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背景、內涵和意義

2016-07-16 17:31陳婷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6年17期
關鍵詞:和平發展中國背景

陳婷

摘 要 面對世界的發展、變革與轉折大勢,中國共產黨領導人以深邃的戰略眼光敏銳地洞察到了其中的歷史性機遇。中國新一代領導人制定的和平發展對外戰略,其根本目標就是努力爭取長期和平的國際環境,為國內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提供必要的條件。本文首先闡述了中國和平發展道路提出的時代背景,進而概括了和諧世界的內涵:民主、和睦、公正、包容,并對其做了進一步的闡述。最后,指出了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意義,對中國如何進一步推進和平發展對外戰略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 中國 和平發展 背景 內涵 意義

中圖分類號:D820 文獻標識碼:A

1中國和平發展道路提出的背景

2002年11月,江澤民同志在中國共產黨十六大的政治報告中明確提出,“綜觀全局,二十一世紀頭二十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边@是對當代世界范圍內矛盾運動、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中國現代化建設面臨的國內、國際各種因素綜合考察得出的判斷。

從20世紀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經過20多年持續較快的發展,綜合國力大大增強,經濟進入穩步快速增長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初步形成,各項法律、法規和制度不斷完善,同國際社會的接軌日益增強;科技教育和國民素質有了全面提高;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現代化建設的第二步戰略目標已經基本實現。但是,這種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1世紀頭20年,中國將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這是以100年為尺度的國家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一次重大轉折。在國際上,從20世紀80年代起,世界局勢總體已趨于緩和。90年代中期以后,冷戰結束對世界的直接沖擊基本過去,世界開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以經濟為基礎、科技為先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正在取代冷戰時期的大國間以大規模軍備競賽為主要表現的全面對抗,在21世紀頭二十年或更長時間內不會發生世界大戰,也不會發生大國間的全面、嚴重對抗。另一方面,經過長期卓有成效的外交工作,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全面改善,在各個領域的相互合作不斷加深,這都為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了必需的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同時,世界科技革命蓬勃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為中國實現跳躍式發展提供了新的機會和可能??梢哉f,21世紀頭二十年的國內外環境,為中國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重要機遇,將這二十年確定為中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是有充分根據的。

2003年12月10日,溫家寶總理訪美期間在哈佛大學發表了題為《把目光投向中國》的演講,明確地把中國選擇的發展道路稱作“和平崛起的發展道路”,首次闡述了“中國和平崛起”的思想。他說:“中國的發展和崛起是和平的崛起,我們要走一條和一些大國不一樣的道路,這條道路就是和平崛起的道路?!?004年3月14日,溫家寶總理在十屆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招待會上,全面闡述了中國和平崛起的要義:第一,中國的崛起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時機,努力發展和壯大自己。同時又以自己的發展,維護世界和平。第二,中國的崛起應把基點主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廣闊的國內市場,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和雄厚的資金積累,以及改革帶來的機制創新。第三,中國的崛起離不開世界。中國必須堅持對外開放的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同世界一切友好國家發展經貿關系。第四,中國的崛起需要很長的時間,恐怕要多少代人的努力奮斗。第五,中國的崛起不會妨礙任何人,也不會威脅任何人。中國現在不稱霸,將來即使強大了也永遠不會稱霸。應該說,和平崛起既符合中國的核心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鑒于人們對“崛起”一詞的理解不同,為避免引起國際社會的誤解,2004年4月24日,胡錦濤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作了《中國的發展亞洲的機遇》的主旨演講,將“和平崛起”這一提法改為“和平發展”。同年9月,中國共產黨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中國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永遠不稱霸”。至此,“和平發展新道路”的提法被最后確定下來。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是中國共產黨新的一代領導集體在科學分析和正確判斷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和國際秩序的基礎上做出的戰略選擇。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既是當代國際形勢的發展決定的,也是中國的現實利益需要決定的。

2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內涵

按照國務院發布的《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白皮書,可以將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概括成四條主要內容,即: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的發展促進世界和平;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創新實現發展,同時堅持實行對外開放;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努力實現與各國的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堅持和平、發展、合作,與各國共同致力于建設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簡單地講,就是堅持和平、開放、合作、和諧、共贏的理念,努力實現和平的發展、開放的發展、合作的發展、和諧的發展。白皮書用四個詞概括了和諧世界的內涵:民主、和睦、公正、包容。內涵很豐富,從國際政治、安全、發展和文明對話各個角度,提出了中國的立場、觀點和政策主張,并以事實突出中國推進文明對話與交流的實際努力,表明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安全與穩定,促進共同發展,促進國際社會和諧的積極的、負責任的力量。

中國和平發展的崇高目標就是要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這個和諧世界應該是民主的世界,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包容的世界。主要內容包括:(1)堅持民主平等,實現協調合作。各國應在《聯合國憲章》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通過對話、交流與合作,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2)堅持和睦互信,實現共同安全。共同應對全球安全威脅,建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核心的新安全觀,以和平方式,通過平等協商和談判解決國際爭端或沖突。(3)堅持公正互利,實現共同發展。經濟全球化應堅持以公正為基礎,應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有利于共同繁榮的方向發展,建立一個公開、公正、合理、透明、開放、非歧視的國際多邊貿易體制,為世界經濟有序發展構建良好的貿易環境。(4)堅持包容開放,實現文明對話。各國應尊重彼此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相互借鑒,取長補短,使各國根據本國國情實現振興和發展。應加強不同文明的對話和交流,努力消除相互的疑慮和隔閡,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使人類更加和睦,讓世界更加豐富多彩。應維護文明的多樣性和發展模式的多樣化,協力構建各種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諧世界。

3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意義

中國走和平發展新道路,是總結世界發展和中國發展的經驗與教訓、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把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時代新特征、世界新局勢和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任務相結合的正確選擇,是基于中國國情的必然選擇。今天的中國雖然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發展不平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始終是中國的中心任務。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同時,也基于當今世界發展潮流的必然選擇。求和平、促發展、謀合作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特別是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深入發展,給世界和平與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爭取較長時期的和平國際環境是可以實現的。同時,中國也清楚地看到,世界上仍存在諸多不穩定不確定的因索,人類還面臨許多嚴峻挑戰,但機遇大于挑戰,只要世界各國共同努力,就能夠逐步實現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目標。事實表明,中國經濟的發展,正在成為亞太地區和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已成為中國的國家意志。因此,我們說中國的和平發展新道路是人類追求文明進步的一條全新道路,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是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鄭重選擇和莊嚴承諾。

中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把發展的基點放在立足本國實際上,同時堅持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努力實現更為均衡的發展。中國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改革創新實現發展,有許多優勢和條件:有可以支撐經濟更大發展的物質技術基礎,有日益增長的巨大市場需求和較高的國民儲蓄率,有豐富的和整體素質不斷提高的勞動力資源,有不斷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政策保障,有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為做到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改革創新實現發展,重點要做好:(1)堅持觀念創新和體制創新。通過改革,中國將進一步提高國民經濟市場化程度,完善國家宏觀調控體系,不斷形成一整套有利于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2)立足開拓國內市場和增加國內需求。巨大的國內需求和廣闊的國內市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持續動力,這就決定了中國的發展應當而且有可能實現以國內需求為主,擴大內需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立足點和長期戰略方針;(3)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轉變增長方式就是努力使經濟增長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質、高效利用資源、減少環境污染、注重質量效益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結構調整對增長方式轉變的作用;(4)加快科技進步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大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5)大力開發人力資源。中國努力推進人才強國戰略,加快教育結構調整,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重點加強義務教育特別是農村義務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使教育事業有一個大發展,努力造就高素質勞動者和各方面的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1]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展望[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97:45.

[2] 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8-29.

[3] 龐中英.全球化、反全球化與中國——理解全球化的復雜性與多樣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3-25.

[4] 談世中,等.經濟全球化與發展中國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100.

[5] 楚樹龍.國際關系基本理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6] 倪建民,陳子舜.中國國際戰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7] 劉江永.21世紀:世界與中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240.

猜你喜歡
和平發展中國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車NVH的發展趨勢
《論持久戰》的寫作背景
外媒關注網絡治理“中國方案”
晚清外語翻譯人才培養的背景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國際視野
論中國和平發展理念的國際傳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