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偏遠小島推行社會化養老模式

2016-09-29 17:55任寧
求知導刊 2016年23期
關鍵詞:養老問題

任寧

摘 要:面對日益凸顯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已難以為繼,社會化養老服務的需求正與日俱增。聚焦孤懸海外、交通閉塞的偏遠小島地區,其日益嚴峻的養老危機已不容忽視。探析偏遠小島養老現狀并據此探求其推行社會化養老模式的思路,已成為真正落實“幸福養老”工作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偏遠小島;社會化養老模式;舟山群島新區;海島養老;養老問題

一、推廣社會化養老模式難點淺析

1.老齡化現狀已不容樂觀

偏遠小島地區老齡人口基數大,老齡化程度高。由于青壯年大量外流、漁農村家庭小型化、經濟能力有限或老年人無法適應城區生活等原因,留守偏遠小島的多為空巢、高齡、獨居或失能老人。筆者經調研發現里釣島目前常住人口中約有老年人75人,高齡老人15人,全村已無長期留守的青壯年,成了名副其實的老年島。

同時,偏遠小島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極度單一,遠無法滿足當代社會老年人的養老需求。由于養老機構、組織、設施的匱乏,其日常生活里僅有電視、棋牌、鍛煉器材等娛樂方式,大多數老人只能閑聊發呆度日。

2.政府投入不足,基礎設施老化

由于政府資金投入不足,目前偏遠小島地區的養老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較低,這集中表現為養老機構少且設施簡陋陳舊,服務項目有限且檔次低,專業護工人員稀缺等。如里釣島上目前無任何養老機構、社區、老年組織等;交通方面,不僅輪渡班次少(上午1小時一趟,下午總計僅有兩趟,晚上則沒有),而且從渡口至少需要半小時才能到達村子,這對老年人來說無論是日常買菜還是緊急就醫都極其不便。

3.養老服務社會參與率低

留守漁農村偏遠小島的老年人收入微薄,絕大多數僅靠政府養老金與子女的供養為生,這無疑也成了外出謀生子女巨大的經濟負擔。沒有足夠社會力量的支持,這些老人的老年生活已然陷入了惡性循環。

4.家庭養老發力不足

由于回島不便、收入有限、養老意識淡薄等原因,外出的青壯年子女基本上僅在重大節假日回島看望父母?!皟号㈨?,含飴弄孫”目前仍是中國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最高理想和最大精神寄托。在長期精神孤獨與無法在子女身上寄托精神歸屬感的狀態下,這些偏遠小島留守老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有家庭力量的配合,社會化養老勢必無法真正得以推行。

二、推行社會化養老模式的思路

1.政府方面

政府應發揮好主導作用。就完善養老服務政策而言,應加大對偏遠小島地區社區服務建設的資金投入,建議設立“微型養老所”,因地制宜改建閑置建筑作為社區下轄養老辦公處,在達到安全標準的基礎上降低裝飾等的要求,并聘用專職養老服務人員常駐養老所;醫療方面,可以定期發放常見老年必備藥品、安排社區醫生定期上島檢查,建立“小島老人電話問醫制度”,最大限度緩解偏遠小島老人的求醫窘境;交通方面,可以針對該地區老人出島不便的情況建立海上110救助體系、免費發放“一鍵通”老年機等,完善應急援助系統,健全“智慧養老”服務網絡建設。

2.社會方面

社會力量應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學校、社區等可長期進行志愿服務;基層自建老年組織,深化和鞏固以“自助、互助”為特點的“銀齡互助”工作等,積極發揮社會資源的優勢,使其成為助力海島養老的主力軍。

3.家庭方面

偏遠小島地區家庭的子女應樹立正確的養老觀念,向模范典型學習,積極參與地方組織的孝道先鋒模范活動等。社會化養老絕不意味著由政府與社會承擔一切養老責任,只有子女發自內心地孝敬父母、?;貚u看看,同時加上政府與社會的助力,才能真正發揚“幸福養老”的內涵,在全社會成功營造贍養老人、愛護老人、尊重老人的良好社會風尚。

參考文獻:

[1]張曉鷗.漁農村邊遠小島養老服務狀況調研報告[J].舟山法學,2011(2).

[2]浙江省舟山市老齡辦老齡課題調研組.漁農村家庭小型化 社會養老勢在必行——浙江省舟山市漁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調研[J].中國社會工作,2013(11).

猜你喜歡
養老問題
基于老齡化現實探析我國多元化養老模式體系構建
淺析我國失獨家庭的養老問題
失獨老人社區居家養老問題研究
對祿豐縣農村養老問題的調查與思考
現代社會養老問題的全新演繹
社會支持理論下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研究
關于老齡社會中養老問題的幾點思考
獲得感語境下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研究
呂梁地區農村養老問題研究
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