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公司治理研究

2016-10-21 08:36張奕敏金曉嬌
商業會計 2016年15期
關鍵詞:治理結構國企改革混合所有制

張奕敏+金曉嬌

摘要:目前,我國部分國有企業受限于體制以及行業因素等原因,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到發展。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之后,國有企業的改革成為社會的關注點。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被政府認為是市場化改革中的重要一環,文章針對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公司治理問題進行研究。

關鍵詞:國企改革 混合所有制 治理結構

中圖分類號:F2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812(2016)15-0110-02

一、 國企改革背景以及混合所有制

最新一輪的國企改革中,混合所有制改革被政府認為是市場化改革中的重要一環,其可以使得國有資本與民間資本進行合作,并且可以對國有資本進行戰略性調整,還能促進各種所有制資本一齊發展,也正因如此,混合所有制改革成為了這次國有企業改革的主導方向。

從目前的國企數據看來,非公有資本的注入成功地提升了國企的市場競爭能力、管理規范性以及資產總量。但是,如何在保證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一齊發展的基本制度下,既要為某些行業注入新鮮資本,還要保證各個利益主體的正常利益獲取,協調利益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使國家經濟更加健康的發展,對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關鍵因素——國企改革中的公司治理來說,還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

二、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存在的問題

我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的問題大多數體現在國企盈利能力不足,管理機制僵化,治理結構老舊以及非公有資本對于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疑慮。

國企盈利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因為行業眾多和行業特殊性,以及我國針對國有企業的法律制度不夠完善,我國現行的公司治理制度中不能對各個行業的國有企業進行有效的績效評價,這導致國有企業內部的激勵約束機制作用微弱,最終結果便是企業效益低下。如何在這次國有企業改革中改變這一現狀將是一大難點。

目前,國有企業中普遍存在“一股獨大”的現象,在國有企業之中投資主體過于單一,投資主體之間缺乏有效的相互監督和制衡,治理結構不夠合理有效,以至企業的管理機制處于僵化狀態,不能發揮作用。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勢必要對國有企業的股權結構以及運行機制進行大幅度的改變。

非公有資本對于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疑慮的重點是國家如何對其進行投資者保護。眾所周知,當投資者的權利得不到保障時,尤其是非公有資本對國有企業進行投資的情況下,國有企業的控制權優勢將會使得非公有資本難以獲取投資收益,并且發生侵占非公有資本收益的情況。所以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國有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的控制權以及經營權比例分配是及其關鍵的問題之一。

三、國企改革公司治理的相關研究

(一)股權結構

股權結構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存在著截然不同的情況,以美國為例,因為美國經濟市場起步較早,相關的法律制度以及市場更加成熟,對投資者的保護較為完善,所以美國企業的股權相對分散。而在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大多數投資者往往會出于對自己的保護,要求成為企業的控制者,同時擁有所有權和控制權,以至企業的股權結構相對集中。

在以美國為代表的國家中,因為股權較為分散,所以公司治理主要關注職業經理人和股東之間的矛盾,而其他國家的股權較為集中,公司治理更多關注的是處理大股東和小股東之間的矛盾。大量的研究數據表明,當大股東是金融機構時的績效遠遠高于大股東屬于國有時,這表明,私有資金的進入使得企業的治理效率、業績、公司治理水平都要更加的良好。

我國實行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一大目的是為了引進更多的有實力并且信用良好的非公有資本,從而完善國有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首先需要對所有權及控制權的歸屬進行改革,將大股東小股東之間的關系轉變為更加成熟的經理人與股東的關系,在國有混合所有制企業之中,國有資本和非國有資本應該根據企業的性質以及資本比例制定一個合理的股權結構,這樣才能改變國有股權在企業中“一股獨大”的現象,并且有效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公益性國企為例,其主要功能是為了確保社會的穩定和諧發展,并進行公益活動,所以這類企業中國有資本應該占主要地位,所有權以及控制權應該處于國有資本控制之下;而競爭性企業則不同,其成立目的就是為了實現更大的經濟效益,在這類企業中,非公有資本若占主要地位并且掌控所有權以及控制權的話,則能夠改善企業的治理效率,從而實現更多的經濟利益。

(二)股權集中度

我國的國有企業改革經歷了三十余年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不少企業選擇通過上市來進行融資,并且不斷有新的企業想要進行上市,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的股權集中度呈下降的趨勢,股權集中度一直是能夠影響公司績效的一個關鍵因素,在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股權集中度同樣是重中之重,學者們對其的研究也持續至今,Roe(2003)指出,股權集中度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政治因素,Thomsen(2003)也指出,公司若是存在于亞歐大陸的國家之中,則大股東極有可能破壞公司價值,這種情況下股權集中度處于高的狀態不利于企業的發展。通過wind資訊獲取的資料得知,股權集中度在50%以上的國有企業占比為68%,股權集中度在30%以下的國有企業占比不到10%,這表明,目前我國國有企業大多數都是高股權集中度結構,這不利于企業績效的增長,在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股權集中度過高的問題是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股權集中度的不合理結構會影響公司治理,但是在實際情況中,股權集中度往往不能根據公司的需求進行及時有效的調整,所以我國國有企業目前效率并不高的股權集中度不會向高效發展,并且將會持續存在很長一段時間。

(三)所有制結構

目前可以將公司按照實際控制人的性質分為三種結構:國有、私有以及混合所有。國有企業指的是實際控制人為國有企業或者國有機構,混合所有制企業指的是第一大股東為國有企業或者國有機構但是不存在實際控制人的企業,私有企業則是剩下的類型企業。

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關注的是社會福利和公司績效兩項指標的選擇,馮躍(2012)對所有制結構與公司治理關系進行了大量實證研究,研究表明國有企業在社會福利、社會責任、銷售收入、資產以及市場份額這幾項指標中都領先于私有企業,但是在公司績效方面,國有企業大幅度低于私有企業,說明私有企業更加關注于公司績效這一指標。

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勢必將融合國有和私有的不同特性,如何進行權衡,則需要企業的決策者進行選擇,這也將會影響公司的治理情況。早期已經有學者提出國有企業的所有權因為自身特性不能進行靈活有效的轉移,使得股東不能通過股票交易等行為快速地實現資本的收益,所以國有企業股東們不會對管理層進行積極的監督。最新的研究結果也證明,雖然行業因素對國有和私有的公司治理效率有一定的影響,但是綜合來看,私有公司的治理效率是絕對的高于國有企業。

(四)公司治理結構

在最初的企業之中,公司治理結構十分簡單,企業的經營者往往就是企業的擁有者,但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逐漸出現分離趨勢,為了使企業價值最大化,出現了投資者和經理人的概念,并且企業中形成了股東、董事、經理這種互相監督互相制衡的結構。

國有企業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后,董事會將會成為企業治理的中心,首先應該對董事會席位中國有資本以及非公有資本的結構進行合理的設置,讓國有和非公有都能在董事會中有著一定的席位,這樣才能保證雙方的足夠話語權。其次,應該對國有企業的資產管理部門做出一定的調整,讓其放權,使其成為真正擁有權利的董事會,能夠正常的對經理人進行管理。最后,因為混合所有制企業的獨特性,應該充分考慮企業的資本結構,在公益性較強的國企中,應該使非公有資本擁有更多的監督權,而在競爭性企業中,則應該使國有資本擁有更多的監督權,這樣才能使其健康發展。

(五)公司治理機制

公司治理機制對企業來說不可或缺,在任何企業之中治理機制的設計都是改善公司治理的一個重要環節。目前混合所有制企業可能用到的治理機制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激勵制度和約束制度對代理人進行有效控制,使其效率最大化的激勵約束機制。二是監督機制,指通過完整的內部以及外部監督對企業各個方面進行監管從而改善公司治理環境。

在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職業經理人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對其應該進行有效的競爭、淘汰、獎勵制度,這就使得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必須要改變目前國企中的經理人國家任命的制度,這將使得職業經理人的命運與企業的未來密不可分,才能激發經理人的工作熱情。同時,績效機制的引入也是必須的,運用時效性強、功能性高、造假成本高的經濟性以及社會性指標對董事會、董事、經理人進行績效考核,使其獲得符合自身的報酬。

對混合所有制企業建立合理有效的監督機制也是迫在眉睫,首先內部監督需要由國家單位、股東、監事會、董事會及企業高層之間組成有效的相互監督,外部監督則需要第三方審計的監督以及通過互聯網進行信息披露使社會公眾也能參與進來的社會監督組成。完善的激勵約束機制以及監督機制的建立將會對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結論

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對我國市場經濟、國有企業發展舉足輕重,也是實現我國和諧經濟市場的一個重要步驟。在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應該對當前的公司治理情況進行改革。本文通過研究得出結論,我國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首先需要改變的是國有資本在國企之中同時掌握控制權和經營權的情況,非公有資本需要擁有一定的控制權以及經營權,否則,混合所有制改革只是一句空話。其次,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完整的改革,國企目前的公司治理體系也需要改變,其中最關鍵的就是企業的治理結構問題以及治理機制的選用。最后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我國應該建立一個公平、開放、成熟的市場機制,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使得在進行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后能盡快融入市場。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公有資本以及非公有資本的健康發展,改變目前國企的頹勢。

參考文獻:

[1]楊紅英,童露.論混合所有制改革下的國有企業公司治理[J].宏觀經濟研究,2015,(1):42-51.

[2]楊衛東.國企改革與“再國有化”反思[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3,52(1):23-37.

[3]黎樺.國企改革與國有資產流失風險的耦合性及法律治理[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16,18(2):120-126.

[4]于國平.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發展方向分析[J].商業會計,2016,(5).

猜你喜歡
治理結構國企改革混合所有制
我國律師事務所公司制發展之研究
探討創業板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對盈利能力的影響
基于院校治理的管理會計應用型人才培養途徑
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非公資本進入:問題和對策
國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建立財務治理機制 推進地方中小型國企股份制改革
發展混合所有制 推進國有企業改革
研究國企改革下的功能定位與經濟發展
國企改革與市場經濟體制下微觀主體建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