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掌握科學概念的教學實踐

2016-10-20 16:17張曉芬
啟迪與智慧·教育版 2016年8期
關鍵詞:核心概念探究教學科學素養

張曉芬

"

【摘 要】 科學課中,核心概念是必須達到的教學要求,且必須有探究活動構建。掌握科學概念對孩子們科學思維發展、科學素養形成,意義重大。

【關鍵詞】 核心概念;探究教學;科學素養

溫·哈倫在《投入科學》一書中認為:學生必須建構概念,因為概念有助于他們把經驗整合起來,概念是兒童建構復雜能力的基石,掌握科學概念對孩子們科學思維發展、科學素養形成,意義重大。因此,在教學中,應圍繞科學概念開展適宜兒童發展的科學探究活動。

一、當前物質科學領域教學中概念教學的現狀

(一)重知識概念、輕活動

[案例]

《磁鐵的兩極》,在這一節課中,有這樣一個教學活動:認識磁鐵的磁極。一教師對這一內容的處理如下:教師出示條形磁鐵,直接告訴學生這個磁鐵兩端的磁性最強,我們把他們叫做磁極,分別用“N”“S”表示,后續的教學中把磁鐵發給學生去活動,看看結果是不是這樣的——兩端磁性最強,中間磁性最弱。

分析:

重知識結論的傾向,缺少學生主動探究的過程,實驗成了一種毫無價值的驗證。

(二)重活動、輕知識概念

[案例]

曾聽過這么一節科學課《像火箭那樣驅動小車》,整節課很是熱鬧,學生活動的次數比較多,有吹氣球,玩氣球小車等,由于時間的原因,每次活動之后,學生很少談自己的活動感受,少了活動過后的感悟和反思,活動結束了,這節課也就結束了。

分析:

每次活動過后,沒有更深層次交流匯報、質疑和發現,缺少了活動的思維性,也就失去了這節課的真正意義所在。

(三)存在“惰性心理”

[案例]

某一教師在進行課堂總結讓學生說一說本節課的 “收獲回顧”,而許多學生只是說出了實驗過程中的一些數據、現象,或者照著念教師寫在黑板上的規律總結,而并不能把握到實驗中所蘊含的本質。

分析:

很多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忽視了 “實驗驗證” 之后與 “得出結論” 之前的 “現象分析” 這一環節,沒有關注到學生在分析問題時是從什么角度分析、如何分析和用什么方法分析等問題,而這一環節恰恰是學生動腦思考的重要環節。

二、圍繞核心概念提升探究實效的教學策略

掌握科學概念對孩子們科學思維發展、科學素養形成,意義重大。但是兒童對于學習內容的理解要經歷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因此概念的形成經常被分解成漸進的幾步。通過情景導入激發兒童的興趣來了解概念,通過實驗探究操作來掌握概念,通過引導語言陳述來形成概念。

(一)通過情景激趣導入來了解概念

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聚焦到合適的探究問題。如《電磁鐵》一課,讓學生準備好電池、漆包線、鐵釘等。當學生吸起一串串大頭針時情緒高漲起來,學生都覺得自己是發明者。這時,教師又適時地提出問題,你們用一節電池和多節電池比較,將導線繞的匝數少和繞的匝數多比較,看哪一種情況吸起來的大頭針多?在教學中,將要求和注意事項告訴學生,適時提出問題,探究由此開始。此方法針對實驗中學生迫不及待的求知欲,可盡快將學生的思維集中到要探索要解決的事物或問題上,投入到探究活動中去。

(二)通過實驗探究操作來掌握概念

1.設計開放課堂,讓學生學會探究

教師在問題提出及后續猜測、預設活動的設計中,都應喚起他們已有的相關知識與經驗,充分利用學生頭腦中積累的零散的知識經驗。如《分離食鹽和水的方法》一課,教學環節緊緊圍繞探究的中心問題,要求學生討論分離的方法,要求學生討論加熱蒸發的實驗方案,并引導學生自己得出注意事項。在實驗步驟和實驗用量的控制上,讓學生自主設計,教師加強引導來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2.搭建“腳手架”,為兒童建立科學概念

腳手架指的是教師為了幫助兒童發展而采用的教學內容、方法等,是實現概念轉變的有效策略。腳手架可以是有價值的提問,如《磁鐵有磁性》一課中,先讓學生認識各種形狀的磁鐵,然后用磁鐵吸一吸,找出能被磁鐵吸起的物體和不能被磁鐵吸起的物體,想想他們分別是什么材料做成的。教師及時追問:你是怎樣想的?腳手架可以是探究性試驗卡。如《磁鐵的兩極》的試驗探究卡設計為:

3.重視證據收集,提高探究活動的質量

實證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性質,重視證據的收集是科學探究活動中的關鍵要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探究的問題,需要收集什么樣的證據,怎樣收集證據,如《簡單電路》中,為了讓學生明白?“并不是所有的連接方法都能使小燈泡發光。要知道為什么有的連接方法能使小燈泡發光,而有的連接方法不能使小燈泡發光,需要知道電流在電路里怎樣流動的”道理,就要要求學生實驗操作時,注意觀察,畫出線路的連接和小燈泡是否發亮,(亮與不亮都畫出來),并且思考:小燈泡發亮與否和什么有關系。另外,證據不僅是實驗的觀察和記錄,還可以通過資料、網絡等渠道獲取的第二手資料。

(三)通過引導語言陳述來形成概念

科學教學中需要用兒童能夠理解的語言來表述概念?!缎W科學課程標準》總目標指出:要讓學生學會對一些現象進行觀察和實驗,并且能夠對觀察和實驗的過程、結果進行表述。

重視引導,關注學生交流討論,分析得出結論。只有證據并不能解決探究問題,而是需要對證據進行記錄和分析,得出結論,才能完成探究任務。小組交流、匯報得出的結論要得到更多小組乃至全班的認可。

如《小蘇打與白醋的反應》一課,學生匯報實驗現象中顏色變了,在尊重和相信學生的基礎上,我就讓他具體陳述顏色的變化,然后征求全班的意見,最后在交流中得出準確的證據。

綜上所述,科學課中要圍繞核心概念,基于學生和教師的實際,采取適當的策略,組織探究活動,循序漸進,從而掌握科學概念,最終實現小學生科學思維的發展、科學素養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周金平.小學科學實驗探究課初探[J].課程探索,2014(12)

[2]黃俊彬.小學科學物質領域教學中轉變學生前概念的策略初探[J].課程教學研究,2015(09)

猜你喜歡
核心概念探究教學科學素養
讓學生的科學素養在學科的交叉滲透教學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養學生真實記錄的科學素養
關注實驗數據 提升學生科學素養
活動課中讓學生參與的探究教學
凸顯核心概念,有效設計高中生物教學
例談高中數學的探究性教學
從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探討初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學銜接
利用微課輔助高三生物核心概念的理解
談高中歷史課中的問題式探究教學
挖掘核心概念,發現潛在疑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