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式英語的起源及詞匯的社會文化特點

2016-10-21 10:54吳東玲
現代交際 2016年16期
關鍵詞:文化因素詞匯

吳東玲

[摘要]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作為文化的載體,語言與歷史、社會、文化、交際等有著深刻的聯系。對于漢語言母語者而言,無論是英式英語、美式英語還是澳大利亞英語,都是一種建立在對應的歷史文化基礎的社會語言。本文擬從歷史、社會和文化的角度出發分析澳式英語的形成歷史以及其詞匯所承載的深刻的文化特質。只有深入了解不同種語言的歷史文化特質,語言學習者才能準確有效地實現使用這種英語交流的目的,從而更多地了解絢麗多彩的澳洲多元文化。

[關鍵詞]澳式英語 詞匯 文化因素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6-0081-02

澳式英語,即澳大利亞人所使用的英語,是在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演變、發展所形成的一個英語語言分支,是一種移植的英語。澳式英語具有區別于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的自身的獨特性,這是因為澳洲英語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澳洲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和文化因素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一、澳大利亞英語的形成歷史

(一)澳式英語——早期英國殖民化影響下的英式英語的變體

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作為文化的載體,澳式英語清晰地記載了澳大利亞的社會文化發展史。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來說,由于早期殖民化的影響,在殖民地與后殖民地時期這段歷史上,英語進入許多國家,漸漸成為被占領國家人民的母語或官方語言。澳大利亞英語同美式英語一樣,是英式英語入侵后的地域變體的一種,而大多數以英語為英語的澳大利亞人都和英國有著某種千絲萬縷的關系。比如在語音方面,從歷史來看,由于當時英國政府送到澳洲大陸的囚犯中有三分之一的人來自倫敦。所以,澳大利亞英語的語音是以倫敦方言語音為基礎。今天的澳大利亞英語中仍然保留了為數極多的東倫敦方言。再比如從文學藝術角度來說,在殖民移民之初一段長時間里有著濃重的原殖民國的舶來特質,講當時英語的澳洲人仍沿襲著英國語言和文學傳統,詩人創作的作品大多是模仿Wordsworth、Tennyson和Shelley的文風,在他們的骨子里,推崇和膜拜的仍然是經典的英國文學作品。英國人把囚犯源源不斷地送往澳洲殖民地,持續到19世紀中期。所以,英語語言的舶來和對澳式英語的影響是個漫長而深遠的過程。

(二)移民時期獨具特色的澳大利亞英語逐漸形成

英國殖民地人輸送的最后一批囚犯在1855年登陸澳洲東海岸的Norfold Island,隨之也吸引了歐洲各國和世界各地的移民紛紛來到澳洲。在此之前的18世紀50年代,第一次澳大利亞淘金熱潮就已經引起了移民潮,大量移民的融入更加豐富了當地語言的內容。各種語言形式,雜糅了英語和當地的土語,經過200多年的時光變遷,匯成了澳洲各殖民地和后來的聯邦的共同語言——澳大利亞英語。成為英語地域獨具特色的變體的一種。

二、澳式英語中詞匯的社會文化特質

在殖民地與后殖民地這段歷史時期中,英語語言強勢進入許多國家,成為被占領的殖民地國家人民的官方語言或者母言。澳大利業英語從最初單純的殖民英語用語,經過200多年的發展,漸漸形成差別于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的一種獨具特色的地區英語。澳洲發展歷史的不同時期,從不同來源吸收語音和詞匯所匯聚而成的語言,能夠代表澳洲文化的一大特色。語言與文化的關系最先表現在該民族的成員以講自己的母語為自豪。在澳洲,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們的母語是“澳大利亞語”,并毫不吝惜地在正式場合將其稱為“澳大利亞英語”(Aus E),非正式場合昵稱為Aussie English或Strine。

接下來我們將從文化地域角度集中探討澳大利亞英語最具有代表性的詞匯部分。語言是文化的鏡像反映,正是社會的需要才導致了語言詞匯的產生。由于澳大利亞獨特的地理位置、民族情況等諸多因素,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豐富的詞匯,這充分體現了澳洲文化的突出特點——多元化。英國殖民者到澳大利亞后,英語成為官方語言。影響澳大利亞英語語言的文化特質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其早期的土著文化、移民文化以及特有的畜牧“羊”文化等。隨著歷史文化發展,原有的詞匯明顯不夠,澳式英語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式擴展豐富詞匯。

(一)盎格魯-薩克遜文化詞匯植入

迄今為止,澳洲的主體文化仍是盎格魯-薩克遜文化。無論在政治、語言和宗教等諸多方面,澳洲仍是繼承了英國的許多傳統。澳大利亞英語聽起來和說起來更接近英國英語,因此在遣詞上,能代表澳洲人心中也有尋根和思鄉的字眼比如old land、old country、old home都是對曾經的宗主國大不列顛的代稱,更生動的例子是go home(造訪英國)。再者,在地域詞匯的遣詞上:澳洲第一城市Sydney是以當時英國殖民大臣的名字來命的名,其他的如Hyde Park(以海德命名)、Darwin(達爾文市,原英過生物學家達爾文環球考察經過此地)、Queensland(昆士蘭)、New South Wales(新南威爾士)、Victoria(維多利亞)等州名都帶有濃厚的故國味道。地域名詞作為文化載體,和普通名詞相比,能夠直接生動地體現民族文化的歷史形成特點,更能反映出民族歷史特質相關的文化內涵。

(二)土著文化語和“羊”文化語

土著文化是澳洲文化的一個極具影響力的源頭。這個大陸上最早的主人——勤勞純樸的土著居民——在世代的繁衍生息中創造了澳洲文化中古老的文化風貌,為澳洲的文明歷史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在歐洲白人在澳洲定居之前,澳洲大陸的土著語言將近有250余種?,F在的澳式英語中存在大量的土著語匯,直接反映了本土人情和土著人的文化傳統。這是因為英國殖民者一踏上澳洲大陸,就開始吸收土著語言和托雷斯海峽島嶼語言來豐富澳洲英語,土著人豐富生動的口頭語為英國殖民者提供了現成的語言素材。

澳式英語中的土著成分使澳大利亞英語顯得獨具特色,從土著語音中借用而來的詞匯涉及很多領域,從而豐富、點綴了澳式英語語言。首先包括一些當地特有的事物——動物、植物和地名,這是因為在澳洲大陸新的自然環境,很多動植物在英國都沒有見過,因此英國殖民者在表達此類事物時,就直接把土著詞匯植入英語詞匯。最具代表性的動物類有kangaroo(袋鼠)、koala(考拉)、dingo(澳洲野狗),barramudi(澳洲飛魚),jumbuck(綿羊)等;植物類的有bush(灌木)、boolialla(長葉相思樹)、bunya(大葉南洋杉)等;地名Canberra(堪培拉,澳大利亞首都,當地語言為“開會的地方”)、Geelong, Parramatta等;其他宗教和文化生活類的詞匯如Churinga(用木質或石質的土著圖騰圣物)、Bora(土著青年的成年儀式)、boomerang(飛去來器,作為狩獵重要工具的飛旋鏢)、mulka(土著人的盾)、mungo(土著人用樹皮做的獨木舟)等,都真實地反映了本土土著人情和文化傳統。

澳洲被譽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其土地肥沃、水草茂盛,適合牧場畜牧生長,尤其是綿羊,因此澳式英語中有大量的和“羊”有關的詞語:jumbuck(羊)、nowler(難剪的羊)、flytrap(骯臟不堪的羊)、stationhand(牧場工)、pie-picker(拔羊毛工)、gunshearer(剪羊毛行家)、snowcomb(厚羊毛梳剪)、stranger(離群走失的羊)、starver(因干旱而挨餓的羊)、jumper(毛衣)、sheepstrike(羊皮膚感染)等。跟羊相關的豐富詞匯表明,羊已經成為澳洲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移民文化雜交對澳式英語詞匯的影響

移民的空間流動導致的是本質上的文化的流動。歐洲各國的移民在登陸澳洲后漸漸地復制出他們各自母國的生活方式和風俗人情,形成了以英國和歐洲文化為核心的主流文化及多元文化為特色的澳洲文化。不同文化根基和淵源的人被移植到了一塊文化的嶄新大陸上后,移民母語的語音、詞匯和語法會不同程度地融入到目的語上來。影響力最大的就是大量西方的飲食文化詞匯填充到澳式英語中:代表性的有意大利飲食中的spaghettibol(醬油拌的實心面條)、lasagne(鹵汁面)、espresso(濃咖啡)、salami(臘腸)、Espressoroast(焙炒咖啡)等;蔬菜類有broccoli(嫩莖花椰菜)、zucchini(綠皮西葫蘆);法國食品類的有crossant,broiche,cefe,petitfour;名酒有mosell等;德國的wurst(香腸)、delicatessen(熟食店)、riesling(干白葡萄)等也成為澳洲文化的洪流中的一部分。

19世紀中葉,在美國和澳大利亞出現了淘金熱,大量自世界各國奔赴而來的移民所帶來的詞匯不斷地匯入澳語中,成為澳大利亞英語詞匯的一大源頭。canary(囚犯所穿的黑黃相間衣服)、government stroke, paddock(圍起來的一片地)、hard labour、dragging the chain等等。Fossick(尋找),由來自英國康威爾的淘金者帶到澳洲大陸的這個動詞在當時表示“對金子的尋找”。猶太人帶來極具民族特質的IkeyMo(猶太人,亦稱放債人)、jewishlighting(建筑物燒掉后獲保險金的假定火因)、Jewishstocktake(為獲得保險金而燒焚產業)等詞匯,充分體現了他們的聰明狡黠的經商作風和斂聚財富的本領。

北美英語在19世紀的淘金熱中為澳大利亞英語帶來的許多詞匯漸漸地竟變成了澳大利亞英語的一部分,包括dirt、digger等。到后來二戰中,美國軍隊軍人用語對澳洲英語產生了進一步的影響,比如現在被澳大利亞英語使用的okay、you guys and gee。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電影這種藝術形式出現后,大量好萊塢影片進入澳洲文化視野。電影這種“美式”文化載體的美語也將其語匯滲透進澳式英語,例如candy(糖果)、wampum(鈔票)、closet(壁櫥)、low-down(內幕)、BibleBelt(基督教盛行的地區),bobbysoxer(妙齡女郎)、bandwagon(樂隊車)、soap(行賄錢)、wampum(鈔票)等。

華人走向海外之后,客家話、福建話和粵語中的很多詞匯被借入澳式英語中。Casino(賭場)一詞似乎與華人移民有關。淘金熱時期大量華人漂洋過海涌入加利福尼亞和維多利亞(自此兩個地方分別被中國人稱之為“舊金山”和“新金山”)。在金礦勞作的福建和廣東籍華人常常在晚飯后賭博,彼此招呼相約著去某個地方賭博,他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開始了”。閩南方言發音的“開始了”聽起來就像“卡西樂”,在歐洲人聽來就是casino。在飲食方面的詞匯就更多了,dim sim 或dim sum(粵語中的“點心,春卷”),被麥考瑞(Macquarie Dictionary)英語詞典收錄的yum cha(廣東人的“飲茶”)、wok(圓底炒鍋)、chow(仇)、ginseng(人參)等也成為正式的英語單詞。

澳大利亞是個有著多元文化特質的移民國家,如今包括華人在內的移民和全球化對澳式英語詞匯的發展和豐富的影響從來都沒有終止過。詞匯是語言的基礎,只有深入了解不同種語言詞匯的歷史文化特質,才能深入了解這種語言下的民族的文化和心態,同時揭示文化對該語言的深刻影響。我們語言學習者才能準確有效地實現使用這種英語交流的目的,從而更多地了解絢麗多彩的澳洲多元文化。

【參考文獻】

[1]王若禹.澳大利亞英語的變異特征[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06).

[2]歐陽岱峰.獨具特色的澳大利亞文化和澳大利亞英語[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3(03).

[3]趙家紅.澳大利亞英語形成與發展過程中的文化因素探討[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2005(06).

[4]任靜明.文化解碼視覺下的澳大利亞英語[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10).

[5]孫安.澳大利亞教育體質制中的特點看澳大利亞文化的特點[J].海外英語,2011(05).

責任編輯:楊柳

猜你喜歡
文化因素詞匯
讀后續寫詞匯錦囊之“行”
書刊出版設計中文化因素應用研究
涂色書熱銷的時代特征與文化因素
青春喜?。簹W美電影市場的文化調味劑
當代大學生微博名的調查歸類及社會語言學分析
詞匯小達人
詞匯小達人
詞匯小達人
詞匯小達人
七年級(上)期末復習詞匯專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