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譯論文摘要過程反思農學長句翻譯技巧

2016-10-21 10:54張京玉趙夢穎田科新
現代交際 2016年16期
關鍵詞:長句

張京玉 趙夢穎 田科新

[摘要]英文摘要是科技論文的必要組成部分。本文的撰寫主要建立在筆者對科技論文《梅花鹿肉品質分析及不同溫度下鹿肉品質變化的研究》摘要英譯過程中的切身翻譯體會和譯后反思之所得。通過反思翻譯過程總結了一些翻譯連動式長句所應用的翻譯技巧。

[關鍵詞]摘要 長句 連動式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6-0073-02

摘要是學術論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英譯對我國學術思想和科研成果在世界范圍內的快速傳播具有重要意義。為翻譯源文本,筆者運用多種翻譯方法。如面對大量無主語句,筆者運用增譯法補充主語,同時為使譯文符合科技文體特點,多譯為被動句;源文本中語義重復之處,為體現科技文體簡潔特征,運用減省法,使譯文簡潔明了;對于重要信息,使用直譯法,做到忠實,避免讀者產生歧義;在翻譯過程中更是靈活運用詞類轉換法,避免死譯硬譯等等。本文主要針對漢語長句翻譯技巧進行討論,其他方面不一一贅述。

一、源文本介紹

源文本為吉林農業大學特種經濟動物專業碩士畢業論文中文摘要,全文1468字,主要內容為研究目的,實驗介紹和研究結論。全文長句、術語、重復性語言多,實驗數據主要為測量營養成分、激素含量及常規肉品質這幾方面的數據。本文為科技類文章,敘述實驗過程詳細,邏輯性強,更是多用“比”“當”“從”等形式詞,加強邏輯性;為避免歧義,大量專業術語反復出現,句子結構緊湊。通篇看來,本文符合科技問題長句較多的特點,且兼具連動式句子較多,無主語句子較多的特征。

源文本難點分析:

1.筆者即譯者為文科背景,缺乏專業知識,對于涉及實驗細節描述,結果分析闡述時,理解就比較困難,翻譯更是難上加難。需同摘要作者聯系。

2.農業專業術語專業性強,又與生物、化學等專業交叉,很多詞匯《牛津字典》都沒有收錄,如sika,譯者只能求助網絡。

3.句子結構增加了理解困難。本文長句較多,句中多含復雜的邏輯關系,對比類話語比比皆是,譯者無法輕易讀懂原文,更試圖使用豐富的語言反復描述幾乎同樣的比較話語,加大了翻譯的難度。

二、翻譯過程反思:漢語長句翻譯

源文本漢語多為長句,屬于公因話題連動流水句。流水句這個生動的說法最初是呂叔湘先生提出的,他說:“漢語口語里特多流水句,一個小句接一個小句,很多地方可斷可連?!保▍问逑?,1979:19)公因話題流水句就是這樣一種非常典型的流水句。這種流水句有兩種類型:第一型,我們稱之為連動流水句,是連動式的擴展。在這種句中,公因話題在語義上是個施動者。由施動者發出一連串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的一系列行為或動作。如:年輕人,為客棧找煙卷,找自來火,毛手毛腳打翻了身邊一個貯栗子的小壇,圓而發烏金光澤的板栗便在薄明的船艙里各處滾去,年輕人各處用手去捕捉,仍然放在小壇中去,也不知道應當請客人差點東西。第二型,我們可以稱之為過程流水句,往往是敘述一個事件的過程,這個事件就是公因話題。由于參與一個事件的過程,往往不是一個人,而是有許多人,所以這種流水句中,可能會頻繁地更換主語或隱含的施動者。如:因為那么近,上下都方便,有喊熟人的聲音,從上面或從下面喊叫,到后來是互相見面了,談話了,去了親昵樣子,罵著粗話野話,于是樓上人會了茶錢,從濕而發臭的甬道走去,從那些骯臟地方走到船上了。(周志培,2003:116)

連動式這一術語,原意是“動詞結構連用式”,是語言學家趙元任在其《國語入門》中首先提出來的。連動式有雙項、三項、四項,甚至有超過四項的多項,但以雙項為多數。(周志培,2003:299)

公因話題連動流水句,是擴展的連動式,即一個施事主語作出一連串的動作,每一個動作由一個音義語塊表示。在這些音義語塊中,動詞的前后一般都有狀語、補語之類的附加語,所以,音義語塊結構較長,書面上要用逗號,一個音義語塊接一個音義語塊,這就構成了漢語中獨具特色的連動流水復句。(周志培,2003)

而英語句中必須有一個也只能有一個謂語動詞,是不允許沒有形態變化、沒有連詞的兩個動詞連用的,這是由英語的結構以動詞謂語為核心決定的。所以,要想將漢語連動式句子翻譯成英語,必須配合使用非謂語動詞(動詞不定式,現在分詞,過去分詞)、介詞、副詞、連詞,只要理解好漢語原文,適當運用英語表達連動意義,英譯版本會比漢語的連動式來的更精確、更豐富。翻譯公因話題連動流水句,筆者主要采用三種方法:

(1)并列謂語法:若音義語塊是有并列關系,連貫關系,并行關系的連動式,則可譯成英語的并列式動詞謂語。

譯例1.選取健康,體重相近的梅花鹿公鹿15只,平均分為三組。

Fifteen healthy stags with similar weight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原文中動詞為“選取”“分”,為并行雙項連動式,兩個動詞之間有明顯的連貫關系,先“選取”,然后“分”組,所以譯為英語的并列式動詞謂語,譯文用“and”連接”select”和“divide”兩個動詞。

(2)轉換成分法:語塊有比較明顯的目的,條件意義,或動詞帶狀語、補語、賓語時,選取一個動詞作為核心,譯為謂語,其他動詞用非謂語動詞、介詞、副詞、連詞譯成狀語或者補語。

譯例2.根據四季溫度變化設定﹣20℃,4℃、10℃、18℃、25℃,研究各溫度下鮮鹿肉品質、菌落總數和揮發性鹽基氮含量(TVB-N)的變化情況,并根據國家可食用肉標準和各項指標變化情況預測新鮮梅花鹿肉在各溫度條件下的貨架期(試驗二)。

In Experiment II,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of temperatures in different seasons, meat quality, total colonies number, and the changes of 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of the fresh venison at temperatures of -20,4, 10, 18 and 25℃ were studied to predict the shelf life of fresh sika venison at each temperature based on both the national standards for edible meat and the variability index of the above results.

句子為一個長句,分別有動詞“設定”“研究”“預測”,這是一個三項連動句。通過分析該句,選取動詞“研究”作為核心,譯成謂語,將“預測”句,譯為目的狀語,并用“according to”引導第一個小分句“根據四季溫度變化設定溫度”。整個漢語長句,經過分析轉換,變成了一個長復合句,包含一個主句,一個“predict”引導的賓語從句做目的狀語,一個介詞短語“according to”引導的狀語。

譯例3.屠宰后,取新鮮梅花鹿肉,分別在-20℃、4℃、10℃、18℃、25℃下貯藏,每隔一定時間測定pH值、剪切力、失水率、菌落總數和揮發性鹽基氮含量。

After slaughtering, pH, shear force, water loss rate, total colonies number, and TVB-N content of fresh venison stored at -20,4,10,18 and 25 ℃ were measured at regular intervals.

漢語原文一句話,包括“屠宰”“取”“貯藏”“測定”四個動詞。但是經過分析,譯者將“屠宰后”處理為時間狀語,“貯藏”轉換為動詞過去分詞做后置定語,“取”字使用省略法,未譯。這樣,含有四個動詞的原句被譯為了一個英語簡單句。

(3)分句法:各動詞或語塊之間邏輯上可能有連貫、并列、條件、目的、并行方式的關系,東西項帶長狀語、長補語、長賓語等附加語。英語一個句子會太繁瑣時,采取分句法,譯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英語復合句。以上各長句譯例,均可適度使用分句法,將冗長句子分成兩到三個句子,使每個句子都長度適中,使讀者看著不至迷惑。以譯例1為例,應用分句法,可改譯為:

In Experiment II,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of temperatures in different seasons, some certain factors were studied which included meat quality, total colonies number, and the changes of 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of the fresh venison at temperatures of -20,4, 10, 18 and 25℃. And based on the national standards for edible meat and above results, the shelf life of fresh sika venison at each temperature could be predicted .

應用分句法改譯的譯例2,比改譯前,第一個復合句增加了一個which引導的定語從句。第二個句子用“and”做連詞,與前一句連接,但是單獨成句。這樣,一個103個字組成的漢語句,譯為三段英語句子,便于讀者讀取。

三、結語

本文結合科技文體的翻譯原則,基于翻譯素材,對農學科技論文摘要漢譯英中,漢語長句翻譯的問題進行了探討,總結了一些方法策略。但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遠遠更多。譯者因為看不懂原文,多次與源文本作者進行討論,以求理解源文本;翻譯過程更是深感自己農學知識儲備不足,很多專業術語不知道對應譯法。于筆者而言,科技論文摘要翻譯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更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鄧軍濤,許明武.科技論文摘要漢譯英典型問題探究[J].中國科技翻譯,2013(26):11-14.

[2]呂叔湘.漢語語法分析問題[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3]沈從文.丈夫(沈從文的湘西世界)[M].長沙:岳麓書社,2013.

[4]趙元任.Mandarin Primer/國語入門[M].US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48.

[5]周志培.漢英對比與翻譯中的轉換[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張麗

猜你喜歡
長句
變短的句子
科技英語長句的理解與翻譯
論科技英語中長句的翻譯
英語聽力教學中英文長句的教學模式分析
英漢口譯中長句聽解困境及破解策略
科技英語長句的句法特點及其翻譯策略
英語長句的翻譯方法
淺析英語長句的漢譯
長句變短句方法例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