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措并舉,打造互動課堂

2016-10-09 11:14
考試周刊 2016年77期
關鍵詞:圓的認識互動課堂小學數學

徐國建

摘 要: 互動課堂的創建是目前探討較多的主題,關于互動課堂的創建方法和策略也是百家爭鳴,但殊途同歸——讓學生動起來。文章以小學六年級的《圓的認識》為例,談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的實踐體會。

關鍵詞: 小學數學 圓的認識 互動課堂

新課程標準對教師提出新的挑戰,數學課堂應該是“感悟”與“對話”共舞,“激情”與“智慧”共飛。因此,構建互動課堂,學生才會真正動起來。下面以《圓的認識》為例,談談互動課堂構建的幾個主要策略。

一、情境法激發學生動起來

課堂之初的幾分鐘是否能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是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關鍵。因此,教師應在課堂之初,應運用圖片、故事、表演等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

對于《圓的認識》的教學,課堂伊始,教師以生活中常見的小轎車為基點設計問題,組織學生討論:(1)車輪為什么是圓形?(2)你坐在三角形、正方形的車輪的車里,想象一下會是什么感覺?

學生對司空見慣的小轎車感興趣,以此為話題展開,會樂在其中,爭先恐后。再讓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圓形的?說一說為什么要制作成圓形?想一想平時作文里描寫一個小同學的外貌時,習慣用“圓圓的臉”,為什么沒有用“長長的臉”、“方方的臉”、“正方形的臉”?

學生熟悉的話題和情境,有利于調動積極性,有利于學生無拘無束地暢所欲言。

二、注重自學指導,促使學生動起來

1.自主作圖,小組合作。

《圓的認識》的教學,常規是教師告訴學生什么是圓、圓的尺規作圖法、圓的半徑、直徑的概念、直徑和半徑的關系等。這樣教學,學生一直處于信息的“接收”狀態,不需要思考、不需要知道為什么,只需要知道是什么、怎么樣。新課程標準注重知識的構建過程。因此,巧妙設計自主學習任務,讓學生投入新知識探討。如以問題“你能想辦法畫個圓嗎”引發學生學習欲望,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經驗試著作圖,培養其創新能力。

2.自主閱讀教材,從中感悟。

在學生畫圓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關于半徑、直徑、圓心的描述,并在重要地方或者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地方做上記號,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在自讀教材的基礎上,利用自學所得,完善作圖,是自主學習的高級階段,將知識與運用完美結合的具體表現。如閱讀教材,了解圓心、半徑、直徑等后,讓學生在剛畫好的“圓”中,標注出圓心O、半徑r和直徑R,再在作圖的基礎上,進一步感悟什么是圓心、什么是半徑、什么是直徑,進一步探討( )決定了圓的位置,( )決定了圓的大小。

三、合作探究,學生動起來

合作探究包含合作和探究兩個層面,合作學習、創新體驗、勇于探究是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質。數學教學因其思維性強、邏輯嚴謹等特點,使學生對數學畏懼有加,感到學起來力不從心。合作學習可以使學生相互補充、互相借鑒。

如《圓的認識》的教學,在學生明確了圓心、半徑、直徑等基本知識之后,以問題的形式設計探究任務,利于學生合作,明確怎樣合作、探究什么:

(1)我來折一折:把圓沿著直徑折一折,我發現?搖 ?搖;

(2)我來畫一畫:在一張紙上,用尺規作圖,畫出一個圓,說出你作圖的方法;你能在一個圓內畫出?搖 ?搖條半徑??搖 ?搖條直徑?

(3)我來量一量:量量你畫的半徑和直徑,看看它們的長度有什么特點?

(4)一起議一議:在這個圓里,直徑和半徑有什么關系?

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議一議等活動,學生在探究中合作,在合作中探究,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四、開展競賽活動,促其動起來

競賽性游戲活動可以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如學生了解了直徑和半徑的關系后,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我說你猜活動,如一個學生說出半徑2cm,其他學生快速說出直徑4cm,這樣學生在快速反應中對半徑r和直徑R的關系R=2r有了直觀了解。

也可以開展競賽性活動:給學生10s的時間,讓學生在已知圓內畫半徑和直徑,看看誰畫的半徑多、誰畫的直徑多,再量一量所有半徑的長度,所畫直徑的長度,再仔細比較直徑和半徑的關系。

也可以開展“慧眼金睛”的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知識快速判斷以下的說法是否正確:(1)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圓的直徑。(2)半徑是連接圓心與圓上的直線。(3)等圓的半徑都相等。(4)圓的半徑是直徑的二分之一。

五、開展趣味性活動,促使學生樂于參與

數學教學如果按傳統教學方法,可謂枯燥和乏味。而通過趣味性活動,可以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尤其課堂教學鞏固階段,學生身心疲憊,如果以練習、題海的方式進行,難免枯燥乏味。如在《圓的認識》的教學中,開展“腦筋樂園”活動,會給課堂增添亮點。例如:(1)學校田徑運動會即將舉行,你有辦法幫學校在操場上畫一個半徑為10m的圓嗎?(2)畫出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圓,組合出一幅美麗的圖畫。(3)老師有兩張分別是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卡片,如果正方形的邊長是10cm,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14cm和9cm,你能幫老師分別剪出最大的圓形卡片嗎?

“實踐性”活動的開展給學生展示自我的空間、發散思維的時間,體現“學中做”、“做中學”。

互動課堂關鍵是“動”,包括教師的“動”,主要體現教學方法的創新,任務的設計、問題的提出、活動的安排;核心是學生的“動”,在各種任務的驅使下,主動參與到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動中,讓課堂彰顯生命的活力、充滿生命的氣息。

參考文獻:

[1]侯義昌.新課程背景下對構建小學數學互動課堂的思考[J].亞太教育,2015(29).

[2]周愛英.構建數學互動課堂促進師生和諧發展[J].教師,2013(26).

[3]衡星.探討小學數學開放式課堂教學方法[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5(3).

猜你喜歡
圓的認識互動課堂小學數學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提升數學思維能力
溝通合作中實現互動教學
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提升教學效果
論構建英語高效互動課堂的策略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圓的認識》教學實錄和反思
“圓的認識”教學例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