錮住了女性的身心自由,這與奧斯汀所認為的婚姻是女性的最終幸福歸宿大相徑庭。無疑,張愛玲的婚姻觀是悲觀和絕望的,她眼中的婚姻是一出永恒的悲劇。

首先,奧斯汀認為建立在情感的基礎上的,同時又有物質基礎的婚姻是幸福的歸宿。在《理智與情感》《傲慢與偏見》中,簡·奧斯汀以埃莉諾、瑪麗安、簡和伊麗莎白的婚姻為樣本,刻畫了理想婚姻的藍圖,即:理智與情感的完美結合。愛德華一年的收入僅有二百五十磅,他母親承諾給他的財產也僅有一萬磅,但這足以支付他和埃莉諾的日?;ㄙM,而二人之間的相互吸引和相互尊重使他們的婚姻傳為佳話?,旣惏舶l現自己開始了一段新的感情,與一個村莊的主人,而這一切也給瑪麗安帶來幸福感①?;趷矍?,彬格萊并不十分在意他和簡之間存在的巨大的經濟和社會地位的差距,這樣的婚姻使簡成了一個幸福的女人。伊麗莎白漸漸了解了達西的本質后,消除了對他的偏見并且愛上了他,同時,達西也對伊麗莎白用情至深,從而摒棄了他對社會地位的偏見。②他們這些人的婚姻被視為世界之最幸?;橐?,因為它們基于情感,同時又是理智與情感的完美結合體。

與此不同,張愛玲則認為婚姻中的情感是虛偽的,而金錢又使女性扭曲變態,因此我們看到白流蘇的愛情更像是一場博弈,而她最終還是選擇了自我放縱,接受了情婦這一職業,自我麻痹說服自己說婚姻也不過就是長期的賣淫。在張愛玲生活的時代,女性期待婚姻中的情愛被認為是不知廉恥,因此個人情感就理所當然的不在婚姻的考量之中。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中,女性喪失了人格尊嚴和獨立地位,像商品一樣被買賣而剝奪了選擇丈夫的權利。從這個意義上說,白流蘇是一位在婚姻中實現自我的女性先鋒,她與前任廢物丈夫離婚后,居住在母親家中,哥嫂花光她離婚分得的財產后,便敦促她回到前夫家為病逝的前夫守活寡,以便繼續享受她的接濟。白流蘇斬釘截鐵地拒絕了她的所謂長輩,她回答不能拿著法律鬧著玩。③她的離婚與拒絕是對父權制婚姻中女性須從一而終的荒唐觀念的大聲反抗,更是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合法利益的勇敢表現,這是女性在擺脫父權制婚姻枷鎖道路上的第一步,也是女性實現自己價值的開端。

其次,奧斯汀認為男性不再被視作婚姻的主導,婚姻面前,人人平等。在奧斯汀的時代,男性在教育方面享有優先權,他們似乎比女性更加睿智和能干,因此通常扮演女性指導者的角色。而奧斯汀作品中的女性則不然,在書籍和教育的幫助下,她們比之男性毫不遜色,在某些方面甚至是略勝一籌,可以充當男性的顧問和向導?!独碇桥c情感》中的埃莉諾·達什伍德是一位優雅的女士,她深諳世事,在許多方面都給愛德華·費拉斯提出了合理建議,甚至幫助了他——她為愛德華找了一份工作。她不僅不是愛德華的附屬品,而且可以稱之為愛德華的姐姐。布蘭登上校也不是瑪麗安的主人,他冷靜沉穩,具有高度責任感,彌補了瑪麗安的沖動個性,同時,瑪麗安活潑可愛,富有生機,豐富了布蘭登的沉悶生活?!栋谅c偏見》中的伊麗莎白·班納特是一位自信而理智的女士,她受益于達西的智慧,同時也幫助達西改正他的傲慢和過于嚴肅的性格。他們的婚姻被視作完美婚姻,因為夫妻二人求同存異,取長補短。

張愛玲則認為,男性即使已經缺失了他的功能,也依然是婚姻的主導,《金鎖記》中的曹七巧就是這樣一個男性的奴隸。她原本是一個迷人的姑娘,可以擁有一段不富裕卻自給自足的正?;橐???墒?,她貪婪的哥哥為了金錢犧牲了妹妹的幸福,將她嫁給了一位有錢人家的少爺——一位癱瘓病人。從此,她忍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婚姻。作為一個渴望情愛滋潤的女性,她生活在一個毫無生氣的世界,丈夫只是尸體般的存在,她的需求絕無可能從她的殘疾丈夫那里得到滿足。經過多年身體和精神上的摧殘,七巧終于變得瘋狂,她折磨身邊的每一個人,一手打碎了女兒的幸?;橐?,摧毀了兒子的和諧家庭。④

再次,奧斯汀認為為了擁有一段美滿的婚姻創建一個和諧的家庭,女性應當接受教育。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英國,對女性的正規教育被視作是“沒有必要的”。女性日常學習的是一些諸如繪畫、唱歌、彈琴類的才藝,目的是帶給自己一些成就感,更重要的是,以此博得金龜婿的傾心,因此這些才藝在婚后便再無用武之地。但是奧斯汀筆下的女性卻不擅長于這些才藝,這并不是因為她們愚鈍,而是疏于練習。正如《傲慢與偏見》中的伊麗莎白,她本可以像別的姑娘那樣把鋼琴曲彈得很熟練,可是她把時間都花在了讀書上,這使得她彈鋼琴不嫻熟,似乎也沒有掌握別的才藝,沒有花很多心思點綴自己,但是讀書使她機智、自信,像一只精靈一樣使達西對她一見傾心、念念不忘,即使遭受拒絕仍然癡情于她。

張愛玲筆下的很多女性都接受過良好教育,卻逃脫不了受制于男性的命運。如《半生緣》中的顧曼楨、《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橐龅谋瘎≡从谂越洕华毩?。張愛玲筆下不乏敢于對抗父權制社會的陳規陋習、渴望主宰自己命運的女性,她們之所以沒有成功獲得最終的幸福,就在于經濟不獨立。魯迅在《娜拉出走以后會怎樣》中指出,娜拉出走以后只有兩條路:回家或者就此墮落,只有當她有經濟來源可以獨自生活時,她的出走才能成功。

三、祥和的英國和動蕩的中國

簡·奧斯汀和張愛玲這兩位杰出的女作家是文壇上不可忽視的存在,二者都對婚姻做出了新的闡釋,但她們的挑戰深度大不相同,簡·奧斯汀保守,而張愛玲激進,也因此產生了不同的婚姻觀。在奧斯汀看來,美滿婚姻即理智與情感完美結合的婚姻是女人最終的幸福歸宿;而張愛玲則是徹底全面地否定了男權婚姻,在她看來,婚姻是一出絕望而永恒的悲劇。

要理解這一點,首先需要了解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者的基本觀點。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者以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為基石,將馬克思主義與女性主義相結合。⑤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者認為父權制是由父權制社會的生產資料以及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所決定的。簡·奧斯汀和張愛玲小說之間不可避免的差異就在于二者所處的社會的生產方式不同,而這是由特定的經濟基礎和社會條件所決定的。⑥

總之社會經濟基礎和決定社會條件的具體生產方式所造成的不可避免的沖突是簡·奧斯汀和張愛玲小說的創作根源。這兩位女性作家的共同點和差異皆源于她們所處的社會環境的共同點和差異。兩位作家所生活的時代正在經歷巨大的變革,包括婦女的主觀意識在內的新思想隨之出現。然而,奧斯汀時代并沒有尖銳的沖突。簡·奧斯汀生活在18世紀的英國鄉村,工業革命之后,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其他任何國家都無法與之匹敵。資本主義本身矛盾尚未暴露,其他社會矛盾也是如此。尤其對于農村中產階級家庭而言,熱鬧的氛圍和迷人的景象到處皆是。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奧斯汀不可能成為一個社會的叛逆者。她的婚姻觀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當時社會環境的影響,打上時代的烙印,有進步意義,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她認為男性、女性是平等的,但是只限于在婚姻中。無論一個女人有多么睿智、完美,她最終的幸福歸宿都是婚姻。女性所有的苦心經營只是為了嫁一個好丈夫,而不是找一份好工作。她將婚姻視作女性改善經濟狀況的唯一途徑,沒有意識到女性的經濟獨立可以幫助她們尋找到完美婚姻,給予她們更多的話語權。

張愛玲出生在遭遇極端動蕩的中國,戰亂不斷使得作為社會弱勢群體的女性陷入深淵。20世紀的前四十年,中國社會在經濟、政治和文化方面都極大地受到西方影響。20世紀初,中國社會新文化運動極大地促進了愛國主義思想、科學以及包括女權在內的個人權利意識。張愛玲出生前一年半,五四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憤怒的學生在街上游行示威抗議,“一戰”結束后西方列強對中國的霸權干涉,這種游行示威隨之發展成對種種國內弊病的普遍批判。⑦張愛玲見證了戰爭和社會變革給普通市民尤其是給婦女帶來的災難和不幸,逐漸開始反感舊式的男權習俗。她意識到女性不能依賴婚姻而成為男性、家庭或者金錢的奴隸,相反,她們應該經濟獨立。

四、結語

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者認為父權制是由父權制社會的生產資料以及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所決定的。簡·奧斯汀和張愛玲二者所處的社會的經濟基礎和社會條件不同,導致了二者文學作品中產生了不可避免的差異。體現在婚姻觀方面,在奧斯汀看來,美滿婚姻即理智與情感完美結合的婚姻是女性最終的幸福歸宿;而張愛玲則是徹底全面地否定了男權婚姻,在她看來,婚姻是一出絕望而永恒的悲劇。

①JaneAusten.Senseand Sensibility.BeiJing:YiLi1 Pepole’s Press,2003,p499.

②JaneAusten.Prideand Prejudice.Beijing:Central Complation&Translation Press,2004,p496.

③④EileenChang.TheGolden Cangue.New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1,p109,p169.

⑤RamanSelden,PeterWiddowson,PeterBrooker.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Literary Theory.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p121.

⑥秦美珠:《女性主義的馬克思主義》,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2008年版,第217頁。

⑦縱薇薇:《三四十年代視角下的家、國、戰爭想象》,南京師范大學2008碩士論文。

作者:劉冰潔,呂梁學院外語系助教,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編輯:康慧E-mail: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歡
父權制婚姻觀奧斯汀
簡·奧斯?。翰轭D小屋的慰藉
Study on Jane Austen’s Views on Marriagein Pride and Prejudice
陳染小說父女情感探析
壓迫、瘋癲和“勝利”
《傲慢與偏見》的婚姻觀
淺析《夢回藻?!分械纳鷳B女性主義
父親的愛與懲罰
從電影《藍色茉莉》和《賽末點》看兩性的婚姻觀
試析《憤怒的葡萄》中的母親形象
毛澤東早期的婚姻觀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