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日語助詞“は”、“が”與信息結構的關系

2016-09-29 13:21
科技視界 2016年20期
關鍵詞:信息結構東京聽話者

黃焱芳

【摘 要】本文從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出發,分析了日語助詞“は”、“が”與信息結構之間的關系。首先就已知信息與新信息的概念問題進行了界定,然后從“は”“が”的功能出發,探討了其與已知信息和新信息之間的關系,最后從信息的角度探討了“は”、“が”的省略問題。

【關鍵詞】新信息;已知信息;“は”;“が”

1 研究背景

語言信息結構方面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二戰前的布拉格學派。布拉格學派的語言信息研究主要從功能主義的觀點出發,研究句子中各成分之間的“交際動力”。二戰后,在Halliday等人的推動下布拉格學派引起了廣泛關注。Halliday(1994)提出句子的信息結構是由已知信息和新信息這樣一組信息單位構成。將信息結構二分為已知信息和新信息,已知信息是聽者已經知道的或者能夠預測到的信息,新信息是聽者不知道的或者預測不到的信息。每個句子都必須有一個新信息,沒有新信息的信息單位是不成立的,已知信息卻是可以省略的(參考胡壯麟等(2005))。如:

(1)A:Who saw the play yesterday?

B:——John. (胡壯麟等:2005,173)

Prince認為在語篇中已知信息和新信息只是信息價值的兩極,中間還有過渡情況,即“可推知”(Inferrable)信息(參照張建理(1991))。

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起源于西方,但早二三十年前,日本語言學家就提出了信息說。松下大三郎(1930)將“は”前成分稱之為“既定不可変の概念”,“が”前成分稱為“未定可変の概念”(參照久野暲(1973))。久野暲(1973)將“は”和“が”前面的成分稱為“古いインフォメーション”和“新しいインフォメーション”,并把“は” “が”的功能與信息傳遞結合起來進行分析。高見健一、久野暲(2006)對表示主語的“は” “が”的省略現象進行了探討,認為信息的新舊與否,信息度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它是否能被省略。

2 已知信息和新信息的界定

研究語篇的信息結構,首先要弄清已知信息與新信息的劃分標準問題。Prince(1981:236-237)認為,把信息結構簡單分為已知信息和新信息是不準確的,他認為一個信息結構應該由“新信息(New)、可推斷信息(Infeffable)和被引出信息(Evoked)”三個部分組成。新信息又可分為聽話者完全不知曉的全新信息和背景知識中知道,但不知道說話者會講到的半新信息兩種;可推斷信息就是根據語篇、語義或者共有的社會知識推斷出來的信息;被引出信息是那些被用來指稱前面已經出現了的成分的信息,如指示詞等。

Halliday(1994)將信息結構二分為已知信息和新信息,已知信息是聽者已經知道的或者能夠預測到的信息,新信息是聽者不知道的或者預測不到的信息。

Halliday 的二分法和Prince的三分法究竟有什么差別呢?先來看一組例句:

(2)I saw your father yesterday.

(3)Robert found an old car. The steering wheel had broken off.

Prince認為(2)的“your father”雖然是聽者背景知識中知道的,但是是在講話者講之前沒有出現在聽者主觀意識中的,所以是新信息;(3)的“The steering wheel”是可推斷信息,因為在聽者的知識背景中只要有“汽車通常是有方向盤的”這一條,就不難從“car”推出“The steering wheel”。但是,既然(2)(3)的劃線部分都是從背景知識中可以得知,為什么(2)的“your father”是聽話者不能預測講話者是否會講的信息,而(3)的“The steering wheel”為什么就不能說是聽者可以從背景知識得到但不知道講話者會不會講的信息呢?顯然,Prince在分析(2)的時候是站在聽者立場,而在分析(3)的時候卻是站在說者立場。

Halliday(1994:470)指出,已知/新信息是指向聽者的。所以,在界定已知/新信息的時候,必須站在聽者立場。對聽者來說是未知的或不可推測的信息是新信息,對聽者來說是已經知道的或可以推測的信息是已知信息。

3 “は”、“が”的用法及其與信息結構的關系

日語的信息結構與“は”、“が”的用法有很大關聯,要研究日語的信息結構,不可避免的要與“は”、“が”結合。 本節先探討了“は”、“が”與新舊信息的關系,然后再從信息度的高低來探討了“は”、“が”的省略問題。

3.1 對“は”表示已知信息、“が”表示新信息的探討

關于“は”、“が”的功能,久野暲(1973)提出:“は”有表示“主題”和“對比”的功能,“が”有“總括記述”、“中立敘述”和“表示賓格”的功能。如:

(4)太郎ハ學生デス。(主題)(久野暲:1973,27)

(5)雨ハ降ッテイマスが、雪ハ降ッテイマセン。(對比)

(久野暲:1973,28)

(6)太郎ガ學生デス。(總括記述)(同上)

(「(今話題になっている人物の中では)太郎だけが學生です」の意味)

(7)おや、太郎ガ來マシタ。(中立敘述) (同上)

(8)僕ハ花子ガ好きだ。(賓格) (同上)

“は”、“が”除了以上用法外,從信息結構的角度來說,松下大三郎、久野暲認為:“は”還可以表示已知信息,“が”表示新信息。如:

(9)私は吉田と申します。(野田尚史:1995,109)

(10)私が先日履歴書を差し上げました吉田でございます。

(同上)

(11)吾が輩は貓である。名前はまだない?!ㄖ炝⑾迹?004)

(9)的“私”是已知信息,因為相對聽話者來說,“私”是站在眼前可以確定的一個人,而不知道的是關于“私”的具體內容,如名字。所以(9)的信息結構是由“已知信息+新信息”構成。而(10)對于聽話者來說,已知的是“吉田”,因為前幾天有個叫吉田的投了簡歷在這里,但是聽話者只知其名卻未見其人,所以“私”是新信息,其句子信息結構是“新信息+已知信息”。(11),朱立霞(2004)認為不能只從傳統的語用學角度出發,將第一次出現的成分界定為新信息,應該從關聯論的角度,重新認識語境與信息間的關系?!拔幛叀痹谌珪械谝淮纬霈F,那么就該是新信息,新信息應該用“が”而不是“は”。但是作者卻用了“は”,原因就是在,文學作品中,不像新聞報道和說明文,它的語境是可變的,作者為了達到表達效果,不做鋪墊,直奔主題,將讀者未知的信息作為話題起點引起讀者興趣,而把“吾が輩”“舊信息化”是可能的。

按照朱立霞的說法,語境是變體,那么究竟什么時候該認為是變體,什么時候該以傳統語用學語境分析,定論的標準是什么?所以,朱立霞的論證不可避免的有既定了“は”是已知信息而強作解釋的嫌疑。

那么,是否可以認為“‘は=已知信息”、“‘が= 新信息”呢?略微調查不難發現,“は”前成分不是舊信息的例子比比皆是。高見、久野(2006)就此也做出了相應研究證明,如:

(12)(巡査に)市役所はどこにありますか。

(高見、久野:2006,189)

高見、久野(2006)認為,(12)是路人甲對巡警問路時說的第一句話,對于聽話者的巡警,雖然知道“市役所”,但是不知道路人甲會問什么的,至少不知道是問哪兒的路,所以,“市役所”還是新信息,那么,“は”此時表示的不是已知信息而是新信息。

由(12)可以看出,“が”和“は”不能單純等同于新信息和已知信息。這也印證了第2節中已知信息和新信息的界定標準,即已知/新信息的判斷是取決于聽話者的,對聽話者來說是未知的或不可推測的信息是新信息,對聽話者來說是已經知道的或可以推測的信息是已知信息。

3.2 新舊信息對“は”、“が”省略的影響

日語會話中,像(13)這樣省略主語或者賓語后面的助詞的情況很多。

(13)A:僕__、そのりんご_食べちゃった。

B:山田君__、3キロメートルも泳いだよ。

C:子供達__、向こうで本__読んでるよ。

(高見、久野:2006,175)

高見、久野(2006,212)對“は”、“が”表示主語時的省略進行了探討,結論是必須滿足兩個條件:

①「ハ·ガ」表示主語時,當句子是表達驚訝、意外等的個人感情,具有臨場感的句子時才能省略。而句子傳達的信息越專業,越抽象則越難省略。

②「ハ·ガ」表示主語時,當主語傳達的信息值·重要度低于或者等于謂語時才能省略。

本文主要探討的是信息結構,所以姑且不管①,那么,從②可以知道,信息結構反過來影響著“は”、“が”的使用。如:

(14)A:おや、粉雪 が∕*は 降り始めた。

新信息 新信息

B:おや、粉雪__降り始めた。(高見、久野:2006,202)

(15)A:花子と太郎と次郎のうちで、誰が一番背が高いか。

B:次郎が 一番背が高い。

( 新信息·重要度高的信息 已知信息·重要度低的信息)

C:*次郎__一番背が高い。 (高見、久野:2006,203)

(14)是中立敘述句,即全句焦點句,“が”前面的成分的信息重要度與后面的信息重要度一樣高,符合②,則可以省略。(15)B是總括敘述句,雖然“次郎”是A句中已經出現的成分,但卻是提問者不知道的或不可預測的信息;而謂語是承接問句而來,所以是舊信息,該句的主語信息值比謂語信息值高,違反了②的規定,不能省略,即(15)C不成立。

高見健一、久野暲從一個嶄新的理論視角——信息理論,把這些問題都合理化的解決了。由此可以看出,信息理論在研究日語語法結構上也是有非常大的作用的,特別是在研究“は”、“が”的功能上有其不可忽視的作用。

4 結語

本文以Halliday的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為基礎,探討了新舊信息的界定以及與日語“は”、“が”之間的關系,得出結論:已知信息是對聽話者為來說是已知或可以預測的信息,新信息是對聽話者來說是未知或不可預測的信息。然后分析了日語的已知/新信息的界定,認為一般“は”表示已知信息,“が”表示新信息,但卻不等同。而且介紹了與信息結構密切相關的“は”、“が”的省略兩原則:①「ハ·ガ」表示主語時,當句子是表達驚訝、意外等的個人感情,具有臨場感的句子時才能省略。而句子傳達的信息越專業,越抽象則越難省略。②「ハ·ガ」表示主語時,當主語傳達的信息值·重要度低于或者等于謂語時才能省略。

【參考文獻】

[1]久野暲.日本文法研究[M].東京大修館書店,1973.

[2]砂川有里子.日本語コピュラ文の構造と談話機能[J].上田博人編.日本語學と言語教育,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2002.

[3]高見健一,久野暲.日本語機能的構文研究[M].東京:大修館書店,2006.

[4]塚田浩恭.日英語の主題、主語そして省略[M].東京:リーベル出版,2001.

[5]野田尚史.『「は」と「が」』[M].東京:くろしお出版,1996.

[6]M.A.K.Halliday.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Second Edition)(山口登,筧壽雄訳.機能文法概説——ハリデー理論への誘い[M].東京:くろしお出版.2001.)

[7]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李戰子.系統功能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8]徐盛桓.再論主位和述位[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5(4).

[9]張建理.篇章信息結構探索[J].浙江大學學報,1991(2).

[10]朱立霞.關聯理論對日語主題結構的解釋[J].外語研究,2004(4).

猜你喜歡
信息結構東京聽話者
對日語終助詞「ね」、「よ」功能的比較和簡析
有些話
對外漢語教材編寫中信息結構知識的應用
東京
東京
基于調節聚焦理論的生物農藥推廣有效性研究
跨文化交際語用失誤誰之誤
事件結構、信息結構與句法表征*——領主屬賓句的認知語法分析
東京通信
信息結構與句法異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