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聊齋志異》的人名翻譯—對比馬爾版和丁往道版《聊齋志異》

2016-08-01 09:18張文娟
北方文學·中旬 2016年6期
關鍵詞:聊齋志異翻譯策略譯者

張文娟

摘 要:《聊齋志異》中國敘事小說的巔峰之作,其語言精煉、文化內涵豐富。通過不同譯者對人名的處理和采用的翻譯策略,具有意義深遠。

關鍵詞: 《聊齋志異》;譯者;翻譯策略

《聊齋志異》被譽為中國敘事小說的巔峰之作,它是擁有外語翻譯語種最多的小說,近達百種。 《聊齋志異》蘊藏著豐富的文化信息,人物眾多,名字各異。本文對比嘗試分析由美國學者 Denis.C和VictorH. Mair翻譯的 Strange Tales from Make-do Studio(英譯本《聊齋志異選》)與丁往道選譯的《中國神話及志怪小說一百》中人名的翻譯進行翻譯策略的探討。

一、歸化- 異化 不離不棄的翻譯策略

歸化翻譯法理論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奈達。他提出“翻譯就是交際”。奈達的理論強調平衡 ,包括文體平衡、社會和文化價值平衡和語言學特征的平衡 (包括語用、語法和語義對等 (王紅衛) [1]。奈達認為 ,在翻譯過程中 ,譯者必須尊重目的語的特征 ,要盡可能地挖掘目的語的表達潛力 ,因為每種語言都有豐富的手段來表達思想。勞倫斯·韋努蒂十分青睞異化翻譯,聲稱:“其目的是要發展一種翻譯理論和實踐, 以抵御目的語文化占指導地位趨勢,從而突出文本在語言和文化這兩方面的差異[2]273。在這一概念中,他提出了一種反對譯文通順的翻譯策略,即譯文故意弄得不通順。有些譯者也對讀者毫不妥協, 要求讀者接受異國文化的特異之處。茅盾說過:“文學的翻譯是由另一種語言,把原作的藝術意境傳達出來,使讀者在讀譯文的時候能夠像讀原作時一樣得到啟發、 感動和美的感受?!盵5]馬爾是以英語即譯入語為母語,在翻譯人名上多采用歸化而丁往道多采用異化。

二、對比兩譯本的具體翻譯方法

(一)直接音譯 兩譯本采用最多的方法

原文:瑞云,杭之名妓,色藝無雙。[3]

馬譯:Rui Yun,a famous courtesan of Hangzhou,was unrivalled in beauty and accomplishment.[4]

丁譯:Ruiyun was a famous courtesan in Hang Zhou Whom no one could match in beauty and talents.[5]

兩譯本都是對瑞云直接音譯,兩個譯文版本對大部分人名都是直接音譯。然而馬爾譯本更流暢,unrivalled 相比與 no one could match 更簡潔, 其短句的運用,比丁譯版本更引人入勝。

(二)直譯+修飾VS 直譯

原文:太原王生...遇到一女郎,乃二八姝麗。

馬譯:Scholar Wang of Taiyuan ...found her to be in bloom of youthful beauty.

丁譯:Wang, a young man living in Taiyuan ...found her to be a beauty of about sixteem.

馬爾將王生用直譯+修飾翻譯為:Scholar Wang 優于丁往道的直接音譯為Wang, 其解釋卻能夠消除直接音譯 Wang 對于西方讀者的陌生感,雖然Scholar 與中國的“書生”還是有差距的。

(三)意譯展現作者的不同理解

原文:道士曰:君身邪氣縈繞,何言無?

馬譯“An aura of evil surrounds you ,”said the Taoist, “Why do you say nothing?”

丁譯:“It quite obvious that you have been bewithed by some evil spirit”said the priest “yet you still say nothing.”

馬爾將“道士”異譯為“Taoist”相比于歸化譯為“prist”要更好,可以擴大讀者視野。而且“道士”的降妖除魔和 “牧師”的傳教布置道是有差別的。而且馬爾將“邪氣”翻譯成 “aura of evil”, “縈繞”譯為“surround”要比丁往道的歸化的“evil spirit” 和“bewithed”跟貼切。

馬爾譯本中出現很多精彩的人名翻譯。例如,在《嬰寧》中將狐母譯文為werefox 因為狐母在很早就死了,并把嬰寧托付給鬼母(ghostmather)。將狐貍丫鬟小榮譯為gloria 很好的給西方讀者一個小女孩形象。然而在《瑞云》中將“賀生”與“和生”分別翻譯成“scholar He”和“Scholar Harmoy”風格上欠統一,因為兩個人同時出現在《瑞云》里面,“賀”與“和”在英文里面發音都是“He”,但如果將“和生”翻譯為“scholar harmony”讀者就會疑問,“Harmony”的出現是不是意味這出現了“imharmony”.或者說把“和生”翻譯成“Scholar harmony”那“賀生”是否就要意譯為“Scholar celebration”.而丁往到將“賀生”和“和生”分別翻譯為“Mr.He”和“Mr.Ho”風格更為統一。

三、結語

總之對比兩譯文版本的人名翻譯,我們可以看出,馬爾對人名處理更靈活多變,而丁往道稍顯單一。對于人名多樣的處理也是馬爾版譯本最受歡迎的原因之一。而中外譯者對《聊齋志異》,及中國古典文學著作的翻譯,對中國文化發揚光大,繼承和流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王紅衛. 跨文化交際翻譯方法: 歸化和異化策略 [J].重慶: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2.

[2] 郭建中. 文化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2000.

[3] 蒲松齡. 聊齋志異 [M].湖南:長沙岳麓出版社,1997.

[4] DENIS C,VICTOR H. Mair. Strange Tales from Make - do Studio[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 2001.

[5] 丁往道.中國神話及志怪小說一百篇[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1.

猜你喜歡
聊齋志異翻譯策略譯者
生態翻譯學視角下譯者的適應與選擇
《聊齋志異》:不一樣的魑魅魍魎
論新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
《作者自述》兩個譯本的對比賞析
旅游景點名稱翻譯的原則與策略研究
漢語疊詞及其英譯
國際會展用語特點及口譯策略
論《聊齋志異》的悲劇意蘊
《聊齋志異》與前四史
元話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