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與動物異質性的生態倫理學意蘊

2016-08-02 22:13王垚
卷宗 2016年6期
關鍵詞:生態文明異質性勞動

王垚

摘 要:在《自然辯證法》中,恩格斯以“勞動”為線索,從自然、社會和歷史三個維度對人與動物異質性進行了辯證的解讀。從自然維度看,作為勞動外化的人的器官劃清了人與動物的界限,邁出了由動物向人轉變的第一步。從社會維度看,人是社會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勞動的社會性使人離狹隘的動物愈來愈遠。從歷史維度看,人越有對象性地替動物創造動物的歷史,人就越有意識地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厘清人與動物的異質性,抽象出其中的生態倫理學意蘊,對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人;動物;勞動;異質性;生態文明

人與動物的異質性緣起勞動。首先,從自然維度上看,勞動使人與猿及其他物種生成了生理異質性。手、腳及其他器官成為勞動的產物,是人的第一個解放條件。歷經萬年,手和腳的分工導致直立行走最后確定下來了,勞動隨著人和猿的分化也就開始了。語言和勞動一起推動猿腦向人腦過渡,于是人和猿之間的不可逾越的鴻溝就形成了。人類意識或理性的獨立是人的第二個解放手段。依據達爾文所稱的生長相關律,一個有機生物的個別部分的特定形態與其他部分的某些形態是不可孤立的,感覺器官隨著人腦的發育也進一步發育起來了?!苞棻热丝吹眠h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識別東西卻遠勝于鷹。狗比人具有更敏銳得多的嗅覺,但是它不能辨別在人看來是各式各樣東西的這種特定標志的氣味的百分之一?!?腦及其相應的感覺器官的發展使人的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大為提升,這反過來又對勞動和語言提供新的推動力。

其次,從社會維度看,勞動使人與猿及其他物種生成了社會關系異質性?!爸挥幸粋€在其中有計劃地進行生產和分配的自覺的社會生產組織,才能在社會關系方面把人從其余的動物中提升出來,正象一般生產在物種關系方面把人從其余的動物中提升出來一樣?!?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是社會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人是具有“社會人的性質”,所謂的抽象的人不過是“孤立地站在自然面前的人”,最多只是一種“非群居的動物”。雖然動物也具有有計劃的、事先經過考慮的行動方式的能力?!暗且磺袆游锏囊磺杏杏媱澋男袆?,都做不到在地球上打下它們的意志的印記。這一點是屬于人的?!?動物僅僅是利用外部自然界,簡單地通過自身的存在引起自然界的變化,而人則通過他的對象性勞動,來支配自然界,這也是人同其他動物的“最終的本質的差別”。

最后,從歷史維度看,勞動使人與猿及其他物種生成了歷史異質性?!半S著人,我們進入了歷史。動物也有一部歷史,即動物的起源和逐漸發展到現在這樣狀況的歷史。但是這部歷史是為它們而被創造出來的,如果說它們自己也參預了創造,這也不是它們所知道和希望的?!?根據恩格斯的理解,一部實踐史,是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歷史,也是自然界向人的生成的歷史。真正的歷史只是人的歷史,有了人才開始有歷史。動物的歷史是無意識的歷史,人類離狹隘的動物愈遠,就愈有意識地創造人類自己的歷史,就愈能給自然界打上自己的烙印。人們只有不僅自覺支配自然界,而且自覺支配自己的社會關系,才能結束史前史,開始真正的人類史。

從勞動對人的提升作用可以得出,勞動及其工具的生產促使人與自身的自然和外在于人的自然關系發生變革,前者表現為人類食物結構的變化與發展,不僅促進了正在形成中的人的體力和獨立性,還促進了腦髓的發展;后者則表現為正在形成中的人及其自身自然的變革使其遠離了植物界,也超越了動物界,進而引發了人與自然關系的變革。人類從單純的食用植物到有意識地種植,從與動物為伍到打獵和馴養動物。這不僅導致正在形成中的人的食物結構的變化、消化系統的變異,而且意味著人與自然關系由無意識地適應自然狀態,正逐漸轉變為一種有意識地改造與被改造、控制與被控制的倫理關系。

“只有一個在其中有計劃地進行生產和分配的自覺的社會生產組織,才能在社會關系方面把人從其余的動物中提升出來,正象一般生產曾經在物種關系方面把人從其余的動物中提升出來一樣。歷史的發展使這樣的社會生產組織日益成為必要,也日益成為可能。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將從這種社會生產組織開始,在這個新的歷史時期中,人類自身以及他們的活動的一切方面,特別是自然科學,都將突飛猛進,光耀奪目,使已往的一切都黯然失色?!?對于人類改造自然的活動,必須在有計劃的、環境允許的前提下進行。要解決由于人與自然的對抗而造成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就必須轉變觀念,確立一種新的人與自然的關系。如海德格爾所說,人不是存在者的主宰,人是存在的看護者。2016年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要著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定要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寅吃卯糧、急功近利。我們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

參考文獻

[1]恩格斯.自然辯證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第299頁。

[2]恩格斯.自然辯證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第19頁。

[3]恩格斯.自然辯證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第304頁。

[4]恩格斯.自然辨證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第18頁。

[5]恩格斯.自然辯證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第19頁。

猜你喜歡
生態文明異質性勞動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熱愛勞動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生態文明建設融入高職校園文化發展的思考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花卉旅游發展策略研究
生態文明視閾下河北省循環經濟產業體系發展研究
適應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研究
現代社區異質性的變遷與啟示
1949年前譯本的民族性和異質性追考
從EGFR基因突變看肺癌異質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