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課程系統性教學設計的研究

2016-07-16 18:03郭旭峰孫瑩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6年17期
關鍵詞:高校課程體系研究

郭旭峰 孫瑩

摘 要 基于綜合性工作任務的高職課程系統性教學設計,不僅遵循工作過程系統化和職業成長規律的原則,而且呈現出教學主體的整體性、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教學環節的全面性三個特征。為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教學平臺,對鞏固和深化高職教學改革更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 高校課程 系統性課程設計 體系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高職教育經歷了近十年的發展,具有特色、富有創新的課程改革可謂碩果累累。不過,在發展的背后,仍存在很多值得深思之處。首先課程改革往往針對獨立課程,缺少關聯課程的有力支持;其次課程改革側重專業課程,并且教改成果很難在同行中應用推廣,造成了優質資源的極大浪費。為改變改革過程中出現的片面性、局限性和表面性,高職課程改革應在前階段成果與經驗的基礎上,推行全面性、整體性和系統性的課程開發與設計。

系統性課程設計是一個教師團隊針對課程體系中的相關教學環節而進行的整體的、全面的、系統的設計與創新,是針對一個專業的復雜而浩大的工程,呈現出教學主體的整體性、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教學環節的全面性三個特征。

(1)教學主體的整體性。一個專業的課程開發主體是教研室團隊。課程設計是認識統一、能力相當和認真負責的教師團隊集體智慧的碰撞和能力的匯集,而不是少部分教師針對獨立課程的離散工作。

(2)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學習者的能力培養是系統化工程,為保證前后知識的延續性、連貫性和相輔相成,以及能力培養的循序漸進和工作經驗的積累,實現課程間的準確對接與順利過渡,課程設計要從課程體系入手,鏈接相關聯的各教學環節同步改革,才能保證教學內容設計的系統性。

(3)教學環節的全面性。課程設計要從教學內容到教學組織、從過程管理到學習評價、從教室到工廠、從教師到學習者,涉及到方方面面,全面系統地整體推進。高職課程改革只有全方位推進,才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1高職課程體系的構建

高職課程的培養目標是整體化解決綜合性專業問題的能力和相應的技術思維方式。課程強調專業學習和綜合職業能力開發的過程性、關聯性和情境性。在行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思想指導下,課程的內容應該是在職業能力和工作分析基礎上,源于工作實際的典型工作任務中提煉出來的系列學習任務。

1.1職業能力與工作分析

行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思想指出:職業能力和工作分析是基于工作過程的、整體化的職業資格分析。職業資格研究的實質是:以職業行動領域(一個職業的典型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為導向,把工作任務、工作過程和職業行動情境進行科學的歸納和整理,并描述相應的職業能力,從而幫助人們遵循職業發展規律完成課程開發與設計。職業行動領域(典型工作任務)是一個職業的具體工作領域,是結構完整的工作過程,可反應該職業的典型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通常一個職業(或專業)一般包括10~20個典型工作任務,如機制專業的“零件加工”、電氣專業的“設備電氣安裝”和電子專業的“電子產品裝調”等。準確的典型工作任務及對應明確的職業能力(知識與技能)分析是行為導向課程開發的關鍵依據。

1.2按崗位—能力—工作任務—課程的思路構建課程體系

高職教育要保證在“職業資格—工作要求—學習內容”之間建立起直接的聯系,就應按崗位—能力—工作任務—課程的思路構建課程體系,同時,兼顧職業成長規律、教育規律和職業生涯的發展。

行為導向性課程的開發可不與來源于企業的實際典型工作任務完全對應,可根據教育特點、教育環境和教學條件進行適當調整,甚至有一定的創新。在同時遵循職業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時,課程體系結構要突現四個層次的能力教育,每個發展層次須配備相應的知識形態。第一層次是讓學習者了解職業概況,初步建立職業認同感;第二層次提供與職業相關聯的知識學習,讓學習者對工作系統建立整體性的認識,初步建立合作意識;第三層次提供職業功能性教育,讓學習者掌握與復雜工作任務相應的功能性知識,完成非規律性的學習任務,促進合作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形成較高的職業責任感;第四層次是建立學科知識與工作實踐的聯系,開發學習者的創新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和高度的責任感。只有科學的、漸進的能力培養過程,才有可能將學習者由較低發展階段有序、有效地帶入到更高的發展階段。

2高職課程系統性教學設計的思路

典型工作任務通常是一個完整工作流程中的某項工作任務,一個經營活動中的環節工作任務,或者是針對大系統中的子系統的局部工作任務。那么,通過一個由典型工作任務轉化而來的課程學習,僅能使學習者處理某個職業(或專業)的一個典型的“問題情境”。要培養整體化系統性的解決綜合性專業問題的能力,還需通過系統化的工作歷驗和經驗積累。因此,高職教育過程中應體現系統化綜合性工作任務的學習過程。這樣,需要以一個能串連多個典型工作任務的綜合性工作任務為載體,對相關連課程進行系統性教學設計。

基于綜合性工作任務的系統性課程設計思路是:從一系列的典型工作任務中,提煉出能串聯多個相關聯教學環節的綜合性工作任務,通過將綜合性工作任務分解成多項工作子任務(根據教育的特點工作子任務還可進一步細分為學習任務),各工作子任務(或學習任務)引至各課程,各課程的教學則圍繞工作子任務的開展而設計,從而實現課程的系統性設計?;诰C合性工作任務系統性課程設計的思路如圖1所示。

2.1綜合性工作任務的選擇

作為系統性課程設計的載體,綜合性工作任務的選擇顯得尤其重要。它應具備承載學習者系統的專業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特性,是開放性、設計導向性的任務,注重反映工作過程的全面性和完整性。綜合性工作任務可以是一個系統工作流程(如制造業),可以是一個完整項目任務(如營銷、管理),也可以是一個整體系統的設計、生產與裝調任務(如電氣控制、電子信息)。它能分解為多項完整的工作子任務,每項工作子任務對應一門課程(課程可以開發為行為導向課程、項目驅動課程或任務引領課程等),各課程則圍繞工作子任務的開展而設計。

2.2綜合性工作任務的分解

在綜合性工作任務分解成工作子任務時,要保證工作子任務本身的全面性(包含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工作對象、工具、工作方法、工作要求)和獨立性,但有相互聯系、互相影響。工作子任務還要體現出不同特征,從剛開始的單一、簡單、封閉和模仿的任務,發展到組合、復雜、開放和創新的任務,為學習者的經驗性知識積累提供有效的渠道。在學習過程按工作流程(即按各工作子任務的完成順序)進行有效排序時,因此而建立起課程間的相互關聯與相互支承,實現課程間的準確對接與順利過渡。

3基于綜合性工作任務的課程系統性設計應用

以機制專業(數控方向)基于綜合性工作任務的課程系統性設計為例。選擇中等復雜部體的加工與裝配(如減速器的設計與加工)為綜合性工作任務,并按工作流程進行分解工作子任務:部件的結構設計→工藝設計→通用加工→數控加工→零件檢驗與部件裝配。綜合性工作任務、工作子任務、學習任務和課程對照如圖2所示。以減速器的設計與加工為綜合性工作任務的課程系統性設計,串聯了有關聯的機械制造基礎、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制圖及CAD、機械工藝及夾具設計、通用加工和數控加工、生產管理與質量控制等教學環節的系統性設計。

4結論

以綜合性工作任務為載體,串聯相關教學環節進行系統性的課程設計,為學習者提供了從專業技術應用、技術工作的規劃到技術工作的過程的整體歷驗,構建了一個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的學習平臺。系統性課程設計其工作涉及面廣,改革力度大,需要教師團隊有足夠的決心和勇氣,齊心協力才能實現。它對鞏固、完善和深化高職教育教學改革有著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 黃克孝.構建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理論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04(3).

[2] 劉濤.高等職業教育課程設計的技術路線[J].職業技術教育,2005(12).

[3] 姜大源.當代德因國職業教育主流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2006(3).

[4] 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的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2009(6).

[5] 李全文.高職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2011(6).

猜你喜歡
高校課程體系研究
高校課程考核模式存在的問題及改革研究
從通識教育理論演進看其指導高校課程設置的必要性
淺析我國森林健康評價體系的研究現狀
關于徐州路興內部業績評價的研究
高?!董h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課程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