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革命傳統教育應用探索

2016-10-18 16:46孫云李健
科技視界 2016年22期
關鍵詞:新媒體應用大學生

孫云 李健

【摘 要】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新媒體已運用到社會的不同領域。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對手機、網絡等新媒體充滿了好奇心,新媒體對大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念帶來巨大影響。本文通過對新媒體的深度理解,借鑒新媒體在其他領域的應用,探索新媒體對大學生革命傳統教育的方法,提高大學生的革命素養。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革命傳統教育;應用

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數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推動著新媒體的發展,如網絡、手機等為人們提供了巨大的信息消費空間,改變了人們的信息消費模式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它已然成為大學生生活、學習和工作的重要工具。截止到2015年12月,中國的網民突破6.8億,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到了30%[1],新媒體對大學生革命傳統教育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新媒體的強交互性為大學生提供了個人與世界同步發展的空間,新媒體是大學生獲取信息、人際交往和展現自身才能的重要平臺,大學生更加愿意利用這種模式進行學習,在這種背景下,如果不考慮新媒體對大學生紅色文化的教育,而用傳統的學習模式,就不能順應時代的要求,也就不能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新媒體上到處充斥著無效信息和信息片段,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需要考量。

學界關于本課題的研究只要集中在三個方面:新媒體的概念及特征;新媒體對大學生的成長、消費、閱讀、思維方式、思想道德以及犯罪、價值選擇等方面的影響;新媒體對高校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影響。

1 新媒體的概念及特征

新媒體是相對傳統媒體而言的,從媒體發生和發展的過程來看,新媒體是伴隨著媒體的產生與發展在不斷變化的,如電視對報刊而言是新媒體,網絡對電視是新媒體,至今新媒體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就目前來看它可以定義為以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為依托,以各種數字終端和移動終端為傳接工具,向大眾傳播信息,能夠實現交互的傳播方式和交互空間的新型媒體形態。每個時期的新媒體都不同,如在網絡產生之前,認為訊息就是媒介,媒介就是人體和人腦的延伸;在20世紀70年代,電子錄像被認為是新媒體。徐振祥認為新媒體種類很多,主要有博客/播客/維客、搜索引擎如百度、Google、電子郵箱、手機短信/手機彩信/手機報紙/手機廣播電視、數字電視、IPTV、網絡電視、虛擬社區、門戶網站、簡易聚合、網絡文學/網絡動畫/網絡游戲/網絡雜志/網絡廣播、移動電視等,其中有的屬于新的媒體形式,有的是新的媒體硬件、新的媒體軟件和新的信息服務方式[2]。

2 新媒體對大學生成長、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影響

新媒體帶來了豐富的信息、便捷的途徑和交互功能,很快吸引了大批大學生的關注。大學生群體行為活躍,思維敏捷,創新能力突出,新媒體已經成為他們學習生活的重要工具。據《2011年中國大學生上網行為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大學生(25周歲以下)網民規模已達2.32億,占整體網民的45.1%,占大學生總體的64. 4%。截至2011年12月,中國大學生手機網民規模達1.85億人,同比增長8.9%。中國大學生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占比達80.0%,高出整體網民的平均水平10. 7個百分點。其中,大學生占大學生上網群體的13.60%[3]。新媒體改變了大學生交流、分享和表達習慣,大學生更愿意通過電腦、手機、微博、微信、QQ等新媒體工具和新媒體社交軟件,而不是報刊、錄音機等傳統媒體來獲取信息和人際交流。學生的思維方式因新媒體而日趨個性化,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體現了大眾親民的特點,參與者的廣泛和信息的無障礙性,改變了大學生們的思維方式,交互式學習呈現出個性化的趨勢,在價值取向方面則表現出混亂和易被誤導的特征[4]。

3 新媒體對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影響

媒介素養是指社會主體在通過各種媒介傳播、認知、使用、加工和再加工信息的過程中所應具有的理性能力,媒介素養教育由當時所處的文化和社會環境決定的,以適應不同的社會主體需求,從而使媒介素養理論在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模式中更加完善[5]。學界已經開始關注對大學生群體進行媒介素養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滯后,不少學者針對如何提高大學生媒介素養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措施。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處在形成階段,雖然大部分人對自媒體所承載的信息有理性的認識,對新媒體的特質也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依然有部分大學生的認識比較模糊,在新媒體這個“信息爆炸”的虛擬世界里,他們對事物的判斷沒有一定的標準,對革命傳統文化更是很少接觸,反而有黑客英雄的情結和濫用不規范的網絡語言的現象出現,在對待不雅文化上,他們也沒有統一的價值標準,當代大學生除了必須具備過硬的政治素質之外,還必須掌握新媒體的傳播技術和知識,才能更好的引導大學生提高正確辨別信息的能力,進而更有效地傳播先進文化。另外,學校要加強新媒體素養教育,普及大學生媒介知識,從而提高大學生辨別信息和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

4 新媒體在革命傳統教育中的應用

新媒體擴大了紅色文化在大學生群體的傳播范圍,但大學生通過新媒體了解和掌握紅色文化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好,傳統的教育方式已經脫離了時代要求,如何利用新媒體這個強大的工具宣傳紅色文化,路徑就顯得尤為重要。

4.1 主動參與,提高大學生接受紅色文化的積極性

大學生是思想、身體極其活躍的群體,他們對傳統的教育方式感到反感,被動的灌輸紅色思想只會事倍功半,倒不如將紅色文化的思想和理念融合到開發的產品中去,結合紅色文化的深刻內涵和產品的趣味性增加學生的樂趣,主動去體驗和感覺,在快樂中學習。

4.2 優化新媒體環境,傳播紅色正能量

新媒體在傳播教育過程中,信息傳、受者的互動性、信息的及時性和裂變性打破了傳統媒體的時間和空間性,使得信息交流產生的負面效應和傳播失范問題伴隨而生[6]。為了有效傳播紅色文化的正能量,必須控制傳播效果,不僅從個人做起,不宣揚負能量,人人爭做監督者,還要從法律層面控制,在不違反法律的前提下,建設健康的網絡基地,堅持傳播正能量,不弄虛作假,做好正確和完整信息的“把關者”,做合格的紅色接班人。

4.3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有效結合,發揮各自優勢

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各自有不同的優勢,可以相互補充、相互融合。在互為補充時,傳統媒體著重道德建設,而新媒體利用自身的互動性、即時性和開放性,促進媒體對文化的傳播和監督,有利于自身文化環境的凈化和發展。在互為融合時,以數字化技術為基礎將傳統媒體與微博、電視、手機媒體等新媒體相互融合,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點,最大程度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教育作用。

4.4 提高大學生媒體素養教育,自覺抵制不良信息

一是,學校開設媒體素養教育課程、媒體素養教育座談會等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充分利用學校的新媒體資源宣傳革命傳統文化,參加學校組織的相關活動,體驗新媒體在教育中的潛在魅力。二是,學生必須保持客觀、冷靜的頭腦,在新媒體教育活動的實踐中,掌握新媒體的強大功能,學習新媒體素養理論。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中心.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16,5.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1/t20160122_53271.htm.

[2]徐振祥.新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與挑戰[J].2007,6:64.

[3]中國互聯網絡中心.2011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調查報告[EB/OL].2016,5.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qsnbg/201208/t20120816_33304.htm.

[4]黃巖,陳偉宏.新媒體: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契機與挑戰[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6).

[5]李玲.青少年網絡媒介素養現狀及對策研究[D].2014(5):10-15.

[6]胡欽太,林曉凡.基于新媒體的社會教育傳播模式構建研究[J].2014(5):5-6.

猜你喜歡
新媒體應用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